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可变形卷积与焦点感知的接触网异物检测
1
作者 陈永 周建宇 +1 位作者 安卓奥博 陈超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14-3327,共14页
高速铁路接触网是为列车提供牵引供电的关键基础设施,若异物侵入接触网,易引发受电弓故障及电流异常,进而中断供电,严重威胁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安全。针对现有接触网异物检测方法在异物检测时存在特征提取能力不足、易受复杂背景干扰以... 高速铁路接触网是为列车提供牵引供电的关键基础设施,若异物侵入接触网,易引发受电弓故障及电流异常,进而中断供电,严重威胁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安全。针对现有接触网异物检测方法在异物检测时存在特征提取能力不足、易受复杂背景干扰以及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可变形卷积与焦点感知的接触网异物检测模型。首先,设计自适应稀疏可变形卷积和结构感知前馈网络构建特征提取网络,动态调整具有无界权重的卷积核来充分适应不同异物的特征,并采用双分支结构设计的结构感知前馈网络进一步增强局部特征和全局特征,提高了对接触网异物特征提取能力;然后,提出动态焦点感知位置查询Transformer解码器,根据解码器块的交叉注意力分数和对应特征位置编码来动态生成位置查询,以便提供更准确的异物位置信息和细节信息,降低了复杂背景对异物检测的影响;最后,设计边界细化网络,对Transformer解码器输出的粗分割结果进一步细化,通过迭代变形粗分割结果的轮廓,使其精准输出最终异物检测分割结果。高速铁路接触网异物检测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主客观评价方面均优于对比方法,平均准确率AP相较于Mask R-CNN、Swin-Transformer、Mask2Former和MP-Former分别提高了8.49%、7.26%、4.19%和3.06%。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异物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接触网 异物检测 自适应稀疏动态可变形卷积 焦点感知位置查询 语义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可变形卷积与高分辨率融合的接触网螺栓病害检测
2
作者 陈永 安卓奥博 张娇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9-3000,共12页
列车长期运行产生的震动易导致接触网螺栓处于松动、脱落等不良状态,接触网取流异常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螺栓病害检测时,易受复杂背景干扰及螺栓松动病害难以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可变形卷积与高分辨率融合的接... 列车长期运行产生的震动易导致接触网螺栓处于松动、脱落等不良状态,接触网取流异常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螺栓病害检测时,易受复杂背景干扰及螺栓松动病害难以检测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可变形卷积与高分辨率融合的接触网螺栓病害检测方法。首先,构建稀疏动态可变形卷积构成的特征提取网络,通过增大感受野范围,来捕捉不同尺度下螺栓的形状特征,加强模型对螺栓小尺寸对象特征的提取能力。然后,设计高分辨率特征金字塔融合模块,将螺栓深层特征和浅层特征的高分辨率特征图进行充分融合,提高多尺度特征图的利用率。其次,提出基于连通域统计的螺栓松动判别方法,通过统计被截断螺栓的连通域个数,完成螺栓松动病害状态检测。最后,由高速铁路接触网螺栓检测试验得出:所提方法可以准确检测螺栓的缺失和松动病害,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相比改进前Mask R-CNN检测方法准确率增加了41.4个百分点、召回率增加了27.3个百分点、像素精确度提升28.11个百分点、F1-score达83.4%。同时,对接触网螺栓网络模型的检测效率进行试验,较Mask R-CNN的浮点计算效率提升了36.23%。对不同场景下接触网螺栓检测对比试验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精确度,对于螺栓松动和缺失病害检测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对后期接触网智能化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接触网 螺栓病害检测 稀疏动态可变形卷积 Mask R-CNN 高分辨率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8的铝材表面缺陷检测模型
3
作者 吴定聪 孟凡钦 +2 位作者 滕予非 魏阳 张涵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9-196,共8页
目前在铝材表面缺陷检测领域,常用的检测模型存在检测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和参数量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目标检测模型YOLOv8做了改进。首先,该模型使用自研的动态可变形卷积模块取代原有最后一层C2f模块;其次,将RT-DETR(real-time... 目前在铝材表面缺陷检测领域,常用的检测模型存在检测精度不高、实时性不强和参数量大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目标检测模型YOLOv8做了改进。首先,该模型使用自研的动态可变形卷积模块取代原有最后一层C2f模块;其次,将RT-DETR(real-time detection transformer)模型中的检测头移植到新模型中,利用Transformer中解码器的思想,省去了模型后处理的步骤;最后,将NWD(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loss和WIoUv3(wise-intersection over union version 3)loss结合作为改进后模型的回归损失函数,使模型动态筛选锚框,解决IoU对于不同尺寸缺陷类型敏感度不同导致的标签分配不准确的问题。改进之后的模型相比于基线模型YOLOv8,平均精度提高了3.8%,每秒处理帧数提高至92 f/s,同时在钢材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和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上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新模型在实时检测、实际部署中具有很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算法 YOLO 动态可变形卷积 TRANSFORMER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T-DETR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
4
作者 李敏 周双 +2 位作者 朱萍 崔树芹 颜小运 《电子测量技术》 2025年第14期176-184,共9页
针对织物疵点种类有限、尺度变化大以及模型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T-DETR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DHR-DETR。首先,创新性地设计了多路径坐标注意力机制模块(MPCA),并将其与可变形卷积模块(DCNv2)深度融合,构建动态可变形卷积模块... 针对织物疵点种类有限、尺度变化大以及模型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T-DETR的织物疵点检测方法DHR-DETR。首先,创新性地设计了多路径坐标注意力机制模块(MPCA),并将其与可变形卷积模块(DCNv2)深度融合,构建动态可变形卷积模块,以应对复杂多样的疵点形状。其次,采用高水平筛选特征金字塔(HS-FPN)替换跨尺度特征融合模块(CCFM),实现多层次特征的高效融合并有效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最后,构建了兼具轻量化和特征增强能力的RetBlockC3模块,并集成至HS-FPN网络,进一步强化模型对局部信息的捕捉能力,同时显著提升模型的轻量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HR-DETR方法在公开和自制织物数据集上的mAP@0.5分别达到了50.9%和97.5%,相较原模型提高了2.9%和0.6%,参数量仅为17.9 M,计算量降低了37%,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检测性能和部署效率,具备在实际工业检测任务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DETR 疵点检测 动态可变形卷积 高水平筛选特征金字塔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