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智能体系统的Web动态协调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全海 施鹏飞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15,共6页
通过对相关协调模型和机制的研究 ,适应现实社会中开放和动态的特性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Web动态分布式协调模型DCM。该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层次状组协调结构 ,使系统具有动态扩展性 ,使控制权分散化 ,并且通... 通过对相关协调模型和机制的研究 ,适应现实社会中开放和动态的特性 ,从软件设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Web动态分布式协调模型DCM。该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 ,通过建立一个层次状组协调结构 ,使系统具有动态扩展性 ,使控制权分散化 ,并且通过各智能体 (agent)的通信来使协调智能体 (collaborationagent)具有自学习和调节的能力 ,使各智能体的信念、愿望和意图达到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动态协调模型 网络技术 协调智能体 分布式处理 分布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训练动态协调模型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秀丽 王健 王宜林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9-33,共5页
根据十项全能训练的结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了法建立了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群体模式和个案分析的结果说明,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个体性及反馈及时的特点,同时还可模拟最佳化训练途径,为... 根据十项全能训练的结构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了法建立了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群体模式和个案分析的结果说明,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不仅具有整体性,还具有个体性及反馈及时的特点,同时还可模拟最佳化训练途径,为实现最佳化控制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动态协调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 最佳化控制训练 子系统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动态协调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介庚 周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3-76,88,共5页
十项全能被誉为“田径之王”,技术复杂,难度大。虽然我国的十项全能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水平相差很远。本文运用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对中国及世界优秀群体运动员1986—1996年的平均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系统论... 十项全能被誉为“田径之王”,技术复杂,难度大。虽然我国的十项全能水平不断提高,但与世界水平相差很远。本文运用十项全能训练的动态协调模型,对中国及世界优秀群体运动员1986—1996年的平均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系统论的角度得出了几点结论,为十项全能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最佳化控制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运动员 动态协调模型 最佳化控制训练 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海峰竞技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及GM(1,N)动态协调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俊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20-122,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齐海峰1999-2002年十项全能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运用GM(1,N)动态协调模型对其在总成绩不断提高的各个阶段诸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关系进行多方位、...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齐海峰1999-2002年十项全能的比赛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运用GM(1,N)动态协调模型对其在总成绩不断提高的各个阶段诸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发展关系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研究。结果表明:100米跑、铅球和跳远是影响齐海峰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其关联度分别为0.8928、0.7443和0.7571,研究还发现,齐海峰在成绩提高的每一个阶段中,系统处于不稳定和非协调发展,其中速度和速度——力量性项目落后是导致系统不稳定和非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项全能 GM(1.N)动态协调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 专项成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通用的、可扩充的动态协调工作流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敏 谭建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对工程开发过程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分类 ,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具有较强扩充能力的动态协调工作流模型 ,并阐述了实现这种模型的数据结构和功能构件 ,以适用于工程开发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最后 ,针对机械设计领域 ,利用在 PC机上开发的工作... 对工程开发过程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分类 ,提出了一个通用的、具有较强扩充能力的动态协调工作流模型 ,并阐述了实现这种模型的数据结构和功能构件 ,以适用于工程开发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最后 ,针对机械设计领域 ,利用在 PC机上开发的工作流工具 ,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协调工作流模型 机械设计 CAD PC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田径运动员关英楠训练状况的多维动态协调分析
6
作者 杨利勇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02-103,115,共3页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中的动态协调模型 ,对关英楠的跳远成绩与各项素质进行了动态分析 ,找出了影响关英楠的跳远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对教练员的训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跳远 关英楠 动态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运输与物流系统发展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菱 刘娟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3-48,共6页
交通运输对物流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而综合运输系统与物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综合运输和物流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尤为重要。综合利用二维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综合运输系统与物流系统之间的发... 交通运输对物流的发展具有支撑作用,而综合运输系统与物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综合运输和物流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尤为重要。综合利用二维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综合运输系统与物流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分析成都市综合运输和物流系统结构和数量的协调,通过协调性的分析提出成都市综合运输和物流系统发展协调的关键在于铁路货运量、铁路周转量和公路货运量这3个因素,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物流 协调 二维灰色动态协调模型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3
8
作者 徐巍 黄民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119,125,共6页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并通过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和运输弹性系数分析了"十五"时期和"十一五&qu...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和灰色综合关联度对福建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并通过灰色动态协调模型和运输弹性系数分析了"十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福建省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得出福建省的交通运输虽然在"十五"时期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且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的发展速度尤其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对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不够,福建省又受其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所造成的,根据以上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经济 相关性 GM(1 N)动态协调模型 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c-deformation based fault diagnosis for damping spring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 被引量:7
9
作者 彭利平 刘初升 +1 位作者 李珺 王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313-1321,共9页
Based on the statics theory, a novel and feasible twice-suspended-mass method(TSMM) wa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seldom-studied issue of fault diagnosis for damping springs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LVS). With the st... Based on the statics theory, a novel and feasible twice-suspended-mass method(TSMM) wa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seldom-studied issue of fault diagnosis for damping springs of large vibrating screen(LVS). With the static balanc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creen body/surface as well as the deformation compatibility relation of springs considered, static model of the screen surface under a certain load wa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of each spring.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both an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suspended mass method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3D deformation space i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Furthermore, by adopting the Taylor formula and the control variate method,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damping spring de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of spring stiffness, defined as the deformation sensitive coefficient(DSC), was derived mathematically, from which principle of the TSMM for spring fault diagnosis is clarified. In the end,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nd results show that the TSMM is applicable for diagnosing the fault of single spring in a L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c deformation suspended mass method large vibrating screen damping spring fault diagn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