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器与轨道的相对位置对动态加热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厉克 陆启生 +1 位作者 赵国民 江厚满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17-1322,共6页
通过分析光束入射的角度因子将激光器在地平面上的安放位置进行分类,采用了几何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聚焦激光束在加热运动圆柱体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加热功率水平和能量水平以取得最好的加热效果而应采取的措施,即应当以激光... 通过分析光束入射的角度因子将激光器在地平面上的安放位置进行分类,采用了几何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聚焦激光束在加热运动圆柱体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加热功率水平和能量水平以取得最好的加热效果而应采取的措施,即应当以激光垂直入射的轨道点为中心,以激光的有效工作时间为取值范围,并参考大气对激光能量的衰减,相对于轨道选取适当的距离进行加热。该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激光器与圆柱体运动轨道的相对位置对激光动态加热的影响可以看作一个优化问题,存在最优解,进而对于合理使用激光器进行动态加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激光加热 动态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加热法测定小型空调器的制冷量
2
作者 俞梅琴 曹叔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219-227,共9页
本文提出一种动态加热法来精确测定空调器的制冷量,且在测定制冷量的同时可获得可靠的循环风量。文中介绍了方法的工作原理,测试步骤和测试实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有严格的计算公式,相应的试验室施工简单,试验方法与... 本文提出一种动态加热法来精确测定空调器的制冷量,且在测定制冷量的同时可获得可靠的循环风量。文中介绍了方法的工作原理,测试步骤和测试实例,并进行了误差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有严格的计算公式,相应的试验室施工简单,试验方法与控制技术比其它方法更方便可靠,被测制冷量的最大误差可在6%以内,是一种有应用前途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制冷量 动态加热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锭加热的动态优化及待轧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昊 金在峰 +1 位作者 时晓燕 高仲龙 《冶金能源》 1996年第2期29-31,共3页
依据钢锭热过程数学模型所进行的动态钢温跟踪及烧好预报,进行动态均热炉优化加热控制。在动态的待轧策略中,将待轧按时间长短分为“计划待轧”和“非计划待轧”二种情况分别处理。
关键词 均热炉 动态加热 优化 钢锭 待轧 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感应加热消除轨面堆焊热影响区马氏体组织
4
作者 兖文涛 李晓延 +1 位作者 李辉 孙建通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7-100,108,118,共6页
采用动态感应加热的方法消除了U71Mn钢轨轨面堆焊后热影响区的马氏体组织.通过光学显微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对马氏体组织的消除效果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U71Mn钢轨在冷焊的工艺下,热影响区内会产生裂纹,显微组织为马氏体组织.随着预... 采用动态感应加热的方法消除了U71Mn钢轨轨面堆焊后热影响区的马氏体组织.通过光学显微组织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对马氏体组织的消除效果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U71Mn钢轨在冷焊的工艺下,热影响区内会产生裂纹,显微组织为马氏体组织.随着预热和后热温度的提高,马氏体组织的消除效果越加明显.当预热温度为320℃,后热温度为550℃时可以完全避免热影响区内马氏体组织的形成,生成比母材珠光体晶粒细小的索氏体组织,热影响区的硬度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感应加热 U71Mn钢轨 堆焊 马氏体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射下动态局部加热的渐进成型研究
5
作者 袁凤如 曹高华 +2 位作者 孔伟进 杨龙允 梅林强 《南方农机》 2017年第16期54-54,共1页
通过激光辐射对板材进行局部加热的渐进成型系统是用来成型镁合金板材以及一些难成型的金属板材。文章旨在通过激光辐射与动态局部加热开发一种渐进成型技术,型成镁合金板或其他难以成型的金属板。
关键词 镁合金 激光照设 渐进成型 动态局部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激光加热运动圆柱体的加热线型的分析
6
作者 马厉克 陆启生 +1 位作者 赵国民 江厚满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49-1654,共6页
采用几何分析的方法研究激光加热运动圆柱体的过程,在说明加热线型的概念和意义后,讨论了在地平面上各点处所具有的加热线型的时间宽度,从而指出,为了激光有效加热运动圆柱体,激光器应当怎样在地平面上放置的原则。即根据激光器有效工... 采用几何分析的方法研究激光加热运动圆柱体的过程,在说明加热线型的概念和意义后,讨论了在地平面上各点处所具有的加热线型的时间宽度,从而指出,为了激光有效加热运动圆柱体,激光器应当怎样在地平面上放置的原则。即根据激光器有效工作时间与圆柱体抛射时间的比例关系选择一定的相对时间宽度等值线,以此等值线为界在地平面上划出一有效区域,并从中选取距离轨道最近的点作为激光器的放置点。当考虑大气对激光的衰减作用时,激光以小于一定入射角阈值进行动态加热的总能量将出现极大值,在此处放置激光器最有利于动态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激光 激光加热 动态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动态驱动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明德 李雅格 +1 位作者 吴艳斌 徐志伟 《航空制造技术》 2017年第17期49-54,共6页
对Ni Ti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在准静态和动态加热工况下回复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准静态工况下的本构模型迭代算法,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吻合试验数据。同时阐述了SMA丝作为驱动器时,传统本构模型在动态加热工... 对Ni Ti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在准静态和动态加热工况下回复应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准静态工况下的本构模型迭代算法,该算法可以较好地吻合试验数据。同时阐述了SMA丝作为驱动器时,传统本构模型在动态加热工况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简洁高效的平均速率插值算法。该算法能较好计算动态加热工况下SMA丝驱动回复应力,与试验结果相比较,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 驱动器 本构模型 动态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urity silver
8
作者 YAO Ying-jun WEN Jing +3 位作者 YAN Shuai-jiang WANG Ri-chu PENG Xiang CAI Zhi-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051-2070,共20页
High-purity silver(Ag)is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electronics,aerospace,and other advanced industrie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machinability.However,the prohibitive material... High-purity silver(Ag)is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electronics,aerospace,and other advanced industrie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machinability.However,the prohibitive material cost poses substantial challenges for optimizing ther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through repetitive experimental trials.In this work,hot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n high-purity silver were conducted using a Gleeble-3800 thermal simulator.The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behaviors,dynamic recovery(DRV)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of high-purity silver were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an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and developing thermal processing maps.The results show that plastic instability of high-purity silver occurs at high strain rates and the optimized hot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the strain rate below 0.001 s^(−1) and the temperature of 340−400℃.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exhibit that DRV prefers to occur at lower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e.g.,250℃).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ow stacking fault energy of high-purity silver,which facilitates the decomposition of dislocations into partial dislocations and promotes high-density dislocation accumulation.Furthermore,DRX in high-purity silver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nounced with increas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hes saturation at 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urity silver deformation behavior dynamic recover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ing map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异常“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冯菁 郭庆丰 +2 位作者 胡伟 曾立民 胡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8-145,共8页
为深入研究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异常“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开展比对监测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颗粒物浓度数据。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PM_(2.5)浓度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点频繁... 为深入研究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异常“倒挂”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在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开展比对监测分析,回顾性分析了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颗粒物浓度数据。苏州市相城区国控点PM_(2.5)浓度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国控点频繁出现PM_(2.5)浓度高于其他国控点PM_(2.5)浓度和高于该站点PM_(10)浓度(“倒挂”率高达34%)的“双高”现象,PM_(2.5)平均浓度比其他9个国控点高12.5%~37.2%,比位于同一站点的备用监测仪器(“倒挂”率为0)高38.1%。2016—2020年,苏州全部国控点“倒挂”时间的总体趋势都是逐年递增,且集中发生在相对湿度较高的20:00至次日07:00。这5年间各国控点PM_(2.5)浓度异常偏高导致的异常“倒挂”现象对全市年均浓度产生的正误差分别为1.6%、2.8%、6.0%、6.2%和4.1%,基本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苏州PM_(2.5)浓度偏高是由动态加热系统的自身固有缺陷或缺少定期维护引起的除湿效果不稳定导致的,进而造成异常“倒挂”的问题。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却极具普遍性,在全国PM_(2.5)浓度连年降低的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及其对监测数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异常“倒挂” 动态加热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体分离技术的检测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鹏 李民强 郭正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4,87,共3页
设计了气体检测电路,通过该电路将实时数据发送到计算机;设计了动态加热系统,该系统由AT89S52单片机控制,与其他外围电路相互配合,可提供频率可调的加热电压;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了对数据的处理和气体的判别。... 设计了气体检测电路,通过该电路将实时数据发送到计算机;设计了动态加热系统,该系统由AT89S52单片机控制,与其他外围电路相互配合,可提供频率可调的加热电压;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实现了对数据的处理和气体的判别。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实现气体检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检测电路 动态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吡虫啉长期驯化对禾谷缢管蚜温度响应的影响
11
作者 王文娜 邢鲲 +1 位作者 赵飞 张利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4期499-503,共5页
为了研究高温(29℃)和吡虫啉长期定向驯化对禾谷缢管蚜响应温度的影响,采用动态加热法、生命表法分别测定禾谷缢管蚜生理热耐受性、生活史性状和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高温和吡虫啉驯化以及当代发育高温均显著提高成蚜临界上限CTmax;与对... 为了研究高温(29℃)和吡虫啉长期定向驯化对禾谷缢管蚜响应温度的影响,采用动态加热法、生命表法分别测定禾谷缢管蚜生理热耐受性、生活史性状和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高温和吡虫啉驯化以及当代发育高温均显著提高成蚜临界上限CTmax;与对照种群相比,高温及吡虫啉长期驯化种群分别将29℃下的CTmax提高0.66、0.47℃;但长期驯化对若蚜存活率以及成虫性状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且以吡虫啉种群更为明显。与对照种群相比,吡虫啉种群在2个发育温度下的存活率分别下降50.33%和23.13%;22℃发育温度下的成虫寿命和繁殖量分别下降5.04 d和11.53头。长期的高温及吡虫啉驯化对种群参数均有负面影响。长期高温和吡虫啉亚致死驯化在诱导热耐受性升高的同时带来生活史性状和种群生态表现的负面代价。其中,农药长期驯化带来的获利较小,代价最高,预示长期农药施用可能会对昆虫适应气候变暖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高温 吡虫啉 长期驯化 动态加热 生命表法 耐热性 生活史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simulation on effect of flame arrangement on thermal process of regenerative reheating furnace 被引量:5
12
作者 欧俭平 马爱纯 +2 位作者 詹树华 周孑民 萧泽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7年第2期243-247,共5页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on and billet heating process, a 3-D transient computer fluid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commercial software CFX4.3 and some self-programmed codes were developed to ...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ustion and billet heating process, a 3-D transient computer fluid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commercial software CFX4.3 and some self-programmed codes were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thermal process in a continuous heating furnace using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technolog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witching modes on injection entrancement of multi burners, combustion and billet heating process in furnace were analyzed numerically, an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n-site measurement, which verified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is numerical simul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low pattern and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in regenerative reheating furnace with partial same-side-switching combustion mode are favorable to satisfy th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reheating, in which the terminal heating temperature of billets is more than 1 460 K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nodes is not more than 10 K. But since the surface average temperature of billets apart fi'om heating zone is only about 1 350 K and continued heating is needed in soaking zone,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current state are still needed to be optimized to improve the temperature schedule of billet he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in regenerative reheating furnace with same-side-switching combustion mode cannot satisfy the even and fast heating process. The terminal heating temperature of billets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 case by 30 K. The distribution of flow and temperature can be improved by using cross-switching combustion mode, whose terminal temperature of billets is about 1 470 K with smal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within 1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reheating furnace switched combus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