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s-fMRI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功能网络连接研究
1
作者 梅磊磊 杨宏楷 +3 位作者 张曼曼 沈馨茹 徐琦 何永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 应用动态功能网络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 dFNC)分析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脑功能连接时变性及其动态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31例T2DM患者的... 目的 应用动态功能网络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 dFNC)分析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脑功能连接时变性及其动态功能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31例T2D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记录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和神经心理学测试得分。同期招募32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 HC)。使用滑动时间窗技术进行dFNC分析得到4个功能连接状态及dFNC指标(平均停留时间、时间分数、转换次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不同状态内FNC矩阵以及dFNC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计算T2DM组dFNC指标与临床指标和认知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在状态1弱连接中,T2DM组与HC组相比,平均停留时间增多(t=2.086,P<0.05)。在状态3局部强连接中,T2DM组与HC组相比,平均停留时间减少(t=-2.250,P<0.05),时间分数减小(t=-2.582,P<0.05),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 DMN)与视觉网络(visual network, VIS)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t=-4.875,P<0.05,FDR校正)。T2DM患者的病程与状态1弱连接状态的平均停留时间呈正相关(r=0.42,P<0.05),其他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和认知功能评分与dFNC指标无相关性(P>0.05)。结论 dFNC分析能捕获更多有关T2DM患者脑网络连接改变的潜在信息,揭示大脑网络复杂多变的时变特征及活动形式,有望为探究T2DM相关认知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群组独立成分分析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连接特征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戈 张艳伟 +3 位作者 刘太元 王涵 魏巍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6-50,69,共6页
目的 通过动态脑网络特征分析的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T2DM患者相匹配的同等数量... 目的 通过动态脑网络特征分析的方法探索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的自发神经活动改变。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纳入39名认知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及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T2DM患者相匹配的同等数量的健康对照者,两组患者均行3.0 T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图像经预处理后,使用GIFT工具包进行动态脑网络分析,提取动态功能连接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以上指标与T2DM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在state5中的平均滞留时间和时间分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4、0.039),并且初级视觉网络和突显网络的功能连接显著升高(P=0.027),空间视觉网络和基底节网络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P=0.044),然而上述动态脑功能指标与空腹血糖值等临床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 认知功能正常T2DM患者的动态脑功能连接模式以及视觉相关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这为理解T2DM相关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独立成分分析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重网络模型的酒精依赖患者静息态动态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景超 隋文禹 +1 位作者 喻大华 薛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AD)患者静息态三重网络(中央执行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dFNC)的变化。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采集15例酒精依赖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对预处理后的fMR...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AD)患者静息态三重网络(中央执行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dFNC)的变化。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采集15例酒精依赖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对预处理后的fMRI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以获得大脑网络成分,并通过滑动窗口方法生成大脑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矩阵。并对所有dFNC矩阵应用k-means聚类算法确定大脑网络连接模式,获得受试者脑网络的时间属性。最后,使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评估异常时间属性(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转换次数)与酒精依赖量表(AD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将15例志愿者和12例AD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四种重复出现的功能连接状态。与对照组相比,AD组在弱连接状态下花费时间较长,但在中央执行网络和突显网络之间的强连接状态下花费时间较少(P均<0.05)。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D患者中央控制网络内的IC38与IC49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0.05,FDR校正)。结论:AD患者中央执行网络的功能连接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为探索酒精依赖的复杂神经病理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酒精依赖 三重网络模型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MRI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动态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春阳 詹松华 +8 位作者 谭文莉 张颖颖 成建明 龚志刚 国荣芳 陈慧 黄炎文 徐慧慧 杨玉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MwoA)默认网络(DMN)与视觉网络(VN)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方法:纳入45例MwoA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被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检查。采用DPARSFA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GIFT软... 目的:探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MwoA)默认网络(DMN)与视觉网络(VN)功能连接的动态变化。方法:纳入45例MwoA患者和45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被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检查。采用DPARSFA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GIFT软件对预处理MRI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并挑选出34个独立成分作为内在连接网络,使用滑动时间窗技术分析得到4个功能连接状态(state)、动态功能连接(dFC)指标,结果经过FDR校正。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MwoA组的dFC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MwoA组在state 1状态停留时间长。在state 2状态中,MwoA患者VN内功能连接强度减低,DMN与VN之间呈现弱连接状态(P<0.05)。dFC指标中的state 1持续时间与头痛影响测试⁃6分数具有正相关,转化次数与病程呈负相关。结论: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dFC方法探究到MwoA患者DMN与VN之间以长时间弱连接状态为主要异常表现,MwoA患者可能以视觉空间记忆障碍为早期的认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先兆偏头痛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分析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分析对基底节区卒中患者的偏侧化研究
5
作者 茆倩倩 陈宇辰 +3 位作者 陈慧铀 姜亮 姜海龙 殷信道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 目的 探究左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lef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L-BGS)与右侧基底节区卒中患者(right-sided basal ganglia stroke,R-BGS)大脑静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的改变,进一步探索卒中偏侧化机制。材料与方法 选取23名L-BGS患者、18名R-BGS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s),分别对三组受试者进行静息态功能MRI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扫描。基于rs-fMRI和滑动窗口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和HCs进行静态功能连接分析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结果 在静态脑网络连接分析中,同HCs组相比,L-BGS组患者表现为更广泛的网络内连通性增加及减弱(P<0.001,团块水平FWE校正);R-BGS组患者则有着更为广泛的网络间连接受损(P<0.016 7,FDR校正)。在动态连接分析中,相较于HCs组,L-BGS组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网络连接重组(P<0.05,FDR校正)。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基底节区卒中发生的1个月内,L-BGS患者表现出更积极的静态与动态脑网络连接的代偿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卒中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偏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动态功能连接状态改变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瑞珠 左丽君 +3 位作者 周怡君 陈姚静 刘艳亭 刘涛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0期996-1005,共10页
目的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后有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患者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1日-2016年5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探索轻型缺血性卒中后有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患者和无认知障碍(no cognitive impairment,NCI)患者脑动态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1日-2016年5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就诊的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和多模态MRI检查,分为CI组(15例)和NCI组(11例),同时招募年龄、性别均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29例)。基于静息态功能头颅MRI影像,利用动态功能网络连接方法构建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FC网络,然后通过聚类方法划分为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动态FC状态(分别为模块化连接状态、强连接状态、局部连接状态和稀疏连接状态),比较HC组、CI组与NCI组的FC动态特征(各状态的时间比例、驻留时间及各状态间的转换次数)差异,并在两个时间点(基线和3个月随访期)探索CI组与NCI组动态FC状态的变化。结果HC组、CI组和NCI组在基线和随访期各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基线CI组和NCI组在稀疏连接状态的驻留时间比HC组更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但两两比较的结果均未通过Bonferroni校正;而在随访期,各连接状态的驻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纵向比较中,与基线相比,CI组随访期在模块化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明显下降(P=0.035),在稀疏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明显上升(P=0.025),在模块化连接状态的驻留时间明显降低(P=0.012);而NCI组在两个时间点各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和驻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转换次数,所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较对照人群有局部连接状态增多而稀疏连接状态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时模块化连接状态和稀疏连接状态均较急性期显著恢复;动态功能网络能够客观反映大脑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