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冰特性
1
作者 彭正标 陈磐 +2 位作者 何张陈 徐峰 袁竹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3,共7页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 建立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的热态试验装置,在多工况条件下对该新技术的动态制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所获得的冰晶颗粒进行粒径的测量与统计整理,分析了冰晶粒径分布,并对影响冰晶尺寸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实时记录循环系统各测点温度,对载冷介质的沿程温变进行了分析;最后考察平衡工况下喷水量与载冷油介质循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冰晶粒径呈离散性分布,主要集中在1mm~2mm区间;冰晶粒径与载流介质流量、喷水量及喷嘴内径密切相关,体现为随载流介质流量降低而减小,随喷水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喷水量为120mL·min-1时达到最大值,在喷嘴内径较小时,冰晶粒径明显减小;流化床内载流介质温升梯度沿床高而减小;载流介质循环量随喷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液-液雾化中形成体积微小的雾化液滴,是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流体冰 实验研究 动态制冰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热的新型动态制冰系统的研究及其性能分析
2
作者 李秀伟 张小松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3,共6页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利用废热来动态制取流态冰的系统的构想:系统由三个部分复合而成。其中工质冷却部分一方面产生一定的冷量用于对制冰的水进行预冷,而另一方面其排出的热量并未被浪费而是被重新利用于驱动复合系统其他部分的运行,并完...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利用废热来动态制取流态冰的系统的构想:系统由三个部分复合而成。其中工质冷却部分一方面产生一定的冷量用于对制冰的水进行预冷,而另一方面其排出的热量并未被浪费而是被重新利用于驱动复合系统其他部分的运行,并完成整个系统的循环,从而使系统整体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提高。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工作流程并深入探讨了其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设定工况的条件下对系统运行的性能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将该系统与目前常用的几种制冰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可以克服目前使用较广的三种动态制冰的系统的缺陷,而在与过冷水动态制流态冰系统的比较中发现该新系统的性能系数在一定的工况下可以提高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节能技术 动态制冰 废热利用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动态制冰机工作过程的结晶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瑞见 梁坤峰 +1 位作者 贾雪迎 王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450-458,共9页
利用所搭建的小型动态制冰装置制取冰浆,实验探讨了结晶时间、载冷剂温度、添加剂种类与浓度、刮削速度等因素对冰浆动态制备过程的影响,研究中基于热平衡方法测得结晶过程不同时刻的含冰率,对所制取的冰浆进行显微拍照,并基于图像处理... 利用所搭建的小型动态制冰装置制取冰浆,实验探讨了结晶时间、载冷剂温度、添加剂种类与浓度、刮削速度等因素对冰浆动态制备过程的影响,研究中基于热平衡方法测得结晶过程不同时刻的含冰率,对所制取的冰浆进行显微拍照,并基于图像处理获取冰晶尺寸的当量直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结晶过程的测试时间内,制冰溶液的降温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小,但添加剂种类与浓度对制冰溶液的相变结晶温度以及过冷度影响较大;制冰溶液的含冰率与冰晶尺寸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其中载冷剂温度、添加剂种类与浓度对溶液含冰率影响较大,而对冰晶尺寸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刮削速度与添加剂浓度;当结晶过程进行到30min时溶液的含冰率均达到25%,冰晶尺寸均能达到0.12 m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浆 动态制冰 制备 相变 含冰率 冰晶尺寸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梁坤峰 彭正标 袁竹林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74-779,共6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流体直接接触换热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针对该方法建立了研究床内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平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提出了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冰过程的火用损失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水滴直径、载冷液体入口温度和速度对系统的制冰能力和火用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减小水滴直径和入口温度可以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的制冰能力,但减小入口速度的作用有限,而减小水滴直径是兼顾制冰能力和过程火用损失的最有利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直接接触换热 [火用]分析 液-液循环流化床 多相流动与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冷却水制冰蓄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军 张定才 贾丰良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5-47,共3页
利用过冷却水制冰蓄冷的关键设备是过冷却器 ,建立了过冷却器制冰蓄冷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过冷却器进、出口两种流体的温度 ,整理绘制出正常状态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实验得出 ,当冷水温度为 - 1.5℃~1.7℃ ,流速在 1.4~ 1.8m s... 利用过冷却水制冰蓄冷的关键设备是过冷却器 ,建立了过冷却器制冰蓄冷的实验装置。通过测定过冷却器进、出口两种流体的温度 ,整理绘制出正常状态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实验得出 ,当冷水温度为 - 1.5℃~1.7℃ ,流速在 1.4~ 1.8m s时 ,经管束喷出的水流会在碰撞后成冰 ,有利于制冰蓄冷 ,可得到较高的IPF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却水 制冰蓄冷性能 过冷却器 HPF值 动态制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传热与制冰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4
6
作者 梁坤峰 王志远 袁竹林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24-27,56,共5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该方法采用水在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中雾化形成细小水滴,水滴的运动主要受载冷液体的携带作用,水滴在循环流化床内流动过程中两相直接接触换热,水滴冻结实现制取颗粒流体冰目的。针... 提出一种新型的液-液循环流化床动态制取流体冰方法,该方法采用水在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中雾化形成细小水滴,水滴的运动主要受载冷液体的携带作用,水滴在循环流化床内流动过程中两相直接接触换热,水滴冻结实现制取颗粒流体冰目的。针对水雾化成水滴后循环流化床内水滴、载冷液体、冰颗粒所构成的三相系统,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颗粒轨道模型,模型考虑了相间能量、动量耦合。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循环流化床内的多相流动与传热过程展开研究,获得了循环流化床运行参数对制冰过程的传热量和制冰量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为定量预测液-液循环流化床传热与制冰性能及运行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直接接触换热 液-液循环流化床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液循环流化床制取流体冰过程的颗粒形成与运动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梁坤峰 高春艳 袁竹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8,共9页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取流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动态制冰方法,在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针对制冰过程的关键问题——颗粒(液滴、冰颗粒)形成及其运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快速摄像与图... 采用水与另一种非相溶载冷液体直接接触换热制取流体冰的液-液循环流化床是一种全新的动态制冰方法,在所建立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针对制冰过程的关键问题——颗粒(液滴、冰颗粒)形成及其运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颗粒形成及其沿程运动过程的图像以及循环流化床不同高度上颗粒的粒径信息。研究发现射流形状、射流长度及其波动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形成液滴的粒径大小与均匀性;颗粒的沿程粒径分布具有向粒径增大方向倾斜与移动特征,并随射流液体流量的增大,颗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与倾斜程度增大;颗粒在流化床内沿程运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颗粒聚团、聚并与分散现象,且颗粒的聚并现象不可避免,主要出现在流化床0.50 m高度以上,并随射流液体流量增大出现颗粒聚并现象的高度在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动态制冰 液-液循环流化床 液-液雾化 粒径分布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射载冷剂制取冰浆的添加剂优选 被引量:5
8
作者 章学来 唐恒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57,71,共3页
提出了喷射载冷剂HCFC123动态制冰的基本原理和制取冰浆的方法,分析了乙二醇、Tween-80、十二烷基硫酸钠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丙三醇复配溶液等4种添加剂在制取冰浆过程中的特点,以冰浆的流动性、含冰率(IPF)、HCHFC123能否从冰浆和含添加... 提出了喷射载冷剂HCFC123动态制冰的基本原理和制取冰浆的方法,分析了乙二醇、Tween-80、十二烷基硫酸钠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丙三醇复配溶液等4种添加剂在制取冰浆过程中的特点,以冰浆的流动性、含冰率(IPF)、HCHFC123能否从冰浆和含添加剂的溶液中析出作为判断依据,找到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丙三醇复配溶液是制取冰浆的最佳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制冰 载冷剂 冰浆 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 含冰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缆橡胶包皮冻雨灾害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正 董凯军 +3 位作者 肖睿 黄冲 何世辉 冯自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9,共5页
冻雨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短时间内就可以在物体表面结附大量的冰,尤其对输电线路和塔架,可造成输电线路断裂,导致严重的冰冻灾害。实验在已有的过冷水动态制冰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人工环境下的冻雨模拟,同时对不同材料的管材进... 冻雨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短时间内就可以在物体表面结附大量的冰,尤其对输电线路和塔架,可造成输电线路断裂,导致严重的冰冻灾害。实验在已有的过冷水动态制冰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人工环境下的冻雨模拟,同时对不同材料的管材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表面结冰情况,分析不同管材的抗冻雨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表面结附冰层的厚度从厚到薄依次为天然橡胶、氯丁橡胶、丁腈橡胶、硅橡胶(壁厚为3mm)、硅橡胶(壁厚6mm):表面结冰的粘附性强弱排序同上;表面最先出现结冰附着的为天然像胶,其次为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最后为硅橡胶。抗冻雨性能最佳的为硅橡胶(壁厚6mm),最差的是天然橡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冻雨 过冷水动态制冰 抗冻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条件下二元冰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超 章学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58-1363,共6页
搭建了真空制冰动态特性实验台,在相同起始温度、预设压力下改变喷射流量,通过对闪蒸室内温度、压力等参数的采集,分析了流量及固体吸附模块对动态二元冰制备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量越大平衡态压力越低,平衡时闪蒸室内温度基本不变,... 搭建了真空制冰动态特性实验台,在相同起始温度、预设压力下改变喷射流量,通过对闪蒸室内温度、压力等参数的采集,分析了流量及固体吸附模块对动态二元冰制备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量越大平衡态压力越低,平衡时闪蒸室内温度基本不变,维持在0℃左右;通过对含冰率的测定发现过高流速并不利于冰晶的生成,较低喷射速度下成冰率相对较高;吸附条件下易形成动态平衡环境,且更有助于维持较低的平衡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作用 动态制冰 二元冰 平衡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