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构件风致动态内力回归估算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邵亚会 赵林 +1 位作者 葛耀君 柯世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8-93,共6页
为弥补全桥气弹模型试验无法直接测量结构动态内力响应的缺陷,选取江东大桥悬索桥吊杆为例,采用风洞试验和随机振动时域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首先对两者的位移响应进行校核;然后根据正交风随机有限元分析中加劲梁中跨跨中位移响应和... 为弥补全桥气弹模型试验无法直接测量结构动态内力响应的缺陷,选取江东大桥悬索桥吊杆为例,采用风洞试验和随机振动时域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首先对两者的位移响应进行校核;然后根据正交风随机有限元分析中加劲梁中跨跨中位移响应和吊杆内力响应的高度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算法获得回归方程,并对中跨跨中位置在多个风偏角下的位移响应进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取样;最后通过回归方程,估算悬索桥吊杆在不同风偏角下的风致动态内力响应.研究表明:该回归算法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在95%置信区间内的回归效果显著;算法克服了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无法测量结构内力响应的缺陷,也可避免随机振动斜风有限元计算需多组风偏角气动参数和复杂计算框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回归 动态内力 桥梁构件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penSees的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分析中的从属节点建模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蒋碧聪 何政 朱胜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2-636,共5页
对重大工程结构进行强地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全过程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前地震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由于数值求解方面的困难,绝大多数针对极端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倒塌的研究止步于数值临界状态的界定,在分析过程... 对重大工程结构进行强地震作用下的连续倒塌全过程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已成为当前地震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由于数值求解方面的困难,绝大多数针对极端作用下的结构连续倒塌的研究止步于数值临界状态的界定,在分析过程中不能实时地对结构构件的损伤状态进行监测并根据构件的损伤状态对分析模型进行修改。为了实现连续倒塌过程中构件的逐步失效,在OpenSees程序中,基于Beam with Hinges Element构建了端部带附属节点的Beam with Hinges Element,并根据构件失效情况对附属节点的多点约束进行控制。采用三次静力凝聚方法和Newmark-beta法,给出了对此改进建模技术可信的理论背景,方法的准确性通过一个简单框架算例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SEES 连续倒塌 建模技术 静力凝聚 动态内力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载火箭与航天器界面载荷设计优化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巍 曾耀祥 刘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8-378,共11页
基于动力学理论,开展了器箭界面动态内力的理论建模,对影响器箭界面动态内力的主要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了器箭界面动态内力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同时,基于某真实火箭构型以及对应外激励,通过设计有效载荷的质量、质心高度以及基频... 基于动力学理论,开展了器箭界面动态内力的理论建模,对影响器箭界面动态内力的主要因素进行辨识,并分析了器箭界面动态内力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同时,基于某真实火箭构型以及对应外激励,通过设计有效载荷的质量、质心高度以及基频参数组合集,开展跨声速工况下器箭动力学耦合分析,获取横向质心等效加速度分布数据。结合理论分析的分布规律,对耦合分析质心等效加速度进行分类统计,构建了一种可行的器箭界面动态内力精细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新一代运载火箭,可有效降低器箭界面载荷设计条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航天器 动态内力 动力学耦合分析 精细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作业机器人协调控制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翟冬 耿轶钊 +1 位作者 李洁静 吴倩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64,共6页
针对配电网人工检修作业风险高、效率低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配电网检修作业机器人的结构模型。在该机器人结构基础上,建立工作机器人与工作物体之间闭合链的关节动力学模型,分别得到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设计机器人的力-位... 针对配电网人工检修作业风险高、效率低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配电网检修作业机器人的结构模型。在该机器人结构基础上,建立工作机器人与工作物体之间闭合链的关节动力学模型,分别得到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系统动力学方程;设计机器人的力-位置混合协调控制系统,提出闭环内力的动态分配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和现场运行验证了力-位置混合协调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闭环内力,表明该机器人能有效实现机器人的剥线、修线、连线等配电检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机器人 协调控制 动力学模型 内力动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