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动态元件模型及其实现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元鹏 周双喜 +2 位作者 王利锋 黄要桂 张广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70,共5页
阐述了用于静态电压稳定分析的动态元件模型及其实现。由于该模型计及了大规模电力系统的实际调节和限制特性 ,使得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更加符合实际。算例说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实际意义和有效性。
关键词 电压稳定 电压崩溃 动态元件模型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斩波和动态元件匹配的CMOS集成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江利 许维胜 余有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9年第8期20-26,共7页
利用CMOS工艺下衬底型双极晶体管的温度特性,设计了一种精度较高的温度传感器。斩波技术和动态元件匹配技术的应用很好的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精度。文章对斩波和动态元件匹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采用HYNIX0.5μm混合信号工艺进行仿... 利用CMOS工艺下衬底型双极晶体管的温度特性,设计了一种精度较高的温度传感器。斩波技术和动态元件匹配技术的应用很好的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精度。文章对斩波和动态元件匹配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采用HYNIX0.5μm混合信号工艺进行仿真和流片,仿真结果显示,该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4℃,工作的温度的范围?40℃~+100℃。多个芯片实测结果表明: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7℃,功耗0.35mW,芯片面积是889μm×620μm。芯片输出为模拟电压信号,便于后续电路进行采集。该温度传感器已经成功用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元件匹配 衬底双极晶体管 温度传感器 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元件匹配技术的改进逐次逼近ADC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古松 李冬梅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07-911,共5页
介绍了一种低功耗、中等速度、中等精度的改进逐次逼近ADC,用于DSP的外围接口中。其中DAC采用分段电容阵列结构,节省了芯片面积,其高三位使用了动态元件匹配技术,改善了ADC的性能。比较器采用四级预放大器和Latch串联构成,并且使用了失... 介绍了一种低功耗、中等速度、中等精度的改进逐次逼近ADC,用于DSP的外围接口中。其中DAC采用分段电容阵列结构,节省了芯片面积,其高三位使用了动态元件匹配技术,改善了ADC的性能。比较器采用四级预放大器和Latch串联构成,并且使用了失调校准技术。数字电路采用全定制设计,辅助模拟电路完成逐次逼近过程,并且能够使ADC进入省电模式。芯片使用UMC0.18μm混合信号CMOS工艺制造,版图面积2.2mm×1.5mm。后仿真结果显示,ADC可以在1.8V电压下达到12bit精度,速度1MS/s,整个芯片的功耗为2.6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次逼近 数模转换器 动态元件匹配 比较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元件的模拟电路的实现及仿真
4
作者 辛丽虹 《计算机应用》 CSCD 1999年第3期47-49,共3页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电路,分析了一阶和二阶动态元件模拟电路的合理性。
关键词 动态元件 电路元件 模拟电路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M的Boost型变换器储能元件参数选择 被引量:5
5
作者 皇金锋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36-1139,共4页
根据Boost型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的工作过程及参数选择计算依据,根据计算的结果可知二者的选择与开关管的工作频率选择有关,从而讨论了开关管的工作频率的设计,依据计算设计的结果,基于PSIM软件进行滤波参数... 根据Boost型开关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探讨了储能电感和滤波电容的工作过程及参数选择计算依据,根据计算的结果可知二者的选择与开关管的工作频率选择有关,从而讨论了开关管的工作频率的设计,依据计算设计的结果,基于PSIM软件进行滤波参数和开关管工作频率的计算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了储能元件参数计算的合理性。分析的方法和结论为其它类型的DC-DC开关变换器的参数及开关管的工作频率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手段和方法,也为实际DC-DC开关变换器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型变换器 动态元件参数 P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无源RFID系统的温度传感器设计
6
作者 蔡明格 叶茂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6-762,共7页
针对无源RFID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款高精度片上集成温度传感器电路芯片。提出了一种由温度感应电路、PTAT偏置电流产生电路和Sigma-Delta ADC共同组成的温度传感器电路架构。采用基于双极晶体管的温度感应电路产生与温度成正比的电... 针对无源RFID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款高精度片上集成温度传感器电路芯片。提出了一种由温度感应电路、PTAT偏置电流产生电路和Sigma-Delta ADC共同组成的温度传感器电路架构。采用基于双极晶体管的温度感应电路产生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并采用Sigma-Delta ADC对其进行量化,得到与温度对应的数字量。在偏置电路中采用了斩波稳定技术,减小了由晶体管的失配及运放的失调引起的误差。在电流镜中采用了动态匹配技术,消除了由于电流镜失配引起的误差。采用GSMC 0.13μm CMOS工艺完成了对温度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绘制,版图面积为420μm×350μm。后仿真结果表示,在-40℃~+8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传感器的精度为-1.6℃/0.8℃,分辨率为0.75℃。在电源电压为1.5 V下,温度传感器消耗的电流为0.253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斩波稳定技术 动态元件匹配技术 Sigma-Delta ADC 无源R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电压可观节点降阶的系统受扰轨迹快速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园园 龚庆武 +2 位作者 刘栋 陈道君 帅海燕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共5页
为充分利用相量测量单元(PMU)的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量测量,提出了保留电压可观节点进行降阶以实现系统轨迹预测的方法。给出了电压可观节点的定义,阐述了准确跟踪系统网络拓扑的方法,在系统受扰后先根据网络拓扑进行节点电压可观性分析... 为充分利用相量测量单元(PMU)的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量测量,提出了保留电压可观节点进行降阶以实现系统轨迹预测的方法。给出了电压可观节点的定义,阐述了准确跟踪系统网络拓扑的方法,在系统受扰后先根据网络拓扑进行节点电压可观性分析以确定保留节点,然后在边界节点引入等效动态元件来反映原系统的动态特性,等效元件的类型由降阶前动态元件的分布情况确定。在得到降阶后系统各元件参数后,引入PMU量测量作为初值,实现多机系统受扰轨迹预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量测量单元 电压可观节点 降阶导纳矩阵 等效动态元件 参数辨识 轨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DEM译码的16 bit高性能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振邦 居水荣 +1 位作者 刘马良 戈益坚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1-728,共8页
分析了目前分段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AC)在动态性能提升和芯片面积缩小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元件匹配(DEM)译码技术。设计了16 bit DAC中的DEM译码电路结构,分析了DEM译码技术的原理。对该16 bit DAC的动态性能等进行了详细仿真... 分析了目前分段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AC)在动态性能提升和芯片面积缩小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元件匹配(DEM)译码技术。设计了16 bit DAC中的DEM译码电路结构,分析了DEM译码技术的原理。对该16 bit DAC的动态性能等进行了详细仿真,并完成了整体版图设计。该DAC核心部分芯片面积仅为2. 2 mm^2。采用0. 18μm CMOS工艺完成了该DAC的加工和性能参数测试。在1 GHz采样率和100 MHz输入信号频率条件下,该DAC的无杂散动态范围约为67 dB,三阶互调失真约为76 dB,整体性能优于目前同类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转换器(DAC) 分段电流舵 电流源匹配 动态元件匹配(DEM)译码 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的时域分析
9
作者 陈杰 甘明刚 蔡涛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9,37,共4页
对于多导体传输线的时域分析,采用一维FDTD(时域有限差分法)非常方便,但是该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端接动态元件的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分析,因此,将不等长传输线分成几个等长传输线的级联进行处理,并运用FDTD法和级联理论进行分析,... 对于多导体传输线的时域分析,采用一维FDTD(时域有限差分法)非常方便,但是该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端接动态元件的不等长多导体传输线瞬态响应分析,因此,将不等长传输线分成几个等长传输线的级联进行处理,并运用FDTD法和级联理论进行分析,推导出了含有动态元件的级联电压的计算。最后将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长 多导体传输线 动态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Δ内部DAC实现方案
10
作者 杨刚 林争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30-832,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模技术的动态元件匹配方案 ,用以实现∑ ΔADC中内部多位数 -模转换器 ( DAC) .为减少由于 CMOS工艺中的非理想因素引起的电路失配 ,基本 DAC单元设计采用精密电流拷贝电路 ,采用动态元件匹配的设计思想 ,选择一阶动...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模技术的动态元件匹配方案 ,用以实现∑ ΔADC中内部多位数 -模转换器 ( DAC) .为减少由于 CMOS工艺中的非理想因素引起的电路失配 ,基本 DAC单元设计采用精密电流拷贝电路 ,采用动态元件匹配的设计思想 ,选择一阶动态平均权重 ( DWA)算法进行选通电路的设计 ,对各基本 DAC单元进行动态选通 ,将元件之间的失配误差转换为高频噪声分量 .这些高频分量在∑ ΔADC的数字重建滤波器中被滤除 .模拟显示 ,与不采用 DWA的实现方案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元件匹配 自校准 数模转换器 ΣΔ调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D采样技术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茂 楚银英 赵毅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7,共9页
针对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数字化对功耗和面积的要求,设计了一款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电路采用了基于GND采样的单调开关切换方案降低DAC开关能耗,并使用了分段电容阵列,在进一步降低切换功耗的同时,还缩减了... 针对柔性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数字化对功耗和面积的要求,设计了一款低功耗逐次逼近型(SAR)模数转换器(ADC).电路采用了基于GND采样的单调开关切换方案降低DAC开关能耗,并使用了分段电容阵列,在进一步降低切换功耗的同时,还缩减了整体电路的面积开销.此外,电路还设计了两级预放大器来降低动态比较器的噪声和失调,采用动态元件匹配技术(DEM)来提高ADC的线性度.在0.18μm 1P6M CMOS工艺下实现了该ADC的电路设计和版图绘制,芯片内核面积约630μm×575μm,在1.8 V的电源电压下功耗为25.7μW.流片测试结果显示:SAR ADC在250 kHz的采样率下以11 bit输出时,信噪失真比SNDR为65.0 dB,有效位数ENOB为10.51 b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 GND采样 动态元件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端电压跃变条件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路新 杨晓忠 《现代电子技术》 2006年第23期129-130,共2页
动态元件由于具有存储能量的作用,因此在电路的结构或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和换路时,其端电压和端电流是不能突然改变的,在电路理论中这一性质可以表述为:当电容元件的初始电压为零或者电感元件的初始电流为零时,在换路的一瞬间,可以把电... 动态元件由于具有存储能量的作用,因此在电路的结构或元件的参数发生变化和换路时,其端电压和端电流是不能突然改变的,在电路理论中这一性质可以表述为:当电容元件的初始电压为零或者电感元件的初始电流为零时,在换路的一瞬间,可以把电容元件看成一条短路线,把电感元件看成一个开路端(换路定理)。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换路定理并不成立,本文以电容元件为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元件 换路 跃变 过渡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二进制SAR ADC的电容失配校正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晓青 叶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03-1609,共7页
研究13比特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电容失配问题,提出结合DEM技术的基于LMS算法的校正方法。分析电容失配对权重的影响,为减小高精度ADC的面积开销,采用冗余结构的分段电容阵列,降低对电容失配的要求,为校正提供条件,设计基于LMS算法的... 研究13比特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的电容失配问题,提出结合DEM技术的基于LMS算法的校正方法。分析电容失配对权重的影响,为减小高精度ADC的面积开销,采用冗余结构的分段电容阵列,降低对电容失配的要求,为校正提供条件,设计基于LMS算法的结合DEM技术的校正方法。在MATLAB中搭建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校正方法后INL可以达到-1.36/1.26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数转换器 逐次逼近 最小均方算法 动态元件匹配 动态权重数模转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Q电网络全阶模型构建方法与潮流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亚洲 刘闯 +5 位作者 蔡国伟 刘铖 赵鹏威 陈俊睿 杨鹤翎 金奕丞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821-7831,共11页
文中提出D-Q电网络全阶模型构建方法,从RLC电路属性出发建立了dq坐标系下电网络元件动态模型,通过代数图论对电网络进行数学模型构建,即建立dq坐标系下包含耦合项、微分项及同轴代数项的D-Q电网络全阶模型,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动态数... 文中提出D-Q电网络全阶模型构建方法,从RLC电路属性出发建立了dq坐标系下电网络元件动态模型,通过代数图论对电网络进行数学模型构建,即建立dq坐标系下包含耦合项、微分项及同轴代数项的D-Q电网络全阶模型,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动态数值仿真等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以潮流计算为例,忽略网络动态特性,基于D-Q电网络的节点电压方程,构建D-Q电网络潮流模型,并用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NR)迭代求解。在迭代过程中,PQ节点及PV节点电压幅值不平衡量对应的雅克比矩阵非对角线元素保持常数,提高了运算速度。通过IEEE 118、300等多个算例对应不同场景对所提潮流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潮流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对迭代初值和负载水平不敏感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网络 D-Q电网络 D-Q电网络元件动态模型 潮流计算 动态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阶非线性动态电路的灵敏度分析
15
作者 季致和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42-46,共5页
本文通过对一阶非线性动态电路的研究,提出了计算其灵敏度的方法。
关键词 非线性 电路 动态元件 灵敏度 计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