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在区域经济中的应用 被引量:127
1
作者 袁晓玲 张宝山 杨万平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作者在传统静态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化思想,把研究期的时间纬度进行了拓展,不仅揭示了各分量因素对增长总量的贡献,而且还展现了各分量因素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程度的差异。对西部12省市的应用分析表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作者在传统静态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动态化思想,把研究期的时间纬度进行了拓展,不仅揭示了各分量因素对增长总量的贡献,而且还展现了各分量因素在不同时间发展变化程度的差异。对西部12省市的应用分析表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既能揭示不同工业行业部门的变化特征,又能量化分析不同年份各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和贡献率,因此有助于更客观地分析工业行业结构的优劣,正确评价各工业行业的竞争力强弱,从而为区域工业结构调整提出科学的依据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静态偏离-份额分析 区域经济 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及湖北产业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丽萍 左相国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7-122,共6页
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只简单分析国家对研究区域发展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域和该国内的其他区域是孤立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在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与邻近区域之间存在空间相互作用的思想,同时考虑... 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只简单分析国家对研究区域发展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域和该国内的其他区域是孤立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在传统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区域与邻近区域之间存在空间相互作用的思想,同时考虑国家、邻近区域对研究区域的综合作用。对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进行介绍,将其应用到湖北2001~2008年各产业经济增长分析中,对比偏离-份额分析传统模型和空间模型结果中的竞争偏离分量,进而提出提高湖北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空间模型 传统模型 产业竞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宁夏农垦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蕾 温淑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02-1707,共6页
根据宁夏农垦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宁夏农垦2005-2010年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宁夏农垦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宁夏农垦三次产业比重变动指出宁夏农垦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宁夏农垦经济发展... 根据宁夏农垦产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宁夏农垦2005-2010年产业发展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宁夏农垦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宁夏农垦三次产业比重变动指出宁夏农垦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宁夏农垦经济发展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施"优化农业、强化工业、大兴三产"战略,实现宁夏农垦经济新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农垦 产业结构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柴士改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突破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法存在的"由于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所造成的‘权偏误’问题,与无法将单因素纯影响从交互作用中单独剥离"两种局限性,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 为突破传统动态偏离-份额法存在的"由于同度量因素采用不同时期所造成的‘权偏误’问题,与无法将单因素纯影响从交互作用中单独剥离"两种局限性,借鉴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构建改进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仅弥补传统方法的两种缺陷,保证了分解结果的唯一性与精确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是一种有效的以偏离-份额法为基础的增长因素分解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权偏误 交互作用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第一产业结构的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岑庆 陈江生 +1 位作者 章华丽 张晓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8期208-212,234,共6页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系,对1997—2014年重庆市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农林牧渔业大都缺乏竞争力优势,且产业结构不均衡,第一产业经济主...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全国为参照系,对1997—2014年重庆市的第一产业内部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素质较差,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农林牧渔业大都缺乏竞争力优势,且产业结构不均衡,第一产业经济主要靠全国经济带动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寻求重庆市农林牧渔业新的发展方向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兆红 张晓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4-610,共7页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北京2000~2007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既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又有较强的竞争力;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缺乏竞争...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北京2000~2007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既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又有较强的竞争力;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虽有一定竞争力,但增长处于劣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需要大力发展电子与信息制造行业,扶持潜力性强的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内外竞争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竞争力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16省域林业产业总量、结构与区位竞争力动态研究——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廖冰 张智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5-301,共7页
采取动态偏离-份额方法对中国16省域2008—2014年林业产业总量、结构与区位竞争力进行动态研究,并筛选了林业优势产业以揭示林业发展变化规律及差异,为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东部大多省域既有结构优势又有区位优势,而西... 采取动态偏离-份额方法对中国16省域2008—2014年林业产业总量、结构与区位竞争力进行动态研究,并筛选了林业优势产业以揭示林业发展变化规律及差异,为林业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借鉴。结果表明,东部大多省域既有结构优势又有区位优势,而西部多数省域既无结构优势又无区位优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林业一产无结构优势而有区位优势,其余12省既无结构优势又无区位优势;安徽、江西、广西、云南林业二产既有结构优势又有区位优势,其余12省有结构优势而无区位优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林业三产既有结构优势又有区位优势,其余8省有产业结构优势而无区位优势。由此得出,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呈现"中间重两头轻"的现象,不利于林业绿色供应链和林业绿色循环经济的形成;林业发展对森林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的依赖度较高,呈现由东、中、西、东北部逐级递减趋势;林业产业结构和区位竞争优势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变动趋势;就东、中、西、东北而言,区位竞争效应要大于产业结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优势 林业区位优势 林业经济发展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就业结构变化的区域差异——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兴梅 刘俊杰 《西北人口》 CSSCI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运用静、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1993—2010年各省份就业结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显示,1993—2010年各省区就业增长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存在很大差距;就业类型主要表现为竞争优势推动型... 本文运用静、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1993—2010年各省份就业结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静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显示,1993—2010年各省区就业增长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存在很大差距;就业类型主要表现为竞争优势推动型和结构优势推动型;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显示,1993—2001年、2002—2010年两阶段相比,就业增长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存在增大的趋势,竞争力偏离分量存在减少的趋势。2002—2010年的就业类型由1993—2001年的快速增长型和竞争优势推动型转变为四种类型并存,不同区域就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因此,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制定就业引导政策,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是各地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区域差异 静态偏离-份额分析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SM的西北五省(区)林业产业结构变化与差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斯涵 张小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利用西北五省(区)林业的产值数据,通过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M)计算了该区域2006—2014年林业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分析了其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林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其产值由2006年的34.6... 利用西北五省(区)林业的产值数据,通过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M)计算了该区域2006—2014年林业产业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分析了其产业结构与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林业产业整体上处于上升态势,其产值由2006年的34.6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15.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70%;就产业结构而言,该区域林业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91.87∶4.54∶3.60调整为2014年的83.15∶9.69∶7.16,林业结构以传统的林业种植业为主,林业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从省(区)间林业产业发展差异上分析,陕西、新疆两个省(区)林业发展水平较高;从区域林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上分析,该区域有较多的林业子产业发展迅速,从动态的角度看该区域林业产业的发展,较快的发展速度弥补了林业基础结构上的缺陷,产业结构总体上正在向逐步优化的方向演化。在此基础上,对西北五省(区)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DSSM) 林业产业 产业结构 产业竞争力 西北五省(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