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氦气系统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
1
作者 杨怡青 陶士振 +6 位作者 李剑 杨威 陈悦 高建荣 王晓波 陈燕燕 刘祥柏 《地学前缘》 2025年第5期230-243,共14页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路方法,洞察和剖析含氦气系统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理清氦气与天然气两个系统耦合关系,以提高富氦资源探寻和评价预测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靠性,降低氦气资源勘探风险。含氦气系统与含油气系统有融合相通之处... 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路方法,洞察和剖析含氦气系统静态地质要素和动态作用过程,理清氦气与天然气两个系统耦合关系,以提高富氦资源探寻和评价预测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可靠性,降低氦气资源勘探风险。含氦气系统与含油气系统有融合相通之处,也有本质区别。含氦气系统包括有效氦源、输导体系和聚集载体组成的静态地质要素和氦气生成过程、运移过程和聚集过程组成的动态作用过程,涵盖了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和作用过程。氦气沸点极低,通常认为难以与其他元素/分子发生物理化学反应或以离子键/共价键形成化合物,氦气主要由铀钍元素衰变产生,不同于有机质热演化生成油气的成因机制,氦气特殊的性质导致氦气有着不同于油气的“生—运—聚”过程。通过对含氦气系统“生—运—聚”要素的描述,对富铀钍元素的壳源氦源岩与由此生成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气藏之间的氦气系统因果关系研究,可以对氦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进行综合逻辑分析和过程追踪。含氦气系统静态地质要素与动态作用过程在合适时间和空间下有效匹配才有可能形成富/含氦气藏,对其系统研究可应用于查明氦气富集机制、开展资源富集区优选及目标评价,提高勘探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含氦气系统 “生—运—聚”要素 静态地质要素 动态作用过程 氦气系统描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系微破裂集结和动态扩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滕春凯 李世愚 +2 位作者 和雪松 刘绮亮 黎在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36-145,共10页
研究了裂纹系的动态破裂,重点考察了裂纹系相互作用.选用大理石、玻璃为实验材料,将其加工成薄板状,并在板内预制各种不同形态的裂纹系,在单轴压下用可见光透视观察裂纹系动态相互作用的破裂过程.实验中发现,岩石的动态破裂过程和玻璃... 研究了裂纹系的动态破裂,重点考察了裂纹系相互作用.选用大理石、玻璃为实验材料,将其加工成薄板状,并在板内预制各种不同形态的裂纹系,在单轴压下用可见光透视观察裂纹系动态相互作用的破裂过程.实验中发现,岩石的动态破裂过程和玻璃有很大差别,岩石的裂纹系动态相互作用后期是通过微破裂演化来实现的,而在玻璃中观察不到.裂纹系的不均匀应力场分布是破裂演化的初始原因.通过实验,给出大理石材料中各种不同形态裂纹系的动态破裂演化的全场过程图像,直观地揭示了含裂纹系岩石变形破坏的实质.实验显示了不同几何形态的裂纹系的破裂发育过程有明显区别.在微破裂集结时,周围的破裂部分闭合.因此,用二维模型描述的微破裂图像和实际有很大出入.为了消除这个差距,必须研究三维破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裂纹(断层)不能起到阻碍破裂扩展的作月;裂纹(断层)作为障碍体,和预存裂纹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得样品的强度降低几乎一个量级.讨论了上述结论对于认识地震(包括矿震)断层行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系 动态破裂过程 微破裂 相互作用 过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