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路堑边坡工程的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晏鄂川 唐辉明 何淼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6-250,254,共6页
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结构类型的斜坡,其稳定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投资和工期。因此,研究其工程适宜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从影响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出发,应用岩体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边坡开挖过... 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结构类型的斜坡,其稳定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投资和工期。因此,研究其工程适宜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从影响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出发,应用岩体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地下水、时效特性和工程措施优化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边坡信息化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研究表明,路堑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在最优坡度设计基础上,应当及时进行加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堑边坡工程 变形破坏特征 时效特性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动态仿真分析——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胜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12,共5页
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内主要因子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提供一种动态仿真分析的方法 ,并试图藉此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管理、建设与恢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图 1,表 2 ,参 6。
关键词 动态仿真分析 湖北 崇阳县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灰色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剥叶元件工作过程受力的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长水 蒙艳玫 +1 位作者 李尚平 袁海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剥叶元件是甘蔗剥叶机构的核心元件,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甘蔗剥叶的效率和质量。为此,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元件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一个与剥叶元件动力学等价的ADAMS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动态仿真实际甘... 剥叶元件是甘蔗剥叶机构的核心元件,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甘蔗剥叶的效率和质量。为此,用虚拟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小型甘蔗剥叶机剥叶元件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一个与剥叶元件动力学等价的ADAMS仿真模型,通过计算机动态仿真实际甘蔗剥叶机的运行,获取仿真模型的动力学特性曲线,为剥叶元件的优化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叶元件 计算机 仿真模型 虚拟仿真 方法分析 ADAMS 动态仿真分析 甘蔗 工作过程 小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软件的胶带机自移机尾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闫慧 《陕西煤炭》 2018年第4期13-18,12,共7页
建立胶带机自移机尾模型,通过AMESim软件对胶带机自移机尾在使用过程中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模拟自移机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工况,推测自移机尾前移时可能出现问题,给胶带机自移机尾设计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胶带机自移机尾 AMESIM软件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起重机的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川骄 姜书霞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4年第7期97-100,共4页
履带起重机是一种重要且复杂的工程装备。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吊装需要,对起重机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技术也提出了更精确、更严格的要求。在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上,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都存在着明显的动态特性,这些动态特性多数是对... 履带起重机是一种重要且复杂的工程装备。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吊装需要,对起重机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技术也提出了更精确、更严格的要求。在大吨位履带起重机上,机械结构、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都存在着明显的动态特性,这些动态特性多数是对结构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因此有必要对大吨位起重机进行动态分析。本文以某大型履带起重机为对象,对其臂架结构的动态性能进行研究,主要针对长臂起臂和突然卸载两种工况的时程应力和位移变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起重机 动态仿真分析 臂架结构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汽车顶盖抗雪压动态仿真分析方法
6
作者 魏敏 黄炎 罗慧娟 《汽车零部件》 2020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前顶盖雪压静态仿真分析方法的雪压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偏差,并且不能反映顶盖实际变形的位置和整体变形模式。为改进静态仿真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非线性显式计算的动态仿真分析方法,并以某乘用车为例,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及有效性,... 目前顶盖雪压静态仿真分析方法的雪压计算值与测试值存在偏差,并且不能反映顶盖实际变形的位置和整体变形模式。为改进静态仿真分析方法,提出一种非线性显式计算的动态仿真分析方法,并以某乘用车为例,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及有效性,为顶盖的研发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雪压 动态仿真分析 雪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与分析
7
作者 刘恒 朱汉华 +1 位作者 郑瑞栋 郑成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随着国内海洋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海洋电力线缆铺设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此进行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结构稳定及可靠性作为设计目标,完成了A型架结构各机构全尺寸模型的设计。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稳定性,A型架结... 随着国内海洋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海洋电力线缆铺设需求也日益增多,为此进行50吨级海底线缆铺设的A型架结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结构稳定及可靠性作为设计目标,完成了A型架结构各机构全尺寸模型的设计。为了保证机构整体稳定性,A型架结构设计采用了各机构一体化连接的设计思想。使用仿真分析方法,对A型架总体进行特性评估、变形影响分析和振动模态分析。通过建立A型架的仿真模型,并使用有限元分析法,评估了2极端工况和一种随机工况下的特性。通过对A型架结构在6阶模态下的固有频率和等效应力等数据的全面评估来验证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架结构 线缆铺设 结构设计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民机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操纵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聂青 聂宏 张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10,共8页
为了提高飞机起降性能,当前飞机起落架逐步发展为采用电传操纵技术。而为了满足对低速大转角机动和大转弯力矩的要求,现代大部分大型民机都装配了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以大型民机的双作动筒式电传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 为了提高飞机起降性能,当前飞机起落架逐步发展为采用电传操纵技术。而为了满足对低速大转角机动和大转弯力矩的要求,现代大部分大型民机都装配了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本文以大型民机的双作动筒式电传前轮转弯操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机构设计一种随动转阀式换向阀,以满足其在死点位置时液压源换向的要求;随后基于双作动筒式前轮转弯系统对操纵控制的要求,设计了集手轮低速大角度转弯、脚蹬快速小角度转弯以及减摆功能于一体的飞机前轮操纵电液伺服系统,并建立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分析,以检验系统的各项功能。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满足工程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设计 动态仿真分析 电传操纵 大型民机 前轮转弯系统 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拱坝施工期进度仿真分析与控制决策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尹习双 刘金飞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8-71,共4页
修建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高拱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施工空间小、工序复杂、工期紧张,温控要求高、质量控制严,施工进度动态仿真分析对进度与质量进行精细化管控尤为重要。作为数字大坝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施工仿真技术结合数... 修建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高拱坝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规模大、施工空间小、工序复杂、工期紧张,温控要求高、质量控制严,施工进度动态仿真分析对进度与质量进行精细化管控尤为重要。作为数字大坝的关键技术之一,利用施工仿真技术结合数字大坝综合信息平台提供的现场数据对施工进度进行动态跟踪分析,能快速为施工方案优选和进度控制提供决策依据,并与施工期应力和温控动态研究紧密结合,为质量和进度的动态综合协调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数字大坝 动态仿真分析 施工进度 质量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换能系统的Simulink动态仿真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作玉 程树良 王焕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8,共5页
建立了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数学模型,并应用Simulink实现了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 以 1个 5层框架隔震结构为例,讨论了隔震换能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研究了隔震层阻尼和地震输入强度对换能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换能系统具有振动控... 建立了隔震换能结构体系的数学模型,并应用Simulink实现了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 以 1个 5层框架隔震结构为例,讨论了隔震换能系统的振动控制效果,研究了隔震层阻尼和地震输入强度对换能效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隔震换能系统具有振动控制效果好,换能效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框架 动态仿真分析 结构体系 振动控制 强度 能效 效果 研究结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curDYN的不同工况下采煤机搬运车作业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煜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267,共3页
煤炭综采作业中,采煤机搬运车主要完成在不同作业面之间的采煤机搬运和输送,同时为了适应采煤机爬坡要求,搬运车需设置调高装置并能够自动调整水平角度。主要对2种工况下的采煤机搬运车作业状态,借助动力学软件RecurDYN进行动态仿真分... 煤炭综采作业中,采煤机搬运车主要完成在不同作业面之间的采煤机搬运和输送,同时为了适应采煤机爬坡要求,搬运车需设置调高装置并能够自动调整水平角度。主要对2种工况下的采煤机搬运车作业状态,借助动力学软件RecurDYN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已得到真实的搬运车作业数据,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采煤机搬运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仿真分析 RECURDYN 转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坐载荷施加方式对火炮动力学仿真影响研究
12
作者 单春来 任灿 +3 位作者 高华 杨华实 张鹏飞 石春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239,共8页
在火炮研发的初期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论证对于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考虑到研究条件的不同,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大口径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发射过程稳定性进行了精确分析,在0°射角的标准射击姿态下模拟了无驻锄支撑2... 在火炮研发的初期阶段,进行总体方案论证对于确保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考虑到研究条件的不同,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某大口径履带式自行火炮的发射过程稳定性进行了精确分析,在0°射角的标准射击姿态下模拟了无驻锄支撑2种情形,探讨了基于理论设计公式加载、基于解算曲线的载荷加载以及基于后坐制动图的载荷加载等3种不同后坐载荷施加方式对火炮动力学仿真影响。此外,还对未配备反后坐装置的火炮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通过将仿真结果与高速摄像捕获的实际射击试验数据对比,深入分析了不同模型的误差幅度及其成因。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提升设计人员对动力学仿真结果误差范围的预测精度,为大口径火炮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火炮 动态仿真分析 反后坐载荷模拟 后坐载荷施加方式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分析的工作艇吊艇架选型设计
13
作者 申常云 祝文倩 《广东造船》 2020年第6期39-41,30,共4页
根据用户在给定海况条件下安全收放工作艇的需求,对某船所配设的工作艇吊艇架进行选型,并参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布置;采用ANSYS AQWA软件,考虑船与工作艇的耦合作用对其在给定海况条件下的运动幅值等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得出吊艇架具备安... 根据用户在给定海况条件下安全收放工作艇的需求,对某船所配设的工作艇吊艇架进行选型,并参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布置;采用ANSYS AQWA软件,考虑船与工作艇的耦合作用对其在给定海况条件下的运动幅值等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得出吊艇架具备安全作业的条件、作业时间窗口等;经实船试验验证,满足用户及规范、法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艇架 工作艇 耦合作用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颗粒岩块对月壤钻取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天喜 魏承 +1 位作者 马亮 赵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18-2126,共9页
针对月壤钻取采样过程中存在大颗粒岩块情况进行三维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黏聚力为0.90 k Pa,内摩擦角为42.25°的满足真实... 针对月壤钻取采样过程中存在大颗粒岩块情况进行三维离散元动态仿真分析。建立考虑扭转、弯曲力矩及等效引力作用的新型三维离散元月壤模型,通过三轴仿真试验进行细观参数标定,得到黏聚力为0.90 k Pa,内摩擦角为42.25°的满足真实月壤宏观力学指标的仿真模型。针对月壤内层存在大颗粒情况设计4种采样工况分别进行仿真分析,监测大颗粒运动轨迹与采样效率,发现了"旋入效应"、"纵向运移效应"与"阻塞效应",仿真结果表明岩块粒径大小直接影响采样结果:当岩块粒径小于钻头"虚拟切削圆"时,其无论存在于任何位置对采样效率与后续样品缠绕收集均无明显影响;当岩块粒径大于"虚拟切削圆"时,阻塞现象严重,样品收集困难,极易导致采样失败。研究结论对月壤钻取采样控制设计与钻具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离散元模型 月壤钻取采样 参数标定 大颗粒岩块 动态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支架搬运车轮边减速器的接触应力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凯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9-111,共3页
基于齿轮齿廓的渐开线方程利用Pro/E建立支架搬运车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系三维模型,并导入到LS-DYNA中,根据行星轮系的结构和载荷特点,确定了有限元模型的载荷工况,并对齿轮啮合动态接触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接... 基于齿轮齿廓的渐开线方程利用Pro/E建立支架搬运车轮边减速器的行星轮系三维模型,并导入到LS-DYNA中,根据行星轮系的结构和载荷特点,确定了有限元模型的载荷工况,并对齿轮啮合动态接触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齿轮啮合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变化情况,为轮边减速器结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搬运车 轮边减速器 动态仿真分析 接触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啮合强力珩齿工件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16
作者 胡志兴 夏链 韩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在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中,工件被珩磨轮加工后会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应力,由于残余应力形成的因素较复杂,很难用解析法给出精确的计算。文章利用Matlab、SolidWorks和ANSYS/LS-DYNA软件对内啮合珩齿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对分... 在内啮合强力珩齿工艺中,工件被珩磨轮加工后会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应力,由于残余应力形成的因素较复杂,很难用解析法给出精确的计算。文章利用Matlab、SolidWorks和ANSYS/LS-DYNA软件对内啮合珩齿加工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对分析结果的提取,得到了齿面上各特殊位置的残余应力值数据表。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内啮合强力珩齿珩削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为压应力,其大小随珩削工艺参数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珩削残余应力随珩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珩削力的增大而增大,在轴交角变化范围内随轴交角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实验验证了该有限元分析珩削残余应力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啮合强力珩齿 残余应力 动态仿真分析 珩削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of Testing of Dynamic Forces on Digital Jet Elements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波 杨彩霞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2年第4期393-396,共4页
Method of testing for dynamic output forces from jet elements is studied, the handwidth is large in testing with this method. By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the test system and simulating it, principles of how inherent fe... Method of testing for dynamic output forces from jet elements is studied, the handwidth is large in testing with this method. By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the test system and simulating it, principles of how inherent features of the test system affect the dynamic force test are found out. Thu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is given for the design and error modification to the actual test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jet element dynamic force test MODELING err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OPTIMUM PLANNING OF A MINING AREA
18
作者 王玉浚 张先尘 韩可琦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1年第1期37-45,共9页
Being aimed at the vital decisive problems to be solved during.making long-term planning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areas of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comprehensive theories and methods fo... Being aimed at the vital decisive problems to be solved during.making long-term planning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areas of 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comprehensive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the choice of mining area optimum planning schemes by use of combining technic analysis with system simulation and system optimization.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prediction of technic and economic indexes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existing mining areas and new mining area, including computer simulation analysis of maximum possibility of output growth in a working mine, the effect of technic progress on productive development, and grey predictive model of the change of technic and economic indexes; the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mining area system, including five subsystem models; mining area output, investment, economic benefit, number of workers and staff of a mining area, mining area population, and ecologic environmental dynamic change under different schemes;the 0--1 programming, the goal programming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or contrast analysis optimization of mining area planning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hnic analysis optimum planning dynamic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