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慧子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3,共11页
王船山基于对程朱理气二分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动态人性论。船山指出“义理之性”说不能成立,因为善不能离开阴阳二气而存在,且须在阴阳相继后得以实现,因而并不存在超越气而存在的纯善的义理之性。二气并非全善,二气...
王船山基于对程朱理气二分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动态人性论。船山指出“义理之性”说不能成立,因为善不能离开阴阳二气而存在,且须在阴阳相继后得以实现,因而并不存在超越气而存在的纯善的义理之性。二气并非全善,二气五行之理就是人性,因而人性实有善与不善。“气质之性”说亦不能成立,因为气质并非凝固的、先天不可易的,气的变化也可以改变质。不能将人之作恶归因于气禀的优劣与才性的偏全,而应归因于滥用天赋自主权,以及以才之偏为由而不修为。船山超越先天普遍人性论及命定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性的变化,既区分了“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各种人性论的综合重建,更是具有现代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义理之性
气质之性
动态人性论
习与性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端”之心与人性本善--兼论以孟子为人性向善论者的理论误区
被引量:
2
2
作者
云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由“四端”之心出发以言人性本善是“孟子道性善”的关键理论环节。“端”既有端始义,又有端绪义。端始义是就人之成圣成德这一历程来说的,它内涵着以“善”为“端”而进于成圣成德这一动态生命实现的观念。人性由此内在包含着一个“孳...
由“四端”之心出发以言人性本善是“孟子道性善”的关键理论环节。“端”既有端始义,又有端绪义。端始义是就人之成圣成德这一历程来说的,它内涵着以“善”为“端”而进于成圣成德这一动态生命实现的观念。人性由此内在包含着一个“孳孳为善”、善善不断地先天动态结构。向善论者多以经验论的方式来讲人性。这种抽离“善”的先天内容讲人性的方法,与告子“生之谓性”的思维模式殊途同归,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性的消解。孟子在心性论这一整体论域中,本乎“性”以言“心”,立于“本”以言“生”,从而将人性之“生”与“充端”的过程理解为人性自身的复“本”运动。所以,充“端”实即复“本”,孟子的扩充善端说与人性本善论亦由此而为一内在关联的整体系统。孟子所道之“性善”实为人性本善,而非人性向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
本善
“四端”之心
动态人性论
向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慧子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3,共11页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戴震与朱熹心性论比较研究”(SCJJ23ND119)。
文摘
王船山基于对程朱理气二分人性论的批判,提出了“性日生日成”的动态人性论。船山指出“义理之性”说不能成立,因为善不能离开阴阳二气而存在,且须在阴阳相继后得以实现,因而并不存在超越气而存在的纯善的义理之性。二气并非全善,二气五行之理就是人性,因而人性实有善与不善。“气质之性”说亦不能成立,因为气质并非凝固的、先天不可易的,气的变化也可以改变质。不能将人之作恶归因于气禀的优劣与才性的偏全,而应归因于滥用天赋自主权,以及以才之偏为由而不修为。船山超越先天普遍人性论及命定论,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性的变化,既区分了“先天之性”与“后天之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对各种人性论的综合重建,更是具有现代性的意义。
关键词
王船山
义理之性
气质之性
动态人性论
习与性成
Keywords
Wang Chuanshan
the nature of righteousness and reason
the nature of temperament
dynamic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ultivation and nature formation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端”之心与人性本善--兼论以孟子为人性向善论者的理论误区
被引量:
2
2
作者
云龙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哲学系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0,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文摘
由“四端”之心出发以言人性本善是“孟子道性善”的关键理论环节。“端”既有端始义,又有端绪义。端始义是就人之成圣成德这一历程来说的,它内涵着以“善”为“端”而进于成圣成德这一动态生命实现的观念。人性由此内在包含着一个“孳孳为善”、善善不断地先天动态结构。向善论者多以经验论的方式来讲人性。这种抽离“善”的先天内容讲人性的方法,与告子“生之谓性”的思维模式殊途同归,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性的消解。孟子在心性论这一整体论域中,本乎“性”以言“心”,立于“本”以言“生”,从而将人性之“生”与“充端”的过程理解为人性自身的复“本”运动。所以,充“端”实即复“本”,孟子的扩充善端说与人性本善论亦由此而为一内在关联的整体系统。孟子所道之“性善”实为人性本善,而非人性向善。
关键词
孟子
人性
本善
“四端”之心
动态人性论
向善论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
李慧子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端”之心与人性本善--兼论以孟子为人性向善论者的理论误区
云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