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定河倒虹吸动床模型试验及防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穆咏梅 李德文 +1 位作者 杨连生 巩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7,共5页
模拟4种永定河洪水流量过程,通过水流重力相似、水流阻力相似、泥沙起动相似、水流输沙能力相似、河床变形相似、水流运动时间相似等模型,试验永定河洪水过程对河道的冲刷影响情况,从而确定倒虹吸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永定河倒虹吸 动床模型试验 抗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秉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共6页
在悬移质动床模型设计中长期存在着两个表征泥沙扩散相似的条件。在变态模型中,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本文根据相似流动的基本方程必须相同这一原则,从泥沙扩散方程的原始形式出发,说明只能导得一个泥沙扩散相似条件;并进而... 在悬移质动床模型设计中长期存在着两个表征泥沙扩散相似的条件。在变态模型中,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得到满足。本文根据相似流动的基本方程必须相同这一原则,从泥沙扩散方程的原始形式出发,说明只能导得一个泥沙扩散相似条件;并进而说明,另一条件,即所谓悬浮相似条件,在变态模型中是不能成立的。在现行的后一条件推导中,引入了若干假设,其中包括流速分布式:但在满足动量和水连续方程相似的前提下,这一流速分布式在变态模型中是不能保持相似的,因而据上式而导得的“悬浮”相似条件便不能成立,在模型设计中也就不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变态模型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床模型试验中存在问题的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儒武 李长峰 +1 位作者 宋德明 郑贤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7-482,共6页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 ,一般用散粒料来模拟受冲刷的岩基 ,造成模型河床的糙率偏大、河床潜流影响严重等问题 ,使得模型测试的水面线与实际水面线有一定偏差。本文根据近年来笔者做的几个动床模型试验 ,阐述了动床试验存在的几个问题 ,以及... 在动床模型试验中 ,一般用散粒料来模拟受冲刷的岩基 ,造成模型河床的糙率偏大、河床潜流影响严重等问题 ,使得模型测试的水面线与实际水面线有一定偏差。本文根据近年来笔者做的几个动床模型试验 ,阐述了动床试验存在的几个问题 ,以及由此产生的模型测试方面的某些误差 ,并对模型试验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模型试验 存在问题 堆积物 糙率 渗漏 水面线 水工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一文的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昌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6,共2页
根据对水流泥沙运动相似规律的一些认识,讨论了《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一文中论定悬沙水流相似中只存在一个相似条件等问题。指出原文在推导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假定后,循原文的途径导出了两个相似条件。认为... 根据对水流泥沙运动相似规律的一些认识,讨论了《对悬移质变态动床模型试验中掺混相似条件的剖析》一文中论定悬沙水流相似中只存在一个相似条件等问题。指出原文在推导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假定后,循原文的途径导出了两个相似条件。认为相似条件λu =λΩ不是不能成立,而是须满足条件λn=λH1/6才能成立,在物理上是须满足流速垂线分布相似。试验资料表明,在模型变率不是很大时,相似条件λu =λΩ是可以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变态模型 悬沙水流 泥沙运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动床模型试验和现场的比较
5
作者 徐敏福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6期72-79,共8页
为了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的设计和现场施工的需要,我们在室内动床模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成果.为进一步验证这些成果的可靠性和实际效能,作者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着重探讨了友谊港码头、引桥下游沙嘴形态和连岛坝发... 为了毛里塔尼亚友谊港的设计和现场施工的需要,我们在室内动床模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提出了相应的试验成果.为进一步验证这些成果的可靠性和实际效能,作者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着重探讨了友谊港码头、引桥下游沙嘴形态和连岛坝发展规律,并对原、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的工作为类似于友谊港的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工作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淤积 动床模型试验
全文增补中
万年洲浅滩航道整治动床河工模型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月琴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51,共6页
根据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以及定床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在分析万年洲浅滩成因及其河床演变的基础上,对调整后的整治工程的效果进行了动床河工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航道整治工程能满足航运、取水以及防洪等要求.
关键词 浅滩演变 航道整治 动床模型试验 万年洲浅滩 泥沙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泥沙浓度光电量测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健 王虹 +1 位作者 任裕民 邵学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需要对泥沙浓度进行实时和精确的测量。由于悬沙系统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问题相当复杂。针对这一状况,分析了悬沙系统对光的散射特性,采用了红外测沙的技术来满足测量要求,并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具体分析了... 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需要对泥沙浓度进行实时和精确的测量。由于悬沙系统性质的特殊性,使得问题相当复杂。针对这一状况,分析了悬沙系统对光的散射特性,采用了红外测沙的技术来满足测量要求,并实现了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处理。具体分析了该测量方法的原理和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其作用。实际情况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结果准确,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光电传感器 泥沙浓度 河工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移质动床模型中模型沙运动比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付旭辉 刘海婷 +1 位作者 陈绍文 钱锐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6,共6页
模型沙的选择是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中一项关键技术,直接影响推移质运动的相似性和河道冲淤趋势与量级的判断。整理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概化动床模型试验,从起动条件、输沙强度和沙波形态三个方面对比精煤和天然沙这两种典型模型沙的运... 模型沙的选择是推移质动床模型试验中一项关键技术,直接影响推移质运动的相似性和河道冲淤趋势与量级的判断。整理以往的研究成果,结合概化动床模型试验,从起动条件、输沙强度和沙波形态三个方面对比精煤和天然沙这两种典型模型沙的运动特性。研究表明,精煤为代表的轻质沙与天然沙在起动条件和输移强度方面基本类似,都能模拟天然河道中的推移质起动和输移现象,但是在较大水流强度时形成沙波形态后,在波高、波长等几何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床面阻力的准确模拟有一定影响。因此,遇超过沙波临界条件的较大水流强度时,宜采用天然沙作为动床模型沙模拟推移质运动。该研究成果可为推移质动床模型选沙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床模型试验 推移质 轻质沙 天然沙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元平 陈刚 +1 位作者 陈韬霄 王瑞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等穿越河床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尤为困难。采用分层、分粒径组的方法模拟河床分层泥沙,探索分层河床冲刷预测的模拟方法,预测了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结... 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等穿越河床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尤为困难。采用分层、分粒径组的方法模拟河床分层泥沙,探索分层河床冲刷预测的模拟方法,预测了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结果表明,分层河床组合抗冲能力越弱,冲刷深度越大。试验冲刷深度结果合理,可做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河 管道工程 模型设计 最大冲刷深度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工模型中时间变态与水流挟沙力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稚聪 安毓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51-54,共4页
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由于采用轻质模型沙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时间比尺变态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时间变态将导致模型中非恒定水流的流量、水位、流速以及水流挟沙力均产生偏离,偏离的大小和方向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1)河段槽蓄量... 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由于采用轻质模型沙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时间比尺变态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时间变态将导致模型中非恒定水流的流量、水位、流速以及水流挟沙力均产生偏离,偏离的大小和方向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1)河段槽蓄量的大小;(2)时间比尺变态率的大小;(3)流量台阶的特性(历时和变幅);(4)涨水过程或降水过程。最后得出了计算涨水过程中挟沙力因子偏差大小的关系式,该式对模型设计中正确选用模型沙和合理概化流量过程线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动床模型试验 泥沙 挟沙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缓流促淤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庆庆 李玉建 +1 位作者 孙启冀 任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4-58,共5页
针对新疆粉细沙河床上堤坝工程防洪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室内开展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井柱桩透水丁坝的缓流促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型式丁坝的坝后流速均... 针对新疆粉细沙河床上堤坝工程防洪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室内开展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井柱桩透水丁坝的缓流促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型式丁坝的坝后流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流速降低了约46%,水力插板实体丁坝及井柱桩透水丁坝坝后流速分别降低了约16%和30%;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未出现明显的回流区,使其坝后淤积高度大于另外两种型式丁坝;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比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与井柱桩透水丁坝在维持自身稳定性上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插板透水丁坝 缓流促淤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施工围堰防护措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达 黄本胜 +2 位作者 邱静 王丽雯 王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0-152,156,共4页
清远水利枢纽工程是在广东省北江干流上拟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该枢纽所在河道存在深厚的砂质覆盖层,极易冲刷,因此其施工导流期围堰的安全防护设计也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施工导流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河道及导... 清远水利枢纽工程是在广东省北江干流上拟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该枢纽所在河道存在深厚的砂质覆盖层,极易冲刷,因此其施工导流期围堰的安全防护设计也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施工导流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河道及导流围堰外侧的水流冲刷规律,以及纵向围堰上游裹头型式对围堰外侧冲刷坑形态的影响问题。提出的施工导流期防护工程措施确保了工程在施工期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试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 围堰防护措施 动床模型试验 水流冲刷 围堰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卵石河道变态模型模拟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洪 赵文谦 +1 位作者 曹叔尤 刘兴年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105,共3页
河工模型试验是解决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关生产问题以及理论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科研途径,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随着水电建设的蓬勃发展,在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和试验技术等方面均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 河流力学 变态模型 模型设计 动床模型试验 设计原则 设计方法 四川 都江堰卵石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网区分汊河道险段成因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用 张金明 何贞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96,共5页
针对珠江三角洲受径潮动力双重作用、感潮河网区分汊河道险段成因较单一河道复杂的问题,选择典型分汊型险段,以动床物理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在分析险段近期河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文条件下分汊河道险段水动力特性和冲淤变化... 针对珠江三角洲受径潮动力双重作用、感潮河网区分汊河道险段成因较单一河道复杂的问题,选择典型分汊型险段,以动床物理模型试验为研究手段,在分析险段近期河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文条件下分汊河道险段水动力特性和冲淤变化规律,探讨了险段变化成因。结果表明,分汊河道险段所在弯道水流特性明显,主流贴岸,易产生近岸冲刷,加之近期大洪水频发,是造成险段冲刷加剧的主要原因,而近期汊点分流变化,险段所在主干分流增强,加剧了险段冲刷;此外,感潮河网区受涨潮动力影响,枯水期支汊涨潮流顶托主汊,汊口水流动力减弱,有利于减缓汊口段险段的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分汊河道 径潮 动床模型试验 险段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及路基防护设计
15
作者 陆仁安 赵振川 《铁道工程学报》 EI 1989年第4期153-157,共5页
本文根据一山区河流护岸水害修复工程的动床模型试验,分析不同水流条件下的河床演变现象,讨论山区沿河路基的防护问题。模型试验河段长500米,河宽20~40米,河床纵坡20‰,Q<sub>50</sub>=360米<sup>3</sup>/秒。
关键词 演变 山区河流 路基防护 防护问题 动床模型试验 修复工程 水流条件 边滩 冲淤变化 推移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污箱涵系统水力冲淤可行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向阳 徐琛琛 +2 位作者 林平 吴门伍 卢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85,共5页
分析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的适应性和优缺点,为论证广州某城市截污箱涵系统设置水力冲淤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截污箱涵沿线淤积物厚度测量、样本取样、泥沙组分和淤积成因分析。建立截污箱涵水力冲淤物理模型,合理模... 分析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体制的适应性和优缺点,为论证广州某城市截污箱涵系统设置水力冲淤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开展截污箱涵沿线淤积物厚度测量、样本取样、泥沙组分和淤积成因分析。建立截污箱涵水力冲淤物理模型,合理模拟水力冲洗设施边界条件和淤积物,测量截污箱涵不同泄流条件下的水动力参数,论证利用水力冲洗设施调蓄旱季、初小雨污水,实施“突然开闸、接力冲淤”辅助清淤措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截污箱涵蓄水闸高度仅1.0 m,水力坡降0.10%,冲淤蓄水量有限,箱涵沿线清水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表明:截污箱涵内部蓄水冲淤水沙动力条件不足,水力冲淤效果相对较差,建议取消该箱涵系统中尚未安装的水力冲洗设施,推荐采用“人工+机械”清淤方案。应根据截污箱涵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适应性、经济性的防淤、减淤和清淤对策,研究提出的为防淤和清淤策略可为类似截污箱涵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污箱涵 水力冲淤 动床模型试验 清淤对策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枢纽泄水建筑物几种布置方案的门前流态与淤积形态试验研究
17
作者 屈孟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8-43,共6页
作者对黄河小浪底枢纽泄水建筑物6种可能布置方案的门前流态及淤积形态,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案可能出现4种基本流态,沟口边界条件对流态有重要影响;淤积形态决定于流态及泄水建筑物在沟中的位置。文章最后归纳了获得最... 作者对黄河小浪底枢纽泄水建筑物6种可能布置方案的门前流态及淤积形态,进行了动床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案可能出现4种基本流态,沟口边界条件对流态有重要影响;淤积形态决定于流态及泄水建筑物在沟中的位置。文章最后归纳了获得最优流态和淤积形态的泄水建筑物布置原则,并认为集中布置、直线排列的方案可成为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水建筑物 淤积形态 流态 小浪底 动床模型试验 枢纽 黄河 底枢 布置原则 布置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木孔水库成库后乐山港港区河段泥沙冲淤演变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华 张绪进 +1 位作者 杜宗伟 王云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1-1035,1074,共6页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 乐山港位于老木孔水利枢纽库区河段,该段河床及水流条件复杂。为确保工程建设后航道畅通、港口正常使用,在定床模型基础上进行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以研究成库后泥沙冲淤演变及相应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水库运行初期库区河床淤积较快,随着水库运用年限的增长,淤积速率逐渐放慢,至水库运用20a,库区河床冲淤尚未达到平衡状态;重点淤积部位在老江坝尾至坝址河段左右两岸边滩疏浚区,老江坝右汊及涌澌江口附近;水库运用20a,河床发生淤积,但库区航道尺度(航深、航宽、弯道半径)仍大于岷江三级航道标准,通航水流条件(流速、比降、流态)满足流量10 000 m3/s以下船舶的通航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变 动床模型试验 泥沙淤积 通航水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排沙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春洁 赵海波 康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65,共3页
根据规划建设中水库的模型试验,发现了水库排沙的规律性。同时,通过模型试验中对不同铺沙高程、不同流量时冲沙量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冲沙的因素为: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泥沙颗粒大小、淤积时间长短。并对水位、流量、淤积高... 根据规划建设中水库的模型试验,发现了水库排沙的规律性。同时,通过模型试验中对不同铺沙高程、不同流量时冲沙量的分析,总结出影响冲沙的因素为: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泥沙颗粒大小、淤积时间长短。并对水位、流量、淤积高程、开启孔数几个重要因素影响排沙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今后水库排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动床模型试验 水库排沙 水面线 泄空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漯河市澧河改道工程对沙河和澧河河势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永杰 刘恺 和宛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1,106,共5页
为保证漯河市西城区防洪安全,减小澧河城区段防洪压力,规划在沙河和澧河弯道相距最近的大楼魏村附近新开挖一条导洪河道,将澧河洪水提前分流入沙河。选取9种洪水流量组合,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对改道前后的沙河、澧河的水力特性... 为保证漯河市西城区防洪安全,减小澧河城区段防洪压力,规划在沙河和澧河弯道相距最近的大楼魏村附近新开挖一条导洪河道,将澧河洪水提前分流入沙河。选取9种洪水流量组合,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对改道前后的沙河、澧河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确定工程对两河河势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模拟结果表明:各组合流量情况下,研究范围内沙河水位、流速等均无明显变化;澧河改道段上游河道流速略有增大、水位因流量组合工况不同而产生壅高和降低。可见,改道工程的实施主要对改道段出口沙河弯道段有一定影响,该段河道需承受上游沙、澧河双向水流,流态紊乱,两侧岸坡均迎流顶冲,应做好岸坡防护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 澧河 河势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动床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