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地震加速度时程影响的挡土墙动土压力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何思明 王忠福 王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37,共7页
针对传统拟静力法在计算挡土墙动土压力时不能考虑地震荷载等特点的问题,采用拟动力法,考虑地震加速度随时间及挡土墙深度的变化,采用薄层分析法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挡土墙动土压力随地震加速度时程变化的表达式,... 针对传统拟静力法在计算挡土墙动土压力时不能考虑地震荷载等特点的问题,采用拟动力法,考虑地震加速度随时间及挡土墙深度的变化,采用薄层分析法并结合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地震荷载作用下挡土墙动土压力随地震加速度时程变化的表达式,研究了墙后破裂面倾角、动土压力系数、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随地震时程的变化特征及地震加速度对挡土墙动土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随地震加速度时程呈周期性变化,合力作用点高度高于传统方法所确定的H/3;地震荷载下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地震加速度、内摩擦角对动土压力分布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挡土墙 拟动力学方法 动土压力分布 合力作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分布与被动侧压力系数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元战 李珊珊 李新国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假设:挡土墙被动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被动极限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滑动楔体产生,在该滑动楔体上沿竖向取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单元体上的水平力、竖向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强度的一阶微... 采用库仑土压力理论假设:挡土墙被动土压力是由墙后填土在被动极限平衡状态下出现的滑动楔体产生,在该滑动楔体上沿竖向取水平薄层作为微分单元体,通过作用在单元体上的水平力、竖向力和力矩平衡条件,建立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强度的一阶微分方程,给出了被动侧压力系数、被动土压力强度、被动土压力合力和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理论公式,并分析了被动极限平衡状态下填土内摩擦角和墙背摩擦角对被动侧压力系数、被动土压力强度、被动土压力合力、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和抗倾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土同墙背间摩擦角增大,被动侧压力系数K值和被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高度减小,水平被动土压力合力增大,水平被动土压力合力对墙底的合力矩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被动侧压力系数 动土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地铁车站地震动土压力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炜枫 朱敏敏 袁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9-233,共5页
设计并开展了大比尺地铁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震动激励下地铁车站侧墙处的动土压力以及峰值动土压力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车站结构在地震下的运动模式和土-结构运动相互作用对动土压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Mononob... 设计并开展了大比尺地铁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不同地震动激励下地铁车站侧墙处的动土压力以及峰值动土压力与地震峰值加速度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车站结构在地震下的运动模式和土-结构运动相互作用对动土压力的影响,并将试验结果与传统Mononobe-Okabe(以下简为“M-O”)动土压力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强震下存在残余土压力,认为是土体进入塑性所致;顶板-底板处侧墙的峰值动土压力相对较大,中板处次之,楼板之间最小;车站侧墙动土压力大小与土体峰值加速度存在正相关;M-O方法无法准确预测试验,但被动、主动M-O动土压力可用于评估实际动土压力的上、下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地震动土压力 振动台试验 动土压力分布模式 Mononobe-Okabe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