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特色发展政策动员、情境式行动及效能评价——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强 白云腾 许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政策动员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追踪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推进特色发展政策落地、空间重构到模式示范的过程,依据“过程-情境”叙事范式,建构“调适-稳定”的分析框架,阐释地方政府政策动员的过程机制和演变逻... 政策动员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追踪N市S镇“万亩良田整治工程”推进特色发展政策落地、空间重构到模式示范的过程,依据“过程-情境”叙事范式,建构“调适-稳定”的分析框架,阐释地方政府政策动员的过程机制和演变逻辑。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实施政策动员需依据行政、市场和社会三重逻辑,推进议题协商,构建实践共同体,完成地方情境化的政策调适和议题改造,达成政策框架内多重组织行动系统的稳定态势。政策动员需以制度创新和整合社会资源为载体,迎合“有效”与“合法”双重逻辑,运用调适策略构建稳定的政策共生机制,推动区域性集体行动的达成,实现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此外,本文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动员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框架下的现实策略和典型模式,完善了地方治理政策实践建构的过程性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动员 土地综合整治 过程情境 系统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政策动员:乡村治理中农户参与的实现机制——以独龙江乡草果产业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鲁雁 吴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0-99,共10页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理”理论,柔性政策动员尝试在理论层面对政策动员运作的类型学形成补充,其目标是实现农户的自主参与,基础是多元主体构成的行动网络,核心是动员策略的非强制性。独龙江乡的实践表明,在较弱执行压力与较强运作阻力的情境下,动员主体的强干预特性受到约束。基层政权、地方精英与普通农户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各异的动员分工,共同构成责任有限、功能互补的行动网络。在此基础上,动员主体通过多元话语共意与互动关系软化实现柔性政策动员,进而在现实层面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政策动员 乡村治理 农户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动员及其当代中国向度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正联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7-73,共7页
政策动员是政策执行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当代中国政策执行活动的基本特色。对于政策动员概念、政策动员现象及其在当代中国条件下的表现的考察,乃是发展具有本土特征的公共政策理论,解释当代中国公共政策活动方式的一个重要路径。
关键词 政策动员 政治动员 公共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动员的价值趋向——从“温饱”到“幸福”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4
4
作者 黄立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动员经历了纷繁复杂不断演进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初期"包产到户求温饱"到逐步推进"市场引导奔小康",再到世纪之交"城乡统筹促发展",直至新时代"乡村振兴谋幸福",其始...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动员经历了纷繁复杂不断演进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初期"包产到户求温饱"到逐步推进"市场引导奔小康",再到世纪之交"城乡统筹促发展",直至新时代"乡村振兴谋幸福",其始终围绕着广大农民的利益问题而展开,清晰地映射了这一历史进程中党的农村政策动员的价值趋向,以及生动展现了其中党与广大农民之间互动调适的关系演化历程。党的农村政策动员只有始终以满足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遵循,才能使党和农民发展成为一致集体行动的共同体,也唯有如此,党的农村政策动员的正绩效才能得以更好地释放,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也才能加快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 农民 农村政策动员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新媒体动员路径研究--基于27个省会政务微博的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 孙维茁 辛卓育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62-76,共15页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提出由来已久,探索地方政府借助政务微博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新媒体动员路径,分析其在新媒体空间的动员策略和效果,对于推动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27个省会政务微博及其空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相关信息为研...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提出由来已久,探索地方政府借助政务微博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新媒体动员路径,分析其在新媒体空间的动员策略和效果,对于推动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27个省会政务微博及其空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相关信息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和引爆点理论建立新媒体动员生态的分析框架,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在微博空间内的动员路径,并抓取2019—2020年的相关政务微博文本及其评论内容,对“政府-公众”的议题建构与议程互动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可以考察微博空间内该政策动员的效果。研究表明:动员主体、动员环境、动员内容是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新媒体动员中影响显著的三重因素,多个单变量和条件组合发挥复杂作用,动员效果显现于“政府-公众”的议题建构和议程互动中,社会资本、对话沟通、议程设置分别代表主体、环境、内容的新媒体动员路径。据此提出调动多种政策工具合力、营造共同话语空间、平衡内容严肃性与形式娱乐化等新媒体动员效果提升对策,以增强新媒体动员效果,进而促进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线上传播和线下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动员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 政策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动员潜力测度——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苏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98-104,共7页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一个在常态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危机状态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实施,以及国民经济动员实施过程中的辐射与扩散基地为目标建设起来的组织形式。结合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的特点,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动员潜...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是一个在常态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危机状态下的国民经济动员实施,以及国民经济动员实施过程中的辐射与扩散基地为目标建设起来的组织形式。结合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的特点,提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动员潜力测度理论。运用i Think计算机仿真软件平台,以生产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为例,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产型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的潜力测度模型,运用动员潜力弹性和动员潜力测度系数两个创新性指标进行分析,并依据潜力测度结果为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今后的潜力建设和管理提供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动员中心 动员潜力 动员政策 iThink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策执行的变迁特征及其启示——以新中国四项农村政策的执行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妍 王江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以实证案例材料为分析对象,论述我国政策执行变化特点的研究偏少。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四项具体农村政策的执行为例,从政策的发出者、执行者、执行方式、执行过程和执行的监督等方面概括出了我国政策执行的... 政策执行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以实证案例材料为分析对象,论述我国政策执行变化特点的研究偏少。本文以新中国成立后四项具体农村政策的执行为例,从政策的发出者、执行者、执行方式、执行过程和执行的监督等方面概括出了我国政策执行的五大变迁特点,认清这些变迁特点对于当下公共政策的执行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政策动员 制度化 公众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制帮扶驱动共同富裕:一个分析框架——基于杭州市“联乡结村”帮扶项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天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3,158,共10页
项目制帮扶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项目制帮扶具有多种形态,作为对传统科层制结构的延展和突破,其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制度控制能力与政策动员能力两者的均衡。... 项目制帮扶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项目制帮扶具有多种形态,作为对传统科层制结构的延展和突破,其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制度控制能力与政策动员能力两者的均衡。制度控制能力和政策动员能力的强弱差异形成了四种不同的运作形态,“强制度控制——强政策动员”模式是实现项目制帮扶有效运作的最优策略。杭州市“联乡结村”帮扶项目,通过纵向穿透、横向协同、创新财政体制和双向验收强化了政府制度控制能力,通过聚合性动员、参与性动员、情感性动员相互叠加强化了政府政策动员能力,提供了项目制帮扶助力共同富裕的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制度控制 政策动员 联乡结村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