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磁通蠕动效应的超导悬浮动力运动比较研究
1
作者 苟晓凡 郑晓静 +1 位作者 周又和 陈国荣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5-590,共6页
针对超导-永磁悬浮系统,分别采用描述超导宏观电磁场本构关系的磁通流动模型和磁通流动与蠕动模型,定量模拟了自由悬浮于超导体上方永磁体的振动。通过比较研究说明磁通蠕动效应对超导悬浮动力运动的影响程度以及这一影响随超导临界电... 针对超导-永磁悬浮系统,分别采用描述超导宏观电磁场本构关系的磁通流动模型和磁通流动与蠕动模型,定量模拟了自由悬浮于超导体上方永磁体的振动。通过比较研究说明磁通蠕动效应对超导悬浮动力运动的影响程度以及这一影响随超导临界电流密度、系统外加激励振幅和频率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悬浮 动力运动 磁通蠕动 磁通流动与蠕动模型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球驱动平衡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形式化验证
2
作者 张善强 张景芝 +2 位作者 施智平 王国辉 关永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62-3476,共15页
单球驱动平衡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全向运动性的机器人,其灵活性能在狭小或复杂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在该型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设计过程中,保证其模型的正确性至关重要.基于测试和仿真的传统方法难以穷尽系统所有状态,因... 单球驱动平衡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全向运动性的机器人,其灵活性能在狭小或复杂环境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在该型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设计过程中,保证其模型的正确性至关重要.基于测试和仿真的传统方法难以穷尽系统所有状态,因此可能无法捕捉到某些设计缺陷或潜在的安全风险.为确保单球驱动平衡机器人满足安全攸关机器人的正确性、安全性验证要求,在定理证明器HOL Light中,基于实分析库、矩阵分析库、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库等定理证明库,构建单球驱动平衡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形式化模型,并进行高阶逻辑推导与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球驱动平衡机器人 运动学和动力 形式化验证 定理证明 HOL Li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LNG动力船液舱晃荡耦合作用下运动响应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济 刘在良 +2 位作者 何海华 林艳 邵汉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由于LNG动力船大量装载液化天然气,其液货装载罐体积庞大且液货装载重量巨大,其由于液货罐内的液化货物对于船体运动与水动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针对1艘具有C型液货罐的LNG动力船,基于势流理论,使用三维方法开展了水动力计算研究,对... 由于LNG动力船大量装载液化天然气,其液货装载罐体积庞大且液货装载重量巨大,其由于液货罐内的液化货物对于船体运动与水动力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针对1艘具有C型液货罐的LNG动力船,基于势流理论,使用三维方法开展了水动力计算研究,对船体运动做计算预报,对比分析了晃荡对于船体运动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船 晃荡 运动与水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水杨酸磁性淀粉微球性能及磁动力学运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邱礼平 马细兰 温其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65-168,共4页
以乙酰水杨酸为功能成份,以含链淀粉70%的交联氧化磁化玉米淀粉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磁性药物微球,并对乙酰水杨酸磁性微球结构和性能及磁动力学运动进行了研究。微球其粒径达微米级,表面结构致密,能很好地包裹功能成份,微球... 以乙酰水杨酸为功能成份,以含链淀粉70%的交联氧化磁化玉米淀粉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磁性药物微球,并对乙酰水杨酸磁性微球结构和性能及磁动力学运动进行了研究。微球其粒径达微米级,表面结构致密,能很好地包裹功能成份,微球中功能成份乙酰水杨酸自然释放率小。磁场中的磁性微球在磁场力的作用下,都沿着磁力方向向磁极面移动,达到靶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淀粉微球 制备 性能 动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运动弹性动力学分析方法的显式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兰朋 陆念力 +1 位作者 丁庆勇 孙立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7,共5页
该文从柔性体的虚位移原理出发,建立精确运动弹性动力分析方法(Kineto ElastodynamicAnalysis)的一种新表达,其运动方程计入刚体大运动与弹性变形的非线性耦合项,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运动方程采用显式表达,避免了在方程中采用旋转变换矩... 该文从柔性体的虚位移原理出发,建立精确运动弹性动力分析方法(Kineto ElastodynamicAnalysis)的一种新表达,其运动方程计入刚体大运动与弹性变形的非线性耦合项,整体坐标系下的单元运动方程采用显式表达,避免了在方程中采用旋转变换矩阵的导数,且方程形式及系统方程的组装方式都与基于瞬时结构假设的一般运动弹性动力分析方法保持相同,只需在一般运动弹性动力分析方程中添加几项便可得到该文方程。最后,给出平面连杆机构系统的详细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弹性动力分析 显式表达 平面连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性能的汽车运动动力学模型回顾 被引量:6
6
作者 管欣 逄淑一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39-744,共6页
系统介绍了面向汽车性能而建立的、用于汽车运动动力学研究的专用模型。以模型发展历史为主线,从模型功用的角度,分析了建模的迁变动机。概括阐述经典的性能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并分析了性能模型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面... 系统介绍了面向汽车性能而建立的、用于汽车运动动力学研究的专用模型。以模型发展历史为主线,从模型功用的角度,分析了建模的迁变动机。概括阐述经典的性能模型的建模方法及特点,并分析了性能模型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面向更高频率特性仿真的具有更精细动态品质的模型是汽车运动动力学模型的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运动动力 面向性能模型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021-1摆式飞剪机构运动弹性动力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唐庆远 李慧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5-71,共7页
剪切速度是摆式飞剪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剪切速度的提高又会使飞剪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产生较大振动。本文对国产 Z021-1摆式飞剪机构进行了运动弹性动力分析,讨论了飞剪机构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特性和动力特性。
关键词 摆式飞剪机构 剪切速度 运动弹性动力分析 轧制设备 剪切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运动导弹圆筒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动力学与毁伤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建强 章定国 +1 位作者 陈爱军 李向东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4-298,318,共6页
该文对作空间运动的柔性导弹圆筒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动力学和毁伤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运动弹性动力学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建立了冲击波作用下的柔性导弹圆筒的大位移动力学方程和柔性导弹圆筒作横向二维振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 该文对作空间运动的柔性导弹圆筒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动力学和毁伤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运动弹性动力学方法对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建立了冲击波作用下的柔性导弹圆筒的大位移动力学方程和柔性导弹圆筒作横向二维振动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假设模态法描述柔性变形,将偏微分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对圆筒的强度进行了分析,考虑了筒身存在孔洞而出现的应力集中现象。最后通过1个实例数值分析了冲击波作用下的柔性导弹圆筒的动力学响应和毁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圆筒 运动弹性动力 冲击波 毁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扰载荷航天器相对运动动力学建模 被引量:8
9
作者 孔宪仁 武晨 +1 位作者 刘源 李海勤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39-1146,共8页
为满足无扰载荷(DFP)航天器中非接触式作动器对有效载荷模块(PM)与支持模块(SM)之间相对运动的要求,本文建立了PM与SM之间的六自由度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考虑立方构型DFP接口,分析了作用于PM与SM的力和力矩。考虑DFP航天器相对运动控... 为满足无扰载荷(DFP)航天器中非接触式作动器对有效载荷模块(PM)与支持模块(SM)之间相对运动的要求,本文建立了PM与SM之间的六自由度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考虑立方构型DFP接口,分析了作用于PM与SM的力和力矩。考虑DFP航天器相对运动控制的特殊性,建立了SM相对PM的相对姿态动力学模型和PM相对SM的相对平动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比例微分(PD)控制方法设计了DFP航天器的控制系统。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定向状态或姿态机动过程PM与SM六自由度相对运动均满足非接触式作动器作用范围的要求,既可保证PM与SM无机械接触,又可实现对PM精确定向和姿态机动,说明六自由度相对运动动力学建模对研究DFP航天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扰载荷(DFP)航天器 超高指向精度 立方构型DFP接口 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Nielsen方程Mei对称性导致的一种新型守恒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利群 解银丽 +3 位作者 韩月林 张美玲 王肖肖 孙现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1,共4页
研究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Nielsen方程的Mei对称性导致的一种新型守恒量.在群的无限小变换下,给出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Nielsen方程Mei对称性的定义和判据;得到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Nielsen方程Mei对称性导致的新型结构方程和新型守恒量的表达式.
关键词 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 NIELSEN方程 Mei对称性 新型守恒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力学模型的非完整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丙华 胡跃明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3-446,共4页
针对非完整移动机器人,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条件下提出了一种运动规划方法.在工作环境已知情况下,根据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无打滑非完整运动约束条件,采用立方螺线对规划的路径光滑化,从而使得移动机器人易于跟踪所规划的路径,同... 针对非完整移动机器人,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条件下提出了一种运动规划方法.在工作环境已知情况下,根据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和无打滑非完整运动约束条件,采用立方螺线对规划的路径光滑化,从而使得移动机器人易于跟踪所规划的路径,同时考虑了移动机器人速度的限制.最后采用Matlab对该算法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完整移动机器人 运动学和动力学约束 运动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的形式不变性与Lie对称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树勇 仇君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4-137,共4页
研究相对运动动力学系统方程的形式不变性以及与Lie对称性的关系.给出系统的运动方程和形式不变性的判据方程,给出形式不变性为Lie对称性的充要条件,得到形式不变性导致守恒量的结构方程以及守恒量的形式.举例说明方程的应用.
关键词 分析力学 相对运动动力 形式不变性 LIE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T并列多相传动机构运动弹性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渊 陆念力 +1 位作者 王伟 李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考虑脉动无级变速器(P-CVT)传动机构弹性和机构之间动力弹性耦合的基础上,提出多相传动机构并联工作的新观点,给出了传动机构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基于精确KED方法,建立并列多相传动机构的运动弹性动力学模型.以典型P-CVT作为算例,对... 在考虑脉动无级变速器(P-CVT)传动机构弹性和机构之间动力弹性耦合的基础上,提出多相传动机构并联工作的新观点,给出了传动机构工作状态的判断方法.基于精确KED方法,建立并列多相传动机构的运动弹性动力学模型.以典型P-CVT作为算例,对输出速度、脉动率和工作状态等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渡时间和脉动率随着输出轴的转动惯量增加而分别增加和减少;出现单相工作、多相工作或零相工作等多种工作状态,并联工作机构数目及历时随传动比增加而分别增加.与传统模型相比,提出的数学模型较精确地反映了P-CVT真实运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无级变速器 传动机构 运动弹性动力学模型 真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遥感器扫描运动部件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蔺宇辉 傅丹膺 唐国金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利用CAE的建模及仿真技术并应用运动学和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 (RecurDyn)与结构力学分析软件 (Nastran)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为解决某类带扫描运动部件的空间光学遥感器的运动特性分析及设计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空间光学遥感器 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建模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凸齿镇压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智泓 张广凯 +4 位作者 佟金 Stephen Carr 赖庆辉 张兆国 方秋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325-329,共5页
为探索凸齿镇压器在作业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基于验证有效性后的有限元模型,求解了凸齿镇压器外缘点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轮缘点所在凸齿冲击土壤的行为并未在轮缘点竖直方向速度最大时完成... 为探索凸齿镇压器在作业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基于验证有效性后的有限元模型,求解了凸齿镇压器外缘点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轮缘点所在凸齿冲击土壤的行为并未在轮缘点竖直方向速度最大时完成;凸齿镇压器轮缘外一点的绝对运动轨迹呈波动状态的余摆线形式;凸齿镇压器轮缘点在接地位置有与前进方向相反的相对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齿镇压器 土壤表面微形貌加工 有限元方法 运动轨迹求解 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动力性运动与心肌细胞的适应性改变
16
作者 赵伟英 励建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7年第2期74-78,86,共6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动力运动 心肌细胞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性递增负荷运动中肌电与肌氧拐点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严瀚 毕学翠 +2 位作者 郑晓鸿 张英平 王睿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以乳酸阈为无氧阈标准,总结和比较在动力性运动中无创便利的肌电、肌氧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4种方法。方法:招募23名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收集肌电、肌氧、血乳酸数据,确定4种方法所计算的拐点位置。结果:(1)双... 目的:以乳酸阈为无氧阈标准,总结和比较在动力性运动中无创便利的肌电、肌氧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4种方法。方法:招募23名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收集肌电、肌氧、血乳酸数据,确定4种方法所计算的拐点位置。结果:(1)双线性拟合肌电拐点测试肌肉之间的拐点位置以及与乳酸阈位置存在强相关(R=0.685~0.908,P<0.01),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明显。所有肌电拐点都要早于乳酸阈。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是最相关肌肉。均方根振幅值(RMS)值比积分肌电(IEMG)值,右侧比左侧的数据与乳酸阈更为相关。(2)双线性拟合肌氧拐点左右股外侧肌拐点位置以及与乳酸阈之间都存在强相关(R左=0.762,R右=0.822,P<0.01),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明显。肌氧拐点位置都早于乳酸阈,右侧比左侧与乳酸阈更为相关。(3)肌电/肌氧比值法检出率61.1%,测定的无氧阈强度与乳酸阈强度不相关(P>0.1),检测出的无氧阈强度均值大于乳酸阈。(4)15%肌氧拐点法的总体检出率43.47%,右侧股外侧肌与乳酸阈强度不相关,左侧股外侧肌与乳酸阈强度强相关(R=0.7,P<0.05)。结论:双线性拟合肌电拐点和肌氧拐点法是可信度较高的方法,功率自行车运动肌电拐点确定上,优势腿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值可信度更高,肌氧拐点确定上,优势腿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运动 肌电拐点 肌氧拐点 无氧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潜水器无动力潜浮运动压载匹配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胡中惠 曲文新 +3 位作者 刘帅 叶聪 马利斌 邢丹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2-1432,共11页
海水密度、耐压结构体积、浮力材料体积以及液压油体积等随下潜深度的增加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潜水器潜浮压载不匹配。潜浮压载直接影响载人潜水器在上浮、下潜过程中的速度控制以及在深海中的悬停、着陆和作业,因而对潜浮压载... 海水密度、耐压结构体积、浮力材料体积以及液压油体积等随下潜深度的增加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潜水器潜浮压载不匹配。潜浮压载直接影响载人潜水器在上浮、下潜过程中的速度控制以及在深海中的悬停、着陆和作业,因而对潜浮压载匹配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建立载人潜水器无动力潜浮运动数学模型,分析潜水器耐压结构、浮力材料和液压油的浮力损失,建立载人潜水器无动力潜浮运动压载匹配方法。通过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海试数据对比分析,有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潜水器 动力浮潜运动 压载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码垛机器人运动动力学分析
19
作者 杨斌 《农业工程》 2018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未来市场发展,工业化进程会不断加深。码垛机器人有比较合理的运动动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以技术为核心,码垛机器人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力学分析是机器人设计的重要环节。以码垛机器人的Z轴升降机构动力学分析为主,对机器人整体进行了... 未来市场发展,工业化进程会不断加深。码垛机器人有比较合理的运动动力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以技术为核心,码垛机器人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力学分析是机器人设计的重要环节。以码垛机器人的Z轴升降机构动力学分析为主,对机器人整体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计算,验证了Z轴方向受力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垛 机器人 运动动力 Z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浮力是板块运动的驱动力吗?关于岩石断裂力学的讨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辉 邱亮 颜丹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0-274,共5页
本文从岩石断裂力学的角度,讨论了俯冲板块下拉牵引力(负浮力)作为板块运动初始驱动力的可能性。笔者总结已发表的岩石抗张强度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并和现在普遍认为的负浮力的数量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洋岩石圈上部岩石强度较低,... 本文从岩石断裂力学的角度,讨论了俯冲板块下拉牵引力(负浮力)作为板块运动初始驱动力的可能性。笔者总结已发表的岩石抗张强度的岩石力学实验结果,并和现在普遍认为的负浮力的数量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洋岩石圈上部岩石强度较低,仅有n×10 MPa。虽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岩石圈的强度不断增强,但是在板块俯冲的初始阶段,大洋岩石圈可能无法承受拖曳板块运动高达n×10^2 MPa的应力。此外,构造模拟、热开裂、疲劳断裂、俯冲挠曲、俯冲脱水以及熔融作用等地质现象的分析,也表明俯冲板块的负浮力作为板块运动初始驱动力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断裂力学 板块运动动力 负浮力 岩石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