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全球海洋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归因:动力因子分析
1
作者
黄必城
苏涛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538,共14页
本文基于动力调整方法,利用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资料研究了1958~2016年全球海洋蒸发量变化及其动力作用和辐射强迫分量的变化,发现海洋蒸发量及其动力作用分量具有一致性年代际变化特征,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及90年代末期存在明显...
本文基于动力调整方法,利用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资料研究了1958~2016年全球海洋蒸发量变化及其动力作用和辐射强迫分量的变化,发现海洋蒸发量及其动力作用分量具有一致性年代际变化特征,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及90年代末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折。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动力因子有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PNA)、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阿留申低压(AL),并受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影响,其中,1970年代末期的转折与PNA、PDO、ENSO和AL密切相关,而1990年代末期的转折还与NAO变化有关。动力作用分量的前六个模态解释方差达到67.5%,其中,低纬北太平洋和印度洋蒸发异常主要与海表温度(SST)及其引起的环流异常有关,南太平洋、中纬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蒸发异常与环流异常直接相关。ENSO与PDO在全球海洋蒸发量上的影响要大于NAO。单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南方涛动指数(SOI)、NAO和PDO与海洋蒸发年代际变化密切相关。总体来说,动力作用分量在海洋蒸发的年代际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ENSO、NAO和PDO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蒸发量
动力调整方法
年代际转折
动力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降水中大尺度环流和局地陆-气相互作用的贡献:河南“21·7”强降水事件特征影响因子探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玥
王爱慧
+1 位作者
支蓉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66,共16页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强降雨,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此次事件暴露出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预测存在一定不足,提示我们需要加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的机理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再分析ERA5月资料识别了与2...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强降雨,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此次事件暴露出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预测存在一定不足,提示我们需要加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的机理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再分析ERA5月资料识别了与2021年7月有相似环流背景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事件;进一步利用基于相似环流型的动力调整方法,对1979~2021年7月中国东部降水距平开展了大尺度环流动力影响和局地陆面作用分离;最后,量化研究了上述两个作用对此次极端降水事件的贡献。得到如下主要结论:2011年是2021年7月的500 hPa环流相似年,然而相应降水场在华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显著差异。利用动力调整方法从降水距平中分离出大气环流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余项反映局地陆—气反馈作用。降水余项是引起2021年7月江淮到长江下游地区的异常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归因分析表明,余项主要是由局地热力因子变化引起的,其中,蒸发加强,感热通量显著降低,增加了大气强对流不稳定能量,并通过影响大气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使得降水增加。推广到1979~2021年7月降水的演变过程发现,中国东部降水余项的年际变率很强,极端降水异常主要体现在余项中,而环流分量相对稳定,结果强调了局地热力作用对夏季极端降水的重要影响。本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预测需要同时考虑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和局地热力作用的贡献,后者对于极端降水预测的贡献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河南
动力调整方法
大尺度环流
局地热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海洋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归因:动力因子分析
1
作者
黄必城
苏涛
封国林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5-53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30531、4170505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7YFC1502300~~
文摘
本文基于动力调整方法,利用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资料研究了1958~2016年全球海洋蒸发量变化及其动力作用和辐射强迫分量的变化,发现海洋蒸发量及其动力作用分量具有一致性年代际变化特征,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及90年代末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转折。进一步分析发现:主要动力因子有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PNA)、北极涛动(AO)、北大西洋涛动(NA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和阿留申低压(AL),并受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影响,其中,1970年代末期的转折与PNA、PDO、ENSO和AL密切相关,而1990年代末期的转折还与NAO变化有关。动力作用分量的前六个模态解释方差达到67.5%,其中,低纬北太平洋和印度洋蒸发异常主要与海表温度(SST)及其引起的环流异常有关,南太平洋、中纬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蒸发异常与环流异常直接相关。ENSO与PDO在全球海洋蒸发量上的影响要大于NAO。单因子相关分析发现南方涛动指数(SOI)、NAO和PDO与海洋蒸发年代际变化密切相关。总体来说,动力作用分量在海洋蒸发的年代际变化中起主导作用,其中,以ENSO、NAO和PDO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海洋蒸发量
动力调整方法
年代际转折
动力
因子
Keywords
Ocean evaporation
Dynamical adjustment method
Interdecadal turning
Dynamic factors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降水中大尺度环流和局地陆-气相互作用的贡献:河南“21·7”强降水事件特征影响因子探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玥
王爱慧
支蓉
封国林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66,共16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25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5106、41975088。
文摘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强降雨,造成极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此次事件暴露出对中国东部汛期降水预测存在一定不足,提示我们需要加强汛期降水和传统影响因子不匹配的机理研究。本文首先利用再分析ERA5月资料识别了与2021年7月有相似环流背景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事件;进一步利用基于相似环流型的动力调整方法,对1979~2021年7月中国东部降水距平开展了大尺度环流动力影响和局地陆面作用分离;最后,量化研究了上述两个作用对此次极端降水事件的贡献。得到如下主要结论:2011年是2021年7月的500 hPa环流相似年,然而相应降水场在华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呈现显著差异。利用动力调整方法从降水距平中分离出大气环流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余项反映局地陆—气反馈作用。降水余项是引起2021年7月江淮到长江下游地区的异常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归因分析表明,余项主要是由局地热力因子变化引起的,其中,蒸发加强,感热通量显著降低,增加了大气强对流不稳定能量,并通过影响大气相对湿度和边界层高度,使得降水增加。推广到1979~2021年7月降水的演变过程发现,中国东部降水余项的年际变率很强,极端降水异常主要体现在余项中,而环流分量相对稳定,结果强调了局地热力作用对夏季极端降水的重要影响。本研究表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预测需要同时考虑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和局地热力作用的贡献,后者对于极端降水预测的贡献尤为重要。
关键词
强降水
河南
动力调整方法
大尺度环流
局地热力作用
Keywords
Heavy precipitation
Henan
Dynamic adjustment approach
Large-scale circulation
Local thermal effects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全球海洋蒸发量年代际变化归因:动力因子分析
黄必城
苏涛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东部降水中大尺度环流和局地陆-气相互作用的贡献:河南“21·7”强降水事件特征影响因子探究
陈玥
王爱慧
支蓉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