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软土的动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雨 陈竹昌 周红波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59-363,共5页
将上海饱和软土视为由固相和液相组成的两相饱和多孔介质 .根据共振柱试验、动三轴试验 ,提出一种能够全面考虑应力、应变、振动孔隙水压力、震陷的上海饱和软土等效线性化动力计算模型 ,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参数研究 .然后将其与Biot动... 将上海饱和软土视为由固相和液相组成的两相饱和多孔介质 .根据共振柱试验、动三轴试验 ,提出一种能够全面考虑应力、应变、振动孔隙水压力、震陷的上海饱和软土等效线性化动力计算模型 ,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参数研究 .然后将其与Biot动力固结方程相结合 ,建立了土体有效应力动力计算方法 .最后应用该方法对上海土层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地震反应 软土 动力计算模型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地下室高层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 被引量:10
2
作者 程志辉 张俊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3,共5页
为获得把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计算的确定条件,讨论了带地下室高层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分别对带地下室剪切型、弯曲型、弯剪型及剪弯型房屋的动力性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探讨了地下室质量与刚度对自振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获得把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计算的确定条件,讨论了带地下室高层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分别对带地下室剪切型、弯曲型、弯剪型及剪弯型房屋的动力性态进行了计算分析,并探讨了地下室质量与刚度对自振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弯曲型、大部分弯剪型或剪弯型、以及地下层剪切刚度与标准层剪切刚度的比值小于2的剪切型高层结构而言,结构动力计算模型不可忽略地下室的影响,不可把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结构 地下室 动力计算模型 侧移刚度 自振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问题中桥梁转体结构等效动力计算模型
3
作者 卢华喜 王翔 +1 位作者 吴必涛 梁平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130-6138,共9页
研究铁路环境振动在转体桥梁中传播的波动问题时,转体结构的模拟至关重要。精细化建模能够有效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但其建模过程较为复杂且求解需耗费大量计算时间。为了提高波动问题的求解效率,基于结构动力学中阻抗等效原则对转体结构... 研究铁路环境振动在转体桥梁中传播的波动问题时,转体结构的模拟至关重要。精细化建模能够有效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但其建模过程较为复杂且求解需耗费大量计算时间。为了提高波动问题的求解效率,基于结构动力学中阻抗等效原则对转体结构复杂几何进行了简化,推导了等效计算公式,建立了等效的动力计算模型,通过将实测的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求解结构振动响应,并结合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和现场振动试验的结果验证其准确性。研究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等效动力计算模型可得到较为精准的响应结果,且求解时间仅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的29%。该模型具有建模简单、计算快速等优点,能够为研究转体桥梁波动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建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转体结构 列车振动 现场试验 振动响应 动力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LNG水上泄漏后果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评价
4
作者 谢澄 孙兰心 +3 位作者 郝国柱 汪瑞 朱明昌 黄立文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下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LNG水上泄漏后果成为其推广营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对LNG地面泄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而与地面相比,水面与LNG之间存在剧烈的热交换过程...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下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LNG水上泄漏后果成为其推广营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对LNG地面泄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而与地面相比,水面与LNG之间存在剧烈的热交换过程,其对LNG泄漏后果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LNG水上泄漏水面传热模拟方法,耦合多相流模型、湍流扩散模型和燃烧模型等,利用大型LNG水上泄漏试验Falcon-1号试验和Phoenix-1号试验数据,引入相对偏差(FB)、几何平均偏差(MG)、几何平均方差(VG)、相对均方误差(MRSE)、归一化的均方误差(NMSE)和FAC2等统计学参数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对LNG水上泄漏后果计算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NG水上泄漏水面传热模拟方法对LNG水上泄漏扩散和燃烧后果进行模拟时,各定量评价统计指标的取值均能满足模型有效性评价标准的要求,该模型未来可有效应用于LNG水上泄漏后果仿真模拟中,对LNG燃料内河营运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其安全保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水上泄漏 液化天然气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模型 统计偏差分析 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的钢筋切断机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 被引量:6
5
作者 王良文 李长诗 +1 位作者 王新杰 张卫印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76-80,共5页
针对典型钢筋切断机的结构建立了钢筋切断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VB程序编制了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程序、各构件转动惯量的计算程序以及电机真实运动分析的总程序.依据上述计算模型和程序对GQ40型钢筋切断机进行实际计算,当... 针对典型钢筋切断机的结构建立了钢筋切断过程中的通用动力学计算模型,并采用VB程序编制了执行机构的运动分析程序、各构件转动惯量的计算程序以及电机真实运动分析的总程序.依据上述计算模型和程序对GQ40型钢筋切断机进行实际计算,当切断直径为40 mm的45#圆钢时,电机的速度降幅为12.7%,与实测结果13.1%相吻合,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和编制的相关程序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切断机 动力计算模型 电机真实运动 VB程序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模型的沥青胶浆流变特性模拟
6
作者 齐玉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84,共5页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模型,对旋转黏度仪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技术和复杂的流变模式,将沥青胶浆中假塑性和触变性等不同的效应予以区隔。除此之外,填缝料颗粒移动的效应也予以界定和模型化。研究显示:使用适当的计算流体动力模型能够量...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模型,对旋转黏度仪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技术和复杂的流变模式,将沥青胶浆中假塑性和触变性等不同的效应予以区隔。除此之外,填缝料颗粒移动的效应也予以界定和模型化。研究显示:使用适当的计算流体动力模型能够量化和模拟上述这些重要的效应,且旋转黏度仪所使用的传统稳态流黏度方程式并不能适用于含有填缝料的沥青胶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流变行为 沥青胶浆 计算流体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站地下厂房内源振动数值计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震岳 李慧君 徐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建立了考虑不同范围围岩的水电站地下厂房三维动力有限计算模型,分别在不同频率的内源动荷载作用下系统分析了围岩范围对水电站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建立考虑一定范围的... 以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建立了考虑不同范围围岩的水电站地下厂房三维动力有限计算模型,分别在不同频率的内源动荷载作用下系统分析了围岩范围对水电站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建立考虑一定范围的围岩是合理且必要的,可为水电站建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站 内源振动 围岩 地下厂房 动力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机房温度及空调节能仿真 被引量:8
8
作者 赵永柱 张忠浩 +2 位作者 陈果 马千里 叶佳威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43-247,共5页
针对由于数据中心新国标温度范围放宽,原有精密空调的节能策略需要改进,但直接调整精密空调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某机房的温度环境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新国标下节能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建立数据机房的计... 针对由于数据中心新国标温度范围放宽,原有精密空调的节能策略需要改进,但直接调整精密空调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某机房的温度环境进行数值仿真,研究新国标下节能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建立数据机房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使用仿真软件6SigmaDC模拟当前机房的环境温度,获得机房的仿真温度分布;然后,通过对比机房的实测温度分布和仿真温度分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在仿真模型内通过优化精密空调的设定参数,得到当前机房运行环境条件下精密空调的节能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确实能反映出真实机房的温度场,以及空调参数对机房温度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动力模型 仿真温度 精密空调节能 机房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复合墙结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研究
9
作者 黄炜 王斌 +3 位作者 张程华 张荫 赵冬 侯莉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13,共5页
独特构造及多种材料的使用与嵌套,使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异常复杂,故需提出其简化动力计算模型。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提出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弹性阶段简化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建立每层复合墙体分布参数体系的运动... 独特构造及多种材料的使用与嵌套,使生态复合墙结构的动力特性计算异常复杂,故需提出其简化动力计算模型。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提出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弹性阶段简化的动力反应分析模型;建立每层复合墙体分布参数体系的运动偏微分方程,计算其振型和频率;把每层顶点位移作为上一层支座激励,利用振型叠加法对每层复合墙体进行有阻尼动力反应分析;对整体复合墙体进行动力反应分析,并与前期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该简化模型计算求得的各层加速度时程反应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与实用性,为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弹性阶段的动力反应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化、实用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复合墙结构 动力计算模型 分布参数体系 动力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V型减震器的框架──核心筒体结构动力计算方法
10
作者 杜喜凯 何洪明 +2 位作者 王森林 李仃弛 张祖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8-83,共6页
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结构中,在框架与核心筒体连接处设置V型减震器,使框架与核心筒体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了弹性阻尼连接,从而减小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本文通过对带V型减震器的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结构动力特点的分析,建... 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结构中,在框架与核心筒体连接处设置V型减震器,使框架与核心筒体之间的刚性连接变成了弹性阻尼连接,从而减小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本文通过对带V型减震器的高层框架——核心筒体结构动力特点的分析,建立了这种减震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提出了这种减震结构的动力计算方法,并对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器 框架 核心筒体结构 动力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刚度实验的发动机悬置系统计算模型及模态验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宋向荣 靳永军 +1 位作者 李建康 郑立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计算模型的真实性、可靠性是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不能适应参数呈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以发动机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验获得刚度和阻尼参数,用实验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建立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通过实验运行模态与计算模... 计算模型的真实性、可靠性是模型建立的关键问题,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不能适应参数呈非线性系统的建模。以发动机悬置系统为例,通过实验获得刚度和阻尼参数,用实验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建立系统动力学计算模型,通过实验运行模态与计算模态相关分析得到验证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动刚度参数的计算模型比传统静刚度模型更接近真实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动刚度实验 发动机悬置系统 模态验证 动力计算模型 工作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向分析的车辆对碰事故再现系统
12
作者 刘永涛 高隆鑫 +3 位作者 方腾源 闫星培 杨京帅 滑海宁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1-678,共8页
为提高车辆对碰事故再现的精度与有效性,基于动量与动量矩守恒定理,建立车辆碰撞速度计算方程组,并通过碰撞坐标系旋转变换,构建车辆碰撞瞬间的解析模型;其次,将碰撞事故过程分阶段进行分析,构建车辆三维车身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3D MAX... 为提高车辆对碰事故再现的精度与有效性,基于动量与动量矩守恒定理,建立车辆碰撞速度计算方程组,并通过碰撞坐标系旋转变换,构建车辆碰撞瞬间的解析模型;其次,将碰撞事故过程分阶段进行分析,构建车辆三维车身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3D MAX和OpenGL图形技术以及基础数据库技术,设计碰撞事故重建系统,并通过真实对向碰撞(对碰)事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系统的精度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模拟车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1%,车辆运动轨迹吻合程度的平均相关性为0.85,有效解决了模拟车辆碰撞瞬间逆向不确定性方程组解析化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算法 车辆对向碰撞 事故再现 动力计算模型 3维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弛豫锗硅减压化学气相淀积的CFD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显英 郑若川 +5 位作者 郭静静 张鹤鸣 郝跃 邵晨峰 吉瑶 杨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6-191,共6页
基于SiGe材料化学气相淀积(CVD)生长原理,针对减压化学气相淀积(RPCVD)系统,建立了弛豫锗硅RPCVD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及相应的流体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流量、压强、基座转速等工艺参数对反应室中气体密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进行了... 基于SiGe材料化学气相淀积(CVD)生长原理,针对减压化学气相淀积(RPCVD)系统,建立了弛豫锗硅RPCVD的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及相应的流体模型,采用Fluent软件对流量、压强、基座转速等工艺参数对反应室中气体密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及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流量为50L/min、压强为2 666.44Pa、基座转速为35r/min时,基座上方流场的均匀性最佳.采用仿真优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弛豫SiGe的RPCVD实验,其SiGe薄膜厚度分布实验结果与弛豫SiGe前驱体SiH2Cl2的Fluent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弛豫锗硅 减压化学气相淀积 计算流体动力模型 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弯管间距对弯管冲蚀磨损影响的数值模拟
14
作者 刘明颢 刘旭煜 +2 位作者 上官杨沁 廖锐全 刘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07-6716,共10页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中,串联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以及天然气出砂特性,管道弯管处特别容易受到冲蚀的影响。串联弯管的冲蚀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弯头的连接管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在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中,串联弯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以及天然气出砂特性,管道弯管处特别容易受到冲蚀的影响。串联弯管的冲蚀行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两弯头的连接管长度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数值模拟方法,对含砂天然气在不同间距下串联弯管冲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弯管串联安装时,下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和速率受两个弯管之间距离的影响较大。随着串联弯管中间段长度的增加,上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均呈V字形,但下游弯管的腐蚀形貌则由三角形逐渐变化为V字形。此外,因重力对砂粒运移轨迹产生的影响,下游弯管冲蚀磨损最严重区域相较于上游弯管要靠后5°~8°。通过对下游弯管多角度切面流场进行分析,气流经过中间段后在下游弯管处产生了较复杂的二次流,因此下游弯管的最大冲蚀速率随着串联弯管中间段长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优化双弯管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冲蚀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弯管 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相模型(CFD-DPM) 冲蚀磨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射流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5
作者 李亮 解茂昭 +1 位作者 贾明 刘宏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8-1064,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的OpenFOAM开源程序,基于Soave-Redlich-Kwong(SRK)真实流体状态方程和压力隐式分割算法(PISO),考虑气体可压缩性对压力方程的影响,对等温压缩系数进行修正,建立适用于超临界射流的CFD模型,并采用激波管模...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的OpenFOAM开源程序,基于Soave-Redlich-Kwong(SRK)真实流体状态方程和压力隐式分割算法(PISO),考虑气体可压缩性对压力方程的影响,对等温压缩系数进行修正,建立适用于超临界射流的CFD模型,并采用激波管模拟实验和氮气的超临界射流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模拟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射流 真实流体状态方程 计算流体动力模型 压力修正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灾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45
16
作者 李宏男 白海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6,共8页
以输电塔-线体系的环境荷载特性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发展现状及人们对环境荷载缺乏认识而经常造成灾害事故的原因,论述了输电塔-线体系在现有设计水准下抵抗地震和环境荷载作用的能力和现阶段输电塔... 以输电塔-线体系的环境荷载特性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为出发点,分析目前高压输电塔-线体系的发展现状及人们对环境荷载缺乏认识而经常造成灾害事故的原因,论述了输电塔-线体系在现有设计水准下抵抗地震和环境荷载作用的能力和现阶段输电塔-线体系设计的可靠性。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震抗风研究的动力分析建模方法、模型种类与适用性,以及试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达到的水平和解决的问题,抗震抗风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向,结构振动控制理论体系和控制手段,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指出了现阶段输电塔动力响应研究与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环境荷载建模、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试验测试手段和结构控制理论与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当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根本目的旨在提高输电塔-线体系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水准,增强抵抗地震和环境荷载灾害性破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塔-线体系 动力计算模型 试验研究 抗震抗风 振动控制 设计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郑家树 金邦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将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龙潭河大桥简化为空间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弹簧作为考虑基础 结构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用空间迭代算法程序计算其自振特性,用Wilson θ程序计算其地震作用下空间几何非线性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基础 结构相互... 将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龙潭河大桥简化为空间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弹簧作为考虑基础 结构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用空间迭代算法程序计算其自振特性,用Wilson θ程序计算其地震作用下空间几何非线性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基础 结构相互作用对各阶频率、轴力和力矩以及跨中位移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 地震反应分析 几何非线性 基础-结构相互作用 空间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列车缓冲器特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树磊 李芾 +2 位作者 黄运华 周张义 丁军君 《铁道机车车辆》 2012年第2期5-9,共5页
介绍和总结了国内外货车缓冲器的发展概况,概述了钢弹簧摩擦缓冲器、摩擦橡胶式缓冲器、黏性阻尼缓冲器以及摩擦胶泥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了其阻抗特性。就缓冲器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缓冲器特性间断点的处理及其列车动力学模型... 介绍和总结了国内外货车缓冲器的发展概况,概述了钢弹簧摩擦缓冲器、摩擦橡胶式缓冲器、黏性阻尼缓冲器以及摩擦胶泥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了其阻抗特性。就缓冲器动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缓冲器特性间断点的处理及其列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3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缓冲器的选型设计以及纵向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缓冲器 动力计算模型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郑建康 刘素蓉 +3 位作者 蒲路 苏小婷 赵学风 徐阳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电力电缆隧道火灾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威胁城市电网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机理至关重要。由于实际的电缆隧道长达数十公里,很难进行全尺寸的带电燃烧实验,因此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电缆隧道火灾的重要方... 电力电缆隧道火灾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成为威胁城市电网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机理至关重要。由于实际的电缆隧道长达数十公里,很难进行全尺寸的带电燃烧实验,因此数值模拟是目前研究电缆隧道火灾的重要方法。介绍了模拟电力电缆燃烧的2种数值模型:区域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重点介绍了两种模型的原理和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模型和流体动力学模型在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数值模拟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电力电缆火灾的数值模拟模型主要关注的是火灾引发后的动态过程,未将电力电缆的电气失效过程与火灾的发展过程联系起来,电力电缆带电燃烧的数值模型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动力计算模型 带电燃烧 电力电缆 区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油气泄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青青 李燕 +3 位作者 于寒 杨静 李云 刘桂梅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6,共9页
从试验,积分羽流模型耦合油粒子模型,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下油气泄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溢油应急业务化数值预报服务和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 水下油气泄露 积分羽流模型 油粒子模型 计算流体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