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中吸力锚变形过程拟动力算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冯婷婷 王建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9,共8页
针对静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软土中张紧式吸力锚的变形失稳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拟动力有限元法模拟了静荷载和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模型锚变形过程,验证了拟动力算法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采用考虑循环荷载作用历史的等效线性黏弹性计... 针对静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软土中张紧式吸力锚的变形失稳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拟动力有限元法模拟了静荷载和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模型锚变形过程,验证了拟动力算法的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采用考虑循环荷载作用历史的等效线性黏弹性计算模型描述饱和软黏土不排水循环动力响应,依据蠕变理论描述土单元的循环累积应变响应。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借助拟动力黏弹塑性模型提出了一种既能描述土体循环动力响应又能获得土体变形循环累积过程的拟动力算法。通过编制脚本程序PYTHON,将计算土体循环动力响应的过程与分析土体变形累积的过程连接起来,使计算机自动完成整个拟动力有限元算法的分析过程,最终实现了不通过详细跟踪循环荷载作用历史即可获得软土中吸力锚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变形逐渐循环累积至失稳过程的拟动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锚 循环荷载 动力算法 循环累积变形 循环动力响应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轮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SPH算法仿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靖 黄钰岱 +2 位作者 李琪 李岳 戴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针对飞机在湿滑道面上的滑水问题,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建立了飞机轮胎-湿滑道面有限元模型,与流固耦合算法(CEL)模型进行对比,显示了SPH算法的优越性,进而分析了不同轮胎速度及水膜厚度对轮胎与湿滑道面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PH模型得到的临界滑水速度与CEL模型结果相差不超过5%;舰首波、侧向羽流等流体特征更为明显立体;平均运算效率较CEL模型提高36.5%。利用SPH模型分析可得,道面支撑力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平缓下降再急速下降的趋势,水膜厚度为3~13 mm时,急速下降段所在轮胎速度区间为170~260 km/h,基本处于A320飞机的着陆滑跑速度范围内,应增强对飞机滑水事故风险的防范;位移阻力随着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轮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取得最大值,进而提出利用位移阻力最大值确定临界滑水速度的方法;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随轮胎速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接近临界滑水速度时达到最大值;舰首波最大溅水高度低于侧向羽流最大溅水高度,且随轮胎速度增加而降低,达到临界滑水速度时舰首波接近消失,2种溅水特征的最大溅水高度值均低于A320飞机发动机的最小离地高度0.680 m,不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算法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溅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显式算法在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有限元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红山 李慎国 +2 位作者 谢世坤 黄端伟 程从山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4期4-8,共5页
论述了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动力显式算法.详细分析了动力显式算法中虚功方程的空间域有限元离散方法和有限元方程的时间域中心差分离散方法.分别采用LS-DYNA3D和ABAQUS对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J116车门和匹卡车第一横梁进... 论述了汽车覆盖件成形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动力显式算法.详细分析了动力显式算法中虚功方程的空间域有限元离散方法和有限元方程的时间域中心差分离散方法.分别采用LS-DYNA3D和ABAQUS对江铃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J116车门和匹卡车第一横梁进行了显式算法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算例表明:动力显式算法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汽车覆盖件 动力显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的动力学演化算法
4
作者 李彦勤 王侃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文章在现有动力学演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混沌的演化算子。除有效地防止过早收敛并且保持解的均匀分布外,新算法充分利用混沌对于初始值敏感性和遍历性的特点,还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计算量。数值结果显示在解决多峰值问题时新... 文章在现有动力学演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混沌的演化算子。除有效地防止过早收敛并且保持解的均匀分布外,新算法充分利用混沌对于初始值敏感性和遍历性的特点,还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计算量。数值结果显示在解决多峰值问题时新算法不仅有很好的性能和高可靠性,而且优于作者已知的其他已出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演化算法 过早收敛 混沌初始化 混沌变异 种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无条件稳定的结构动力学显式算法 被引量:6
5
作者 杜晓琼 杨迪雄 赵永亮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利用离散控制理论,针对结构动力学方程时间积分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条件稳定的显式算法.新算法采用CR算法的速度和位移递推格式,同时利用Z变换获得算法对应的传递函数,进而根据极点条件推导了递推格式系数的具体表达式.然后,在其系数中引... 利用离散控制理论,针对结构动力学方程时间积分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条件稳定的显式算法.新算法采用CR算法的速度和位移递推格式,同时利用Z变换获得算法对应的传递函数,进而根据极点条件推导了递推格式系数的具体表达式.然后,在其系数中引入了一个控制周期延长率的变量s,从而调节新算法的精度.理论分析表明无条件稳定显式新算法具有二阶精度、零振幅衰减率、无超调和自起步特性,且周期延长率可以用变量s控制,而CR算法只是本文新算法的特例.最后,确定了非线性刚度硬化系统的稳定性界限,并给出了使新算法精度达到较高的变量s的区间.算例分析表明,在此变量区间内取值时,新算法的精度要优于纽马克常平均加速度算法和CR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力学显式算法 离散控制理论 算法设计 可控精度 无条件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制动系统制动力分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琨 《上海汽车》 2009年第2期13-17,共5页
针对电机液压复合制动系统的制动力分配问题,设计不同分配方法以满足相应的需求,针对各种分配方法提出了合理的制动力分配算法。同时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了制动力分配模型对分配算法进行仿真,验证了分配算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 复合制动系统制 动力分配算法 汽车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M的加锚节理岩体动力学算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石虎 傅少君 张玮鹏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9年第12期21-26,31,共7页
复合单元法(CEM)是一种准确和快速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实现模型中结构面和加固措施的快速模拟,在静力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动力学计算方面还未实现对加锚节理岩体动力学计算,针对此问题,本文进一步发展了复合单元法,提出了... 复合单元法(CEM)是一种准确和快速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实现模型中结构面和加固措施的快速模拟,在静力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动力学计算方面还未实现对加锚节理岩体动力学计算,针对此问题,本文进一步发展了复合单元法,提出了加锚节理岩体复合单元法动力学算法,并首次将粘弹性边界在复合单元上进行了应用,建立了惯性力、阻尼力、动力荷载及弹性力作用下的复合单元动力系统的控制方程组,编制了相应程序,通过算例证明了算法的合理性,为加锚节理岩体的动力学计算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单元法(CEM) 加锚节理岩体 动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四次样条插值法的结构动力学显式算法
8
作者 赵旭 赵建锋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23-130,共8页
基于修正的四次样条插值算法,结合CR法的位移和速度递推式,设计了一种无条件稳定的显式新算法,新算法无超调,零振幅衰减率。精度分析表明,新算法具有二阶精度,参数α=1/2时可满足三阶精度。新算法周期延长率由调节系数X控制,X在1.0~1.2... 基于修正的四次样条插值算法,结合CR法的位移和速度递推式,设计了一种无条件稳定的显式新算法,新算法无超调,零振幅衰减率。精度分析表明,新算法具有二阶精度,参数α=1/2时可满足三阶精度。新算法周期延长率由调节系数X控制,X在1.0~1.2周期延长率最小。稳定性分析表明,新算法对线性系统和非线性刚度软化系统是无条件稳定的,对非线性刚度硬化系统为条件稳定,且稳定界限随系数X的增加而增大。算例分析位移时程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显式算法 离散控制理论 无条件稳定 周期延长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簧-质点系统的薄膜结构曲面展开算法 被引量:12
9
作者 毛国栋 孙炳楠 徐浩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38-1242,共5页
将用三角形描述的空间膜片映射到初始二维膜片上,并使初始二维膜片与被展空间膜片在参数域与空间域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描述空间膜片的三角形与描述平面膜片的三角形的边长存在差异,采用单元节点力代替此差异,节点质量由节点周围的膜单... 将用三角形描述的空间膜片映射到初始二维膜片上,并使初始二维膜片与被展空间膜片在参数域与空间域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描述空间膜片的三角形与描述平面膜片的三角形的边长存在差异,采用单元节点力代替此差异,节点质量由节点周围的膜单元面积确定,得到了描述系统运动的拉格朗日方程.在求解方程时,每个时间段迭代初始速度置为零,计算过程中节点匀速运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振幅过大和发散问题,收敛速度明显加快.平面膜片的局部精度通过弹簧弹性变形系数予以控制,能够满足膜片边界要求.该曲面展开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易收敛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结构 弹簧-质点系统 膜面展平 动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有限元求解算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璐 王辅忠 王照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5,共5页
正确选用有限元求解算法是成形模拟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4种有限元求解算法,即静力隐式算法、动力显式算法、静力显式算法和一步成形法,并对这4种算法进行了论述和比较,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板料成... 正确选用有限元求解算法是成形模拟成功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4种有限元求解算法,即静力隐式算法、动力显式算法、静力显式算法和一步成形法,并对这4种算法进行了论述和比较,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板料成形模拟中如何选择有限元算法进行可靠、高效的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料成形 有限元 静力隐式算法 动力显式算法 静力显式算法 一步成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分解建模与控制
11
作者 曹静 袁建平 罗建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7-151,共5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动力学分解的多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设计了分解算法,将涉及复杂运动的多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分解为分别反映多航天器整体协同飞行的整体系统动力学和反映多个航天器之间相对运动的队形系统动力学,且这... 研究了一种基于动力学分解的多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设计了分解算法,将涉及复杂运动的多航天器协同飞行动力学分解为分别反映多航天器整体协同飞行的整体系统动力学和反映多个航天器之间相对运动的队形系统动力学,且这两个子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与单个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具有类似的形式;分别控制这两个子系统即可实现多航天器的队形保持、重构以及整体的大范围转移.设计了整体系统和队形系统的跟踪控制律,并利用李亚普诺夫稳定理论证明了其稳定性.仿真检验了分解算法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航天器协同飞行 动力学分解算法 整体系统 队形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免疫层析试条OD-浓度曲线的神经动力学拟合
12
作者 熊保平 甘振华 +1 位作者 高跃明 杜民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6-130,共5页
针对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系统中OD(光密度)-浓度的拟合曲线会出现检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容易导致定性结果错误的情况,提出以最大绝对误差最小为评价指标的曲线拟合方案,并转化为相应的约束优化问题使用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进行求解... 针对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系统中OD(光密度)-浓度的拟合曲线会出现检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容易导致定性结果错误的情况,提出以最大绝对误差最小为评价指标的曲线拟合方案,并转化为相应的约束优化问题使用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仿真数据实验表明神经动力学曲线拟合方法明显优于插值法和三次样条,与最小二乘法相比在等同条件下50次曲线拟合的平均最大绝对误差降低14%;通过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仪的一组标定数据实验表明三次多项式基本符合OD值与浓度正相关关系,且此时神经动力学拟合曲线的最大误差与最小二乘法相比降低25%;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神经动力学曲线拟合方法结果收敛稳定,且有效降低最大绝对误差,为金免疫层析试条定量检测提供一种新的较简单和精确的曲线拟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免疫层析试条 定量检测 曲线拟合 约束优化 神经动力学优化算法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显式算法对叶片模具翻转架的失效调查
13
作者 王景华 张磊安 +3 位作者 李成良 黄雪梅 刘卫生 李建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2-307,共6页
为对风电叶片模具翻转架进行失效调查,使用改进的显式接触算法对翻转座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对翻转架进行受力计算,选中6支座中的危险部件进行实体有限元建模。模型中,基于经典显式动力学算法使用重心位置映射的方法对网格单元的间隙变... 为对风电叶片模具翻转架进行失效调查,使用改进的显式接触算法对翻转座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对翻转架进行受力计算,选中6支座中的危险部件进行实体有限元建模。模型中,基于经典显式动力学算法使用重心位置映射的方法对网格单元的间隙变量进行改进,并据此进行网格仿真,最后得到翻转座受力云图。结果显示:施加在液压缸推杆的交变载荷诱发了推杆中部的断裂,且改进算法进一步减少了单元聂动,在计算稳定性上提高13%,计算次数提高6%,为大型部件的接触计算提供理论与应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叶片 失效分析 有限元法 显式动力算法 叶片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BD算法的海上补给装备柔性体仿真技术
14
作者 李楠 任鸿翔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1-856,共6页
针对海上补给仿真训练系统尚无法模拟索具、输油软管等柔性体的三维运动,影响系统沉浸感不足的问题,采用位置动力学(PBD)算法开展了海上补给装备中索具、输油软管等柔性体的仿真研究。依据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海上补给装备柔性体粒子... 针对海上补给仿真训练系统尚无法模拟索具、输油软管等柔性体的三维运动,影响系统沉浸感不足的问题,采用位置动力学(PBD)算法开展了海上补给装备中索具、输油软管等柔性体的仿真研究。依据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海上补给装备柔性体粒子模型。对PBD算法进行改进,通过增加拉伸约束、弯曲约束、长距离约束、附着物相互约束实现了柔性体的动态变形三维模拟,并比较了高斯-赛德尔与牛顿两种算法。研究结果表明,高斯-赛德尔迭代方法满足在较低的迭代次数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满足仿真系统的要求。最终模拟出了海上补给装备中索具、输油软管等柔性体的三维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补给仿真训练系统 海上补给装备 位置动力算法 柔性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吊车梁承载力验算静力与动力方法对比分析
15
作者 赵鹏 孔德祥 李健 《建筑技术》 2023年第20期2509-2512,共4页
虽然钢结构吊车梁具有成熟的设计理论,但对于吊车梁形式非常规或荷载比较复杂的情况,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适用。基于工程检测实例,利用ABAQUS软件中静力通用与动力隐式两种算法分别对已有吊车梁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动力隐式算法计算结果... 虽然钢结构吊车梁具有成熟的设计理论,但对于吊车梁形式非常规或荷载比较复杂的情况,传统的设计方法很难适用。基于工程检测实例,利用ABAQUS软件中静力通用与动力隐式两种算法分别对已有吊车梁进行验算。结果表明:动力隐式算法计算结果可靠,略保守;动力隐式算法能反映结构全过程的动态受力情况,更加适合复杂情况的结构计算;动力隐式算法能体现结构局部屈曲的发展变化情况;动力隐式算法准静态分析的时间不是真实时间,改变时间对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吊车梁 动力隐式算法 静力通用算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研究
16
作者 李妹燕 李芬 徐景秀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难题,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动力演化算法找到满足偏度、峰度最大化的投影方向,将高维图像数据投影至低维子空间,从而提取图像的光谱信息。然后,通过线性判别法将提取... 针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难题,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高光谱遥感图像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通过动力演化算法找到满足偏度、峰度最大化的投影方向,将高维图像数据投影至低维子空间,从而提取图像的光谱信息。然后,通过线性判别法将提取的信息转换为直方图形式,再利用自动标记分水岭算法和KNN方法进行目标区域的初分割和分类,以去除非目标光谱像元。测试结果表明,对目标信息进行检测处理后,图像像元整体分类精度与平均分类精度数值区间为[0.97,0.98],信息熵数值仅有0.01,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精度,结果可信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方法 高光谱遥感图像 目标检测 目标像元分割 投影寻踪 动力演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Irregular Ice Floes Based on Polyhedr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17
作者 LI Ji WANG Si-qiang +1 位作者 LIU Lu JI Shun-ying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9-1863,共15页
In polar regions, floating ice exhib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cross a range of spatial scales. I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the irregular geometry of these ice formations markedly influences their dynamic behavior. ... In polar regions, floating ice exhibit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cross a range of spatial scales. I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the irregular geometry of these ice formations markedly influences their dynamic behavior.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polyhedr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tailored for polar ice, incorporating the Gilbert-Johnson-Keerthi (GJK) and Expanding Polytope Algorithm (EPA) for contact detection. This approach facilitates the simulation of the drift and collision processes of floating ice, effectively capturing its freezing and fragmentation. Subsequently, the stability and reli ability of this model are validated by uniaxial compression on level ice fields,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the influence of compression strength on deformation resistance. Additionally, clusters of ice floes nav igating through narrow channels are simulated. These studies have qualitatively assessed the effects of Floe Size Distribution (FSD),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circularity on their flow dynamics. The higher power-law exponent values in the FSD, increased circularity, and decreased concentration are each as sociated with accelerated flow in ice floe field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distinctly demonstrate the con siderable impact of sea ice geometry on the movement of clusters, offering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polar ice dyn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GJK-EPA algorithm sea ice dynamics floe ge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管片结构初始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罗昆升 赵跃堂 +1 位作者 罗中兴 于小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4,共7页
求解地铁管片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破坏响应时,管片结构及其周围介质在初始地应力场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地铁管片结构的抗爆炸承载能力。为解决对管片结构和周围介质的静力状态进行直接分析计算对硬件和软件要求非... 求解地铁管片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破坏响应时,管片结构及其周围介质在初始地应力场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状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地铁管片结构的抗爆炸承载能力。为解决对管片结构和周围介质的静力状态进行直接分析计算对硬件和软件要求非常高且计算较难收敛的问题,考虑到地铁管片结构纵向地层条件基本不变,将模型简化为二维模型进行计算,并将模拟计算结果映射到相应三维模型中,再考虑锚固螺栓初始预紧力的影响,求解得到了地铁管片结构的初始应力和应变状态。并对不同埋深状态的管片结构初始地应力进行了计算比较。计算表明:该方法能很好简化并解决盾构隧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的静力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初始状态 动力松弛算法 预紧力模拟 应力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排球式回转支承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芃 汪敏 +3 位作者 戚晓利 冯建有 魏志刚 刘晓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89-93,共5页
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回转支承的多体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算法,综合考虑载荷和转速对回转支承的影响,对回转支承的运转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单排球式回转支承在运转过程中滚动体的动态响应、应力分布及滚... 应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回转支承的多体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算法,综合考虑载荷和转速对回转支承的影响,对回转支承的运转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单排球式回转支承在运转过程中滚动体的动态响应、应力分布及滚道的米塞斯应力分布。并将计算结果与赫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动态仿真的合理性,为回转支承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转支承 动态接触 显式动力算法 有限元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曲线梁桥非均匀碰撞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亓兴军 申永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曲线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不规则平面旋转位移使得应用碰撞单元法计算曲线梁体碰撞效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探讨曲线梁桥地震碰撞效应的非均匀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用显式动力接触算法计算曲线梁桥地震碰撞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 曲线梁桥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不规则平面旋转位移使得应用碰撞单元法计算曲线梁体碰撞效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探讨曲线梁桥地震碰撞效应的非均匀分布规律,提出了采用显式动力接触算法计算曲线梁桥地震碰撞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曲线连续梁桥碰撞效应引起的主梁、挡块和桥墩的冲击地震反应特点。结果表明,主梁与桥台胸墙的碰撞作用限制了主梁的切向位移,使得固定墩墩底弯矩小于不考虑碰撞时的墩底弯矩。碰撞后梁端截面顶板正应力和曲线内外侧挡块径向应力的分布严重不均匀,梁端截面悬臂翼缘的正应力明显小于腹板间顶板的正应力,曲线外侧挡块的径向应力显著大于内侧挡块的径向应力。地震碰撞作用使得主梁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通常会发生在梁体曲线的内外侧。这为合理解释曲线连续梁桥在强震下的碰撞破坏震害现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梁桥 地震碰撞效应 显式动力接触算法 不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