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的岩质边坡块体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
作者 高丙丽 刘拴 +3 位作者 任建喜 蔡智云 张金厚 张路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为解决岩质边坡块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面的循环剪切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的震动劣化效应,从而构建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劣化效应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数... 为解决岩质边坡块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评价问题,基于结构面的循环剪切数值试验研究结构面的震动劣化效应,从而构建结构面震动劣化数学模型;结合坐标投影原理提出考虑结构面强度震动劣化效应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基于数值分析法研究地震波波动特性对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突变理论提出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突变判据,最后形成一套以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时程曲线和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共同评价块体动力稳定性的评价体系,拓展地震作用下块体动力稳定性评价新思路。研究表明,结构面震动劣化效应不仅受循环剪切幅值、循环剪切次数及相对运动速度影响,还与起伏角度密切相关;通过算例证实了考虑结构面震动劣化的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的准确性,所提出的以块体动力稳定性系数时程曲线和位移动力响应放大系数的共同评价体系更加安全可靠,将促进块体动力稳定性理论的发展,对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震动劣化 岩质边坡块体 坐标投影 失稳判据 动力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梦倩 聂如松 +2 位作者 钱冲 阮波 祁延录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84-2294,共11页
为了研究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以和若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动力响应试验,试验车速分别为5,20和30 km/h,轴重分别为14.5 t和23.5 t,分析动应力随列车速度、轴重及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现场测试和以... 为了研究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以和若铁路某试验段路基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动力响应试验,试验车速分别为5,20和30 km/h,轴重分别为14.5 t和23.5 t,分析动应力随列车速度、轴重及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基于现场测试和以往动三轴试验成果,将临界动应力和累积塑性变形作为评价参数,分别从动强度和动变形2个方面评价和若铁路基床底层风积沙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当列车以不大于30 km/h的速度运行时,车速对基床动应力值的影响很小,但轴重的影响十分显著,不同轴重作用下动应力衰减系数沿深度的变化曲线基本重合,动应力经过基床表层衰减约39.7%,传递至基床底层底面衰减约84.6%。2)在和若铁路基床底层范围内,列车荷载产生的动应力为12.86~53.05 kPa,小于风积沙临界动应力66.02~100.21 kPa,从动强度角度来说,风积沙用作铁路基床底层填料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3)基于基床填料的累积塑性应变模型,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了和若铁路基床层的累积塑性变形,结果发现列车荷载作用下基床变形主要集中在第1个月,累积变形量为13.59 mm,小于规范允许的月沉降量25 mm,从动变形角度来说,风积沙用作铁路基床底层填料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沙漠地区路基填料选择及基床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基床底层 长期动力稳定性 临界动应力 累积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轴涡动黏性充液转子动力稳定性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威 王维民 +2 位作者 任映霖 王珈乐 李维博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8,共15页
超重力离心机转子系统在临界转速之上存在液-固耦合激振诱发的失稳区域,该失稳区域的存在直接威胁充液类超重力离心机转子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严重制约了离心机转子向高转速、大型化方向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充液离心机转子的液-固耦合... 超重力离心机转子系统在临界转速之上存在液-固耦合激振诱发的失稳区域,该失稳区域的存在直接威胁充液类超重力离心机转子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严重制约了离心机转子向高转速、大型化方向发展.本研究旨在探究充液离心机转子的液-固耦合机理及减振措施,通过建立黏性充液转子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结合连续性方程以及边界条件并耦合转子的动力学方程,开展超重力充液类离心机转子的动力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首先,推导扰动形式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采用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手段求解上述扰动形式的流体动力学方程,得到壁面处的流体压强与流体剪切力并进行数值积分;其次,将所求液体等效主刚度系数及交叉刚度系数与转子动力学方程进行耦合,并采用状态空间法降阶求解动力学方程的阻尼衰减指数和涡动频率.经过对比充液转子系统在变转速区间内的阻尼衰减指数变化瀑布图与交叉刚度变化瀑布图,发现充液转子的稳定性是转子系统的阻尼、刚度、充液比和流体黏性等多个特性参数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增加转子系统外阻尼以及降低系统交叉刚度对抑制转子失稳与振动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充液转子 动力稳定性 有限差分法 阻尼衰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及反倾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杨忠平 刘树林 +2 位作者 刘永权 何春梅 阳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7-1286,共10页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 水库蓄水后诱发的高频次微小地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区域地质体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振动台试验、UDEC数值分析方法,对顺层、反倾两类典型岩质边坡在反复微小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两类边坡的加速度响应均表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随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坡体损伤(表现为层面与次级节理的起裂、扩展、贯通)不断累积,造成两类边坡的动力响应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边坡自振频率减低和阻尼比增大是其动力特性变化的基本规律;边坡累积永久位移随着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在反复微震作用下,顺层坡的后缘竖向拉裂缝逐渐向下扩展并与下卧层面连通,边坡主要发生沿层面的整体滑移失稳模式;反倾坡首先在坡肩及坡面出现块体崩落,随后上部岩层逐层剥落,最终形成圆弧形破坏面,边坡以坡肩处发生落石、中上部岩层发生崩塌为主要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微震 顺层坡 反倾坡 动力稳定性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门玉明 彭建兵 +1 位作者 李寻昌 郝建斌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131-136,共6页
介绍了所进行的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达到0.4g时,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就会出现局部的层间错动现象,当水平地震加速度达到0.8g时,层间结合力较弱的边坡将发生大面积的表面滑动和崩塌。而在铅直地震... 介绍了所进行的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动加速度达到0.4g时,层状结构岩质边坡就会出现局部的层间错动现象,当水平地震加速度达到0.8g时,层间结合力较弱的边坡将发生大面积的表面滑动和崩塌。而在铅直地震力作用下,当地震加速度达到1.0g时,才会出现破坏现象。因而对层状结构岩质边坡来说,其水平地震力造成的危害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水平地震力 动力稳定性 地震力 破坏 大面积 试验研究 崩塌 层状结构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风地区接触网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曹树森 柯坚 +1 位作者 邓斌 刘晓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4,共6页
以兰新线强风地区某段接触网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单个锚段的支持结构与线耦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功率谱模拟了适用于接触网结构特点的风速时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获得接触网在... 以兰新线强风地区某段接触网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触网的结构特点,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单个锚段的支持结构与线耦合的有限元模型。采用Davenport功率谱模拟了适用于接触网结构特点的风速时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获得接触网在不同平均风速下脉动风荷载作用的风振响应时程;根据特征响应点的风振响应时程,运用Budiansky-Roth准则和动态增量法分析比较接触网结构特性对接触网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兰新线百里风区的最大风速达到了74m.s-1,因此选用跨距小于50m、承力索张力大于15kN的接触网结构较为适宜;通过适当增加承力索张力、减小接触网跨距和降低接触导线高度等措施可有效改善接触网结构的抗风稳定性,而增加吊线数对提高接触网动力稳定性的效果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结构 强风地区 风振响应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荷载作用下采场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罗周全 贾楠 +1 位作者 谢承煜 汪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823-3828,共6页
为有效降低露天采场爆破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石灰石矿山工程实际,基于爆破等效动力荷载理论,建立爆破载荷作用下采场边坡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相结合,在确保爆破效果前提下,研究该矿山在不同装药... 为有效降低露天采场爆破开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某石灰石矿山工程实际,基于爆破等效动力荷载理论,建立爆破载荷作用下采场边坡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现场实测与数值分析相结合,在确保爆破效果前提下,研究该矿山在不同装药结构条件下采场爆破开挖对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矿山最终边坡角为54°时,采用径向不耦合间隔装药结构,距爆心15 m处最大振动速度实测值及模拟分析值分别为传统连续装药条件下的49.35%和45.82%,采场边坡岩体位移和剪切破坏程度分别减小至连续装药条件下的48.36%和51.11%;采用间隔装药技术可有效控制爆破开挖对采场边坡稳定性的动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边坡 爆破振动 动力稳定性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边坡地震反应及其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7
8
作者 薄景山 徐国栋 景立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本文建立了计算上边坡地震反应及评价其动力稳定性的一个数值分析模型。将土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简化为自重应力状态和附加动力状态的叠加,并对这两个应力状态分别进行研究。本文用时域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方法结合多次透射公式... 本文建立了计算上边坡地震反应及评价其动力稳定性的一个数值分析模型。将土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简化为自重应力状态和附加动力状态的叠加,并对这两个应力状态分别进行研究。本文用时域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方法结合多次透射公式,研究了无限域中边坡在动力作用下的位移场和应力场,提出了上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边坡 动力稳定性 显式有限元 多次透射公式 地震反应 位移场 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系钢结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识别与判定准则 被引量:33
9
作者 李忠学 沈祖炎 邓长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8-151,共4页
首先对当前结构动力稳定性的研究状况和已有的判定准则进行了回顾 ,然后给出了具有几何非线性的杆系钢结构在任意动力荷载 (如地震荷载等 )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判定方法和准则 。
关键词 杆系钢结构 广义刚度参数 判定准则 非线性动力稳定性 识别 动力荷载 位移准则 刚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次微小地震下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新荣 何春梅 +3 位作者 刘树林 刘永权 路雨明 谢应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0-438,共9页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 三峡库区(TGR)自蓄水以来微震活动加剧、强度增大,频发微震会对库区边坡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和UDEC数值模拟方法,对库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在不断微、小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及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如下:在不断地震作用后,边坡自振频率下降、阻尼比上升,自振频率下降的速度随加载次数和加载幅值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加载阶段,边坡坡面PGA放大系数不断降低,动力响应呈现减弱趋势;弱层成为顺倾软硬互层边坡变形破坏的优势区域;边坡的破坏失稳演化过程为分段式的滑移破坏过程,上部软、硬层滑落后,剩余滑体沿着由上部弱层剪切裂缝、中部硬层次级节理拉裂缝和下部弱层剪切裂缝贯通形成的滑移面滑移破坏;UDEC数值模拟表明顺倾软硬互层边坡的累积永久位移随微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稳定性系数则呈现递减趋势。研究成果对库区滑坡形成机制的认识和减灾、防灾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发微震 顺倾软硬互层边坡 振动台试验 UDEC离散元模拟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多级泵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小平 施卫东 +3 位作者 李伟 叶晓琰 胡敬宁 田海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5-50,F0002,共7页
针对某高压多级离心泵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启动、运行稳定性问题,分别从临界转速、轴承无量纲液膜综合刚度、对数衰减率稳定性裕度、突加激励下系统不平衡响应等稳定性判据对该泵的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稳定性进行分析及判定。... 针对某高压多级离心泵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启动、运行稳定性问题,分别从临界转速、轴承无量纲液膜综合刚度、对数衰减率稳定性裕度、突加激励下系统不平衡响应等稳定性判据对该泵的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稳定性进行分析及判定。在建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刚性支承轴承-转子系统与模化后的弹性支承轴承-转子系统的第一临界转速值都符合转子稳定性条件;轴承无量纲液膜综合刚度keq、γst值均小于零;3000r/min下前四阶模态分析特征值的对数衰减率均大于零,分别满足其稳定性判据;对于恒定转速(500、2500、5000和10000r/min)下突加激励的轴承节点响应频谱、工作转速(2950r/min)下各节点激励力响应值、不同启动加速度下各节点响应图谱等的分析也表明该转子是稳定的;因此,该高压多级离心泵的水润滑轴承-转子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刚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转子 高压多级泵 水润滑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理岩体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2
12
作者 陶连金 苏生瑞 张倬元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32-38,共7页
阐述了动力离散元的原理及计算方法 ,并将其用于一个受高烈度地震威胁的滑节理岩体边坡的动力响应分析与动力稳定性评价 ,阐明了滑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
关键词 节理岩体 滑坡 动力稳定性 离散元法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支持扁拱动力稳定性分析和变压器内线圈短路动稳定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健学 黄洪 +2 位作者 张培真 周纪卿 徐子宏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4-25,160,共12页
本文采取脉冲载荷激励下弹支扁拱弹性动力稳定性的理论模型分析电力变压器内线圈短路动稳定问题.首先导出了脉冲载荷激励下弹支扁拱非线性运动积分微分方程级数解,给出了各平衡位置(奇点)的局部稳定(不稳定)性证明,导出弹支扁拱抗跳跃... 本文采取脉冲载荷激励下弹支扁拱弹性动力稳定性的理论模型分析电力变压器内线圈短路动稳定问题.首先导出了脉冲载荷激励下弹支扁拱非线性运动积分微分方程级数解,给出了各平衡位置(奇点)的局部稳定(不稳定)性证明,导出弹支扁拱抗跳跃失稳的稳定性充分条件、判别公式和临界载荷;其次导出了短路载荷与脉冲载荷的相当关系,考虑内线圈各线匝(铜条)短路电动力到内线匝的传递,给出了内线圈短路动稳定临界电动力计算公式和动稳定判别方法;最后作出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和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拱 动力稳定性 短路 电力变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动力稳定性 被引量:35
14
作者 郭海山 钱宏亮 沈世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本文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40m跨度K8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特点,提出了动力稳定性判别方法。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临界荷载的影响,其中包括: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三... 本文以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40m跨度K8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特点,提出了动力稳定性判别方法。系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临界荷载的影响,其中包括: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三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考虑材料弹塑性的影响;不同地震输入的影响;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不同矢跨比和不同杆件截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 动力稳定性 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 矢跨比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与Liapunov指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周又和 武建军 +1 位作者 郑晓静 何丽红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51,共10页
针对弹性轨道上的磁悬浮列车线性动力控制系统,给出了采用Liapunov特性指数判别动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当动力系统的全部Liapunov特性指数小于零时,动力控制系统是稳定的;而当动力系统中有一Liapunov特性指... 针对弹性轨道上的磁悬浮列车线性动力控制系统,给出了采用Liapunov特性指数判别动力系统稳定性的判据:当动力系统的全部Liapunov特性指数小于零时,动力控制系统是稳定的;而当动力系统中有一Liapunov特性指数大于零时,动力系统就成为不稳定的.由于Liapunov特性指数可以由数值积分方式方便地给出,这一判断方法对于不便搜索参数稳定区域的高维动力系统,与寻求周期变系数线性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的Floquet理论的变换矩阵特征值相比,具有计算量小和搜索方法简单等优点.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列车 Liapunov特性指数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杆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赖杰 李安红 +2 位作者 郑颖人 刘红卫 刘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24-930,共7页
锚杆抗滑桩加固边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还不多。结合大理西站边坡工程,应用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以及新近提出的有限元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对锚杆抗滑桩加固边坡进行动力稳定性分析。本文描述不同方法的计算特点和... 锚杆抗滑桩加固边坡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还不多。结合大理西站边坡工程,应用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以及新近提出的有限元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对锚杆抗滑桩加固边坡进行动力稳定性分析。本文描述不同方法的计算特点和计算过程,比较不同的计算方法的异同点,分析锚杆抗滑桩的抗震性能与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以确保工程安全。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杆抗滑桩 边坡 有限元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 动力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钢闸门的动力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朱召泉 卓家寿 陶桂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1999年第5期27-29,37,共4页
总结分析国内外某些低水头弧形闸门的失事破坏情况,并根据弧形闸门的结构特点,指出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弧形闸门的支臂丧失稳定性是大多数失事闸门因振动而破坏的主要原因;进而对弧形闸门的动力特性分析和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总结分析国内外某些低水头弧形闸门的失事破坏情况,并根据弧形闸门的结构特点,指出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弧形闸门的支臂丧失稳定性是大多数失事闸门因振动而破坏的主要原因;进而对弧形闸门的动力特性分析和动力稳定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进行弧形闸门动力稳定性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应该考虑流体与固体结构的耦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闸门 弧形闸门 动力稳定性 闸门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斜靠式拱桥的动力稳定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爱荣 禹奇才 +1 位作者 宋瑞 张俊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6-290,共5页
以某钢管混凝土斜靠式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Lyapunov运动稳定性原理,给出斜靠式拱桥的动力稳定性判断准则.通过地震时程响应和屈曲分析,绘制斜靠式拱桥在顺桥向、横桥向及竖向地震激励下的动力特征值时程曲线,描述斜靠式拱桥的动力失稳模... 以某钢管混凝土斜靠式拱桥为研究对象,基于Lyapunov运动稳定性原理,给出斜靠式拱桥的动力稳定性判断准则.通过地震时程响应和屈曲分析,绘制斜靠式拱桥在顺桥向、横桥向及竖向地震激励下的动力特征值时程曲线,描述斜靠式拱桥的动力失稳模态,揭示地震输入方向及稳定拱肋倾角对斜靠式拱桥动力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斜靠式拱桥动力稳定性的最不利激励方向为竖向;随着稳定拱肋倾角的增大,斜靠式拱桥的侧向刚度显著提高,动力稳定系数基本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斜靠式拱桥 抗震设计 动力稳定性 动态特征值 地震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湘亮 王永和 +1 位作者 周天应 王灿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619-3624,共6页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结果,采用干湿循环击实、共振、临界动应力、动剪应变等参数对武广(武汉—广州)高速铁路中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长期动力稳...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结果,采用干湿循环击实、共振、临界动应力、动剪应变等参数对武广(武汉—广州)高速铁路中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弱-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物理改良土长期动力稳定性满足要求;动剪应变法对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要求更高,是一种较优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可以更全面反映路基填料的长期动力稳定性;路基填料是否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可以首先通过室内试验以及理论分析进行初步评价。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软岩改良土填筑路基的技术标准提供参考,也为高速铁路在建设前对路基的长期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改良土 泥质粉砂岩 路基 长期动力稳定性 动剪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广高铁无碴轨道路堑基床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晓红 杨果林 方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93-1398,共6页
基于室内疲劳动力试验所获得的临界动应力、疲劳动剪应变门槛及现场动响应测试成果,采用临界动应力法和动剪应变法,评价武广(武汉—广州)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红黏土路堑基床的长期动力稳定性,给出同时满足动强度和动变形条件的最小基床换... 基于室内疲劳动力试验所获得的临界动应力、疲劳动剪应变门槛及现场动响应测试成果,采用临界动应力法和动剪应变法,评价武广(武汉—广州)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红黏土路堑基床的长期动力稳定性,给出同时满足动强度和动变形条件的最小基床换填厚度理论值。综合考虑铁路路基构造要求、实测路基动响应影响深度、红黏土特殊工程性质、安全储备等因素,给出便于工程应用的红黏土基床最小换填厚度建议值,探讨含水比、围压对红黏土基床换填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换填厚度随含水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若路基满足动变形条件,则动强度条件就自动满足;动变形是高铁无碴轨道路基长期动力稳定的控制因素;动剪应变法是一种优于临界动应力法的高铁无碴轨道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动应力 动剪应变门槛 动力稳定性 换填厚度 红黏土 路堑基床 无碴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