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R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倪飞 《南方农机》 2020年第22期142-143,共2页
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很快,各大汽车厂家都把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任务,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家低碳环保理念的落实作出了贡献。文章分析了我国实际国情和... 如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很快,各大汽车厂家都把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作为企业的重点工作任务,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既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家低碳环保理念的落实作出了贡献。文章分析了我国实际国情和废旧动力电池在未来的回收利用情况,并研究了EPR制度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的有效途径和回收网络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利用展开了论述,旨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R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促进策略
2
作者 田西 袁可欣 +1 位作者 温湖炜 刘耀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但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技术瓶颈尚未得到有效突破。在此背景下,2018年工信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规范、高效运...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大规模退役,但动力电池回收的关键技术瓶颈尚未得到有效突破。在此背景下,2018年工信部等7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体系规范、高效运转。然而,尚未有文献科学评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鉴于此,该研究基于2013—2022年中国22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政策对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异质性分析,并进一步检验了政策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且安慰剂检验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此结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的专利申请量提升了约40.3%。②试点政策的效果存在专利、城市区位和城市资源禀赋异质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政策对发明型专利的促进效应强于实用新型专利、对东部地区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回收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③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运用结构强制型政策工具发挥技术创新效应。因此,该研究从试点范围、区域差异、政策工具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一是总结可推广的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和深化试点范围;二是因地制宜,针对东中西部地区设计和实施差异化的工作方案;三是需要注重政策工具的多元组合运用,进一步强化契约诱导型和交互影响型政策工具的综合协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试点政策 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益庆 查文珂 +1 位作者 张希 USAPORN Swekwi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7,共4页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正在来临。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给动力电池处理处置带来巨大挑战。从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阐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针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储能部件,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正在来临。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给动力电池处理处置带来巨大挑战。从环境、资源和经济等方面,阐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义,分析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针对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回收体系和提升回收利用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退役电池 回收利用 宏观政策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影响效应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危浪 王翠霞 李雅琴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2848,共12页
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逐步退役,如何做到有效回收利用成为社会难题。研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回收利用技术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和推进梯... 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逐步退役,如何做到有效回收利用成为社会难题。研究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回收利用技术创新、补贴与税收优惠和推进梯次利用3项政策进行单一政策及组合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情景仿真分析。研究显示:回收产业发展初期经济性较差,2026年前投资回报率低于10%的预期水平;与没有政策干预的基准情景相比,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政策可以有效促进退役动力电池中金属资源回收,预计到2035年时锂金属回收量比基准情景提高25.3%;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能激励企业扩大回收利用产能,提高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量;推进梯次利用政策的实施可降低动力电池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梯次利用比例提升到50%的政策情形下,2035年可减少近430万t碳排放;3项政策的影响存在耦合效应,在组合实施情景下,2035年退役电池回收量接近800万t。基于政策仿真结果,研究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新能源汽车 退役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政策影响 系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回收的经济性与规范化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吕聪慧 陈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5-I0006,共2页
随着新能源电池系统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趋于饱和,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装机量增速开始放缓,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下滑;同时,市场动力电池的报废、退役现象逐渐增多,我国动力电池的报废开始进入小高峰时代,而在国际市场上... 随着新能源电池系统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趋于饱和,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装机量增速开始放缓,企业产能利用率逐渐下滑;同时,市场动力电池的报废、退役现象逐渐增多,我国动力电池的报废开始进入小高峰时代,而在国际市场上,制造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为缓解材料供应短缺,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已成为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措施。电池回收领域的发展前景良好,但电池回收市场规模的爆发也导致部分企业失去理智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装机量 产能利用 行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前景 新能源电池 规范化 电池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芳 李安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1-561,共11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2000—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研究的发文趋势、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自2000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研究呈...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2000—2023年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研究的发文趋势、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自2000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研究呈持续上升趋势,国外高产作者聚集且合作关系紧,国内高产作者分散且合作关系疏;国外高产机构集中于发达国家,国内高产机构多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表明,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工艺、梯次利用和回收体系是研究焦点。未来应积极开展跨区域、跨学科和跨产业合作,加强高效、智能、安全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及其梯次利用产业链构建研究,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的透视
7
作者 娄阳 黄莉莉 殷晓龙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571,共7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量持续上升。当这些电池达到使用寿命终点时,如何实现高效回收与二次利用,是研究的重点。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评估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环境可持续性,...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量持续上升。当这些电池达到使用寿命终点时,如何实现高效回收与二次利用,是研究的重点。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评估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环境可持续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从材料开发、制造工艺、回收技术和政策法规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基于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锂离子电池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内燃机汽车 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选择的多属性决策问题 被引量:7
8
作者 丁雪枫 马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2-1318,共7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而且对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一种二维不确定语言信息与VIKOR方法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即2DUL-VIKOR法.首先,专家采用二维...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不仅能够保护环境,而且对电动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模式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提出一种二维不确定语言信息与VIKOR方法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即2DUL-VIKOR法.首先,专家采用二维不确定语言信息对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在考虑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评价;其次,运用二维不确定语言聚合因子对专家意见进行聚合;第三,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权重进行求解;第四,运用改进VIKOR法对动力电池回收模式方案进行排序,选择最优方案;最后,通过对实例进行计算与分析,对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给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模式 多属性决策 二维不确定语言 2DUL VIKO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核算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分析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郝硕硕 董庆银 李金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745-4755,共11页
概述了动力电池流向、回收管理体系和回收模式等管理现状,总结提出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和产业联盟为回收主体的四种动力电池回收模式;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收集成本、贮存成本、运输... 概述了动力电池流向、回收管理体系和回收模式等管理现状,总结提出了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第三方综合利用企业和产业联盟为回收主体的四种动力电池回收模式;考虑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成本、收集成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税收成本、管理成本等8个构成要素,构建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模型;核算了四种回收模式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成本和利润情况.核算数据显示,回收1万t/a的废旧动力电池项目,在年总收益均为8500万元的条件下,四种回收模式的利润区间为-461~401万元.结果与趋势分析表明,我国可优先推广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便于迅速布局;市场成熟后以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综合利用企业为回收主体的模式将进入市场,专业性和技术性将大幅提升;当市场更加成熟,以产业联盟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将更具优势,回收成本降到最低.综上,建议从避免重复建设,缩短资金周转周期,探索创新模式,构建绿色供应链以及完善回收法律体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 回收模式 成本模型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ockchain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供应链模式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兴建 黎继子 +1 位作者 李菲 邓旭东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6-1398,共13页
构建高效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动力电池回收网络的供应链运营特征,首先,应用扎根理论对传统回收模式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溯源管理中存在的回收主体间协调、回收信息溯源和回收过程监管等... 构建高效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考虑到动力电池回收网络的供应链运营特征,首先,应用扎根理论对传统回收模式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溯源管理中存在的回收主体间协调、回收信息溯源和回收过程监管等技术需求,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区块链技术下回收主体间信息共享和回收信息网络化传递的可行路径,构建由基础层(回收信息流数据存储)、核心层(回收信息共享传递)和应用层(回收参与方协作)构成的回收供应链信息平台模型;再次,搭建基于区块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供应链体系框架,分析电池生产商主导(BML)、整车生产企业主导(VML)、生产商联合体主导(MAL)和第三方主导(TPL)等四种回收供应链模式的特点;最后,通过构建DEA模型对回收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和量化评价。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下的回收供应链模式其效率高于传统回收模式,且MAL模式和TPL模式下的回收效率最高,BML模式和VML模式下的回收效率则次之。研究结论为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网络构建与回收运营决策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动力电池回收 回收供应链 回收模式 效率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解读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英豪 余海军 +1 位作者 张铜柱 欧彦楠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5,共3页
解读2017年5月12日发布、2017年12月1日实施的GB/T 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阐述标准的主要技术条款和相关要求,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整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等提供安全、合理、环保、高效的废旧动力电池拆解... 解读2017年5月12日发布、2017年12月1日实施的GB/T 33598-2017《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阐述标准的主要技术条款和相关要求,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整车生产企业、电池生产企业等提供安全、合理、环保、高效的废旧动力电池拆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拆解 回收利用 电动汽车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动力电池商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谢英豪 余海军 +1 位作者 欧彦楠 李长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前汽车行业标准、材料标准均规定动力电池寿命不低于500次。以使用过程中每天充放电1~2次,动力电池2~3年后就得报废。我国非常重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自2006年第一次提出整车企业回收处理其销售的动力电池,至今已有3项政策、法规直... 目前汽车行业标准、材料标准均规定动力电池寿命不低于500次。以使用过程中每天充放电1~2次,动力电池2~3年后就得报废。我国非常重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自2006年第一次提出整车企业回收处理其销售的动力电池,至今已有3项政策、法规直接要求废旧动力电池须进行回收,回收主体为整车企业或动力电池生产商。基于动力电池的寿命特性,根据现行政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政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认为动力电池将通过编码与电动汽车绑定,在新能源汽车中实行登记使用制。届时消费者将主动将废旧动力电池交至动力电池处理单位,实现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全过程所有的动力电池都得到有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 商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的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萍 刘波 +1 位作者 高二平 贺狄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0-283,共4页
概述德国、美国、日本及国内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对我国现阶段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的建设建议。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渠道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下可持续逆向物流网络优化模型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玉香 管倩 +1 位作者 于艳娜 林梦嫚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461-2473,共13页
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工作中,构建一个考虑动力电池双渠道回收模式的多目标数学模型,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设计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平衡发展的可持续逆向物流网络。模型考虑了价格竞争和回收宣传的影响,同时,... 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动力电池回收管理工作中,构建一个考虑动力电池双渠道回收模式的多目标数学模型,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设计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平衡发展的可持续逆向物流网络。模型考虑了价格竞争和回收宣传的影响,同时,将多目标函数进行标准整合,设计了改进混合协同进化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决策模型与单目标优化模型相比,能有效促进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回收渠道的竞争行为会引起厂商的选择变化,且竞争强度的持续增加将导致各指标的下降;不确定置信度水平的增大可引起可持续目标的持续增加,销售商置信水平的增加会引起备选厂商选择数量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回收 可持续逆向物流 双渠道回收模式 网络优化 混合协同进化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情的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健 赵乾 +1 位作者 崔宏祥 王志远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9-45,共7页
废旧电池不仅含有害物质,而且含有回收价值高的贵重金属,针对当前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中存在回收率低所导致的处理率低、回报率低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废弃电池回收处理管理系统,提出对废弃电池... 废旧电池不仅含有害物质,而且含有回收价值高的贵重金属,针对当前我国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中存在回收率低所导致的处理率低、回报率低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了废弃电池回收处理管理系统,提出对废弃电池和蓄电池产业化处理管理策略。此模式对促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电池 回收利用 管理体系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探索、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陇、鲁实践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倩 陈倩 +3 位作者 江艳军 胡乃娟 樊廷录 孙洪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4-1302,共9页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 为研究我国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经验、面临问题与优化路径,本研究选取甘肃、山东两大代表省份开展实地调研,并比较了不同再利用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显示:山东一方面通过花生种植制度创新,成功实现地膜减量,另一方面基于行政层级架构回收网络体系,及创新“秸-膜”协同回收模式,大幅降低废旧地膜捡拾含杂率;甘肃通过全链条多主体协同回收利用模式、企业“多功能”集成一体化回收处理模式等创新,实现县域废旧地膜回收全覆盖。此外,1 t废旧地膜(指废旧地膜与秸秆、根系、泥土等的混合物,经分离清理后含杂率为20%~30%,下同)再生造粒的经济效益为20~120元·t^(-1),碳排放量为8.68 kg CO_(2e)·t^(-1),焚烧发电的经济效益为129~194元·t^(-1),碳排放量为1.83 kg CO_(2e)·t^(-1)。当前,进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效率面临着地膜使用不科学、机械设备作业场景较单一、资源配置不科学、财政持续支持困难、废旧地膜再利用产业内生“造血”能力弱等一系列障碍。研究表明,源头减量替代与回收体系建设是我国废旧地膜回收的主要路径,焚烧发电和再生造粒是再利用的主要路径,且焚烧发电的经济和减碳效益均优于再生造粒,解决现有问题,需因地制宜地制定覆膜技术规程,强化地膜生产、销售标准化管控,加强回收、捡拾、处置等机械设备创新,全域统筹配置各项资源,调动各级财政与社会资本长效支持,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市场机制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回收利用 模式 困境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年内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回收体系
17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2年第5期79-79,共1页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废旧电池的处理涉及安全、环保,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尚未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欧美日等国电池回收已具相当...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废旧电池的处理涉及安全、环保,电池回收利用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欧洲等发达地区)尚未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欧美日等国电池回收已具相当规模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正采取措施提取电池内可回收利用的金属,同时与金属生产商合作提取电池内含稀土,以推进资源回收利用活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体系 梯级利用 新能源汽车 回收利用 本田汽车公司 资源回收利用 废旧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技术进展 被引量:51
18
作者 余海军 谢英豪 张铜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8-460,共13页
近年来,作为高能汽车动力电池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以及无污染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但经过数百至上千次的循环充放电后其容量下降并最终报废,从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角度看,回收电池再... 近年来,作为高能汽车动力电池的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凭借其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以及无污染等优点得到快速发展。但经过数百至上千次的循环充放电后其容量下降并最终报废,从保护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角度看,回收电池再利用成为必然。作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回收利用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的方法,包括湿法工艺、火法工艺和联合工艺等,并对各工艺作出了评价;概述了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二次污染、安全性问题与解决方法和回收制备产物的种类,为中国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分离 湿法冶金 火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标识国家标准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静榕 张铜柱 +1 位作者 刘波 张学梅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0-683,共4页
梯次利用是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生产商的权益十分必要。梯次利用电池是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进行销售,因此必须采用标识。解读GB/T 34015.4-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 梯次利用是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以及梯次利用电池产品生产商的权益十分必要。梯次利用电池是作为一种新的产品进行销售,因此必须采用标识。解读GB/T 34015.4-2021《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第4部分:梯次利用产品标识》,明确梯次利用产品与标识的定义,详细阐述标识的构成与相关的技术要求,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提供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标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梯次利用 产品标识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废动力电池回收安全对策研究现状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庆来 杜柯 张力虎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综述近年来在回收利用报废动力锂离子电池过程中的相关安全对策研究。高压安全防护、防碰防漏、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安全控制措施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放电预处理、液氮降温技术、自动拆解设备的使用,增加了拆解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效、... 综述近年来在回收利用报废动力锂离子电池过程中的相关安全对策研究。高压安全防护、防碰防漏、环境温度和湿度控制等安全控制措施都得到广泛的应用;放电预处理、液氮降温技术、自动拆解设备的使用,增加了拆解过程中的安全性;更高效、安全的回收策略及技术还有待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离子电池 报废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安全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