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潮海滩响应威马逊台风作用动力沉积过程研究——以北海银滩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黎树式 戴志军 +4 位作者 葛振鹏 庞文鸿 魏稳 梅雪菲 黄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98,共10页
研究台风影响下的海滩沉积过程不仅可加深极端海况下的海滩冲淤变化理解,而且有利于海滩资源的保护与海岸工程保护。以强潮海滩——北海银滩为例,通过采集北部湾海区1409号威马逊超强台风作用前后的沉积物、剖面高程及水文资料,探讨强... 研究台风影响下的海滩沉积过程不仅可加深极端海况下的海滩冲淤变化理解,而且有利于海滩资源的保护与海岸工程保护。以强潮海滩——北海银滩为例,通过采集北部湾海区1409号威马逊超强台风作用前后的沉积物、剖面高程及水文资料,探讨强潮海滩的动力沉积过程。结果表明:1)台风作用前后的海滩沙丘-滩肩-沙坝体系的地貌状态基本不变,其中沉积物组分均为砂,细砂、极细砂和中砂三组分平均含量占所有组分的95%以上;与台风作用前比较,台风后的地貌在维持先前形态的条件下,发生局部侵蚀和后退,沉积物相对变粗且细砂含量增加了10%。2)台风作用后后滨沙丘侵蚀,且沉积物滚动组分增加;冲流带和滩肩前缘沉积物的搬运由双跳跃转为单一的跳跃形式。3)台风作用前后的海滩沉积物主要变化过程可由两个模态表征,其中主要模式反映了台风作用前后的海滩以细砂为主的动力沉积变化特征,该模式受控于区域波浪和潮汐的长期耦合作用,并以波浪为主导因素。台风作用前的次要模式反映潮汐作用控制下的海滩沉积横向振荡特征;台风作用后的次要模式表征了台风影响下的海滩横向沉积物偏粗、冲流带-低潮带振荡及其沉积分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沉积过程 威马逊台风 强潮海滩 北海银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的动力沉积过程 被引量:10
2
作者 许卫忆 陈耕心 李伯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0-29,共10页
主要采用二维潮波、泥沙输运途径的数值模拟,定量地展示了泥沙在乐清湾内的输运途径和沉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乐清湾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其东部的涨潮流主要来自玉环岛与横趾山之间的深槽;水流在一周日内的轨迹为一宽约1km的狭带;此... 主要采用二维潮波、泥沙输运途径的数值模拟,定量地展示了泥沙在乐清湾内的输运途径和沉降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乐清湾大致以10m等深线为界,其东部的涨潮流主要来自玉环岛与横趾山之间的深槽;水流在一周日内的轨迹为一宽约1km的狭带;此流态有利于泥沙向南的净输运,从而有利于此海域深水航道的维持。10m等深线以西水流轨迹为一较宽的带状结构,有利于泥沙向西、西北的净输运。华歧潮滩附近水流运动轨迹利于泥沙向北、向西的净输运,从而有利于华歧潮滩的发育。此外,本文还定性讨论了楚门潮滩特征的成因,主要是漩门口堵截前丰富的湾外泥沙以及驻波型潮波与漏斗状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动力沉积过程 乐清湾 沉积环境 楚门潮滩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健跳港动力沉积过程及冲淤平衡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蒋国俊 姚炎明 张志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86,共8页
根据浙江健跳港实测水文泥沙和港道底部高程资料,分析了健跳港动力沉 积过程及其港道的冲淤平衡机理.健跳港受潮流动力作用,大潮冲刷,小潮淤积,港 道底部冲刷,湖滩淤积,随着空间上的冲淤变化,岸坡逐渐变陡,最终失去平衡,发生... 根据浙江健跳港实测水文泥沙和港道底部高程资料,分析了健跳港动力沉 积过程及其港道的冲淤平衡机理.健跳港受潮流动力作用,大潮冲刷,小潮淤积,港 道底部冲刷,湖滩淤积,随着空间上的冲淤变化,岸坡逐渐变陡,最终失去平衡,发生 滑塌,形成潮滩与港道底部之间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沉积过程 冲淤平衡机理 健跳港 浙江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漩门堵口对楚门湾动力沉积过程的作用
4
作者 陈耕心 许卫忆 《东海海洋》 1991年第3期20-27,共8页
本文根据楚门湾的地形特点及漩门堵口前本海区的动力条件,分析了当时楚门潮滩特征形成的原因,并根据漩门堵口后动力条件及物质来源的变化,讨论了造成楚门潮滩现状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动力沉积过程 楚门湾 潮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49
5
作者 郭志刚 杨作升 +2 位作者 雷坤 曲艳慧 范德江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507-513,共7页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 利用东海陆架北部泥质区(济州岛西南)及其周围不同季节5个航次的悬浮体资料和相应的底质粒度资料,对该泥质区沉积动力过程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陆架北部悬浮体的高含量区并不与该区的沉积中心(泥质区)相吻合,泥质区的形成需有物源的充沛供应和涡旋的动力效应相结合。泥质区沉积作用时空变化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冬季泥质区悬浮体供应充足,涡旋中心向泥质区东南扩展,是本区接受悬浮体沉积的关键季节。夏、秋二季泥质区的大部分区域缺少悬浮体物源,涡旋中心向北退缩,致使泥质区沉积作用强度降低,并且主要影响泥质区的西北区域。春季泥质区沉积作用强度和影响范围大于夏、秋两季,但小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泥质区 悬浮体 沉积动力过程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入海泥沙沉积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明 孙效功 范德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2,共12页
本文根据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及其毗邻海域的水文、泥沙调查数据资料,使用Mike 3三维水沙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调水调沙全过程(低流量、高流量、高含沙量)入海水沙输运过程,揭示了人造洪峰下水沙扩散范围和特征,分析了泥沙... 本文根据2007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及其毗邻海域的水文、泥沙调查数据资料,使用Mike 3三维水沙数值模型模拟了黄河调水调沙全过程(低流量、高流量、高含沙量)入海水沙输运过程,揭示了人造洪峰下水沙扩散范围和特征,分析了泥沙入海后的沉积动力学机制。研究发现:入海淡水和表层细颗粒泥沙主要以异轻羽状流形式向外海和河口两侧沿岸扩散,中、底层粗颗粒泥沙向外海扩散非常有限,有少量向河口两侧沿岸扩散,扩散范围小于表层;河口区在涨-落、落-涨潮流转换时刻分别存在着潮流切变锋,切变锋均形成在浅水区,而后向深水区移动,切变锋的发生对泥沙向外海扩散有着明显的阻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调水调沙 三维数值模拟 水沙输运规律 沉积动力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重流沉积动力学过程及沉积特征 被引量:35
7
作者 杨田 操应长 +3 位作者 王艳忠 张少敏 张会娜 王思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3,共11页
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指在汇水盆地水深足够条件下,由于携带大量沉积物颗粒,导致流体密度大于稳定环境水体的密度,流体受浮力影响小,沿盆地底部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在海水环境中形成异重流的临界沉积物密度为36~43 kg/m^3(体积浓度... 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指在汇水盆地水深足够条件下,由于携带大量沉积物颗粒,导致流体密度大于稳定环境水体的密度,流体受浮力影响小,沿盆地底部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在海水环境中形成异重流的临界沉积物密度为36~43 kg/m^3(体积浓度1.3%~1.7%)。异重流主要受洪水触发形成;从河口到汇水盆地经过回流区、深度有限流区、潜入区的演化,最终形成异重流;主要经历"早期沉积—侵蚀过路—晚期沉积"的沉降过程,在沉积近端以侵蚀充填沉积为主,远端以持续沉积为主;异重流的形成及其沉积主要受地形、气候、物源的控制,地形高差大、半干旱气候条件、丰富的细粒悬浮沉积物供给有利于异重流形成。异重流沉积特征及沉积序列受"源—汇"系统的控制,以流水成因交错层理、层内突变接触面或侵蚀接触面、碳质碎屑和植物碎片为区别于其他深水重力流沉积的典型沉积构造;沉积序列由沉积近端到沉积远端可能依次发育厚层序列、逆正粒序序列、薄层细粒序列。异重流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丰富和完善深水重力流理论、探究古气候变化和古洪水作用规律、合理解释深水重力流沉积和砂体分布特征、指导深水常规和非常规油气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 沉积动力过程 控制因素 沉积特征 沉积构造 沉积序列 研究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潮间带沉积对台风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
8
作者 章馨谣 戴志军 +1 位作者 陈云 李九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位于陆海交汇区的河口潮滩对台风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台风大浪极可能构成河口潮滩沉积过程的快速变化,进而不利于潮滩保护、开发及利用。基于此,本文利用200509号"麦莎"台风作用前后长江口南汇潮滩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及水文资... 位于陆海交汇区的河口潮滩对台风作用的响应极为敏感。台风大浪极可能构成河口潮滩沉积过程的快速变化,进而不利于潮滩保护、开发及利用。基于此,本文利用200509号"麦莎"台风作用前后长江口南汇潮滩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及水文资料,探讨台风高能事件作用下河口潮滩动力沉积过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口潮间带不同区域沉积作用对于"麦莎"台风具有不同的响应:台风前潮滩沉积物以粗粉砂和细砂为主,台风后粗粉砂减少及细砂增加,潮滩沉积物中值粒径φ值减小,沉积物粗化;高潮滩处沉积物变细,分选性变差,而中潮滩和低潮滩沉积物的变化特性为沉积物粗化,分选变好;台风所引起的风暴增水以及潮流、波浪作用的增强是引发潮滩沉积过程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沉积过程 台风 南汇潮滩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石海滩的沉积和形态动力特征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爱军 高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天然砾石海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海岸侵蚀、海底侵蚀、沿岸输送、人类活动及冰川搬运等。砾石海滩在地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海滩坡度的大小随物源和动力条件发生变化。砾石的磨蚀速率与岩性及周围沉积物粒度组成有关。人工... 天然砾石海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海岸侵蚀、海底侵蚀、沿岸输送、人类活动及冰川搬运等。砾石海滩在地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海滩坡度的大小随物源和动力条件发生变化。砾石的磨蚀速率与岩性及周围沉积物粒度组成有关。人工砾石海滩建设可借鉴天然砾石海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地设计物质组成、砾石形状和大小,以便能更快地使人工海滩达到平衡状态并维持海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砾石海滩 沉积动力过程 地貌 人工砾石海滩 海岸侵蚀 人类活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东海内陆架跨陆架沉积物输运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丛帅 吴晓 +4 位作者 齐富康 毕乃双 李云海 李东义 王厚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9,共12页
跨陆架沉积物输运不仅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而且是陆源沉积物“源-汇”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天气尺度事件性过程,台风能够对陆架海洋沉积动力过程以及跨陆架沉积物输运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受限于台风期间现场观测数... 跨陆架沉积物输运不仅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而且是陆源沉积物“源-汇”过程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天气尺度事件性过程,台风能够对陆架海洋沉积动力过程以及跨陆架沉积物输运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受限于台风期间现场观测数据的稀缺性以及卫星资料的有效性,有关台风期间跨陆架沉积物输运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高分辨率FVCOM数值模型,对2015年超强台风“灿鸿”过境期间东海内陆架的跨陆架沉积物输运过程及其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台风能够引起东海内陆架海洋沉积动力过程的强烈响应,并产生显著的跨陆架离岸输运现象,悬沙通量较正常天气增加了2~3个数量级。该过程主要受控于两种因素:首先,台风期间持续性的水位堆积在近岸引起正压效应,产生经向上均一的跨陆架离岸输运,这是台风对沉积物跨陆架输运的间接影响;其次,旋转风场所激发的“齿轮效应”在台风路径两侧产生顺风向沉积物输运模式,左侧表现为离岸方向,右侧为向岸方向,此为台风对沉积物跨陆架输运的直接影响。两种机制叠加后共同控制着台风期间东海内陆架沉积物的跨陆架输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沉积动力过程 跨陆架输运 数值模拟 东海内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杜苏芮”远端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媞 丛帅 +5 位作者 陈健斌 王瀚锐 魏一粟 朱朋羽 王厚杰 吴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通过原位观测、无人机遥测、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探讨了2023年台风“杜苏芮”外围风圈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台风外围风圈引起黄河三角洲区域风场特征出现快速调整,河口动力增强,导致沉积物再... 通过原位观测、无人机遥测、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探讨了2023年台风“杜苏芮”外围风圈对黄河三角洲沉积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台风外围风圈引起黄河三角洲区域风场特征出现快速调整,河口动力增强,导致沉积物再悬浮;②受海洋动力变化影响,河口三角洲不同断面整体呈现出近海一侧高程降低、向陆一侧潮沟增加的特征,受沿海人为工程影响,垦东12附近台风后淤积明显,废弃清水沟河道断面靠海部分侵蚀,靠岸部分淤积;③除高程外,三角洲不同断面位置沉积物粒度发生显著变化,粒度变化受到潮沟侵蚀、河流输沙、河口侵蚀和废弃河道充填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揭示了未直接过境的台风依然可能通过外围风圈影响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在未来三角洲沉积演化研究与防灾减灾应对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杜苏芮” 远端影响 沉积动力过程 三角洲沉积演化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架海岸台风沉积记录及信息提取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抒 贾建军 +8 位作者 杨阳 周亮 魏稳 梅衍俊 李亚南 王黎 赵培培 刘桢峤 张丽芬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160,共20页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 长时间尺度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与气候变化相关联,而器测记录和历史记载难以提供充分的信息,因此从沉积记录中提取风暴信息成为一个前沿科学问题。在应用上,这项研究可为海岸带城市群应对未来气候和海面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回顾了台风沉积记录研究进展,显示陆架泥质沉积、海滩及海岸沙丘、潮滩、潟湖、巨砾是台风事件记录的良好载体,可通过层序形态和物质特性分析而识别。同时,还需进一步完善分析方法,以区分台风、冬季风暴、河流洪水和海啸等不同类型的极端事件沉积。在台风强度信息提取方面,陆架泥质沉积所含贝壳–粗颗粒沉积物可作为海底再悬浮强度的指标,但需更多实测数据的率定;海滩及海岸沙丘顶部的台风沉积分布高程指示了台风激浪流的上冲高度,而台风巨砾的重量可以与近岸波浪的波高建立联系。以上数据经过换算后可以得出台风强度的信息,虽然这些间接的沉积学信息还不足以建立风暴强度–频率关系,但有助于台风强度大数据的建立。潮滩、潟湖沉积连续性好,可构成台风事件的时间序列,然而关于台风强度却是多解的,台风最大风力、持续时间、移动路径、登陆地点的不同组合可能产生同样的事件沉积。我们建议,应发展台风信息提取的新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现代过程模拟,根据已知的台风事件资料构建沉积物输运堆积模型,使之能够复演事件沉积的特征;进行多个地点事件沉积的反演模拟,在此情形下,即便每个站位的结果是多解的,但针对多个站位上求取其解的交集之后,多解性将下降,这种模拟方法可称之为“解空间收缩法”;采用大数据融合方式,将其他来源的台风强度数据纳入模拟体系,可进一步降低风暴信息提取的不确定性。动力过程模拟与大数据融合方法的建立,有助于获得与沉积记录同样时间尺度的台风强度–频率关系曲线,进而分析台风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过程 事件沉积记录 频率–强度关系 沉积动力过程模拟 解空间收缩法 陆架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的河口特性及其开发管理
13
作者 徐君亮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988年第2期24-30,共7页
格罗威(Galloway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划分为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和潮流作用为主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根据主要动力沉积过程的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河口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的... 格罗威(Galloway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将世界主要河口三角洲划分为河流作用为主、波浪作用为主和潮流作用为主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这种根据主要动力沉积过程的分类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世界河口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的实际情况。因而近年来为国际同行广泛采用,并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按照现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河口三角洲 动力沉积过程 发育演变 潮流作用 开发管理 波浪作用 潮汐作用 河流作用 分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汊道系统地貌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东风 高抒 潘存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2-159,共8页
关键词 潮汐汊道 沉积动力过程 地貌均衡态 海岸系统演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海洋》1991年总目录
15
《海洋学研究》 1991年第4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 总目录 东海 海洋 分布特征 生态特点 石油降解细菌 动力沉积过程 中太平洋西部 表面微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