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动力数值计算的城市设计洪水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盼 何洋 杜志水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6,共5页
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采用MIKE11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URBAN构建管道水流模型,MIKE FLOOD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与管网水动力模型,建立适用于城市设计洪水模拟的耦合模型。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河片区为研究区域,推求典型断面设计洪... 基于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采用MIKE11构建一维水动力模型,MIKE URBAN构建管道水流模型,MIKE FLOOD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与管网水动力模型,建立适用于城市设计洪水模拟的耦合模型。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河片区为研究区域,推求典型断面设计洪水;将计算的各断面设计洪水与传统水文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对比分析结果来看,应用水动力耦合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的设计洪水结果较传统方法计算结果有所差别,符合区域城市化后洪水变化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数值计算 MIKE 耦合模型 城市设计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爆预测评估方法的动力数值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孙飞跃 刘希亮 +2 位作者 郭佳奇 石晓燕 武文龙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4,共9页
精准的预测评估是制定岩爆防治策略的重要前提。采用FISH语言编程对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基于动力数值分析,将6种岩爆预测评价指标引用到锦屏Ⅱ级水电站4^(#)引水隧洞数值模拟岩爆案例中,对岩爆的孕育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行... 精准的预测评估是制定岩爆防治策略的重要前提。采用FISH语言编程对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基于动力数值分析,将6种岩爆预测评价指标引用到锦屏Ⅱ级水电站4^(#)引水隧洞数值模拟岩爆案例中,对岩爆的孕育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表明:隧洞掌子面右侧边墙及拱腰部位发生了以剪切破坏为主的突发性破坏,洞室周围岩体破裂演化的平缓加速历程是围岩内部能量逐渐积聚、耗散的过程;在进行岩爆发生位置预测时,Turchaninov判据较Hoek、Russenes判据与现场情况更为符合,直接验证了其作为岩爆发生位置判据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岩爆 岩爆预测 动力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面移动车辆横风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3
作者 朱超 张佳明 +2 位作者 冯玉祥 马存明 陈旭骏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车辆的横风效应是影响大跨度桥梁桥面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正常运营,而当前关于车辆气动特性的研究却大多针对地面场景。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平台,采用重叠动网... 车辆的横风效应是影响大跨度桥梁桥面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正常运营,而当前关于车辆气动特性的研究却大多针对地面场景。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仿真平台,采用重叠动网格技术同时模拟了集装箱货车在双箱梁桥面和地面上的真实运动,详细研究了桥面移动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绕流流场和绕流气动力。结果表明:移动车辆在横风作用下的绕流特征主要与风速和车速所控制的合成风偏角有关;此外,与地面场景的模拟结果相比,桥面的存在显著降低了车辆的侧向力和横摆力矩,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侧倾力矩,而且这种影响还与车辆在桥面上行驶的车道位置有关;最后,提出了桥面移动车辆气动力系数关于合成风偏角的经验公式以方便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车辆-桥梁系统 移动车辆 气动特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 重叠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型峡谷桥址区平均风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明金 邢龙飞 +2 位作者 蒋帆影 张金翔 李永乐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1-387,共7页
结合某大跨悬索桥所在山区地形,研究了漏斗型峡谷这一特殊构造地形的桥址区平均风特性,为大跨度桥梁在漏斗型峡谷地区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建立实际地形的数值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24个不同来流工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整体模... 结合某大跨悬索桥所在山区地形,研究了漏斗型峡谷这一特殊构造地形的桥址区平均风特性,为大跨度桥梁在漏斗型峡谷地区的抗风设计提供依据.首先,建立实际地形的数值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24个不同来流工况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合理性;最后,通过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漏斗型峡谷桥位对风速大小、风攻角、风向角在不同来流方向的影响规律,分析平均风速随攻角分布的特点以及不同位置处的竖向风剖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漏斗型峡谷桥址区存在明显峡谷风加速效应;漏斗型地形对桥址区来流的攻角和风向分别表现为弱扰乱性和高导向性,来流攻角和风向分别稳定集中在-5°~0°和25°~30°;峡谷中风速对攻角变化的敏感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区地形 漏斗型峡谷 平均风特性 计算流体动力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雨共同作用超大型冷却塔气动力和受力性能
5
作者 柯世堂 余文林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0-809,共10页
为定量评价雨荷载对超大型冷却塔气动力和风效应的影响,以国内某在建世界最高的220m超大型双曲线间接空冷塔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方法对冷却塔周围风场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后... 为定量评价雨荷载对超大型冷却塔气动力和风效应的影响,以国内某在建世界最高的220m超大型双曲线间接空冷塔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方法对冷却塔周围风场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后添加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简称DPM)进行雨强为50mm/h的暴雨模拟,系统分析了风雨共同作用下冷却塔表面流体绕流特性、风雨荷载特征值及平均压力系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风荷载和风雨荷载共同作用下超大型冷却塔风致稳定性和受力性能。研究表明:冷却塔表面所受总雨荷载占总风荷载的6.71%,部分区域内雨压系数可达0.07以上,与风压系数的比值最高可以达到26.98%;相比于风荷载,风雨荷载共同作用降低了冷却塔整体屈曲稳定和局部稳定性能,增大了塔筒、支柱和环基结构内力响应,屈曲位移最大增量达10%,0°子午向轴力最大增量达17.4%。该结论可为此类大型冷却塔结构抗风/雨荷载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雨共同作用 超大型冷却塔 计算流体动力数值模拟 有限元分析 动力 受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作用下半潜式网箱浮架结构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令蔚 杨蕖 +1 位作者 马超 赵云鹏 《渔业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5,共13页
为了探究半潜式网箱在波浪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针对该网箱构件的外径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了一种半潜式网箱的水动力数值计算模型,在验证模型准确性后,引入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网箱的应力分布。随后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抽... 为了探究半潜式网箱在波浪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针对该网箱构件的外径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采用边界元方法建立了一种半潜式网箱的水动力数值计算模型,在验证模型准确性后,引入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网箱的应力分布。随后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法抽取样本方案并计算了各个设计参数的Spearman系数,依据该系数对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整体分析。随后进一步单独分析了参数的敏感性,给出了这些参数在结构优化时的推荐取值范围。结果显示,半潜式网箱的各设计参数在其取值范围内与网箱最大应力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下支撑管外径的敏感性最高,而其他参数的敏感性较接近。上弧管和下弧管外径推荐的取值范围较大,分别为36~56 cm和46~76 cm;中弧管、斜管和细立柱外径推荐的取值范围较小,分别为23~28 cm、38~40 cm和50~60 cm;下支撑管和上支撑管外径的取值不得低于70 cm和50 cm。研究结果可为半潜式网箱在波浪作用下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网箱 参数敏感性 结构强度分析 动力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平均风荷载及静风响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柯世堂 杜凌云 +1 位作者 刘东华 马兆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9-155,共7页
作为一种新颖的典型风敏感结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的动力特性和风致受力性能亟待研究。以国内拟建的某超大型钢结构冷却塔(189 m)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主筒、主筒+加强桁架、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铰接)、主筒+加强桁架... 作为一种新颖的典型风敏感结构,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的动力特性和风致受力性能亟待研究。以国内拟建的某超大型钢结构冷却塔(189 m)为例,基于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主筒、主筒+加强桁架、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铰接)、主筒+加强桁架+附属桁架(固接)四种钢结构冷却塔模型,并对比分析其动力特性及传力路径;然后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进行直筒-锥段型冷却塔表面平均风荷载数值模拟,有分别加载规范和数值模拟风压对四种模型进行风致响应分析,对比研究增设加强桁架、附属桁架及与主筒和地面不同连接方式对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动力特性和静风响应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此类超大型钢结构冷却塔的结构选型和抗风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筒-锥段型钢结构冷却塔 计算流体动力数值模拟 动力特性 静风响应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子结构法的输电导线风雨激振气动特性
8
作者 周超 李力 +1 位作者 刘衍平 申元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为了探究输电导线风雨激振的诱发机理,基于混合子结构方法对输电导线风雨激振非定常气动力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首先,分别构建结构子结构(输电导线和上雨线)和流体动力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数值流场子结构;其次,... 为了探究输电导线风雨激振的诱发机理,基于混合子结构方法对输电导线风雨激振非定常气动力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首先,分别构建结构子结构(输电导线和上雨线)和流体动力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数值流场子结构;其次,利用自制的风洞模拟实验台及相关测试系统,获取结构子结构的振动响应(频率,振幅);最后,将测得振动响应作为CFD数值模拟的边界条件,计算绕流场特性并获取气动力特性参数,将计算得到的气动力施加到输电导线上,得到输电导线的振动响应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子结构方法能够准确获得输电导线发生风雨激振时的气动特性,该方法为不便于实验获取气动力特性振动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导线 风雨激振 混合子结构方法 流体动力计算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古建筑振动影响研究
9
作者 侯峰 王立川 +3 位作者 刘牛 谢华灿 邱继红 杨连江 《中国铁路》 2022年第10期103-108,共6页
依托杭绍台铁路东茗隧道南岩寺监测点,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差分动力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古建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循环爆破装药量的增大,监测点振动速度逐渐增大,并在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 依托杭绍台铁路东茗隧道南岩寺监测点,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差分动力数值计算、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古建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循环爆破装药量的增大,监测点振动速度逐渐增大,并在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当隧道掘进进尺为2.4 m时,通过有限差分动力数值计算、萨道夫斯基公式计算、现场监测,分别得到地表最大振动速度,结果均满足《爆破安全规程》要求;采用控制爆破技术措施后,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古建筑影响较小。爆破施工应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保证单循环最大掏槽眼炸药量不超过限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隧道 爆破振动 古建筑 动力数值计算 最大振动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 prediction of local scour hole around bridge piers 被引量:5
10
作者 ZHU Zhi-wen LIU Zhen-q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273-281,共9页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ocal scour hole and its evaluation around a cylindrical bridge pier,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theories of sediment movement and transport were employed to carry out numeric...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local scour hole and its evaluation around a cylindrical bridge pier,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theories of sediment movement and transport were employed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s. In the numerical method, the time-averaged Reynolds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standard k-e model were first used to simul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around a bridge pier fixed on river bed. The transient shear stress on river bed was treated as a crucial hydrodynamic mechanism when handling sediment incipience and transport. Then, river-bed volumetric sediment transport was calculated, follow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river bed altitude and configuration. Boundary adaptive mesh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modify the grid system with changed river-bed boundary. The evolution of local scour around a cylindrical bridge pier was presented. The numerical results represent the flow pattern and mechanism during the pier scouring, with a good prediction of the maximum scour hole depth compared with test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scour bridge pier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ediment transpo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天然气泄漏扩散及监控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何乐平 唐爽 +2 位作者 胡启军教授 蔡其杰 石仁丹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3-50,共8页
为确定综合管廊内CH4探头的布设位置,提高天然气舱室内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三维模拟的方法,研究管道压力等级、泄漏孔径、泄漏角度、通风速度、通风温度以及截面类型综合影响因素下的CH4泄漏扩散分布情况。... 为确定综合管廊内CH4探头的布设位置,提高天然气舱室内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三维模拟的方法,研究管道压力等级、泄漏孔径、泄漏角度、通风速度、通风温度以及截面类型综合影响因素下的CH4泄漏扩散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下CH4扩散高度随纵向扩散长度的增加,先上升至管廊顶部位置,后迁移至舱室底部;当管道不处于舱室中心时,CH4探头应布设在距离管道更近的舱室壁上;当管道位于舱室中心时,在壁面两侧的任意一侧安装均可;探头沿舱室高度方向的布设位置应高于释放源0.6~1.6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天然气管道 泄漏扩散 CH4探头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osswind stability of high-speed trains in special cuts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洁 高广军 +1 位作者 刘堂红 李志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849-2856,共8页
Analysis of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trains in special cuts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ritical overturning velocity and complement the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under strong winds.This work w... Analysis of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high-speed trains in special cuts woul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ritical overturning velocity and complement the operation safety management under strong winds.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structure around trains under different cut depths,slope angle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The high-speed train was considered with bogies and inter-carriage gaps.And the accuracy of the numerical method was validat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wind tunnel tests.Then,the variations of aerodynamic forces and surfac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train were main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roundings of cuts along the railway line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crosswind stability of trains.With the slope angle and depth of the cut increasing,the coefficients of aerodynamic forces tend to reduce.An angle of 75°is chosen as the optimum one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Under different depth conditions,the reasonable cut depth for high-speed trains to run safely is 3 m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cut whose slope ratio is 1:1.5.Furthermore,the windward slope ang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eeward one for the trai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Due to the shield of appropriate cuts,the train body is in a minor positive pressure environment.Thus,designing a suitable cut can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safety of high-speed t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train crosswind stability cut pressure distrib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article deposition in obstructive human airways
13
作者 欧翠云 邓启红 刘蔚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09-614,共6页
To investigate airflow pattern and its impact on particle deposition, finite-volume bas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the diseased triple-bifitrcation airways. Computations were ... To investigate airflow pattern and its impact on particle deposition, finite-volume bas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the diseased triple-bifitrcation airways. Comput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wenty Reynolds numbers ranging from 100 to 2 000 in the step of 100.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of 1-10 μm were conducted. Two particle deposition mechanisms (gravitational sedimentation and inertial impaction) were conside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flow structures and particle deposition patterns. Deposition efficiency is different for different particles in the whole range of the respiratory rates. Particles in different sizes can deposit at different sites. Smaller particles can be uniformly deposited at the inside wall of the considered model. Larger particles can be mainly deposited in the proximal bifurcations. Deposition fraction varies a lot for different inlet Reynolds numbers. For lower Reynolds numbers, deposition frac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varies a little with varying the diameters. For Reynolds number to target the aerosols at the specific site. higher Reynolds numbers, there is a most efficient diameter for e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eased airway inhalable particle airflow pattern particle de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