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后早期有血流动力学意义动脉导管未闭闭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珊珊 赵普 +2 位作者 黄丽萍 胡雪峰 李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63-867,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后早期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闭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22年3月出生孕周<32周的172例伴有hsPDA的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出生后2周超声心动图复查... 目的 探讨影响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后早期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闭合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22年3月出生孕周<32周的172例伴有hsPDA的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出生后2周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分为PDA关闭组(n=83)和PDA组(n=89)。收集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PDA发生与PDA大小、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自然受孕、产前地塞米松、产前硫酸镁、妊娠期糖尿病、早产胎膜早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然受孕、产前地塞米松和硫酸镁应用有利于hsPDA关闭,PDA内径较大、出生体重低和妊娠期糖尿病不利于hsPDA关闭(P<0.05)。结论 早期识别临床高危因素可以对极早产儿和超早产儿生后早期hsPDA进行危险预警,从而为早产儿hsPDA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血流动力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 高危因素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基本特征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2
2
作者 徐兴旺 马天林 +4 位作者 孙立倩 李贵书 张学勤 徐湘康 吴继修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新疆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发育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石炭系东西向火山-沉积建造中,由一组走向东西、产状陡立的透入性片理组成。眼球状结构、平行带状结构和菱形网状结构是韧性挤压带不同构造区亚带的排布格式,它们相对变形带主... 新疆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发育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石炭系东西向火山-沉积建造中,由一组走向东西、产状陡立的透入性片理组成。眼球状结构、平行带状结构和菱形网状结构是韧性挤压带不同构造区亚带的排布格式,它们相对变形带主界面而言具有很好的对称性。片理构造、拉伸线理构造、同生褶皱构造、布丁构造、压力影构造、碎斑构造、粒内面理构造、位错构造和矿物光轴优选定向等韧性构造形迹发育,这些不同尺度的韧性变形构造形迹的组构都具以片理面为对称面而呈现出对称的特征。韧性挤压带横分为3个亚带,3个亚带岩石形变相变和应力应变等方面都呈横向对称状分布。“奶油饼”结构是韧性挤压带的应变结构。该韧性挤压带成因于南北两侧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的南北向水平共轴挤压作用,形成于255Ma至280Ma(早二叠世),压扁机制是该韧性变形带的变形机制,它的力学性质表明该韧性变形带不应属于南北两大板块之间的俯冲-剪切带,其成因可能与板块孤后盆地的对称开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挤压带 动力意义 新疆 东天山 变形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壳高导层的成因及动力学意义探讨——大地电磁探测提供的证据 被引量:36
3
作者 金胜 魏文博 +3 位作者 汪硕 叶高峰 邓明 谭捍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6-2385,共10页
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中下地壳普遍存在大规模的高导层,其电阻率低于10 Ωm,远低于稳定构造区地壳的平均电阻率值.通过对可能形成地壳内大规模低阻异常地质原因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中的高导层不可能是由金属矿、石墨层... 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中下地壳普遍存在大规模的高导层,其电阻率低于10 Ωm,远低于稳定构造区地壳的平均电阻率值.通过对可能形成地壳内大规模低阻异常地质原因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中的高导层不可能是由金属矿、石墨层或者单纯的含盐水流体引起的,而很可能是由于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或者是部分熔融与含盐水流体共同导致的.这些高导层的形成是与板块运动等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的.地壳内的高导层可能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俯冲的电性痕迹,其成因与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的岩石部分熔融和脱水作用有关,也可能与岩石圈拆沉造成幔源物质上涌有关.沿高原内主要缝合带均存在东西向连续分布的大规模高导体,有可能是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向东"逃逸"的证据;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可能是最重要的物质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高导层 部分熔融与水流体 动力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热克铜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黄行凯 艾世强 +3 位作者 崔乐乐 李世恒 赵路通 赵志丹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652,共7页
萨热克铜矿的南矿带发育了大量的辉绿岩脉,本文针对地表和钻孔中采集的辉绿岩样品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w(Si O2)在40.36%~44.78%之间,w(TFe2O3)(全铁)和w(Ti O2)变化范围分别为7.19%~10.67%和2.28%~2.73%,呈现高钛、... 萨热克铜矿的南矿带发育了大量的辉绿岩脉,本文针对地表和钻孔中采集的辉绿岩样品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岩石w(Si O2)在40.36%~44.78%之间,w(TFe2O3)(全铁)和w(Ti O2)变化范围分别为7.19%~10.67%和2.28%~2.73%,呈现高钛、富碱和贫硅的演化趋势,属于高钛系列辉长(绿)岩类;稀土和微量元素具有与OIB相似的特征。萨热克辉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托云盆地玄武岩极其相似,二者应为同源产物,形成于板内拉伸构造环境,可能与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萨热克铜矿 辉绿岩 地球化学特征 动力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三类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邱瑞照 李廷栋 +5 位作者 邓晋福 周肃 李金发 肖庆辉 吴宗絮 赵国春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7-140,共14页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 ,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表现出的岩石圈不连续 ,华北地区可区分出鄂尔多斯克拉通型、燕山太行造山带型和华北平原裂谷型三类岩石圈。依据岩石学方法、壳幔演化模型、造山带形成过程以及地震波速与岩石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三类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 ,讨论了不同岩石圈类型的壳幔物质结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的地质含义、岩石圈不连续在划分岩石圈单元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类型 壳幔岩石学结构与化学结构 地质解释 大陆动力意义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南缘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机理及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忠权 张寿庭 +1 位作者 陈更生 余明清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该文首次报道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托斯台地区的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并对其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及动力学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拉张环境 拉张伸展角度不整合 形成机理 动力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沙群岛石岛浅部基底地壳应力测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重远 王振峰 +5 位作者 范桃园 侯春堂 付长垒 区明益 汪西海 陈群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4-918,共15页
西沙群岛独特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其构造运动背景和地壳应力场动力源的复杂性.位于西沙群岛石岛、深达1268.07m的西科1A井在1257.52m钻遇花岗岩基底.在1125.8~1262.0m开展5次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09~20.85MPa,最小... 西沙群岛独特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其构造运动背景和地壳应力场动力源的复杂性.位于西沙群岛石岛、深达1268.07m的西科1A井在1257.52m钻遇花岗岩基底.在1125.8~1262.0m开展5次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09~20.85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5.97~18.29MPa,估算垂直主应力为22.86~26.68 MPa,地壳应力结构为SV〉SH〉Sh,以垂直主应力为主导,该应力结构特征有利于正断层活动,表明西沙群岛地壳基底处于拉张的应力环境.受西沙海槽断层影响,水平应力值较低.印模测试显示基底地壳应力方向以近东西-北西向为主,与已有的GPS测量、横波分裂和面波反演结果较为吻合,显示西沙群岛岩石圈尺度上变形一致性较好.西沙群岛地壳应力场的力源受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上涌作用联合制约.综合南海西北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分析,显示该区域主应力方向较为一致,应处于统一、稳定的构造运动背景之中.西科1A井水压致裂试验是我国首次涉海深孔地壳应力测量,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提供了研究南海地球物理场的宝贵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A井 浅部基底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地球动力意义 西沙群岛 南海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9
8
作者 张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5-798,共14页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花岗岩可分为大洋和大陆两个系列,产于洋盆内及其边缘的花岗岩属于大洋系列,产于大陆内(不包括造山带)的花岗岩属于大陆系列。大洋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花...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花岗岩可分为大洋和大陆两个系列,产于洋盆内及其边缘的花岗岩属于大洋系列,产于大陆内(不包括造山带)的花岗岩属于大陆系列。大洋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大陆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地壳状况,包括花岗岩形成时的地壳厚度和温度状况。花岗岩按照Sr-Yb含量可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广西型和南岭型5类。产于大陆内的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型花岗岩富Sr贫Yb,与榴辉岩相处于平衡,产于加厚的地壳;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贫Sr和Yb,与麻粒岩相处于平衡,产于较厚的地壳;浙闽型(贫Sr富Yb)和广西型(富Sr和Yb)花岗岩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产于正常或较薄的地壳;南岭型花岗岩也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地壳厚度最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属于低温系列,浙闽型花岗岩为中或高温系列,广西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属于高温系列。埃达克型花岗岩则可以出现在各个温度系列。应用花岗岩分类可以恢复古代地壳厚度和下地壳底部温度状况,还可以追踪某些地区随时间变化地壳厚度和温度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大陆系列 大洋系列 地球动力意义 构造环境 地壳状况 地壳厚度 温度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61
9
作者 邹和平 李平鲁 饶春涛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C00期33-45,共13页
研究表明,南海(SCS)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特征如下:早第三纪火山岩成分较复杂,既有玄武岩,也有较多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系列以钙碱性为主。火山岩的K/P值较高,但高场强元素(HFSE)丰度较低,Ti/Yb、Nb/L... 研究表明,南海(SCS)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特征如下:早第三纪火山岩成分较复杂,既有玄武岩,也有较多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系列以钙碱性为主。火山岩的K/P值较高,但高场强元素(HFSE)丰度较低,Ti/Yb、Nb/La、Nb/Y值较小,玄武岩Sr、Nd同位素组成为相对富集型;而晚第三纪火山岩成分较单一,全为玄武岩,形成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组合。玄武岩K/P值降低,但其HFSE增高,Ti/Yb、Nb/La、Nb/Y值增大,Sr、Nd同位素组成为相对亏损型。这种发展趋势与北美西部新生代裂谷区火山活动的发展序列颇为相似。此外,本区玄武岩的Pb同位素组成具有Dupal异常特征。岩浆作用的发展趋势及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石圈底层剥落或层离作用(delamination)可能是南海北部新生代陆缘扩张的一种重要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新生代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样品分析 动力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三水盆地华涌组火山岩分布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俊杰 李琦 +3 位作者 翟羽佳 张维 张云飞 白小云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以区域钻井资料、野外露头勘查、岩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为依据,结合近年来三水盆地火成岩研究成果,细致刻画盆地内华涌组火山岩的岩性、时空分布以及喷发特征。华涌组火山岩以流纹岩、粗面岩与玄武岩互层为主,呈典型双峰式组合。根据岩... 以区域钻井资料、野外露头勘查、岩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为依据,结合近年来三水盆地火成岩研究成果,细致刻画盆地内华涌组火山岩的岩性、时空分布以及喷发特征。华涌组火山岩以流纹岩、粗面岩与玄武岩互层为主,呈典型双峰式组合。根据岩性变化特征在华涌组沉积期内识别出四个火山喷发亚旋回,各旋回均由酸性流纹岩或粗面岩喷发开始,以基性玄武岩喷发结束。其中第一、二亚旋回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第三、四亚旋回以裂隙溢流喷发方式为主,火山活动逐渐由强减弱。通过与周边地区区火山岩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可以确定三水盆地华涌组火山岩是在拉张背景下发育的大陆裂谷型火山岩,是南海开裂初期的重要物质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涌组火山岩 分布特征 喷发旋回 动力意义 三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埃达克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万堂 王玉玺 +5 位作者 李通国 杨婧 张翔 王怀涛 王晓伟 朱永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37-2452,共16页
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花岗岩体侵位于敦煌岩群中,岩性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花岗闪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小红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 Pb/238 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89.6±3.9Ma,表明侵位时代为早二叠世。岩... 敦煌地块南缘小红山花岗岩体侵位于敦煌岩群中,岩性主要为黑云二长花岗岩和黑云花岗闪长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小红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206 Pb/238 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89.6±3.9Ma,表明侵位时代为早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硅、高铝、富碱和低镁的特征,稀土元素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图上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稀土配分模式,弱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Cs、Th、K、Pb),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石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小红山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的87Sr/86Sr值介于0.706622~0.707778之间,143 Nd/144 Nd介于0.51212~0.512264之间,εNd(t)=-4.093~-6.887,显示出壳源特征;Nd模式年龄TDM2=1.39~1.62Ga,平均为1.49Ga,表明其源区可能与敦煌岩群相关。结合成岩年龄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敦煌地块南缘在石炭纪到早二叠世处于碰撞造山作用向陆内伸展环境转换的构造背景,可能强烈卷入了一系列与古亚洲洋闭合相关的古生代造山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地球动力意义 小红山 敦煌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楠 吴才来 马昌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33-37,共5页
造山带花岗岩浆作用一直是地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它记录了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的信息,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了解板块汇聚环境的陆壳生长和再造以及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先后经历了洋盆的打... 造山带花岗岩浆作用一直是地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它记录了地球动力学深部过程的信息,开展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更好的了解板块汇聚环境的陆壳生长和再造以及壳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北祁连造山带是一典型的早古生代造山带,先后经历了洋盆的打开到闭合,敦煌地块则是主要由前寒武纪TTG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北祁连造山带和敦煌地块分别位于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的东南侧和西北侧,且均出露有大面积的古生代花岗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北祁连造山带 敦煌地块 花岗岩类 岩石成因 时空分布 动力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老山沟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及其结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成中梅 路凤香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阐述了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山沟火山岩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钛氧化物的晶体粒度分布。前3种矿物在中间粒度处发生了有意义的弯折,原因是岩浆上升时过冷度增大。估算了岩浆房中斜长石、橄榄石的成核... 阐述了火山岩晶体粒度分布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了老山沟火山岩斜长石、辉石、橄榄石、铁钛氧化物的晶体粒度分布。前3种矿物在中间粒度处发生了有意义的弯折,原因是岩浆上升时过冷度增大。估算了岩浆房中斜长石、橄榄石的成核速率、结晶时间及上升过程中处于结晶带的时间。研究表明,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晶体粒度分布 结晶动力意义 晶体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车步辉长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桂青 毛景文 +4 位作者 胡瑞忠 李瑞玲 蒋国豪 曹建劲 赵军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辉长岩体 赣南 常量元素 动力意义 轻稀土元素 对比分析 福建沿海 中侏罗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达克岩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0
15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3 位作者 段丽萍 夏林 廖忠礼 王立全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9,共7页
在简略分析中国埃达克岩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新近在有关埃达克岩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先前埃达克岩研究中很少或者没有注意到的特殊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强调O型埃达克岩的出现标志着大洋萎缩消减的开始,C型埃达克岩的出现... 在简略分析中国埃达克岩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新近在有关埃达克岩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先前埃达克岩研究中很少或者没有注意到的特殊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强调O型埃达克岩的出现标志着大洋萎缩消减的开始,C型埃达克岩的出现则暗示地壳在此之前就已经加厚,同时认为要解决埃达克岩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青藏高原的埃达克岩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大洋萎缩消减 地壳加厚 地球动力意义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滩表层磁性矿物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性变化——以青岛石老人海滩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莹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8期16-22,共7页
通过对石老人海滩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体积磁化率的原地实测和所取表层样品粒度分级,结合海滩沉积动力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得知,石老人海滩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磁化率值总体上都表现出东高西低,滩肩高滩面低的趋势。海滩沉积物颗粒夏季比冬季... 通过对石老人海滩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体积磁化率的原地实测和所取表层样品粒度分级,结合海滩沉积动力环境因素综合分析得知,石老人海滩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磁化率值总体上都表现出东高西低,滩肩高滩面低的趋势。海滩沉积物颗粒夏季比冬季细,分选好。海滩磁化率和沉积物粒度在海滩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存在一定联系。海滩的侵蚀沉积过程主要受冬夏季不同的波浪、沿岸流和风的作用影响。通常磁化率值高的区域为颗粒较细的侵蚀区,磁化率值低的区域为颗粒较粗的沉积区。磁学方法作为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易操作的新方法,可以代替耗时的粒度和矿物分析,来分析海滩的沉积动力作用过程,识别海滩的侵蚀和沉积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沉积物 磁化率 空间分布 季节性变化 动力意义 石老人海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长石组构与下地壳各向异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淑燕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共6页
着重阐述了下地壳各向异性特征与成因、研究内容和方法、各向异性动力学意义 ,并强调指出斜长石在下地壳物理环境下的塑性变形过程中形成的组构或晶格优选方法 ( LPO)是下地壳地震波各向异性之主因。
关键词 下地壳 斜长石 组构 各向异性 动力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3项科研成果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
18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科学技术奖 科研成果 部级 青藏高原北部 配位聚合物 动力意义 科学研究 高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