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动力性运动与心肌细胞的适应性改变
1
作者 赵伟英 励建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1997年第2期74-78,86,共6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动力性运动 心肌细胞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极限动力性运动对人体骨骼肌糖元引物及前糖元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焦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本文观察了亚极限动力性运动对参与糖元生物合成起始反应的糖元引物(GN)和前糖元合成酶(PGS)的影响,肌肉活检样品取自健康男子安静状态和以65%VO2max强度自行车运动40分钟后的股四头肌。运动使骨骼肌GN和PGS... 本文观察了亚极限动力性运动对参与糖元生物合成起始反应的糖元引物(GN)和前糖元合成酶(PGS)的影响,肌肉活检样品取自健康男子安静状态和以65%VO2max强度自行车运动40分钟后的股四头肌。运动使骨骼肌GN和PGS活性分别增加250%和50%(p<0.001和P<0.05),GN活性升高与肌肉中糖元含量下降呈明显的相关关系(r=0.95,P<0.01)。磷酸化酶总活性不受运动影响,而总的糖元合成酶活性下降25%(p<0.01),数据表明:亚极限动力性运动使骨骼肌GN活性升高,且这种升高可能是由于糖元中GN的释放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元引物 前糖元合成酶 亚极限 动力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性递增负荷运动中肌电与肌氧拐点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严瀚 毕学翠 +2 位作者 郑晓鸿 张英平 王睿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以乳酸阈为无氧阈标准,总结和比较在动力性运动中无创便利的肌电、肌氧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4种方法。方法:招募23名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收集肌电、肌氧、血乳酸数据,确定4种方法所计算的拐点位置。结果:(1)双... 目的:以乳酸阈为无氧阈标准,总结和比较在动力性运动中无创便利的肌电、肌氧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4种方法。方法:招募23名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收集肌电、肌氧、血乳酸数据,确定4种方法所计算的拐点位置。结果:(1)双线性拟合肌电拐点测试肌肉之间的拐点位置以及与乳酸阈位置存在强相关(R=0.685~0.908,P<0.01),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明显。所有肌电拐点都要早于乳酸阈。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是最相关肌肉。均方根振幅值(RMS)值比积分肌电(IEMG)值,右侧比左侧的数据与乳酸阈更为相关。(2)双线性拟合肌氧拐点左右股外侧肌拐点位置以及与乳酸阈之间都存在强相关(R左=0.762,R右=0.822,P<0.01),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明显。肌氧拐点位置都早于乳酸阈,右侧比左侧与乳酸阈更为相关。(3)肌电/肌氧比值法检出率61.1%,测定的无氧阈强度与乳酸阈强度不相关(P>0.1),检测出的无氧阈强度均值大于乳酸阈。(4)15%肌氧拐点法的总体检出率43.47%,右侧股外侧肌与乳酸阈强度不相关,左侧股外侧肌与乳酸阈强度强相关(R=0.7,P<0.05)。结论:双线性拟合肌电拐点和肌氧拐点法是可信度较高的方法,功率自行车运动肌电拐点确定上,优势腿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值可信度更高,肌氧拐点确定上,优势腿可信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性运动 肌电拐点 肌氧拐点 无氧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武术运动员心功能的评定 被引量:6
4
作者 佟海青 刘柏 柏晓玲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32-35,共4页
对我国21名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和20名普通大学生在安静时和卧位逐级蹬车负荷中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负荷分别为50W、100W、150W。每级负荷时间为3分钟。结果发现:武术组EDD在安静时和各级负荷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我国21名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和20名普通大学生在安静时和卧位逐级蹬车负荷中进行超声心动图研究,负荷分别为50W、100W、150W。每级负荷时间为3分钟。结果发现:武术组EDD在安静时和各级负荷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ESD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缩小;武术组的SV和CD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150W时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武术训练可提心脏的舒张机能,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提高运动员的心力储备能力。动力性运动负荷可做为评定武术运动员心功能可靠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运动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动力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运动中”超度“心率现象的研究情况评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昭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85-88,共4页
“超度”心率现象是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已经引起了体育理论界的很大兴趣和关注。一般情况下,运动后心率可迅速恢复到安静状态。然而,在机体不能达到稳定状态的极限运动后,心率并不是迅速恢复,而是继续上升几秒钟。对于这种... “超度”心率现象是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已经引起了体育理论界的很大兴趣和关注。一般情况下,运动后心率可迅速恢复到安静状态。然而,在机体不能达到稳定状态的极限运动后,心率并不是迅速恢复,而是继续上升几秒钟。对于这种特殊现象,各国学者曾作了许多观察与解释。1969年麦克阿德等人发现:在60码疾跑之后,会出现这种特殊现象,并用“超度”(overshoot)心率来描述。这就是“超度”心率概念的提出。197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运动 运动后心率 极限运动 运动生理学 体育理论 剧烈运动 静力运动 安静状态 运动心率 动力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神经肌肉动能和高强度运动能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姜文凯 J.H.Williams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56-59,61,共5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 高强度运动 肌肉耐力 运动项目 细胞作用 耐力项目 选择反应时 赛罗卡因 静力运动 动力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中细胞氧利用能力与乳酸生成的调节
7
作者 张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9-55,共7页
目前的观点认为,次最大强度动力性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并不依赖于肌肉缺氧。供氧不足使运动中肌肉糖酵解生成乳酸,但肌肉缺氧并非乳酸生成的必要条件。有学者认为,乳酸生成不依赖于缺氧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接受的。
关键词 次最大强度 动力性运动 乳酸 缺氧 线粒体 NA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dulation reduction on ship-mounted container crane via T-S fuzzy model 被引量:9
8
作者 JANG Jae Hoon KWON Sung-Ha JEUNG Eun Ta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63-167,共5页
Ship-mounted container cranes are challenging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pendulum-like systems with oscillating disturbance which can cause them unstable.Since wave-induced ship motion causes the hoisted con... Ship-mounted container cranes are challenging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nonlinear pendulum-like systems with oscillating disturbance which can cause them unstable.Since wave-induced ship motion causes the hoisted container to swing during the transfer operation,the swing motion may be dangerously large and the operation must be stopped.In order to reduce payload pendulation of ship-mounted crane,nonlinear dynamics of ship-mounted crane is derived and a control method using T-S fuzzy model is proposed.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and pendulation of ship-mounted crane is reduced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p-mounted crane DISTURBANCE pendulation control T-S fuzzy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ler design based on viscoelasticity dynamics model and experiment for flexible drive unit 被引量:1
9
作者 吴伟国 侯月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68-4477,共10页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light weight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the steel rope is used as a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 A flexible drive unit(FDU) is developed, whose features are guided...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 of light weight and vibration absorption, the steel rope is used as a flexible transmission part. A flexible drive unit(FDU) is developed, whose features are guided by steel rope, increasing force by the movable pulley group, modular, convenient and flexible. Dynamics model for controller is deduced based on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of viscoelasticity. Controller is designed for position control and is based on the viscoelasticity dynamics model compensation control strategy proposed. The control system is based on the TURBO PMAC multi-axis motion control card.Prototype loading experiments and velocity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FDU can reach 2 Hz with no load and the max speed of 30(°)/s. The FDU has the capability of the load torque 11.2 N·m and the speed of 24(°)/s simultaneously, and the frequency response is 1.3 Hz. The FDU can be used to be the pitch joint of hip for biped robot whose walking speed is 0.144 km/h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exible drive unit steel rope drive viscoelasticity dynamic model speed-load character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