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彭应龙 宋莉 +3 位作者 佟小强 杨敏 牛国晨 邹英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35-539,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血压及心率变化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2012年1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155例,行支架治疗。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术前、术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收缩压从术前平均(142.62±18.51)mmHg(95.00~177.00 mmHg)下降为(132.38±37.31)mmHg(69.00~258.0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心率从平均(71.75±10.37)次/min(50~102次/min)下降为61.802±19.298次/min(0~150次/min),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患者术后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17.4%、30.3%、38.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S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因素包括球囊大小、支架大小等,其次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结论 CAS可使血压及心率发生变化,主要出现收缩压及心率下降,也可出现血压升高。上述改变主要与球囊大小、支架大小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对侧颈动脉狭窄和糖尿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改变 心率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轶 龚浠平 +2 位作者 李尧 陈梅梅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 目的探讨脑血流速度变化与大脑中动脉病变后侧支循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血管造影(DSA)确诊的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病人,计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测得的病侧大脑前动脉(dACA)与健侧大脑中动脉(nMCA)的峰值流速(Vp)比值及双侧大脑后动脉流速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上述指标与侧支循环建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的dVACA/nVMCA(1.117±0.29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01±0.147),P=0.027;病例组dVPCA/nVPCA(1.097±0.322)与正常组(1.022±0.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DSA证实有大脑后动脉代偿供血的17例病人(1.353±0.442)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率和dVACA/nVMCA是预测MCA病变后ACA参与代偿的2个独立的相关因素。结论TCD提供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部分反映MCA病变后的侧支循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狭窄 动力学改变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Logistic回归分析 闭塞 单侧 血流动力学参数 正常对照组 侧支循环 脑血流速度 大脑前动脉 大脑后动脉 动脉病变 血管造影 方法选择 动脉流速 双侧大脑 峰值流速 病例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崇明 左祥荣 +4 位作者 许戟 曹权 张萍 宋燕波 徐鑫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67-669,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经肺动脉导管和右桡动脉导管监测32例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行OLT术后48 h内的HR、桡动脉平均血压(MAP)、肺动脉平均血压(MPAP)、CVP、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肺循...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术后早期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方法经肺动脉导管和右桡动脉导管监测32例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行OLT术后48 h内的HR、桡动脉平均血压(MAP)、肺动脉平均血压(MPAP)、CVP、肺动脉楔压(PCWP)、心输出量(CO)、肺循环阻力(PVR)、周身循环阻力(SVR)、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氧摄取率(O2EXT)等参数的变化,并以住ICU时间是否≥4 d分为长期组和短期组进行比较.结果HR在术后24~48 h显著减慢,而长期组的减慢速度明显缓慢(P<0.05);MAP、MPAP及PVR自术后12~48 h显著升高,短期组的升高程度较长期组明显(P<0.05);短期组的S(-V)O2自术后48 h有显著下降而O2 EXT自术后24 h有显著升高(P<0.05),长期组此两项无显著改变.结论OLT患者术后早期存在明显的高排低阻及肺动脉高压等血液动力学异常,并伴有组织氧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液动力学 氧代谢 血液动力学改变 术后早期 原位肝移植 肝衰竭 终末期 患者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早期血液动力学 肺动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2
4
作者 阮利江 周育谨 黄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TCD观察154例急性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114例为脑震荡,40例为脑挫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4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血流异常者101例,占65.6%,其中脑震荡70例,脑挫伤31例。脑血流异常患者中颅内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者占76.2%;血流速度减低者占23.8%,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脑挫伤及脑震荡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挫伤患者高于脑震荡患者,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脑血流搏动指数脑挫伤患者为1.45±0.16,脑震荡患者为1.19±0.11(P<0.05)。结论TCD可以早期发现颅脑损伤时的脑血流动力学的不同改变,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改变 超声观察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颅内动脉血流速度 颅脑损伤患者 椎一基底动脉 脑血流动力学 脑震荡 脑血流异常 脑挫伤 早期诊断 方法应用 搏动指数 早期发现 临床治疗 对照组 健康者 异常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症的尿动力学改变 被引量:2
5
作者 章振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胶列腺增生症 尿动力学改变 膀胱出口梗阻 膀胱顺应性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高血压病人全麻围拔管期血液动力学改变
6
作者 王军 胡毅平 +1 位作者 丁浩中 朱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液动力学改变 全麻围拔管期 高血压病人 E基因型 ACE基因多态性 活性水平 基因调控 水平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常清华 李长军 金元哲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56-656,共1页
目的对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需行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但该手术尚无最佳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虚拟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拟为临床进行术前评估、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及术后疗效观测提供重要参... 目的对于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需行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但该手术尚无最佳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虚拟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拟为临床进行术前评估、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及术后疗效观测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方法本研究首先基于HOCM影像资料,分割重建左心室三维几何模型,并对模型左心室流出道局部进行一系列重构,虚拟切除室间隔肥厚心肌,网格化后设置合适边界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可视化和验证。观察血流速度、压力阶差、平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等指标,对比分析虚拟切除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心肌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在HOCM行外科肥厚心肌切除术的患者中进行临床实例验证。结果随着虚拟切除心肌厚度增加,流速、压力阶差和流出道TAWSS等指标好转。经临床实例验证,CFD虚拟切除心肌厚度与实际手术切除厚度一致时,测得血流速度和压力阶差与外科术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基本符合。结论本研究为实现左心室CFD数值模拟提供了一种完整可行的方法。对左心室流出道结构局部重构,探索出虚拟室间隔肥厚心肌切除术,经临床实例验证,证实基于冠脉增强CT的CFD研究在HOCM患者术前评估、寻找最优手术方案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阶差 血流动力学改变 术前评估 血流速度 手术方案 左心室流出道 壁面剪切应力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 被引量:3
8
作者 柯元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1期13-15,共3页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脏和血液中流动状态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心脏的功能、心血管各部分的压力、流速、血流的形态和阻力等情况。心力衰竭时可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无适当干预措施,心力衰竭症状可以进行性加重。在上世纪70年代,...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血液在心脏和血液中流动状态的一门学问,它涉及心脏的功能、心血管各部分的压力、流速、血流的形态和阻力等情况。心力衰竭时可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无适当干预措施,心力衰竭症状可以进行性加重。在上世纪70年代,针对血流动力学的治疗一度是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在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时,针对血流动力学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inhibitor,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等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改变 阻滞剂 ACEI 平均压 HG 森林阻火剂 血流动力 压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9
作者 谢小玲 黄小红 祝妍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40 例择期行电视胸腔镜肺手术(VATS)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下电视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40 例择期行电视胸腔镜肺手术(VATS)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所有患者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并比较其入室时基础值(BASE)、插管后侧卧双肺通气15 min(DLV15)、单肺通气10 min(OLV10)、单肺通气20 min(OLV20)和单肺通气40 min(OLV40)各时间点HR、MAP、SaO2、PaO2 及PaCO2 变化。结果两组PaO2、SaO2 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而各时间点参数差异不显著(均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安全有效地开展手术,而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静吸复合全麻具有麻醉药物用量小、患者苏醒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手术患者 血流动力学监测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 静吸复合全麻 单肺通气 SAO2 PaO2 动力学改变 PaCO2 生命体征 双肺通气 药物用量 麻醉方法 肺手术 MAP 显著性 B组 单纯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景宾 余志兵 邓友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6-357,共2页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用药剂量 气管插管 利多卡因 表面麻醉 不良反应 动力学改变 刺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肋悬空半截石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伟 郑航 +1 位作者 魏世平 陶维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最常用和有效的方式之一[1],临床上传统体位仍以俯卧位PCNL最常用,然而俯卧位术中大量的灌流液被吸收,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出现灌... 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最常用和有效的方式之一[1],临床上传统体位仍以俯卧位PCNL最常用,然而俯卧位术中大量的灌流液被吸收,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者出现灌流液吸收综合征、肺水肿、脓毒血症等[2],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肺功能影响较大,尤其对于高危肥胖、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或心肺功能代偿能力下降的老年患者,可引起呼吸和循环系统的严重并发症,情况严重时,危及生命。为了克服上述不利影响,我科创新性提出“一站式”体位,即腰肋悬空半截石位,接近于睡眠体位,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术 慢性心肺疾病 代偿能力 俯卧位 上尿路结石 血流动力学改变 脓毒血症 截石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结构特征的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模型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童薪宇 周国敬 +2 位作者 张栩阳 梅玉倩 陈端端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0-60,共1页
目的颅内动脉开窗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表现为颅内动脉发生节段性重复,但目前颅内动脉开窗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其在病理演变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探究基底动脉开窗模型中开窗的大小和位置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基于正常基... 目的颅内动脉开窗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表现为颅内动脉发生节段性重复,但目前颅内动脉开窗在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其在病理演变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探究基底动脉开窗模型中开窗的大小和位置引发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基于正常基底动脉形态建立一系列具有不同大小和位置开窗的理想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所有理想模型施加相同的边界条件,分析不同模型在开窗和分叉局部区域的力学分布特征,主要包括壁面剪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发育异常 颅内动脉 血流动力学改变 病理演变 基底动脉 血流动力学研究 壁面剪切应力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生物力学数值计算研究
13
作者 赵东良 成志国 谭文长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0-80,共1页
目的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约占中度至重度自体瓣膜疾病的35%。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TAVR存在相当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最常见的是瓣周渗漏,这些并发症通常与支架和主动脉窦壁相互作用有关,还... 目的主动脉瓣狭窄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约占中度至重度自体瓣膜疾病的35%。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TAVR存在相当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最常见的是瓣周渗漏,这些并发症通常与支架和主动脉窦壁相互作用有关,还存在一些主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闭塞和血栓产生等问题。本研究旨在建立主动脉瓣狭窄和TAVR治疗生物力学模型,多场耦合数值计算分析主动脉瓣狭窄和TAVR生物力学机理。方法首先建立了主动脉瓣狭窄几何重建方法,并提出了主动脉瓣动态数学模型及参数化建模方法,搭建了介入主动脉瓣植入数值计算框架,通过有限元计算实现人工瓣膜撑起狭窄主动脉瓣的生理过程,通过流固耦合分析探索了TAVR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主动脉瓣狭窄的流固耦合模型,分析了不同狭窄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瓣膜开闭情况,解释了主动脉瓣狭窄的生物力学机理。建立了TAVR数值计算框架,能实现不同支架不同位置的定向释放,达到了虚拟手术的效果,同时对TAVR进行流固耦合研究,探索TVAR并发症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优化手术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疾病 生物力学原理 冠状动脉闭塞 人工瓣膜 主动脉窦 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索引导气管插管110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1
14
作者 王冬青 周永连 +2 位作者 宫炼 张雷波 连文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13-615,共3页
目的对光索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禁忌证等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1 100例采用光索气管插管的患者,其中男716例,女384例,年龄17~89岁.择期手术925例,急诊手术175例,观察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不... 目的对光索引导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临床效果、安全性及禁忌证等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1 100例采用光索气管插管的患者,其中男716例,女384例,年龄17~89岁.择期手术925例,急诊手术175例,观察记录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液动力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1 100例患者中有1 086例用光索插管成功(98.7%),其中1次插管成功者816例(75.13%)、试插2次成功者78例、试插3次成功者92例.插管失败14例(1.27%),插管时间(28.16±16.46)s.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比直接喉镜小,术后有25例(2.27%)诉咽喉部轻度不适或疼痛,未见其他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光索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作为麻醉科、急诊科常规气管插管技术及困难气道、插管困难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索引导 气管内插管 气管插管技术 光索 临床观察 引导 血液动力学改变 插管时间 临床效果 择期手术 急诊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德昭 黑子清 +4 位作者 池信锦 蔡陈 信芝 曾秀霞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86-588,共3页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与丙泊酚复合应用的舒芬太尼TCI为0.5 ng/ml(SF组);芬太尼为2.5 ng/ml(F组)。观察麻醉期血液动力学改变、泵注丙...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及芬太尼对丙泊酚药效学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与丙泊酚复合应用的舒芬太尼TCI为0.5 ng/ml(SF组);芬太尼为2.5 ng/ml(F组)。观察麻醉期血液动力学改变、泵注丙泊酚的入睡时间、BIS降至60的时间、停药后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OAA/S评分及术后24 h并发症。结果(1)F组麻醉诱导时的SBP、DBP低于SF组(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时HR比麻醉前均显著降低(P<0.05);F组在手术开始时的SBP、DBP、MAP高于SF组(P<0.05);F组拔管期的SBP、DBP均高于SF组(P<0.05);(2)SF组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停止丙泊酚后306、0 min SF组的OAA/S评分低于F组(P<0.05);(3)SF组术后24 h躁动发生率、主诉需要阿片类药物少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丙泊酚TCI入睡快,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控输注 全凭静脉麻醉 舒芬太尼 芬太尼 丙泊酚 药效学 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丙泊酚 药效学 血液动力学改变 OAA/S评分 入睡时间 手术患者 麻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2
16
作者 刘亚平 张莹 +1 位作者 王从旭 李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21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124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关性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总动脉分叉 狭窄程度 脑梗死患者 动力学改变 检出情况 峰值流速 搏动指数 对照组 检出率 多发生 防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季淑梅 齐铮琴 +1 位作者 谷琼婵 张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267-2269,共3页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肝硬化或其他严重肝病时发生的一种预后极差的严重并发症.以肾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激活.肾动脉显著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征,临床以少尿或无尿及血尿素氮...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syndrome.HRS)是肝硬化或其他严重肝病时发生的一种预后极差的严重并发症.以肾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内源性血管活性系统激活.肾动脉显著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为特征,临床以少尿或无尿及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为主要表现,但肾脏无器质性病变。在肝功能衰竭患者中.HRS发生率为60%~80%。一旦发生HRS,治疗相当困难,预后差,3个月病死率高达80%~100%。迄今为止,HRS的金标准治疗为肝移植。用血管升压素拮抗剂做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综合征 早期诊断 发病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 标准治疗 肾功能衰竭 严重并发症 动力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恒速输注在全麻诱导和维持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倩 柴伟 +2 位作者 赵晖 姚立农 张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787-788,共2页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临床观察 全麻诱导 丙泊酚 恒速 血液动力学改变 呼吸道刺激 T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存舌下动脉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一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响 张雄伟 金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15-1216,共2页
永存舌下动脉属罕见的胍胎遗留血管,发生率为0.02%~0.1%。而永存舌下动脉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同内外鲜见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永存舌下动脉伴大脑中动脉末干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 永存舌下动脉属罕见的胍胎遗留血管,发生率为0.02%~0.1%。而永存舌下动脉伴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同内外鲜见相关报道。现报道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永存舌下动脉伴大脑中动脉末干和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外大动脉狭窄 舌下动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锁骨下动脉狭窄 动力学改变 大脑中动脉 临床特征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昌林 孟哲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1-1232,共2页
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术后要求尽快苏醒,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间麻醉减浅,吸痰、拔管等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患者安全可能造成影响。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激动药,可明显减... 腹腔镜手术时间较短,术后要求尽快苏醒,多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间麻醉减浅,吸痰、拔管等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对患者安全可能造成影响。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α2-AR)激动药,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及外科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不良反应。本文观察国产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手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全麻苏醒期间的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应激反应 腹腔镜手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心血管不良反应 α2肾上腺素受体 苏醒期间 动力学改变 手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