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动力学拐角频率对经验格林函数法的改进 被引量:2
1
作者 夏晨 赵伯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9-540,共12页
针对大小震拐角频率的差异,假设大震断层上每个子源的拐角频率与已破裂的子源个数平方根成反比,基于ω2震源谱模型,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了一个函数,将动力学拐角频率引入经验格林函数法。以汶川地震余震记录为格林函数,分别用改进前和引入... 针对大小震拐角频率的差异,假设大震断层上每个子源的拐角频率与已破裂的子源个数平方根成反比,基于ω2震源谱模型,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了一个函数,将动力学拐角频率引入经验格林函数法。以汶川地震余震记录为格林函数,分别用改进前和引入动力学拐角频率后的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5·12汶川大地震强地面运动。对比合成结果与观测记录,结果表明改进前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的地震动在低频部分相对实际记录偏低;引入动力学拐角频率之后的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的结果在高频基本保持不变,低频部分得到提高,并与实际记录符合。引入动力学拐角频率后,大部分合成结果很好地符合实际记录。说明动力学拐角频率可有效改善经验格林函数法的低频合成结果,同时验证了经验格林函数法对MW7.9特大地震地震动合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经验格林函数法 动力学拐角频率 地震动合成 ω2震源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随机合成中与震源谱相关的动力学拐角频率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晓丹 陶夏新 +1 位作者 王国新 刘陶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7-543,共7页
介绍了基于有限断层震源的地震动随机合成中静力学拐角频率和动力学拐角频率,讨论了两者的缺点;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震源谱模型,它能够表达破裂面上地震波频率辐射不均匀性、大震时拐角频率随破裂面积增加而有所下降的趋势.据此,可以... 介绍了基于有限断层震源的地震动随机合成中静力学拐角频率和动力学拐角频率,讨论了两者的缺点;进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震源谱模型,它能够表达破裂面上地震波频率辐射不均匀性、大震时拐角频率随破裂面积增加而有所下降的趋势.据此,可以形成与该震源谱模型相关联的动力学拐角频率,应用于地震动的随机合成,避免结果对子源尺寸的依赖.通过对美国北岭MW6.7地震近场6个基岩台站合成的地震动与实际记录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谱 动力学拐角频率 随机合成 有限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汶川主震近场地震动随机合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孙晓丹 陶夏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4-129,共6页
对汶川Ms8.0级地震主震近场范围地震动进行模拟。模拟采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有限断层地震动随机合成方法,即,每个子源的震源谱拐角频率与该子源被触发时已破裂的子源总数相关,同时借助一个能量守恒标度因子弥补动力学拐角频率可能引... 对汶川Ms8.0级地震主震近场范围地震动进行模拟。模拟采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有限断层地震动随机合成方法,即,每个子源的震源谱拐角频率与该子源被触发时已破裂的子源总数相关,同时借助一个能量守恒标度因子弥补动力学拐角频率可能引起的高频地震动幅值水平的低估。震源采用加州理工大学构造观测组CTO反演的有限断层模型。借助加速度反应谱及反应谱比的计算,将模拟得到的52个近场强震观测台站处的地震动,与国家地震台网数据中心提供的主震观测记录进行对比。最后基于对断层附近面积为387.2km×195.2km区域内地震动的模拟,将模拟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分布图与震后调查得到的水平峰值加速度分布图进行分区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随机合成方法 动力学拐角频率 PGA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有限断层法的地震烈度计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 霍祝青 +3 位作者 詹小艳 宋浩 江昊琳 徐戈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80,共7页
采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法,首先模拟计算了东台、如皋及大丰3个台站记录的2006年江苏东台3.8级地震的地震动,并与其实际记录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江苏地区主震剪切波的主要特征。随后运... 采用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法,首先模拟计算了东台、如皋及大丰3个台站记录的2006年江苏东台3.8级地震的地震动,并与其实际记录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江苏地区主震剪切波的主要特征。随后运用该方法模拟计算了1979年江苏溧阳6.0级地震震源区内156个虚拟观测点的地震动,并通过内插值的方式得到此次地震的加速度场分布情况;随后依据峰值加速度统计方法和模糊评定方法,分别计算此次地震的理论烈度分布,结果显示:两种烈度划分方法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的烈度分布都基本一致,但模糊评定方法的划分结果更加接近真实的烈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拐角频率 随机有限断层法 合成地震动 地震烈度 溧阳6.0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近断层震动图的快速产出研究——以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地震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海云 李强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震后近断层震动图的快速产出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快速确定地震影响区、评估震害及其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决策应急救援方案和措施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2022年门源地震为例,利用滑动分布、应力降均不同的两... 震后近断层震动图的快速产出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快速确定地震影响区、评估震害及其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科学决策应急救援方案和措施以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2022年门源地震为例,利用滑动分布、应力降均不同的两个震源模型(即,王卫民等反演的震源模型和本研究生成的随机滑动震源模型)以及相同的路径、场地模型和其它输入参数,使用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方法和本研究建立的峰值地面速度(PGV)、水平向最大谱烈度(SI)和中国仪器地震烈度(II)的经验模型研究了快速产出近断层震动图(包括峰值地面加速度图、PGV图、SI图、II图和中国地震烈度图)的实效性。结果表明:(1)上述方法和经验模型可用于震后震动图的快速产出,其实效性主要取决于震源、路径和场地模型的可靠性;(2)基于上述两种震源模型产出的地震烈度图与中国地震局发布的该次地震的烈度图在总体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均可用于确定地震影响区,但基于反演震源模型产出的地震烈度图可以给出极震区,而基于随机滑动震源模型产出的地震烈度图则需要根据其最大等震线和发震断层的位置大致估计极震区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门源地震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动力学拐角频率 震动图 仪器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点源方法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启成 景立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在对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地震动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2种方法的局限性和优越性。分别用2种方法对卢龙和宁河地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结果仅在某些频段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而在其它频段内... 在对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地震动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比较的基础上,介绍了2种方法的局限性和优越性。分别用2种方法对卢龙和宁河地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用随机点源方法模拟结果仅在某些频段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而在其它频段内与记录符合得不好;用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方法模拟结果无论在低频还是在高频都与记录符合得很好。因此加强研究中国大陆的地震动经验关系对提高随机点源方法在中国大陆的适用性是有益的,用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的结果与记录符合得比较好,说明现在可以用该方法大量地模拟中国大陆地震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点源方法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 动力学拐角频率 力学拐角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地震动
7
作者 拉巴次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3-586,共4页
随机法模拟地震动是在强地震断层破裂附近预测地震动的很重要工具之一.利用作者前期地震矩张量反演研究所获得的震源参数,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采用Mo-tazedian(2009)提出的EXSIM算法,模拟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 随机法模拟地震动是在强地震断层破裂附近预测地震动的很重要工具之一.利用作者前期地震矩张量反演研究所获得的震源参数,基于动力学拐角频率的随机有限断层模型,采用Mo-tazedian(2009)提出的EXSIM算法,模拟了2008年10月6日西藏当雄地震,并与实际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符合得比较好.文章认为模拟方法和预测结果在本地区重大工程选址及地震危害性评价中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有限断层 加速度反应谱 动力学拐角频率 地震动 当雄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