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短程动力学团体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 |
汲新波
王永红
|
《成才之路》
|
2016 |
0 |
|
2
|
团体动力学干预方案对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研究 |
张琳
张红梅
何丽君
刘晓辉
徐飒
常天颖
刘赛赛
单岩
|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
2017 |
12
|
|
3
|
团体动力学视野下幼儿园教师合作研究 |
索丽珍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19 |
1
|
|
4
|
团体动力学在高校民族舞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 |
李慧
张丽媛
|
《艺术评鉴》
|
2016 |
1
|
|
5
|
基于团体动力学的大学生职业成长小组案例报告 |
邰葆清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4 |
0 |
|
6
|
团体动力学干预对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何秀芳
胡永玮
祝优林
钱娇琳
|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
2018 |
3
|
|
7
|
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于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 |
崔益鸿
王德琴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20 |
6
|
|
8
|
团体动力学对课堂的启示与应用——以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例 |
曾楚轩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0 |
1
|
|
9
|
20世纪上半叶西方作曲家团体现象研究 |
沈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后进生学习动力促进的分析 |
屈宏华
|
《教师》
|
2016 |
0 |
|
11
|
例谈在心理课堂上应用影视教学法 |
郭青林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 |
1
|
|
12
|
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初探 |
苏恭华
曾爱娟
|
《江苏教育》
|
2017 |
1
|
|
13
|
开展STEAM项目式程序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居晓波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17 |
7
|
|
14
|
三种心理学理论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曹欣
|
《青海教育》
|
2018 |
1
|
|
15
|
如何区分心理课与德育课? |
陈静
|
《江苏教育》
|
2016 |
0 |
|
16
|
励志型心理级会的实践探索 |
林志华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 |
0 |
|
17
|
关爱教师心理,促进共同成长——“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系列活动探索 |
曾爱娟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7 |
0 |
|
18
|
论服装营销心理战略 |
李振卓
|
《职业技术》
|
2013 |
0 |
|
19
|
让心理活动课成为充满灵气和活力的生命课堂——以“遇见最美的自己”教学设计为例 |
杨海荣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