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介质中三氯乙烯的非线性吸附-对流-弥散模型 被引量:5
1
作者 陆建生 仵彦卿 +1 位作者 马长文 孙承兴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4,共7页
研究三氯乙烯(TCE)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评价其在环境中的影响、预测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及确定相应的修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TCE在细砂中的等温吸附规律研究采用批试验和模拟柱试验方法。批试验结果采用四种不同的非线性等... 研究三氯乙烯(TCE)在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对评价其在环境中的影响、预测其在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及确定相应的修复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TCE在细砂中的等温吸附规律研究采用批试验和模拟柱试验方法。批试验结果采用四种不同的非线性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Linear-Langmuir-Freundlich(LLF)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且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表面吸附和分配作用。利用经典对流扩散模型,将以KCl为示踪剂的柱试验结果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反演模拟柱中的纵向弥散度;利用非线性吸附对流扩散模型,将TCE的模拟柱试验结果采用遗传算法反演吸附参数;结果显示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柱试验中的吸附模式最好。即批试验与柱实验中的吸附模式是不同的。该结论表明必须重新审视非平衡吸附理论在运移模型中的适用性,以及该理论适用的前提条件。在试验结果和模型反演获得的参数基础上确定的TCE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一维非线性吸附-对流-扩散模型,能够很好地揭示TCE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且模型中的阻滞系数是质量浓度的非线性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乙烯 等温非线性吸附 表面吸附 分配作用 遗传算法 非线性吸附-对流-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吸附平衡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湖敏 石刚 +4 位作者 顾文秀 王大伟 桑欣欣 倪才华 李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09-2313,共5页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 探究生物基活性炭对有机-水共混溶剂中的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吸附平衡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基活性炭对甲基橙的最大单层吸附量为80. 4 mg/g。相比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适合于描述有机-水共混溶剂中活性炭吸附甲基橙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活性炭 有机-水共混溶剂 吸附平衡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环境下植被-沙模型的斑图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曹佳会 李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2-238,共7页
植被斑图可以揭示植被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对植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一类典型的半干旱多风沙环境下植被-沙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模型产生稳态斑图的数学条件,揭示了对流会诱导植被斑图从不规则斑纹转变为规则的条状斑图,进而可能... 植被斑图可以揭示植被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对植被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一类典型的半干旱多风沙环境下植被-沙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该模型产生稳态斑图的数学条件,揭示了对流会诱导植被斑图从不规则斑纹转变为规则的条状斑图,进而可能导致荒漠化的出现。本研究可为植被斑图的相变提供新的可能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 斑图动力学 图灵不稳定性 植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反应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及其解析解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德生 沈冰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给出了同时考虑随深度变化的一阶降解和随深度变化的线性平衡吸附时 ,一维反应溶质运移的对流 -弥散方程。在初始浓度为零 ,半无限一维空间内第三类边界条件下 ,利用L aplace变换等数学方法推导出了该方程在 L
关键词 对流-弥散模型 吸附 降解 解析解 土壤 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土柱试验快速测试重金属对流-弥散-吸附参数的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孔立 詹良通 +1 位作者 陈成 谢海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126,共7页
重金属离子对流-弥散-吸附参数对于评价防污屏障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目前还缺乏高效且可靠的方法系统地测试这些参数。为了能在较短试验时间内采用较少试验数量获得重金属离子对流-弥散-吸附参数,以Pb 2+作为代表性重金属离子,开展了Pb... 重金属离子对流-弥散-吸附参数对于评价防污屏障的服役性能十分重要,目前还缺乏高效且可靠的方法系统地测试这些参数。为了能在较短试验时间内采用较少试验数量获得重金属离子对流-弥散-吸附参数,以Pb 2+作为代表性重金属离子,开展了Pb 2+在土-膨润土中的土柱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渗流流速从0增大到1.59×10-7 m/s时,Pb 2+的阻滞因子R d从13减小为11,符合流速越大阻滞因子越小的规律;该土柱试验方法得到的Pb 2+对流-弥散-吸附参数与文献报道的参数典型取值高度一致,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减少了试验数量,提高了参数获取效率,且以单参数解耦方式拟合试验结果,拟合结果更可靠。研究结果为防污屏障材料的服役性能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对流-弥散-吸附参数 土柱试验 -膨润土 防污屏障 单参数解耦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量纲混相驱对流-弥散方程的数值求解
6
作者 李培超 孔祥言 +1 位作者 卢德唐 宋振云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1-363,共3页
给出了混相驱对流-弥散方程的无量纲形式;采用高阶精度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并应用于几个具体算例中。本文数值结果和算例给出的结果对比,充分验证了本文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数值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诸如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物... 给出了混相驱对流-弥散方程的无量纲形式;采用高阶精度差分格式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并应用于几个具体算例中。本文数值结果和算例给出的结果对比,充分验证了本文数值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该数值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诸如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物输运以及空气污染等领域里的传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弥散方程无量纲化 高阶差分格式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中放射性核素电迁移实验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
7
作者 李小杰 谭凯旋 +4 位作者 刘龙成 李咏梅 李春光 邹智 柳琪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5,共9页
花岗岩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首选介质屏障,获取花岗岩中核素迁移参数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基础。本工作旨在以电迁移实验获取的完整花岗岩中核素迁移的数据为基础,并以此建立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以拉普拉斯变换求... 花岗岩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首选介质屏障,获取花岗岩中核素迁移参数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基础。本工作旨在以电迁移实验获取的完整花岗岩中核素迁移的数据为基础,并以此建立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以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核素在完整花岗岩多孔隙介质当中标准化浓度的解析解,并应用MATLAB中的最小二乘法汇编数据拟合程序,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本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更具普适性,不论是中强吸附核素还是弱吸附核素,都能更好地解释核素离子在完整花岗岩岩芯中的迁移机理。应用该模型分析I−和Sr^(2+)的电迁移实验数据,得到I−在无电场条件下的D_(m)^(e)值为(2.25±0.35)×10^(−14) m^(2)/s,Sr^(2+)在无电场条件下的D_(m)^(e)值为(4.80±0.31)×10^(−13) m^(2)/s。此外,该模型还可以估算一级吸附速率系数β,进而解释核素离子在完整花岗岩中的吸附阻滞机制。同时,通过分析突破曲线的斜率和弯曲度,能够深入理解非线性吸附的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模型 非线性吸附 阻滞 数学模型 放射性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刘震 邹公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3-36,共4页
运用对流-扩散模型研究了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的化学动力学,基于无化学反应时试样分散的浓度分布公式,运用数学归纳法导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一级和二级反应的产物浓度分布公式,所得解析解便于计算机模拟产物生成曲线.解释了双峰的产生... 运用对流-扩散模型研究了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的化学动力学,基于无化学反应时试样分散的浓度分布公式,运用数学归纳法导出了在一定条件下一级和二级反应的产物浓度分布公式,所得解析解便于计算机模拟产物生成曲线.解释了双峰的产生,并讨论了相关的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动力学 对流-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探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雨童 李义连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2-107,共6页
为提高高岭土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将富含官能团的富里酸与高岭土结合形成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通过静态对比试验,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的铀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里酸-高岭土复... 为提高高岭土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将富含官能团的富里酸与高岭土结合形成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通过静态对比试验,研究了pH值、反应时间和吸附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的铀吸附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对铀的吸附效率与高岭土相比有显著的增加,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和高岭土对铀的吸附率在pH值为5时分别可达99%和80%;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和高岭土对铀的吸附反应均在反应时间为20h达到吸附平衡,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和高岭土两种吸附剂的吸附反应皆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吸附规律;当吸附剂投加量在0.1~0.5g之间时,随着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和高岭土两种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铀的吸附率也随之增加,铀的最大吸附率分别可达87%和78%;铀的解吸效率随着富里酸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相较于用超纯水作洗脱剂的空白试验,铀的解吸率可达60%;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对溶液中铀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溶液pH=5、反应时间20h、吸附剂投加量0.5g。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溶液中铀的提取与去除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里酸-高岭土复合体 动力学模型 吸附与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吸附地下水中氟离子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喜林 刘思源 +3 位作者 刘艺 尚方方 吕云燕 张震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343-3348,3354,共7页
为高效解决含氟地下水污染问题,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利用粘结挤压法制备的新型吸附剂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对含氟地下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振荡速度、p H值、温度、初始氟离子浓度条件下蛇纹石-粘土复合... 为高效解决含氟地下水污染问题,采用室内静态实验方法,利用粘结挤压法制备的新型吸附剂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对含氟地下水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振荡速度、p H值、温度、初始氟离子浓度条件下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的除氟性能,并探究了除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处理200 m L、5 mg/L的含氟地下水,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投加量500 mg、反应时间120 min、振荡速度120 r/min、p H值6. 5~7. 0、温度30℃时效果最佳,氟离子去除率达94. 32%;去除率随原水氟离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作用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应用2. 0 mol/L的明矾对蛇纹石-粘土复合颗粒浸渍12 h进行再生效果较好,再生率为78. 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粘土 复合颗粒 含氟地下水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模型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流动有限体积法/Osher格式的二维水流-水质模拟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艳 杨珏 +1 位作者 赵棣华 何海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33,共4页
应用无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法 /Osher格式的二维水流 -水质耦合数值模型 ,采用黎曼近似解计算模拟区域水量、动量及污染物输送通量。通过对长江南京八卦洲江段浓度场的模拟计算 ,其结果与遥感卫星图片确定的污染带分布相吻合 。
关键词 浅水流动 有限体积法 Osher格式 无结构网格 浅水方程 对流扩散方程 浅水动力学 水流-水质耦合数值模型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湖滨湿地磷素汇-源功能转换及理论解释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51,共6页
采用水动力弥散和吸附理论建立了表流湿地水-土界面磷通量模型,定义了湿地汇-源转换的临界水体磷浓度值.模型揭示,湿地对磷的截留是水动力弥散和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湿地建成运行初期,吸附作用明显,临界浓度值较低,湿地较好地发挥... 采用水动力弥散和吸附理论建立了表流湿地水-土界面磷通量模型,定义了湿地汇-源转换的临界水体磷浓度值.模型揭示,湿地对磷的截留是水动力弥散和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湿地建成运行初期,吸附作用明显,临界浓度值较低,湿地较好地发挥截磷功能.随着湿地的运行,土壤吸附趋于饱和,吸附作用减弱,水动力弥散变为主导因素,临界浓度值增大,使湿地除磷功能减弱,在一定条件下,反而可能释放磷.本文建立的磷通量模型具有明确的物理基础,能解释湿地对磷去除功能退化的机理和汇-源转换条件.应用模型对抚仙湖马料河湿地的观测数据作了初步解释,该湿地运行两年后,临界磷浓度值为0.58 mg/L,湿地除磷功能明显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源功能 动力弥散 吸附 磷通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氯酚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覃业贤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4期43-44,49,共3页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2,4-二氯酚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此外,还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并得出25°C和35°C时速率常数分别为... 研究了活性炭吸附法处理2,4-二氯酚废水的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此外,还对吸附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遵循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模型,并得出25°C和35°C时速率常数分别为k298=0.007 2 min-1、k308=0.011 8 min-1,吸附活化能Ea=38.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吸附 2 4-二氯酚废水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对黄绵土Pb^(2+)运移过程影响及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成凤 白一茹 +2 位作者 袁成 马艳 王幼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20,229,共9页
[目的]明确不同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下土壤重金属的运移过程,以期为黄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铁改性生物炭与黄绵土质量比分别为0%(CK),1%(A_(1)),2%(A_(2)),3%(A_(3)),4%(A_(4))和5%(A_(5))6组处理为研究对象,以P... [目的]明确不同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下土壤重金属的运移过程,以期为黄土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铁改性生物炭与黄绵土质量比分别为0%(CK),1%(A_(1)),2%(A_(2)),3%(A_(3)),4%(A_(4))和5%(A_(5))6组处理为研究对象,以Pb^(2+)为示踪离子,利用室内土柱进行溶质运移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对黄绵土中Pb^(2+)运移过程的影响并进行模型模拟。[结果](1)A_(1),A_(2),A_(3),A_(4)和A_(5)处理的饱和导水率(K_(s))比CK分别减少了6.90%,20.70%,27.60%,31.03%和37.93%,即K s随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增大而逐渐减小。(2)不同处理的Pb^(2+)浓度达到平衡时的总历时比CK分别延长了1.79,13.00,34.98,35.34,40.81 h,随铁改性生物炭施加量增加,重金属初始和完全穿透时间明显推迟。(3)两区模型(TRM)和对流-弥散方程(CDE)的拟合曲线均能与实测曲线较好吻合,但TRM的决定系数(R^(2))大于CDE,均方根误差(RMSE)小于CDE,因此TRM的模拟精度更高。[结论]土壤中施加铁改性生物炭能较好地减缓重金属的运移过程,对调控土壤中重金属运移及防止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生物炭 溶质运移 Pb^(2+) 两区模型 对流-弥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与物理信息混合驱动的固定床吸附穿透深度学习模型
15
作者 吴选军 王超 +1 位作者 曹子健 蔡卫权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45-1160,共16页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与物理信息混合驱动的固定床吸附穿透深度学习模型(PINN_MOD),采用基于残差自适应网格加密策略联合惩罚因子增强外部数据约束方法,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逐步调整神经网络参数逼近固定床双组分气体动态吸附过程偏微分方程(... 提出一种基于数据与物理信息混合驱动的固定床吸附穿透深度学习模型(PINN_MOD),采用基于残差自适应网格加密策略联合惩罚因子增强外部数据约束方法,通过最小化损失函数逐步调整神经网络参数逼近固定床双组分气体动态吸附过程偏微分方程(PDE)的解。嵌入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模型可以高保真地求解一维单组分对流-扩散模型和一维单组分固定床吸附模型PDE的正向解和逆向解,但在求解长时间尺度一维双组分固定床吸附模型PDE时存在收敛困难。利用传统有限差分方法(FDM)首先计算一维双组分固定床吸附穿透PDE问题,然后将FDM模拟获得的时空区域内组分浓度数据作为外部约束,联合PINN模型一起求解一维双组分固定床吸附穿透PDE。以填充CALF-20和UTSA-16两种MOF材料的固定床吸附CO_(2)/N_(2)(摩尔比30∶70)混合物为例,采用PINN_MOD模型计算出组分CO_(2)固定床出口穿透曲线,能够较好地复制FDM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模型仅依赖于少量外部数据就能有效地获得PDE高保真解。PINN_MOD模型有望在开发面向气体分离应用的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材料吸附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有限差分方法 固定床吸附 穿透曲线 对流-扩散模型 偏微分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污染物溶质迁移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宝辉 董荟思 +2 位作者 徐兆明 吴红军 董晶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38-1342,1368,共6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品以环境污染物的形式在土壤等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出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条件上的局限性,对这一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也因此在污染物系统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污染物溶质在多...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品以环境污染物的形式在土壤等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出于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条件上的局限性,对这一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也因此在污染物系统分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污染物溶质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模拟理论为基础,综述了国内外多孔介质中污染物溶质的常用迁移模型研究成果,详细描述了传统的对流-弥散方程模型及其发展情况。同时综述了随机迁移模型及其它适用的迁移模型,讨论了各类模型的适用范围优势及其不足之处。最后还从多个角度指出了多孔介质中污染物溶质迁移模拟有必要注意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污染物 多孔介质 溶质迁移 对流-弥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场条件下两种扩散系数估算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祥斌 赵月春 +2 位作者 徐科峰 奚红霞 李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9-43,共5页
进行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NKAII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 .结合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 ,提出了一种估算超声场强化下NKAII树脂吸附苯酚的液固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相平衡—动力学模型 (PEKM ) .分别采用P... 进行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苯酚在NKAII树脂上的吸附相平衡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 .结合吸附相平衡和吸附动力学 ,提出了一种估算超声场强化下NKAII树脂吸附苯酚的液固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相平衡—动力学模型 (PEKM ) .分别采用PEKM模型和典型的球形颗粒大孔扩散模型估算了常规条件和超声场条件下的扩散系数 ,前者估算值大于后者 2~ 3个数量级 .使用估算出的扩散系数 ,借助于数学软件Matlab求解实际脱附过程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使用PEKM模型比典型模型计算出的浓度更接近于实验结果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PEKM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实验结果还表明 ,超声场条件下的扩散系数比常规条件下要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场 扩散系数 相平衡-动力学模型 苯酚 NKAII树脂 吸附相平衡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时间分数阶模型模拟非Fick溶质运移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源 吴吉春 张勇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9-357,共9页
通过将经典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的等待时间分布函数的尾部修改为指数型,推导出了改进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并提出有效的时空算子分裂数值求解方法。对两个理想算例和一个实际算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 通过将经典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的等待时间分布函数的尾部修改为指数型,推导出了改进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并提出有效的时空算子分裂数值求解方法。对两个理想算例和一个实际算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继承了时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能模拟穿透曲线幂率型拖尾分布的优点,还可模拟穿透曲线尾部由幂率型转换到指数型的过程;特征时间λ、分数阶指数γ和两相容量比例系数β共同决定了运移行为。改进的新模型可以区分非均质介质中流动相和非流动相中的溶质浓度,更细微地模拟非Fick溶质运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时间分数阶模型 对流-弥散方程 非Fick溶质运移 拖尾分布 地下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废渣制备P型分子筛及其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乔乔 刘红缨 +2 位作者 张秋雯 王绿茵 谭祈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01-4511,共11页
工业费托合成工艺路线所产生的废渣含有大量硅和铝元素,为了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本文以除蜡后的费托合成废渣为原料,通过碱熔融-水热法制备P型分子筛,系统考察了硅铝比、碱硅比、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P型分子筛制备的影响,采用XRD、FT-I... 工业费托合成工艺路线所产生的废渣含有大量硅和铝元素,为了实现高效资源化利用,本文以除蜡后的费托合成废渣为原料,通过碱熔融-水热法制备P型分子筛,系统考察了硅铝比、碱硅比、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P型分子筛制备的影响,采用XRD、FT-IR、SEM等表征手段对分子筛进行晶型、形貌和结构分析,并对P型分子筛吸附Pb^(2+)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废渣在n(SiO_(2))/n(Al_(2)O_(3))=6.5,n(Na_(2)O)/n(SiO_(2))=1.8、T=90℃和t=24 h条件下合成的P型分子筛,形貌轮廓清晰、形状规则,无杂质晶相,相对结晶度最高,达86.39%,且比表面积最大,达99.8 m^(2)/g。费托合成废渣基P型分子筛对Pb2+的最大平衡吸附容量达322.85 mg,对吸附过程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发现其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平衡量为319.47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废渣 P型分子筛 碱熔融-水热法 Pb^(2+)吸附 动力学模型 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活动对重金属在土柱中淋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方婧 温蓓 +1 位作者 单孝全 裴志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8-773,共6页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以溴离子为示踪离子,研究了蚯蚓活动形成的土壤大孔隙对铜和锌离子在土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运用平衡和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对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不同土柱中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形成的蚯蚓孔能够产... 采用土柱淋溶方法,以溴离子为示踪离子,研究了蚯蚓活动形成的土壤大孔隙对铜和锌离子在土柱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运用平衡和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对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不同土柱中的穿透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蚯蚓活动形成的蚯蚓孔能够产生明显的优势流现象,这种优势流极大地加快了重金属离子在土柱中垂直向下迁移的速度.非平衡对流-弥散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溴离子和铜、锌离子在蚯蚓孔土柱中的流出趋势,而平衡对流-弥散模型适合于预测溶质在对照(匀质)土柱中的流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重金属 淋溶 对流-弥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