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舟飞船逃逸救生分离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朱仁璋 汤溢 +1 位作者 李颐黎 张书庭 《航天器工程》 2004年第1期132-140,共9页
针对神舟飞船建立了三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大气层内逃逸飞行器与返回舱分离过程中前、后体气动特性,对不同马赫数、前体攻角、前体与后体滚动角,计算前、后体的相对运动,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后体是否飞离前体尾流区,为飞船应... 针对神舟飞船建立了三维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在大气层内逃逸飞行器与返回舱分离过程中前、后体气动特性,对不同马赫数、前体攻角、前体与后体滚动角,计算前、后体的相对运动,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后体是否飞离前体尾流区,为飞船应急救生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舟飞船 逃逸救生装置 分离动力学分析 滚动角 马赫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柔性多体特征的复杂航天器分离动力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汉武 张华 +1 位作者 王金童 李东颖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2-358,共7页
为了考察柔性多体特征对航天器分离姿态的影响,提出同时考虑太阳翼和分离舱的柔性,采用分离动力学及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航天器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航天器柔性多体分离动力学分析,解决了太阳翼和分离舱柔性特征对航天器分... 为了考察柔性多体特征对航天器分离姿态的影响,提出同时考虑太阳翼和分离舱的柔性,采用分离动力学及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航天器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航天器柔性多体分离动力学分析,解决了太阳翼和分离舱柔性特征对航天器分离姿态的影响问题,利用优化分析方法对航天器分离多参数影响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了航天器分离姿态的极限情况,分析结果为弹簧分离机构的优化设计和分离安全性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对空间站、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 刚-柔耦合 分离动力学 设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贮箱液体晃动的复杂航天器分离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汉武 张华 方贤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94-299,307,共7页
考虑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贮箱燃料的晃动行为,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建立了航天器和液体燃料的分离动力学模型,通过航天器分离动力学及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解决了贮箱燃料液体晃动对航天器分离姿... 考虑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贮箱燃料的晃动行为,采用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建立了航天器和液体燃料的分离动力学模型,通过航天器分离动力学及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解决了贮箱燃料液体晃动对航天器分离姿态的影响问题,给出了液体晃动对航天器产生的干扰力和力矩,对比了考虑液体晃动和假设贮箱液体为刚体得到航天器分离姿态的差异,不同液面高度对航天器分离姿态、干扰力和力矩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为弹簧分离机构的优化设计和分离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提高了航天器在轨姿态控制设计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液体晃动 耦合的欧拉-拉格朗日(CEL)方法 流固耦合 分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空气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宋威 艾邦成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1-1484,I0001,共25页
多体飞行器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空天和武器领域中,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1)多个飞行器相互不接触的近距离飞行;(2)多体飞行器相互接触或组合飞行;(3)多体飞行器回收或解锁分离过程的相对运动.多体飞行器在飞行、回收或分离过程中存在相... 多体飞行器普遍存在于航空航天、空天和武器领域中,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型:(1)多个飞行器相互不接触的近距离飞行;(2)多体飞行器相互接触或组合飞行;(3)多体飞行器回收或解锁分离过程的相对运动.多体飞行器在飞行、回收或分离过程中存在相互的流场干扰或作用,使多体飞行器具有不同于孤立体飞行器的流动物理或特征,特别是在超声速、高超声速的多体流动中,多体间存在多重激波反射、衍射以及激波与旋涡、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或作用,这些复杂流动能显著地改变多体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作者引入“多体空气动力学”概念对多体飞行器这一类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并阐述其基本内涵、应用场景和研究方法/手段及典型多体构型的超声速/高超声速流动结构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飞行器 多体空气动力学 多体分离动力学 孤立体飞行器 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镁改性碳分子筛分离氮气/甲烷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世奇 王涛 +1 位作者 敬方梨 罗仕忠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5-80,共6页
改性碳分子筛是一种优秀的多孔吸附剂,多用于空分制氮等领域。但吸附剂的发展制约着变压吸附工艺的应用范围,优异的吸附剂需要更好的分离性能。以工业碳分子筛(CMS)为基础,以硝酸镁为改性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改性碳分子筛... 改性碳分子筛是一种优秀的多孔吸附剂,多用于空分制氮等领域。但吸附剂的发展制约着变压吸附工艺的应用范围,优异的吸附剂需要更好的分离性能。以工业碳分子筛(CMS)为基础,以硝酸镁为改性剂,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改性碳分子筛。通过体积法测量了在变压吸附法(PSA)工艺条件下(303 K,0-0.7 MPa,200 s)甲烷和氮气在硝酸镁改性碳分子筛上的吸附特性。分别将吸附等温线实验数据及动力学曲线数据拟合到Sips模型和LDF模型,得到一系列改性碳分子筛的分离性能及吸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硝酸镁改性处理降低了CMS的比表面积、微孔体积、平均孔径,同时使得孔径分布更集中。通过调节碳分子筛孔径分布,改性后的碳分子筛展现出更好的氮气选择性,性能优异的样品CMS-0.5在303K、0.4MPa下,分离比达到1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分子筛改性 吸附 硝酸镁 动力学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飞机系统两体分离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鲁民 柳森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4-180,共7页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美国研究轨道器与外挂贮油箱,轨道器与载机分离问题的概况。对垂直起飞两级入轨的并联两机的分离问题,提出了研究模型并作了具体分析,着重提出了实现两机安全分离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二级航天飞机的两机分离问题,是...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美国研究轨道器与外挂贮油箱,轨道器与载机分离问题的概况。对垂直起飞两级入轨的并联两机的分离问题,提出了研究模型并作了具体分析,着重提出了实现两机安全分离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 二级航天飞机的两机分离问题,是未来航天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解决两体并联分离问题我国现有的技术水平,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飞机 载机分离 分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诱导相分离法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操建华 朱宝库 +1 位作者 左丹英 徐又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 热诱导相分离法(TIPS)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制备聚合物微孔膜的方法。文中介绍了TIPS法制备微孔膜的步骤、特点,从热力学平衡相图和动力学相分离两方面阐明了制膜原理;综述了由TIPS法制备聚丙烯、聚乙烯、聚偏氟乙烯膜及亲水膜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微孔膜 热诱导相分离 制备 聚丙烯 聚乙烯 聚偏氟乙烯 相平衡热力学 分离动力学 亲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剪切场下PS/PVME共混物的相分离对振荡剪切相位角的依赖性
8
作者 罗勇 欧阳文斌 +1 位作者 杨其 李光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9-182,共4页
利用自制的激光散射流变仪研究了PS/PVM E(质量比30/70)二元共混物在振荡剪切场下的相分离动力学过程,以前的工作研究了此二元体系在振荡剪切场下相行为的时间依赖性,文中进一步研究了振荡剪切场下相行为的相位角(应变)依赖性。研究发现... 利用自制的激光散射流变仪研究了PS/PVM E(质量比30/70)二元共混物在振荡剪切场下的相分离动力学过程,以前的工作研究了此二元体系在振荡剪切场下相行为的时间依赖性,文中进一步研究了振荡剪切场下相行为的相位角(应变)依赖性。研究发现,在一个振荡周期内,体系相关长度的变化趋势反映出,就整体而言相区会在应变增大的过程中沿流动方向取向,而在应变减小过程中减弱取向,甚至可能形成长轴沿涡流方向的形状,其原因可能是相区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粘弹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剪切 聚苯乙烯/聚甲基乙烯基醚 分离动力学 相位角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形貌及电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宋静 马骥 +1 位作者 刘永刚 宣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采用光敏预聚物、向列相液晶和光引发剂混合物体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全息光栅.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He-Ne激光器对预聚物和光栅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栅的衍射效率随制备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 采用光敏预聚物、向列相液晶和光引发剂混合物体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全息光栅.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He-Ne激光器对预聚物和光栅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栅的衍射效率随制备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它与光聚合反应体系的特性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深入探讨了制备温度对光栅形貌及电光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 光栅 光聚合反应 分离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technique of combining accretion by cyclone separator and scattertube for tailings dams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厚祥 李宁 +2 位作者 廖雪 龚锦林 方风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A new technique of combining accretion by cyclone separator and scattertube for tailings dams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laboratory experiment, model experiment and spot experiment technology. Three tailings dams were... A new technique of combining accretion by cyclone separator and scattertube for tailings dams was developed according to laboratory experiment, model experiment and spot experiment technology. Three tailings dams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by the new technique. The result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static and dynamic test and stability analysis on Baizhishan tailings dams prove that the new technique improves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dam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The thin layers of fine-grained soils are greatly reduced, fine tailings sand is solid to make the dam stable and seepage conditions are well improved; the immersing line of the dam descends. In addition, the stability and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tailings dams are strengthened remarkably. The interior stress is compressive stress, stress level of every element is less than 1.0 and safety coefficient of every element is greater than 1.0. The safety coefficient against liquefaction of every element of tailings dams is greater than 1.5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ilings dams combining accretion cyclone separator scattertube upstream raising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