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卸压爆破振动下锚索支护全煤巷道动力响应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少虹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103,108,共9页
针对目前参数不合理的卸压爆破常损伤巷道围岩,减弱防冲效果的问题,基于PASAT-M型便携式微震系统实测的卸压爆破振动参数,并引入爆源模型对爆破震源进行描述,由此在FLAC3D4.0平台上研究了卸压爆破下巷道围岩的损伤破坏模式以及锚索支护... 针对目前参数不合理的卸压爆破常损伤巷道围岩,减弱防冲效果的问题,基于PASAT-M型便携式微震系统实测的卸压爆破振动参数,并引入爆源模型对爆破震源进行描述,由此在FLAC3D4.0平台上研究了卸压爆破下巷道围岩的损伤破坏模式以及锚索支护的振动特征。研究发现:剪切破坏是爆破振动下巷道围岩的主要破坏模式。爆破振动下近场围岩应力水平出现小幅增加,其中顶板内水平应力增幅约为8%,爆破帮内垂直应力增幅在8.3%,爆破后近场围岩的弹性应变能得到一定的释放。卸压爆破通过造成支护结构锚固段附近煤体变形损伤,而导致锚索支护轴力的降低。利用三维全景钻孔窥视方法对巷道围岩裂隙带进行现场实测,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冲击危险巷道 卸压爆破 锚索支护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中直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志晓 李雨润 张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4-53,共10页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群桩及土体动力响应特征,设计了饱和砂土液化场地2×2直群桩动力响应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承台、土体加速度以及孔压动力时程曲线。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满足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中群桩及土体动力响应特征,设计了饱和砂土液化场地2×2直群桩动力响应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获得承台、土体加速度以及孔压动力时程曲线。为了更深入地分析群桩及土体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并满足对比研究的需要,在试验基础上,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通过引入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网格自适应调整技术克服大变形畸变问题,建立液化场地群桩基础静动耦合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二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0.3 g El-Centro地震波工况下离心机振动台试验饱和砂土地基液化速度非常快,直群桩基础承台加速度相比较输入波明显缩小,0.3 g大震作用下地基浅层加速度显著衰减,地基液化区域由浅入深逐渐发育;饱和砂土地基超静孔隙水压力发展影响土体和桩基承台加速度响应,土体液化直接导致加速度数值减小;数值模拟加速度结果与试验的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略有区别,数值模拟加速度地基浅层出现先放大后缩小的规律,深层土与输入波形基本一致;数值模拟超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压比与试验基本一致,而模拟得到的承台位移结果相较于试验偏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 饱和砂土 直群桩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分析的大型均质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丹青 董利虎 +1 位作者 陈卓 杜涵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以大型均质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2个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岩质边坡进行模态分析,获取边坡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在小应变范围内研究均质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与其固有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均质岩质边坡的固有频... 以大型均质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建立2个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岩质边坡进行模态分析,获取边坡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在小应变范围内研究均质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特征与其固有模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均质岩质边坡的固有频率随着阶次增加而增加,边坡具有典型的高程及坡表动力放大效应,坡表坡度变化对边坡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具有较大的影响;低阶(1阶和2阶)固有频率主要引起边坡整体性变形,高阶(≥3阶)固有频率主要引起坡表局部变形;边坡的5阶以下振型主要表现为弯曲、拉伸或扭转的单一变形特征,5阶以上的振型特征为多种变形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均质岩质边坡 有限元方法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振型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WEP与流固耦合爆炸加载差异性及砌体墙动力响应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尚雨露 徐轩 +1 位作者 张帝 杨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897-3908,共12页
为了研究砌体墙在大当量爆炸加载下的动力响应行为,根据TNT当量为500 kg,爆心距为13 m的现场试验,利用内聚力单元方法(Cohesive Zone Method,CZM)建立有窗和无窗双面砌体墙全尺寸数值模型,分别采用常规武器爆炸参数计算程序(Conventiona... 为了研究砌体墙在大当量爆炸加载下的动力响应行为,根据TNT当量为500 kg,爆心距为13 m的现场试验,利用内聚力单元方法(Cohesive Zone Method,CZM)建立有窗和无窗双面砌体墙全尺寸数值模型,分别采用常规武器爆炸参数计算程序(Conventional Weapons Effects Program,CONWEP)和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的流固耦合(Coupled-Eulerian-Lagrangian,CEL)方法施加爆炸荷载进行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与试验在地表测得的扫掠超压数据相比,CONWEP和CEL方法的入射超压峰值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CEL方法入射冲量与试验接近,但其抵达时间较试验早7.1%,上升沿时间为试验的4倍;CONWEP方法超压衰减较慢,正压持续时间和冲量分别比试验大50.7%和42.56%,而抵达时间和上升沿时间与试验一致。分析认为,CEL加载冲击波抵达时间和上升沿持续时间受比例距离和网格尺寸影响,比例距离和网格尺寸越大,冲击波抵达时间越晚,上升沿时间越长。此外,冲击波流场的时空分布差异性体现在:CONWEP方法加载的波阵面为理想半球形,CEL方法加载的波阵面为扁球状;对于施加于墙面的反射超压峰值,CONWEP方法加载各区域的峰值更大且各向衰减率一致,而CEL方法加载在y轴(竖直)方向的衰减率大于z轴(水平)方向;在墙体渐进破坏规律研究中,CEL方法加载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墙体的局部破坏特征。并且,CEL方法加载下墙体最终破坏形态与试验结果更接近,CONWEP方法则破坏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WEP方法 流固耦合 砌体墙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筒辅助大型导管架结构整体拆除上浮过程动力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泽宇 车巨鹏 +1 位作者 王树青 宋宪仓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7,共11页
浮筒辅助大型导管架结构整体拆除作业是一个连续过程,作业过程中拆除系统的动力荷载及动力参数均会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基于某一稳定状态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不能准确预测拆除系统上浮过程中的动力响应。通过建立浮筒辅助大型导管架结... 浮筒辅助大型导管架结构整体拆除作业是一个连续过程,作业过程中拆除系统的动力荷载及动力参数均会发生显著变化,传统基于某一稳定状态的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不能准确预测拆除系统上浮过程中的动力响应。通过建立浮筒辅助大型导管架结构整体拆除上浮过程动态分析模型,对拆除系统上浮过程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拆除动态分析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拆除系统上浮过程中浮筒及导管架浮力变化对上浮高度的影响机制,拆除系统上浮高度约为不考虑浮筒和导管架浮力变化时的90%。此外,浮筒辅助大型导管架整体拆除方法的动态稳定性较强,四级海况下拆除系统的最大偏移量仅为4.2 m,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导管架结构 浮筒辅助拆除 连续上浮过程 动力响应特征 结构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软土地层隧道衬砌地震动力响应及损伤特征
6
作者 胡艳峰 薛华坤 +2 位作者 黄明 王炳楠 龚汉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51-7360,共10页
地震作用下穿越软土地层的地铁隧道易受到严重破坏。因此,研究该类型地层下隧道的地震响应及损伤特性对地铁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为此,首先结合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和Dru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推导出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方程。然后借助FL... 地震作用下穿越软土地层的地铁隧道易受到严重破坏。因此,研究该类型地层下隧道的地震响应及损伤特性对地铁的安全运营至关重要。为此,首先结合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和Druker-Prager弹塑性模型推导出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方程。然后借助FLAC^(3D)有限差分程序及二次开发接口建立以混凝土管片损伤模型为基础的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最后对水平和竖直方向地震波影响下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及结构损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FLAC^(3D)数值软件的单轴拉伸和压缩试验得出所建立的混凝土管片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力学损伤特性及材料的软化发展规律,从而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盾构隧道的动力响应及损伤度与地震振幅呈现正相关性。水平方向地震波、竖直方向地震波作用下隧道结构的最大损伤增量位置分别为隧道拱脚、拱肩处和隧道两侧处。其中,竖直方向入射地震波对隧道损伤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土地层 FLAC^(3D)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特征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周泽华 吕艳 +4 位作者 苏生瑞 刁钰恒 王祚鹏 王剑昆 赵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8-931,共14页
地震触发的岩质边坡崩塌常造成巨大的灾害,特定地质条件下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是工程中的重要难题。以翠华山水湫池崩塌为研究对象,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作用下受断层控制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试验发现,当断层倾角... 地震触发的岩质边坡崩塌常造成巨大的灾害,特定地质条件下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是工程中的重要难题。以翠华山水湫池崩塌为研究对象,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地震作用下受断层控制的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及破坏机制。试验发现,当断层倾角大于临界角时,不连续界面处的部分反射波与透射波转变为滑行波,使得断层处加速度响应出现突变;模型边坡内部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变化特征表现出显著的三阶段变化趋势;水平加速度响应呈现出随高程增加不断增大的特征,而竖直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增加幅度较小;模型边坡的固有频率变化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模型动力特性发生变化。通过对比振动台试验与水湫池崩塌原型,发现含断层结构岩质边坡的主要破坏模式为边坡顶部在地震荷载作用下首先出现贯通的竖直拉裂缝,随后断层上盘破碎岩体裂解破坏,最终沿断层面发生剪切滑动。研究工作将为秦岭花岗岩地震山崩的风险预警提供研究示范,并为开发秦岭山崩遗迹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湫池崩塌 断层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力响应特征 动力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滨海岛礁吹填砂地层液化规律及隧道动力响应特性
8
作者 薛华坤 胡艳峰 +2 位作者 黄明 王炳楠 龚汉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以厦门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 3D软件结合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模型建立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探究地震作用下吹填砂地层的液化发展规律及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远离盾构隧道处孔隙水压力、有... 以厦门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 3D软件结合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模型建立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探究地震作用下吹填砂地层的液化发展规律及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远离盾构隧道处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均逐步上升最后趋于稳定,而在盾构隧道附近处有效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超孔隙水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地震结束时刻管片损伤最大值在拱腰至拱脚之间,但远小于混凝土的破坏限值;地震引起的损伤增量在拱顶与拱底处最小,在拱腰与拱脚附近最大,故拱腰至拱脚处为隧道衬砌结构抗震最不利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土液化 滨海吹填砂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随机桁架结构在模糊随机激励下的动力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娟 陈建军 +1 位作者 赵颖颖 徐亚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98,共6页
研究了模糊随机参数桁架结构在模糊随机荷载激励下的复合模糊随机振动动力响应的问题。同时考虑结构的物理参数、几何尺寸和外载荷幅值的模糊随机性,从Duham e l积分式出发,利用振型迭加法求出了结构动力响应模糊随机变量的表达式;再由... 研究了模糊随机参数桁架结构在模糊随机荷载激励下的复合模糊随机振动动力响应的问题。同时考虑结构的物理参数、几何尺寸和外载荷幅值的模糊随机性,从Duham e l积分式出发,利用振型迭加法求出了结构动力响应模糊随机变量的表达式;再由随机函数的矩法推导出结构模糊随机动力响应的模糊数字特征。最后,通过算例考察了结构参数和作用荷载的模糊随机性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并用M on te C arlo数值法对算例进行模拟,验证了文中模型和分析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振型迭加法 随机变量矩法 模糊随机动力响应的数字特征 MONTE CARLO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拱结构动力屈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婷 许金余 +3 位作者 白应生 孙惠香 杨慧 史业宏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83,共5页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拱结构的动力屈曲问题,重点分析了拱结构矢跨比对其动力响应和动力屈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矢跨比大于0.1的拱结构,在弹性振动阶段,拱顶位移幅值数量最大,当出现塑性变形以后,结构最大位移点...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拱结构的动力屈曲问题,重点分析了拱结构矢跨比对其动力响应和动力屈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矢跨比大于0.1的拱结构,在弹性振动阶段,拱顶位移幅值数量最大,当出现塑性变形以后,结构最大位移点在约1/6拱跨处;当爆炸冲击持续时间在某一范围内时,结构发生动力屈曲以后会出现反直观动力响应,位移幅值-荷载幅值关系曲线出现2个拐点,第1个拐点对应的荷载可看作动力屈曲临界荷载,第2个拐点对应的荷载可看作动力失效荷载。当拱结构的矢跨比小于0.1时,结构发生动力屈曲以后不会出现反直观动力响应,动力屈曲临界荷载即动力失效荷载。当爆炸冲击持续时间一定时,拱结构矢跨比越小,动力屈曲临界荷载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 拱结构 动力响应特征参数 动力屈曲 临界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区高边坡机场坡顶土体振动响应研究
11
作者 刘国光 裴磊洋 牛富俊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8-944,1039,共8页
为解决寒区高填方机场坡顶土体安全问题,通过引入土体并联振动模型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分析了振动台试验中冻结土样振动响应在时域和频域内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响应频率的冻结土样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 为解决寒区高填方机场坡顶土体安全问题,通过引入土体并联振动模型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简称FFT),分析了振动台试验中冻结土样振动响应在时域和频域内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响应频率的冻结土样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冻结土样在融化过程中的加速度增长比R_(a)、频率和频率增长比R_(f)均明显变大,但加速度幅值变化规律不明显;土样含水率越高,融化时间越短,R_(f)越大,完全融化后的响应频率值越大,但对加速度放大系数影响不大;在高温冻结阶段,R_(f)出现突变但R_(a)变化不显著,表明在频域中分析冻结土样振动响应变化比时域分析中灵敏度更高。振动台试验结果验证了土体振动并联模型的可靠性,对寒区高填方机场坡顶土体安全监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寒区工程 高填方边坡 动力响应特征 升温作用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甘湫池花岗岩质崩塌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艳 周泽华 +4 位作者 刁钰恒 苏生瑞 王祚鹏 柴少峰 宋庆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73-1386,共14页
地震诱发山体崩塌常形成巨大的灾害,特定地形地质条件下山体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研究是工程地质的重要难题。本文以秦岭地区具代表性的翠华山甘湫池花岗岩崩塌为研究对象,制作有效反映花岗岩工程地质结构的试验模型,开展大型振... 地震诱发山体崩塌常形成巨大的灾害,特定地形地质条件下山体地震动力响应特性及破坏机制研究是工程地质的重要难题。本文以秦岭地区具代表性的翠华山甘湫池花岗岩崩塌为研究对象,制作有效反映花岗岩工程地质结构的试验模型,开展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山体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和崩塌变形破坏机制。试验发现,边坡内部加速度放大系数随激振强度的增加呈现出显著的三阶段变化趋势;水平加速度响应呈现出随高程的增加而单调增大的特征,而竖直加速度响应随着高程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波动变化特征;边坡的固有频率变化曲线可以分为3个阶段,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边坡动力特性发生变化;破坏后的边坡可以分为2个区域:后缘启动区和崩塌堆积区。边坡在地震激振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为地震波激振输入→坡体后缘形成拉张裂缝→裂缝向下扩展贯通→不稳定坡体滑动→堆积坡脚。反演了山体破坏的4个阶段:振动致裂阶段、高速启动阶段、撞击减速阶段和堆积阶段,结果与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分析十分一致。研究翠华山甘湫池花岗岩崩塌的发育特征、成因机理和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揭示秦岭北缘乃至秦岭地区崩塌形成机制、发育规律和灾害有效防控、地质遗迹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湫池花岗岩崩塌遗迹 振动台试验 地震动力响应特征 动力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振动荷载对柴达木盆地雅丹地貌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多银 吴志坚 +2 位作者 赵涛 李璐 张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1-507,共7页
基于青海省地方铁路鱼卡至一里坪线路经过的雅丹地貌密集分布区现场调查和地质勘探,以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数值软件ABAQUS对区域内典型雅丹模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选取典型形态的雅丹地貌进行天然状态下的静力分析,对该... 基于青海省地方铁路鱼卡至一里坪线路经过的雅丹地貌密集分布区现场调查和地质勘探,以室内物理力学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数值软件ABAQUS对区域内典型雅丹模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选取典型形态的雅丹地貌进行天然状态下的静力分析,对该区内雅丹地貌的天然稳定性做出评价。进而根据列车通过场地振动测试结果,对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不同边坡角度雅丹的动力响应特征进行了计算,揭示了列车振动引起的雅丹失稳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不同施工边坡角度对雅丹地貌自身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列车荷载振动作用下对雅丹地貌自身的稳定性影响显著增强,其总位移、Mises应力值和剪应力S12值均显著增大,且随着列车运行距离的增大,雅丹的峰值加速度急剧减小。随着边坡角度的增大,加速度的放大作用愈加明显,且坡脚到坡顶的PGA呈明显放大趋势。最后给出了该线路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对其周围雅丹地貌稳定性影响显著的距离和合理的路基边坡角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丹地貌 列车振动荷载 边坡角度 动力响应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对水下钻孔爆破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红勇 吴立 +2 位作者 肖山 陈春晖 胡伟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5,共5页
为研究水下钻孔爆破中水环境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机制,以重庆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3号墩基础水下爆破工程为例,对水下爆破钻孔爆破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使用ANSYS/LS-DYNA有限元程序分别对水下钻孔爆破与陆地钻孔爆破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 为研究水下钻孔爆破中水环境对爆破效果的影响机制,以重庆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3号墩基础水下爆破工程为例,对水下爆破钻孔爆破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并使用ANSYS/LS-DYNA有限元程序分别对水下钻孔爆破与陆地钻孔爆破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爆破漏斗试验结果、冲击波特性和水介质固有特性,对陆地钻孔爆破和水下钻孔爆破的动力响应特征展开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由于水环境的存在,水压的影响使水底界面附近的Mises等效应力小于同位置的陆地钻孔爆破处数值;在相同压力下,水下爆破漏斗体积均小于陆地爆破漏斗体积,在相同的药量条件下,水越深产生的爆破漏斗体积越小;同陆地钻孔爆破相比,水环境的存在会加快爆炸冲击波的衰减,从而削弱破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环境 钻孔爆破 数值模拟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斜坡振动台实验的频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果 华宏亮 赵建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9-966,共8页
本文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硬岩顺层、反倾和软岩顺层、反倾4类结构岩体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递至坡肩的振动信号,是一个包含了斜坡本身材料和结构特征的复杂信号集合。对这一信号的傅里叶频谱进行... 本文通过大型振动台试验,对硬岩顺层、反倾和软岩顺层、反倾4类结构岩体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递至坡肩的振动信号,是一个包含了斜坡本身材料和结构特征的复杂信号集合。对这一信号的傅里叶频谱进行分析获得的特征信息,与斜坡本身的结构特性吻合,说明在振动台试验中采用这一方法对斜坡结构进行研究是可行的。在本次试验中,当不同频率的垂直向震动施加于边坡时,坡肩衍生振动频率的幅值呈现了明显的反倾高于顺层,硬岩高于软岩的特性;而水平震动施加于边坡时,则硬岩顺层,软岩反倾斜坡具有更高的幅值,频率也更集中于特定的卓越频段,而硬岩反倾和软岩顺层斜坡的水平震动响应则相对不显著。另外,硬岩顺层斜坡对震动的响应表现比软岩顺层明显,而软岩反倾的反应比硬岩反倾明显。当施加垂直向天然波信号时,顺层斜坡的傅里叶频谱图像与台面波形基本保持一致,而反倾斜坡表现为对特定频率段的幅值放大更加显著。水平向加载天然波信号时各个斜坡呈现了更多的一致性,表明此工况下坡体结构与岩性的影响则明显较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频谱特性 失稳机理 动力响应特征 坡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洪福 方甜 韦玉婷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5-628,共14页
地震滑坡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Ms 7.8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 8.0地震、2010年玉树Ms 7.1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Ms 6.5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 8.1地震以及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 7.... 地震滑坡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2005年10月8日克什米尔Ms 7.8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 8.0地震、2010年玉树Ms 7.1地震、2014年云南鲁甸Ms 6.5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 8.1地震以及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 7.0地震等一系列强震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触发了大量地震滑坡,并伴生了许多次生灾害,从而促进地震滑坡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地震滑坡研究现状,归纳了地震滑坡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地震动参数与地震滑坡关系、边坡地质条件与地震滑坡关系、地震滑坡的动力响应特征、地震滑坡预测以及地震滑坡危险性与风险区划等6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未来地震滑坡应关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滑坡 研究现状 研究趋势与展望 分布规律 动力响应特征 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