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夏季月际—季节平均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实时预测模型
1
作者 范可 田宝强 戴海霞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9-375,共17页
中国夏季降水大幅度月际尺度变化往往造成极端旱涝事件交替或转折,但其月际异常会被季节平均掩盖,影响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因此亟需考虑月际气候预测,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本文首先采用年际增量和场信息耦合型预测方... 中国夏季降水大幅度月际尺度变化往往造成极端旱涝事件交替或转折,但其月际异常会被季节平均掩盖,影响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因此亟需考虑月际气候预测,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本文首先采用年际增量和场信息耦合型预测方法研制中国夏季6~8月月际尺度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气候预测模型,之后根据月际尺度降水预测,开展季节平均降水预测。首先,基于前期观测信息和美国第二代气候预测系统(CFSv2)预测结果,选取前期12月观测的南太平洋中高纬关键区海温、1月北极关键区海冰密集度以及CFSv2预测系统2月起报的夏季同期关键区海温作为月际尺度降水预测因子,分别研制以上具有物理意义的单预测因子预测模型,并采用奇异值分解(SVD)误差订正方法对其改进;之后,利用多因子择优集合方案,研制预测效能较高且稳定的中国160站夏季月际尺度降水动力和统计结合预测模型,进而基于月际尺度预测开展夏季季节平均气候预测。1983~2022年夏季(6~8月)中国160站逐月降水预测模型的交叉检验结果表明:逐月回报与观测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时间相关系数通过90%置信水平的站点占比分别为90%,88%,82%,多年平均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40和0.39,均通过99%置信水平。针对2020~2022年连续三年同样拉尼娜背景下但不同中国夏季降水形势,开展月际—季节独立回报检验,其结果显示,2020~2022年6、7、8月预测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趋势异常综合检验(PS)平均分分别为75、75和70分;夏季季节平均降水的PS评分分别为72、76和73分,均高于多年业务预测平均分。由此,考虑月际异常开展季节尺度气候预测是提升月际—季节尺度气候预测准确度的一个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夏季月—季节尺度 动力和统计结合降水预测 SVD误差订正 择优集合方案 实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下我国动力和统计结合实时气候预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范可 田宝强 刘颖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4-755,共12页
本文研究建立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下我国动力和统计结合的气候预测模型,并开展2015年夏季和2016年冬季气候我国160个站点和主要区域实时气候预测。夏季降水的实时预测起报于2月,冬季气温的预测起报于10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NCE... 本文研究建立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下我国动力和统计结合的气候预测模型,并开展2015年夏季和2016年冬季气候我国160个站点和主要区域实时气候预测。夏季降水的实时预测起报于2月,冬季气温的预测起报于10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NCEP-CFSv2耦合气候模式能较好预测2015/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海温异常的演变,但对我国160个站点夏季降水和冬季气温预测仍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基于NCEP-CFSv2耦合模式预测结果,分别建立我国160个站点冬季气温和夏季降水异常的动力和统计结合气候预测模型。同时,利用年际增量预测方法开展我国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和华北冬季气温的区域气候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以上预测模型在2015/2016年的实时预测中较NCEP-CFSv2有更好的预测效能。相对于NCEP-CFSv2耦合模式的预测结果,2015年夏季降水距平空间相关系数ACC从0.21提高到0.31(超过0.01信度的显著性水平),距平同号率提高到60%,2016年冬季气温ACC从0.19提高到0.32(超过0.01信度的显著性水平),距平同号率提高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2016极强厄尔尼诺事件 NCEP-CFSv2耦合气候统计 动力和统计结合年际增量 实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年降水预测动力-统计降尺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雅薇 陈丽娟 沈秉璐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5-848,共14页
基于站点资料、再分析数据和动力气候模式回报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迭代和年际增量方法,探讨了长江流域年尺度降水异常的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再分析数据的年... 基于站点资料、再分析数据和动力气候模式回报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迭代和年际增量方法,探讨了长江流域年尺度降水异常的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基于再分析数据的年尺度环流场,建立的长江流域年尺度降水异常增量的统计降尺度预测方案,其26 a回报检验的距平相关系数(ACC)平均达0.6,证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预报性。进一步利用模式预测的年尺度环流场,建立了年降水异常增量的动力-统计降尺度预测方案,其ACC平均为0.42,显示了较高的回报技巧,远优于模式直接输出的年降水动力预报结果。通过分析调制年降水预报技巧高低的因素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年平均海温距平为负值时,预报技巧更高,ACC平均达0.5以上。在拉尼娜发展年或拉尼娜持续年的冷水背景下,利用EOF迭代选取的特征向量偏多时,多尺度的大气环流信息被纳入预测模型中作为预测信号,预测技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EOF迭代 增量 动力-统计降尺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贾亚俊 胡轶佳 +1 位作者 钟中 朱益民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69-1378,共10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9-2013年74项环流指数和美国NOAA气候预测中心提供的Nino 3区海温指数等气候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最优子集的原理选择预测因子,建立统计预测模型,并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各特征指数的年际增量进...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9-2013年74项环流指数和美国NOAA气候预测中心提供的Nino 3区海温指数等气候指数,采用相关分析和最优子集的原理选择预测因子,建立统计预测模型,并对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各特征指数的年际增量进行预测,进而预测实际特征指数。为检验该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对2001-2013年西太副高指数进行了独立样本回报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回报出2001-2013年夏季西太副高脊线、西伸脊点以及强度指数,回报指数与观测的距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67和0.78,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84.63%,76.92%,69.23%。因此,该预测模型对汛期气候预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 最优子集 增量 统计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