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入柔性梁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一种新方法
1
作者 张劲夫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1-1166,共6页
提出柔性梁的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本质是柔性梁的大范围运动所导致的梁内轴向力对于梁的横向弹性振动所产生的影响效应。给出了柔性梁动力学建模中计入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考虑大范围运动所导致的梁内轴向力对于梁的横... 提出柔性梁的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本质是柔性梁的大范围运动所导致的梁内轴向力对于梁的横向弹性振动所产生的影响效应。给出了柔性梁动力学建模中计入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一种新方法:通过考虑大范围运动所导致的梁内轴向力对于梁的横向弹性振动所产生的影响,来达到动力学建模中计入柔性梁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目的。这种方法同目前已有的计入柔性梁动力刚化/软化效应的方法相比,具有直观、简单、物理概念清晰和符号运算简便的优点。通过对一旋转柔性梁的横向弹性振动的动力学建模和计算为例,具体演示了如何应用本文的方法计入柔性梁的动力刚化效应,同时也说明了本文方法在应用实施上的便捷性。最后,将本文的计算结果同相关文献的对应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梁 动力/软效应 轴向内力 横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介绍了国内外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现状,分为3个方面,即理论模型验证实验、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其它实验。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动-弹性动力学(KED)方法、传统混合坐标方法和计及了动力刚化效应... 介绍了国内外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现状,分为3个方面,即理论模型验证实验、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其它实验。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动-弹性动力学(KED)方法、传统混合坐标方法和计及了动力刚化效应的各种非线性理论。关于这些理论的模型验证实验均在本文中作了重点介绍。文中还对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性态的研究实验也作了介绍,包括系统模态特性和共振等非线性力学行为。关于机械臂控制和碰撞研究实验虽有提及,但不作为重点。随后,着重介绍了柔性体弹性振动位移的测量和阻尼因素的处理这两个在实验不可避免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结构阻尼和大范围运动引起的空气阻力,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文中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实验装置也着重予以介绍,并给出了部分实验图片及数据曲线,以给读者一个更好的理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系统 动力学实验 模型验证 传统混合坐标法 动力刚化效应 阻尼测量 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定轴转动悬臂板的动力学建模及其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利军 张志谊 +1 位作者 杜冬 华宏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53-1156,共4页
总结了作旋转运动的梁/板悬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及发展过程。针对绕定轴转动的板类悬臂结构,用伸长变量和笛卡儿变量等混合变形变量表示其位移场,经过有限元离散,由第二类La-grange方程导出转动悬臂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对绕定轴转动的刚-... 总结了作旋转运动的梁/板悬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及发展过程。针对绕定轴转动的板类悬臂结构,用伸长变量和笛卡儿变量等混合变形变量表示其位移场,经过有限元离散,由第二类La-grange方程导出转动悬臂板的运动微分方程。对绕定轴转动的刚-柔耦合悬臂板结构的动态特性及振动控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根据所得结果,讨论了长宽比、转速对转动悬臂板模态特性的影响,揭示了板的固有频率特征值"轨迹转向"和"交叉"现象;利用压电材料作为作动元件,实现了对转动悬臂板的振动主动控制,并给出了脉冲激励作用下控制前后的时间-位移幅值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动悬臂板 动力刚化效应 频率特征值轨迹转向及交叉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摄动模态分析的风电叶片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景云 王文韫 戴巨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1-238,共8页
针对大尺寸叶片运行状态下受旋转软化效应和动力刚化效应耦合作用从而导致其模态特性改变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摄动模态分析的旋转叶片振动分析方法。建立0.89 m和61.5 m两种型号的叶片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叶片在0~50 r/min转速范围内... 针对大尺寸叶片运行状态下受旋转软化效应和动力刚化效应耦合作用从而导致其模态特性改变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摄动模态分析的旋转叶片振动分析方法。建立0.89 m和61.5 m两种型号的叶片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叶片在0~50 r/min转速范围内这两种效应对叶片频率的影响。基于计算的频率差值Δf的变化规律,研究叶片3种主要振型与这两种效应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为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通过锤击法进行实验模态分析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其一、二阶模态频率误差均在1%以内,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风力机叶片 模态分析 旋转软效应 动力刚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