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1篇文章
< 1 2 2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E云平台的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张彬 姚虹宇 +2 位作者 赵语琪 安芙莹 王驰美 《绿色科技》 2025年第11期182-191,共10页
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科学配置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调用Sentinel-2影像并构建NDVI、NDBI和NDWI光谱分类指数,选取六类地类样本,测试随机森林、... 研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科学配置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以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调用Sentinel-2影像并构建NDVI、NDBI和NDWI光谱分类指数,选取六类地类样本,测试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三类监督分类器,通过精度评价确定最优分类器,利用ArcGIS制作沱江流域2016年、2018年、2021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空间叠加和转移矩阵分析沱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其进行单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探测。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分类器分类效果最佳。2021年分类精度比较为:随机森林>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总体精度分别为91.13%、85.22%、79.49%。Kappa系数分别为0.88、0.80、0.72。(2)林地、建设用地及耕地构成了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主体,占总面积的89.13%。2016-2021年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增加。(3)从时空变化来看,土地类型转移以林地、耕地及建设用地的相互转换为主。沱江流域中下游林地与耕地转移最为显著,上游地区和中部地区建设用地显著扩张,大量林地与耕地为建设用地所取代,草地先减后增,在中南部及东部地区变化明显,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不明显。(4)2016-2018年、2018-2021年水体和林地及草地土地利用动态度由负变正,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正,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均为正。(5)3期社会因子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均有重要影响,2016年社会因子为主要影响因素,2018年、2021年自然因子影响较大。沱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多种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高程与人均GDP的交互作用影响力最大。研究结果可为沱江流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随机森林分类器分类精度最高,林地、建设用地及耕地为沱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体,从时空变化来看,土地类型转移以林地、耕地及建设用地相互转换为主,社会因子与自然因子共同驱动着沱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动力分析 GEE 地理探测器 沱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纵向位移和受力性能瞬态动力分析
2
作者 李沛成 曾志平 +3 位作者 胡籍 李平 李秋义 叶梦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1025,共11页
通过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列车在道岔区间的最不利制动位置,对比列车制动、轨温变化、制动与温度荷载组合得出最不利荷载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温度、坡度、制动力率、制动坡向、垫板类型、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对道岔钢轨纵向位移和受力的影响... 通过瞬态动力分析法计算列车在道岔区间的最不利制动位置,对比列车制动、轨温变化、制动与温度荷载组合得出最不利荷载工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温度、坡度、制动力率、制动坡向、垫板类型、荷载重复作用次数对道岔钢轨纵向位移和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最不利荷载工况为制动与降温25℃,且在该工况下最大纵向位移发生在曲侧轨上,最大纵向受力发生在直基本轨上。2)随着轨温变化幅度、制动力率增大,曲侧轨最大纵向位移和直基本轨最大纵向受力增大;随着坡度增大,曲侧轨最大纵向位移呈线性增大,直基本轨最大纵向受力基本不变;轨温变化幅度对道岔位移和受力影响最大,制动力率对道岔位移和受力的影响次之,坡度对道岔位移和受力的影响最小。3)下坡制动时曲侧轨最大位移和直基本轨最大受力均要比上坡制动时的大。4)扣件采用橡胶垫板时的曲侧轨纵向位移明显小于采用聚脂垫板时的曲侧轨纵向位移,直基本轨最大纵向受力要大于聚脂垫板的最大纵向受力。5)相对重复加载前,重复加载后直基本轨纵向受力较小,曲侧轨纵向位移较大。6)列车停车瞬间,钢轨纵向位移和受力发生突变,之后振幅逐渐衰减,扣件采用橡胶垫板时的钢轨直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均要大于采用聚酯垫板时的钢轨直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且下坡工况时的振幅大于上坡工况时的振幅,同时,制动力率越大,振幅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动力分析 坡度 动力 垫板类型 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流作用下大跨桥梁-伸缩缝一体仿真方法及动力分析
3
作者 刘焕举 刘宁 +1 位作者 史赛威 李鹏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为实现车流过桥时的伸缩缝动力分析,针对桥梁-伸缩缝体系中主梁与伸缩缝尺寸相差悬殊、伸缩缝构造复杂、常规建模无法兼顾细部分析和计算效率的问题,提出桥-缝一体“十”字建模思路,建立了车-桥-缝分析系统,探究车流动态因素对伸缩缝动... 为实现车流过桥时的伸缩缝动力分析,针对桥梁-伸缩缝体系中主梁与伸缩缝尺寸相差悬殊、伸缩缝构造复杂、常规建模无法兼顾细部分析和计算效率的问题,提出桥-缝一体“十”字建模思路,建立了车-桥-缝分析系统,探究车流动态因素对伸缩缝动力响应的影响.首先,在厘清伸缩缝内部结构和构件运动关联的基础上,提出桥梁单元纵向划分、伸缩缝单元横向划分及梁端-伸缩缝多点约束有机连接的桥-缝一体“十”字建模思路,并建立背景桥梁的桥-缝一体有限元模型;其次,移动车辆荷载化并通过程序调用、编制衔接程序,实现车-桥-缝分析程序的贯通;最后,基于交通荷载调查数据,构建典型车流荷载工况,探究车重、车速、车辆分布等车流动态因素对车-缝结构的动态响应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十”字建模思路建立的桥-缝一体有限元模型,既满足计算效率又兼顾伸缩缝的细部构件.2)斜拉桥主梁跨中竖向位移与桥上移动车辆的车重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车速的相关性较弱;车列的车间距由50m减小到30 m,主梁跨中竖向位移极值增大约34%,桥梁所受车辆荷载越集中,主梁跨中竖向位移越大.3)伸缩缝从梁端到固定端的中梁累计滑移行程逐渐减小;单车工况下,车速、车重与伸缩缝纵向位移均呈正相关关系;车列工况时,伸缩缝的纵向位移最大值与车间距存在负相关性;车辆制动对伸缩缝动力响应的影响非常显著,对应伸缩缝1#中梁纵向位移响应是正常跑车工况的3.9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模数式伸缩缝 车-桥-缝系统 “十”字建模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L分解的车-线-桥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分析
4
作者 杨博 丁琼 +1 位作者 闫斌 盘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25-3133,共9页
轨道不平顺具有随机性,全面反映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车-线-桥动力响应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针对此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能量变分原理及有限单元法,同时采用多尺度耦合方法描述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轮轨相互作用... 轨道不平顺具有随机性,全面反映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车-线-桥动力响应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针对此问题,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能量变分原理及有限单元法,同时采用多尺度耦合方法描述系统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轮轨相互作用时变矩阵化技术,获得列车-轨道-桥梁系统统一分析矩阵,其中列车系统采用多个42自由度的多刚体结构模拟,而轨道-桥梁系统则采用有限单元模拟。采用K-L分解技术,通过建立协方差矩阵,提取轨道不平顺特征值及概率特征信息,并重构轨道随机不平顺样本。最后,将重构的轨道不平顺激励输入列车-轨道-桥梁有限元动力相互作用矩阵中。数值分析表明,基于K-L分解生成的轨道不平顺样本与原轨道不平顺具有相似的概率特性,相比原蒙特卡洛法,K-L分解可节约23%的轨道不平顺样本数量。通过对系统进行时频动力分析,钢轨、轨道板及桥梁的动力响应均具有极为明显的几何特征,其中轨道板长度(5.4 m)对应10 Hz,桥梁跨度(32 m)对应1.7 Hz的频率振动,以上几何特征在轨道板和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轨道-桥梁体系设计中,应进一步计算系统的自振频率。研究结果可为车-线-桥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以避免几何特征导致的共振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K-L分解 轨道随机不平顺 概率密度函数 随机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域HDPE材质牡蛎筏式养殖装备水动力分析
5
作者 杨东斌 杜东升 蒙占彬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9,共14页
为有效改善广西北部湾海域竹木材质牡蛎筏式养殖装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损坏与环境污染现象,提高其抗风浪能力,以广西北部湾海域常见长15 m、宽12 m单筏为例,选用HDPE材质筏式养殖装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QWA软件建立水动力分析... 为有效改善广西北部湾海域竹木材质牡蛎筏式养殖装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损坏与环境污染现象,提高其抗风浪能力,以广西北部湾海域常见长15 m、宽12 m单筏为例,选用HDPE材质筏式养殖装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QWA软件建立水动力分析模型,并基于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方法,以系泊长度与系泊角度作为响应指标,开展筏式养殖装备水动力特性及运动响应研究,获取筏式养殖装备各自由度运动响应和系泊张力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7级疾风海况迎浪条件下,不同系泊长度与系泊角度下,筏式养殖装备运动响应与系泊缆绳张力均发生显著变化,在系泊缆绳长度与2.5倍水深之比l/2.5 d=1.08和系泊缆绳夹角小于30°时筏式养殖装备运动响应与系泊缆绳张力较小,确定该条件下为最优系泊形式。该研究通过理论和数值仿真分析,为筏式养殖装备面对不同海况下结构状态与安全性提供参数对比和预警,同时也为HDPE材料更好地应用于筏式养殖装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筏式养殖 HDPE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内河河网再生水补给的水动力分析
6
作者 范梦歌 刘甲春 +1 位作者 毛立娟 范鹏举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 针对宁波市内河水流缓慢、需通过再生水补给和泵闸调度来改善流动性能的问题,基于实测地形数据,构建了宁波市某区域内河河网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对不同工程措施及不同泵站联合运行工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过多管涵和闸板以及水源不足限制了河道水体交换和整体流动,单纯增加再生水补给量无法有效改善水体流动性;增设1号泵站并对关键河段进行物理改造可显著提高原本静止河段的流速,提升整个水系的流动性,但需关注对不同水质河段的环境和水质的潜在影响;提升泵站排水能力显著提高了河段流速和水位,但缩短了高流速的持续时间;同时开启多个泵站并增加补水量,在大量再生水补给条件下,可显著提高整个河网的流速,尤其在高水位条件下,尽管流速相对较低,补水量的增加仍能有效提升水体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平原河网 动力分析 闸泵调度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高土石坝随机动力分析研究
7
作者 李思瀚 庞锐 +1 位作者 周扬 徐斌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30,共12页
采用台湾集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对古水250 m级实际工程面板坝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高土石坝的坝顶位移和坝坡滑移量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及可靠度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高土石坝... 采用台湾集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建立随机脉冲型地震动模型,对古水250 m级实际工程面板坝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利用直接概率积分法对高土石坝的坝顶位移和坝坡滑移量进行随机动力分析及可靠度分析。研究表明,脉冲型地震动对高土石坝的竖向变形以及坝坡稳定有显著影响。研究了近断层高地震风险情况下的高土石坝,综合评价了高土石坝的地震安全性和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振动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高土石坝 直接概率积分法 动力可靠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会平 李盼中 +4 位作者 韩宇平 何思翰 黄晓东 穆文彬 王春颖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97,共8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植被因子、社会经济数据等,对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进行修正,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核算了...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植被因子、社会经济数据等,对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进行修正,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核算了各网格单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异性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与2000年相比,2020年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略有减少,耕地面积显著减少;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7565.54亿、11473.26亿、14335.51亿元,草地和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较大;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其次为支持服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集聚特征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降水量、净初级生产力(NPP)、生态用地面积占比和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性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动力分析 退耕还林 地理探测器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动力分析的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庞锐 卢韵竹 +1 位作者 季睿 徐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37-2244,共8页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 地震动的随机性对大坝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极限抗震能力作为大坝抗震安全性能的重要环节,在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考虑荷载随机性的影响。基于大量高土石坝随机动力有限元计算,探究坝顶震陷率和坝坡累计滑移量两个重要坝体变形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建议了土石坝安全控制标准。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法对高土石坝进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震陷率随着累计滑移量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取10%的超越概率,以250m规则高面板堆石坝和高心墙堆石坝为例,极限抗震能力分别为0.7g~0.75g和0.8g~0.85g;从概率角度提出了评估大坝极限抗震能力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动力分析 高土石坝 极限抗震能力 谱表达-随机函数法 概率密度演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10
作者 丁雪 邵馨 +2 位作者 邓瑞芳 彭双云 王金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73,共10页
[目的]揭示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力机制,进而为制定滇中城市群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GISD 30 m不透水面数据,运用不透水面动态度、标准差椭圆、象限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 [目的]揭示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力机制,进而为制定滇中城市群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GISD 30 m不透水面数据,运用不透水面动态度、标准差椭圆、象限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不透水面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力机制。[结果](1)时间演变:近20年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整体扩展速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年均扩展速率为66.77 km^(2)/a,年均动态度达4.36%,不透水面的动态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近20年来,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面积扩大了1402.2 km^(2),增长率高达91.5%。(2)空间演变上:近20年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扩展各个城市空间差异较大,其中昆明市不透水面扩展较多,楚雄彝族自治州扩展面积较少。各城市群总体上朝南部—东南部方向扩展,迁移重心基本稳定。(3)近20年来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的扩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总体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展。其中2005年标准差椭圆面积最大,不透水面开始高速扩张,20年来不透水面重心变化较为稳定,整体一直保持向南迁移,总体变化相对较小。(4)从不透水面的驱动机制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扩展的影响显著,而LAI、坡度、降水、温度以及NDVI等因素对不透水面扩展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和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明显强于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论]近20年以来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不断扩展,对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应加强不透水面空间优化布局,为实现滇中城市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滇中城市群 时空演变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昆仑山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及生态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江龙 赵宏慧 +7 位作者 刘晓煌 李洪宇 江东 赵传燕 邢莉圆 雒新萍 王然 王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2-1838,共17页
【研究目的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昆仑山地区生态脆弱,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较少。文章旨在分析昆仑山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和区域生态评价。【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 【研究目的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环境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昆仑山地区生态脆弱,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较少。文章旨在分析昆仑山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和区域生态评价。【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探究了2000—2020年昆仑山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 GD)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识别了昆仑山地区NDVI变化的主导因子,使用RF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 LSTM)开展了多因子NDVI的回归拟合。使用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评估了昆仑山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研究结果 】2000—2020年昆仑山地区NDVI在时间上呈波动增加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RF重要性最高的因子为高程(DEM)、降水(Pre)、到城镇距离(Town)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GD解释力最高的因子为蒸散发(ET)、DEM、GDP和温度(Temp)。RF比LSTM更适用于昆仑山地区NDVI的回归拟合。RSEI数值上升的区域面积为80.52%,但整体波动较大,波动较大区域面积为78.86%。【结论 】DEM、GDP、Pre和ET是影响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生态保护措施成效显著。保护昆仑山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稳定对区域生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随机森林模型 遥感生态指数 动力分析 生态评价 生态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评估的环渤海地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鲁雅兰 徐文斌 +4 位作者 黄执美 孟伟庆 员浩帆 冯剑丰 王义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利用环渤海2000—2020年土地利用产品、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生态系统活力指数和In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环渤海海岸带地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生境时空演化进行驱动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 利用环渤海2000—2020年土地利用产品、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生态系统活力指数和InVEST生境质量模型评估环渤海海岸带地区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化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生境时空演化进行驱动因子探测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渤海地区整体生境质量等级处于中等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大连市、营口市、葫芦岛市和秦皇岛市生境质量较高;2000、2010、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境质量处于中等等级面积占比依次为53%、57.4%、58.3%,等级由低、较低等级转化为中等等级的面积占比较大;2000—2020年环渤海地区生境质量变化主要受气温、高程、降水、路网密度和植被覆盖率等因子的影响,其中降水、气温和高程的影响程度较强,因子交互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两种复合增强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地区生境修复、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 生境质量 时空异质性 动力分析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子瑞 妙文豪 +5 位作者 呼日查 高明龙 刘磊 李岩 付宇 萨如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0,共8页
林下草本层植物在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的调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气候、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等环境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 林下草本层植物在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性的调节和生态功能的发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兴安岭北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气候、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等环境因子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相对重要性,并探讨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气候、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均有较强的影响作用,其中气候的影响强度最大,土壤次之,林分空间结构的影响作用最小。从中介效应上来看,气候变化会导致土壤和林分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除此之外,还发现林分空间结构的改变,也会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从影响系数上来看,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驱动因子因各影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年均降水、有机碳含量、混交度是分别表征气候因子、土壤因子、林分空间结构影响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的主导因子。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保护及修复工作时,可适当调整混交度,维持合理的林分结构,并综合考虑改善土壤养分的森林经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物种多样性 结构方程模型 动力分析 林分空间结构 大兴安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冰湖分布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南 刘泽轩 +2 位作者 郑江华 仲涛 孟乘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2-1481,共10页
冰湖面积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天山地形复杂,冰湖分布广泛,其变化特征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研究天山近20 a的冰湖变化情况,同时结合降水和温度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 冰湖面积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天山地形复杂,冰湖分布广泛,其变化特征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研究天山近20 a的冰湖变化情况,同时结合降水和温度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天山共有冰湖1532个,冰湖面积164.02 km^(2);天山冰湖分布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东、西2个部分冰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47%和0.63%。(2)天山海拔低于3600 m范围内的冰湖普遍呈扩增趋势,面积<0.1 km^(2)的冰湖变化更为明显。(3)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温度和冰川是影响天山冰湖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000—2020年天山东部降水明显增加,温度呈不显著降低趋势,该区域冰湖面积在稳定充足的冰川融水与径流补给下持续扩张。研究结果可以为天山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冰湖溃决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特征 冰湖 GEE 气候变化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网环境异质性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晴阳 李发文 金相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156,共16页
【目的】水网结构和类型的产生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对流域水网的环境异质性及驱动力方面的分析,是调整水系结构、合理恢复和保护水网的重要基础工作。【方法】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水网类型,系... 【目的】水网结构和类型的产生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对流域水网的环境异质性及驱动力方面的分析,是调整水系结构、合理恢复和保护水网的重要基础工作。【方法】以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典型水网类型,系统分析对比四大流域的环境异质性。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定量梳理各因子对于水网结构和类型的解释度。【结果】结果表明:网状和混合状水网流域内,坡度为0.0°~5.0°的比例大于55.05%,地形起伏度为0~70 m的比例大于67.98%,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耕地和人造地表。矩形状、平行状、树枝状和扇状水网流域内,坡度为5.0°~35.0°的比例大于62.42%,地形起伏度为70~500 m的比例大于49.63%,土地利用类型多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土壤侵蚀强度、降水量、湿润指数、气温和水利设施数量也在不同水网类型中表现出异质性。气候因子与河流弯曲度显著正相关,地形因子、开发程度与水网的密度和流向最大频率均显著负相关。所选因子对四大流域水网结构特征的总解释率达53.47%。【结论】水网结构和类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坡度和湿润指数对水网结构有较大影响,解释率分别为21.40%和16.50%。降水量对水网类型的解释度最高,为16.61%。开发程度和气候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水网类型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解释度接近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结构 水网类型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淮河流域 海河流域 环境异质性 动力分析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变迁的动力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元龙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共9页
多源流理论对分析政策变迁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相关研究证明该理论与我国教育政策环境相互适切。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变迁发现:校外培训参与及产生的家庭教育投入负担、校外培训机构侵权以及社... 多源流理论对分析政策变迁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相关研究证明该理论与我国教育政策环境相互适切。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变迁发现:校外培训参与及产生的家庭教育投入负担、校外培训机构侵权以及社会大众多渠道反馈催生问题源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的公众诉求、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导向以及地方校外培训治理的有益经验凝聚政治源流;人大代表等提案建议、专家学者理论探索以及新闻报道形成政策源流。三流汇聚促成政策之窗开启,同时重构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政策环境。研究建议基于中国政策背景开展本土化研究,把握“政策之窗”开放期,关注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运营,推进校外培训分类治理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 校外培训机构 政策变迁 动力分析 多源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植被NDVI时空演变及其气候驱动力分析
17
作者 赵大鹏 王方雄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4期39-45,共7页
为分析2001—2020年甘肃省植被NDVI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素。本文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偏相关分析法和复相关分析法,探讨NDVI与降雨和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NDVI在2001—202... 为分析2001—2020年甘肃省植被NDVI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气候驱动因素。本文基于MOD13A3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偏相关分析法和复相关分析法,探讨NDVI与降雨和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NDVI在2001—2020年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变化速率为0.0045/a。NDVI变化的60%以上区域受气候因子驱动,气温对NDVI的影响尤为显著,气温驱动型区域占主导地位。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气温和降雨的综合作用下,气温对NDVI的影响强于降雨,气候因素对区域植被动态的显著作用。研究结论可为甘肃省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酸化改良农户行为的逻辑路径与驱动力分析
18
作者 余心茹 郭熙 +2 位作者 刘佳越 余志红 郭茹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09-118,共10页
从农户主体维度出发,提出耕地土壤酸化改良农户行为的逻辑主要沿“认知—意向—行为”路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耕地土壤酸化改良农户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为后续土壤酸化治理政策执行指出了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农户土壤酸化治... 从农户主体维度出发,提出耕地土壤酸化改良农户行为的逻辑主要沿“认知—意向—行为”路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耕地土壤酸化改良农户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为后续土壤酸化治理政策执行指出了重点方向。结果表明:(1)农户土壤酸化治理意向、农户个人特征对其酸化治理行为分别在1%、2%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土壤酸化认知、经济利益驱动、治理便利条件对农户酸化治理意向分别在1%、2%、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经济利益驱动对土壤酸化认知在3%的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4)土地耕作情况对酸化治理意向在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负向影响;(5)农户酸化治理行为的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应重视农户对土壤酸化的认知度,通过提高农户土壤酸化治理意向来推动农户采取土壤酸化治理行为,加强科普宣传,从现实耕作情况出发,为农户自发采取酸化治理行为提供便利条件,辅以土壤酸化治理的激励政策,调动农户参与土壤酸化治理的积极性,提升土壤酸化治理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酸化治理 农户行为意愿 逻辑路径 动力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泊系统动力分析的时域方法 被引量:48
19
作者 刘应中 缪国平 +4 位作者 李谊乐 刘滋源 刘和东 黄庆玉 马庆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7-12,共6页
采用准定常时间域方法分析了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海上系泊系统的运动及动力特性.在每一时间步系泊力由准静态方法得到.得到船舶运动时历后,采用推广的三维集中质量法求得锚链的动力特性.在计算船舶的静水恢复力和Froude-... 采用准定常时间域方法分析了在风、浪、流联合作用下海上系泊系统的运动及动力特性.在每一时间步系泊力由准静态方法得到.得到船舶运动时历后,采用推广的三维集中质量法求得锚链的动力特性.在计算船舶的静水恢复力和Froude-Krylov力时,计及了瞬时湿表面变化引起的非线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泊系统 时域分析 动力分析 海洋石油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与动力分析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8
20
作者 冯志友 李永刚 +1 位作者 张策 杨廷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9-984,共6页
对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现代数学在并联机器人机构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这一发展新趋势予以展望,指出了并联机器人机构运动、动力分析研究领域有待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机构 运动分析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