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材料三轴压缩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鞠庆海 吴绵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3-80,共8页
应用RDT-1000型岩石高压动力三轴仪,在围压为0~90MPa,轴向应变速率为(10^(-5)~10~1)/s的范围内,对凝灰岩和混凝土进行动力三轴试验,系统研究它们在冲击动力作用下的破坏强度及其力学响应。获得凝灰岩和混凝土在此条件下的破坏判据及... 应用RDT-1000型岩石高压动力三轴仪,在围压为0~90MPa,轴向应变速率为(10^(-5)~10~1)/s的范围内,对凝灰岩和混凝土进行动力三轴试验,系统研究它们在冲击动力作用下的破坏强度及其力学响应。获得凝灰岩和混凝土在此条件下的破坏判据及如下特性:应变速率和加载速率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破坏强度和变形模量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提高;泊松比随加载速率的提高而减少;对破坏性态来说,提高围压或降低加载速率可增加岩石类的塑性,使破坏向塑剪型发展,反之则向脆断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材料 动力三轴试验 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砂砾石料动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明宇 蔡新 +1 位作者 郭兴文 傅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研究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采用大型动力三轴试验仪进行胶凝掺量为60 kg/m3的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力试验,分析了材料最大动弹性模量与围压之间的关系,推导了非线性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的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应力动应... 为研究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力特性,采用大型动力三轴试验仪进行胶凝掺量为60 kg/m3的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力试验,分析了材料最大动弹性模量与围压之间的关系,推导了非线性动弹性模量及阻尼比的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胶凝砂砾石料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且受围压的影响较大;材料动弹性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减小,而阻尼比则相应增大,并趋于某最大值;动应变一定时,围压增大引起材料动弹性模量增大,而阻尼比则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砂砾石料 动力三轴试验 动弹性模量 阻尼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材料动力特性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温世游 李夕兵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用回归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混凝土的纵横波波速比、泊松比进行了分析 ,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两者的内在联系 ;此外 ,将混凝土的变形机理与各类砂土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对比 ,对扩容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 ,并对应力、应力率、应变率之间关系进行了... 用回归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混凝土的纵横波波速比、泊松比进行了分析 ,并从理论上探讨了两者的内在联系 ;此外 ,将混凝土的变形机理与各类砂土的变形机理进行了对比 ,对扩容现象进行了合理解释 ,并对应力、应力率、应变率之间关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结果表明 :在同一围压条件下 ,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 ,应力 应变曲线由硬化逐渐向软化过渡 ,且呈现剪胀性的趋势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泊松比 围压 混凝土材料 动力压缩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粗粒料的湿化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宏洋 马聪 +4 位作者 刘建龙 孙亚东 宋子屹 丁泽霖 韩鹏举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6,75,共5页
采用大型静动力三轴试验仪对筑坝粗粒料做了常规和湿化三轴试验,研究了粗粒料在湿化变形后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与常规三轴动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粗粒料的动力特性受湿化变形的影响较大,粗粒料的动力性能参数发生了一定程度... 采用大型静动力三轴试验仪对筑坝粗粒料做了常规和湿化三轴试验,研究了粗粒料在湿化变形后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并与常规三轴动力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粗粒料的动力特性受湿化变形的影响较大,粗粒料的动力性能参数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衰减,对比分析两种试验的Hardin-Drnevich模型参数,发现湿化变形对k_(2)、λ_(max)影响较为明显,数值发生衰减,但对n、k_(1)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料 湿化变形 动力特性 Hardin-Drnevich模型 动力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堆石料的动力残余变形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何亮 景宏彬 李国英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基于堆石料动力大三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加筋前后堆石料残余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振次的增加,加筋作用开始体现,加筋前后堆石料残余变形差值越来越大;堆石料残余变形随围压和动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加筋3层的加固效果要好于加... 基于堆石料动力大三轴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加筋前后堆石料残余变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振次的增加,加筋作用开始体现,加筋前后堆石料残余变形差值越来越大;堆石料残余变形随围压和动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加筋3层的加固效果要好于加筋1层,但随着加筋层数的增加,堆石料残余变形减小幅度将逐渐降低;筋材网孔大小对加筋堆石料残余变形的影响较小。此外,构造了指数型经验式,较好地模拟了加筋堆石料残余剪切应变与振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变形 加筋堆石料 筋材 动力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变形特性影响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凌凯 唐新军 王建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为深入研究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大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堆石料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动力变形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体应变和偏应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料经历初次循... 为深入研究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大型多功能静动三轴试验机,对堆石料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动力变形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循环应力历史对堆石料体应变和偏应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堆石料经历初次循环荷载作用后,再次经受循环荷载作用时的抵抗变形能力有所提高;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应力路径对抵抗变形能力变化幅值的影响较小,试验时所施加的围压、固结应力比、动应力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主要与前后两次动应力大小的比值(即循环应力历史系数)有关.分析其原因,在初次循环荷载的作用下,堆石料颗粒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旋转以及颗粒破碎等现象,导致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增多及接触面增大,颗粒之间的咬合能力增强,形成较为稳定的骨架结构;再次施加循环荷载作用时,颗粒之间的稳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所以导致堆石料的变形量减小,抵抗变形的能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循环应力历史 动力三轴试验 变形特性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运营模式下地铁的超静孔压分布特征与动力累积变形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善佳 薛婷 +1 位作者 王旭东 张鹏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99,共6页
以往地铁隧道沉陷研究主要局限于不排水条件下的洞周土体动强度和液化及累积塑性变形等方面,但对排水条件循环荷载下超静孔压和累积塑性变形研究不足。结合地铁的正常运营状况,针对南京地铁河西段粉砂土工程地质特点,开展排水条件下循... 以往地铁隧道沉陷研究主要局限于不排水条件下的洞周土体动强度和液化及累积塑性变形等方面,但对排水条件循环荷载下超静孔压和累积塑性变形研究不足。结合地铁的正常运营状况,针对南京地铁河西段粉砂土工程地质特点,开展排水条件下循环荷载三轴实验。在获得可靠的动参数和动变形基础上,运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地基-隧道有限元模型,对地铁多运营模式下隧道地基土的排水条件循环荷载动力响应非线性分析,得到运行方式和运行速度等因素影响下隧道洞周位移和超静孔压的动力响应性状。结果表明:双向运行时隧道上方的竖向位移响应值小于单向运行时的竖向位移响应值。而洞周超静孔压与之相反;列车运行速度为35 km/h的超静孔压响应值大于60 km/h的响应值,竖向位移无明显差异。列车低速产生的振动频率相对较低,能量衰减越慢,所以产生较大的超静孔压,与实测在规律上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运营模式 排水动力循环试验 动力累积沉降 超静孔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基床病害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振刚 张鸿儒 +1 位作者 郭小红 谢永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8-20,共3页
结合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 ,对高速铁路基床的受力状态和作用做了简要的论述。针对基床的受力情况作了土的动力三轴试验 ,得出了随着土饱和度的增大土的动强度会大大降低的结论 ,从而论证了基床表层防渗功能的重要性。... 结合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 ,对高速铁路基床的受力状态和作用做了简要的论述。针对基床的受力情况作了土的动力三轴试验 ,得出了随着土饱和度的增大土的动强度会大大降低的结论 ,从而论证了基床表层防渗功能的重要性。分析了基床病害发生的机理 ,指出水渗入基床、造成土的动强度降低是高速铁路产生基床病害的根本原因。结合国外高速铁路的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病害 动力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