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作观察疗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妍欣 张华芳 林颖露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32-2136,共5页
基于国内外动作观察疗法在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别从动作观察疗法的概述、应用与效果、不足与展望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晶 曾明 +6 位作者 金敏敏 杨美霞 崔尧 朱美红 施明 李亮 顾旭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88-893,共6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田丽 朱慧敏 +3 位作者 刘莉 饶江 孟阿磊 章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AOT)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例)和AOT试验组(n=1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2次语言康复...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action observation therapy,AOT)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5例)和AOT试验组(n=15例)。对照组给予每日2次语言康复训练,每次30min,每周5天,疗程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第一次语言功能训练前进行动作观察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每周5天,疗程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评定2组患者的语言功能。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WAB评分中的自发言语、复述、命名、AQ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患者WAB各项评分和AQ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患者WAB各项评分及AQ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联合常规语言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 西方失语成套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曾明 沈芳 +8 位作者 朱美红 王晶 崔尧 傅建明 顾旭东 姚云海 王春苑 时美芳 孙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53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不同的几何图案及数字符号,然后模仿特定动作;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诱发电位仪分别刺激患侧大脑皮质M1区、第7颈椎棘突刺激,在拇短展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价指标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2.32±12.56)、WMFT评分(51.57±11.45)、MBI评分(73.57±10.17),MEP的潜伏期(22.69±2.11)ms、波幅(1.25±0.38)mV、中枢运动传导时间(10.12±1.46)ms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观察疗法可改善恢复期脑梗死后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8
5
作者 魏亚敏 姜志梅 +4 位作者 汤敬华 杜佳音 李雪梅 王亚男 李梦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及AOT的最佳治疗强度和治疗周期。方法 2017年3月至11月,将45例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OT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观看风景视频,分为A组和B组,A组(n=11...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AOT)对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效果,及AOT的最佳治疗强度和治疗周期。方法 2017年3月至11月,将45例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OT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观看风景视频,分为A组和B组,A组(n=11)每次20 min,B组(n=13)每次30 min;AOT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辅以AOT,分为C组和D组,C组(n=10)每次20 min,D组(n=11)每次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12周后对四组进行握力评定、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UEFT)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 FIM)。结果治疗后,D组握力和UEFT评分优于B组和C组(P<0.05),C组优于A组(P<0.05);且12周的评定结果优于8周(P<0.05)。治疗8周、12周后,各组间Wee FIM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OT可改善痉挛型脑瘫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训练时间长,训练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偏瘫 动作观察疗法 手功能 镜像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效果 被引量:16
6
作者 申嘉怡 张通 +1 位作者 胡雪艳 王文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0-937,共8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于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44例脑卒中后左侧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动态风景视频观察训练,试验组接受动作观察训...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于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44例脑卒中后左侧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2)和试验组(n=22)。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动态风景视频观察训练,试验组接受动作观察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1周和训练3周后用中国行为性忽略测试-香港版(CBIT-HK)常规测试中的4项(短线划销、字母划销、星星划销、二分线段)进行评估,并比较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训练1周后,两组CBIT-HK常规测试4项分数大多较训练前改善(t>2.712,P<0.05),且试验组线段二等分百分比显著优于对照组(t=4.822,P<0.001);训练3周后,两组CBIT-HK常规测试4项分数及MMSE、FMA、ADL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t>1.596,P<0.05),试验组的短线划销、字母划销及线段二等分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t>3.577,P<0.01)。结论动作观察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单侧忽略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侧空间忽略 动作观察疗法 镜像神经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作用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蓝诗玲 庞伟 +2 位作者 李鑫 刘梦云 战玉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8-56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9日公开发表的AOT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作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结... 目的系统评价动作观察疗法(AOT)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7月9日公开发表的AOT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作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497例患儿,发表时间集中于近10年,研究包括基于医院且有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和基于家庭且无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主要评估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作用。试验组进行与日常生活活动相关的动作,对照组主要观看不包括动作的视频片段。每天15~120 min,每周3~5 d,干预周期大多为3~4周。AOT对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体现在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和参与两个方面,体现为增加上肢握力、降低肌张力和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功能。结论基于医院且有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对于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有改善作用。基于家庭且无治疗师监督下开展的AOT对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AOT的长期效应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动作观察疗法 上肢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对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建平 桂沛君 谢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在重度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至6月,40例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常规康复训练前,观察组观看有关手臂与手日常生活活动和动作的视频,嘱患者想象自己患侧上肢和手完...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在重度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至6月,40例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常规康复训练前,观察组观看有关手臂与手日常生活活动和动作的视频,嘱患者想象自己患侧上肢和手完成这些动作;对照组观看有序的几何图形、字母及没有人和动物的视频。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两组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MAS-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MAS-UE和MBI评分均提高(t>2.854,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F>4.395,P<0.05)。结论动作观察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重度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动作观察疗法 偏瘫 上肢 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孝翠 刘臻 +2 位作者 苏清伦 赵秦 李海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93-1397,1407,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选取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选取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强化语言训练,每次30min,对照组2次/d,试验组1次/d,每周治疗6天,共8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每次30min,每周6次,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康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Test,BADE)、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BDNF水平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听理解、命名、列举、阅读、书写、BDNF水平、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以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疗法 阿尔茨海默病 语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伟利 仝林 章闻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伴足下垂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AOT)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评定患者踝背屈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波幅,测量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同时应用Fugl-Meyer 评分(FMA)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踝背屈肌最大收缩时的肌电波幅、踝关节背屈角度、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有显著疗效,能增加胫前肌的肌力,改善踝关节主动背屈角度,从而改善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疗法 脑卒中 足下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力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翔 张一 +1 位作者 谢凡 陈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0-724,共5页
目的 探讨增强现实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力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强现实镜像治疗,共4周。治... 目的 探讨增强现实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注意力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强现实镜像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数字广度测验(DST)、划销测试1、划销测试2、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和同步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DST、SDMT、PASAT评分以及划销测试1、划销测试2失误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t|> 3.663,P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 2.037,P <0.05)。结论 增强现实镜像疗法可在短期内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注意力 镜像疗法 增强现实 动作观察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