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作模式的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模型构建研究
1
作者 郭成根 郑湘平 +4 位作者 柳鸣毅 陈奥娜 李福有 谭雪峰 孙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78,共9页
目的:基于动作模式探索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的结构要素,构建与验证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模型,并研制模型评价标准参考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编制测评工具并采集533名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数据... 目的:基于动作模式探索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的结构要素,构建与验证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模型,并研制模型评价标准参考值。方法: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编制测评工具并采集533名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数据,运用SPSS21.0和AMOS24.0等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区分度、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检验,构建并验证评价指标模型。结果:(1)基于动作模式确立了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的结构要素,包括上肢、躯干和下肢3项一级指标,推撑、提拉、抓握、体屈、体伸、旋转、蹲起和步行8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2)经同质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检验,剔除2项三级指标后构建了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模型。(3)模型修正后GFI=0.946,AGFI=0.924,RMSEA=0.041,SRMR=0.035,TLI=0.963,CFI=0.970,适配度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残差均为正且显著,无违反估计,验证了模型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4)研制了模型评价标准参考值,并通过系统内折半回代检验,验证了标准的适切性。结论:本研究基于动作模式构建了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模型,并研制了模型的评价标准参考值。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其创新性和实用价值对于落实健康老龄化的理念,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在本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动作模式的低龄老年人力量素质精准化干预方案,最终形成基于动作模式的力量素质“测评—干预”一体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力量素质 动作模式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模式释义:定义、机制、分类、训练 被引量:20
2
作者 崔运坤 贾燕 +1 位作者 马琳 尹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动作模式的定义、机制、分类、训练4个问题进行剖析,发现:1)动作模式是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多系统互相配合执行动作程序的过程;其内在本质是神经痕迹,外在表现是单个或多重单个动作。2)由神经系统...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动作模式的定义、机制、分类、训练4个问题进行剖析,发现:1)动作模式是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多系统互相配合执行动作程序的过程;其内在本质是神经痕迹,外在表现是单个或多重单个动作。2)由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拮抗和协同形成的人体系统协调模式,和由动作要素的拮抗和协同形成的动作参量协调模式是动作模式的形成机制。3)为完成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而自然形成的基本功能动作模式,和为完成运动项目的特异需求所形成的运动专项动作模式是主要的两大类动作模式。4)突破"人""任务""环境"的限制是动作模式训练的本质;限制和释放自由度是动作模式训练的策略;而固定特征是动作质量训练的内容,变化特征是动作绩效训练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模式 定义 机制 分类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岁儿童与成人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林磊 董奇 +1 位作者 孙燕青 Claes von Hofsten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1-237,共7页
通过比较 3— 7岁儿童与成人的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类型、特征和使用率 ,初步探讨了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 1)儿童与成人中均存在八种筷子使用动作模式 ,各种模式在手指的分工、配合及完成任务的稳定性、适应... 通过比较 3— 7岁儿童与成人的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类型、特征和使用率 ,初步探讨了筷子使用动作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 1)儿童与成人中均存在八种筷子使用动作模式 ,各种模式在手指的分工、配合及完成任务的稳定性、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具有不同的效率水平 ;( 2 )随年龄的增长 ,个体筷子使用动作模式日趋转向效率较高的类型 ,表现为高效模式的使用率从 3岁组的 3 7%增加到成人组的 5 0 % ,而低效模式的使用率从 5 9 3 %下降到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筷子使用动作模式 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技能 儿童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栏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动作模式 被引量:8
4
作者 徐树礼 危小焰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8-82,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验等方法,采用Qualisys 500运动捕捉系统和Model-C40型表面肌电仪测量栏侧提拉过栏系列动作模式,分析各模式运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与常规栏侧提拉过栏比较,上肢悬吊-栏侧提拉过栏快速组对股四头肌和腰肌的...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验等方法,采用Qualisys 500运动捕捉系统和Model-C40型表面肌电仪测量栏侧提拉过栏系列动作模式,分析各模式运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与常规栏侧提拉过栏比较,上肢悬吊-栏侧提拉过栏快速组对股四头肌和腰肌的训练效果显著增强,最符合跨栏起跨腿大幅度快速提拉的要求;从动作细节(动作的规范性、运动学和肌电学参数系统、动作速度变化)的角度研究核心稳定力量训练动作模式,是探求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栏 核心稳定力量 栏侧提拉过栏 运动捕捉系统 表面肌电 动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操纵动作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献强 任春燕 王其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4-1088,1094,共6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模式主要成分结构,采用Matlab编写了主成分分析算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选取问卷中超车、转向和并线3种驾驶行为的数据,分析得到这3种驾驶行为对应的驾驶操纵动作模式的主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模式主要成分结构,采用Matlab编写了主成分分析算法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着重选取问卷中超车、转向和并线3种驾驶行为的数据,分析得到这3种驾驶行为对应的驾驶操纵动作模式的主成分载荷矩阵和贡献率。结果表明:通过研究驾驶行为及其对应的驾驶操纵动作模式,可以发现对特定驾驶行为影响较大的驾驶操纵动作,进而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反向实现个性化驾驶行为的识别,为后续设计先进的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主成分分析法 驾驶操纵动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男子橄榄球队基本训练周计划力量训练方法与动作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亚中 贺忠亮 +3 位作者 徐辉 朱陪厚 常喜 周小青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9-343,347,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对我国男子橄榄球队4个连续基本训练周的力量训练过程中的方法与动作模式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并运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训练学理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中国男子橄榄球队4周力量训练成果显著...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对我国男子橄榄球队4个连续基本训练周的力量训练过程中的方法与动作模式进行调查及数据分析,并运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训练学理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中国男子橄榄球队4周力量训练成果显著,提高幅度显示出由上肢、躯干到下肢递增的特点;准备部分的方法与动作模式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吻合度较高;在基本部分中体现出注重运动链功能,以多维度训练为主;结束部分中的训练方法与动作模式绝大多数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念相一致。需要改进之处主要有:在准备部分增加伤病预防训练;在基本部分突出爆发力训练、完善训练前运动功能诊断,加强弱链训练、严格控制负荷,补充单边训练等;在结束部分应深化对恢复再生的认识,并提高训练的效率与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男子橄榄球队 周计划 力量训练 动作模式 身体运动功能 爆发力训练 弱链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动作模式训练对11~12岁儿童足球多方向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亚中 杨宇 尹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9,共7页
目的:针对我国校园足球活动中基本动作模式、基本动作技能训练缺失的问题,探索基本动作模式训练对11~12岁儿童足球多方向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实验前、后测对比发现,... 目的:针对我国校园足球活动中基本动作模式、基本动作技能训练缺失的问题,探索基本动作模式训练对11~12岁儿童足球多方向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实验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实验前、后测对比发现,对照组仅AFL有球测试成绩呈中等效应量改善(d=0.72);实验组AFL有球测试和Pro跑成绩变化呈中等效应(0.50<d≤0.80),另外4项测试均为大效应;实验后组间比较发现,2组内布拉斯加跑成绩差异呈大效应(d>0.80),AFL有球测试和Pro跑呈小效应(0.20(d≤0.50),另外3项测试为中等效应(0.50<d≤0.80)。结论:1)短期的有球技能练习可以提高11~12岁儿童折线运控球多方向移动效果,但对于无球多方向移动速度提升不足。2)基本动作模式练习对于该年龄段儿童多方向移动速度提升效果显著。3)基本动作模式训练效果整体优于有球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多方向移动速度,需要单独进行此类练习,且有必要补充碎步跑与躯干旋转等基本动作模式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动作模式 儿童 足球 多方向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疼痛综合征下肢动作模式特征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一言 陆阿明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5-561,共7页
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因其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现状已在康复治疗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FPS患者解剖学异常、疼痛因素导致肌肉活动改变与肌力不足会引起下肢关节产生错误动作模式,这种错误... 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因其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现状已在康复治疗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FPS患者解剖学异常、疼痛因素导致肌肉活动改变与肌力不足会引起下肢关节产生错误动作模式,这种错误的动作模式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者康复。通过运动疗法、贴扎、神经肌肉训练以及关节矫形器可以改善髋、膝、踝动作模式,减轻PFPS的疼痛。对PFPS患者患病后动作模式特征以及相应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为PFPS的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动作模式 下肢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肌音信号分析的踝关节动作模式识别 被引量:2
9
作者 蒋志伟 夏春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通过测量分析受试者小腿胫骨前肌和腓骨短肌的肌音信号,对踝关节背伸、跖屈、外展、内收等4个动作进行模式识别研究。提出了基于二次包络线的不等长信号分割算法,以及基于非线性小波变换的奇异值特征提取方法,并使用SVM分类器进行模式... 通过测量分析受试者小腿胫骨前肌和腓骨短肌的肌音信号,对踝关节背伸、跖屈、外展、内收等4个动作进行模式识别研究。提出了基于二次包络线的不等长信号分割算法,以及基于非线性小波变换的奇异值特征提取方法,并使用SVM分类器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不等长分割的算法可以有效截取踝关节肌音信号的动作段信号;在两通道信号采集的情况下,利用非线性小波变换得到的奇异值特征在踝关节四模式识别中总体准确率可以达到87.8%,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音信号 信号分割 非线性尺度小波 特征提取 踝关节动作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2
10
作者 刘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26,共11页
人体运动系统全面而精准的功能基于复杂和完善的自身结构。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人体动作模式的特点,以及人体运动链的概念、结构、分类、功能,同时举例说明了运动链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 人体运动系统全面而精准的功能基于复杂和完善的自身结构。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介绍了人体动作模式的特点,以及人体运动链的概念、结构、分类、功能,同时举例说明了运动链理念在运动损伤防护和康复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是运动者实施其自我调控功能,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技能,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和风格的重要结构保障。动作模式是动作和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人体运动链系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结果。正确理解人体动作模式和运动链的概念,通过有效的动作模式与运动链功能的筛查以及运动能力的检测,寻找出合理的预防性和矫正性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提升运动损伤的防护和康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作模式 运动链 运动损伤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鉴别体域网动作模式的近邻快速鲁棒协作表示分类算法
11
作者 吴建宁 凌雲 +1 位作者 王佳境 林英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2,共8页
提出一种近邻快速鲁棒协作表示体域网动作模式分类算法,旨在基于体域网多传感动作模式数据结构内在相似性,利用最近邻原则,寻找与测试动作样本密切相关的少量近邻类别和近邻训练样本,重新构造训练样本集,然后基于新训练样本集构建快速... 提出一种近邻快速鲁棒协作表示体域网动作模式分类算法,旨在基于体域网多传感动作模式数据结构内在相似性,利用最近邻原则,寻找与测试动作样本密切相关的少量近邻类别和近邻训练样本,重新构造训练样本集,然后基于新训练样本集构建快速鲁棒协作表示动作分类模型,通过扩展拉格朗日乘数算法求解待定测试样本协作表示系数和表示残差,定义判定测试样本所属类别规则,有效提高分类性能。采用公开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多传感动作模式数据库验证所提算法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从体域网多传感数据中获得更多与动作模式密切相关的协调性和相关性,动作模式识别率提高2%,运行时间仅需6.5 s,分类性能明显优于稀疏表示动作模式分类性能,有望为临床鉴别人体动作模式提供一个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表示分类 体域网 动作模式分类 最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农村电气化及其动作模式(之三)
12
作者 姚飞 《农电管理》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在其SCADA系统中,应用三种通讯方式对11座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监控并全部实现遥测、遥讯、遥控等三遥功能;他们的负荷控制系统,通过全向天线接收大小用户和家庭负荷信息,将其同时率的电热空调、洗衣机等用户电气设备予以循环... 在其SCADA系统中,应用三种通讯方式对11座无人值守变电站进行监控并全部实现遥测、遥讯、遥控等三遥功能;他们的负荷控制系统,通过全向天线接收大小用户和家庭负荷信息,将其同时率的电热空调、洗衣机等用户电气设备予以循环式控制,平均每一分钟传送一个信息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气化 农村变电站 合作社 动作模式 供电可靠性 配电线路 计算机 农电事业 无人值守变电站 接线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特征的多模式想象动作识别 被引量:13
13
作者 万柏坤 刘延刚 +4 位作者 明东 孙长城 綦宏志 张广举 程龙龙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5-900,共6页
对不同部位肢体想象动作诱发的脑电特征进行辨识,并提取出对应的思维信息,这是实现脑-机交互的经典方法之一,传统的左、右手双想象动作诱发模式下信息转化效率较低,引入多个肢体部位想象动作的多模式转化方法可望改善这一缺点.采用二维... 对不同部位肢体想象动作诱发的脑电特征进行辨识,并提取出对应的思维信息,这是实现脑-机交互的经典方法之一,传统的左、右手双想象动作诱发模式下信息转化效率较低,引入多个肢体部位想象动作的多模式转化方法可望改善这一缺点.采用二维时频分析结合Fisher分析的方法,从典型受试者的多模式想象动作脑电信号中提取出有利于分类识别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特征信息,再使用支持向量机建立双层分类器对多模式想象动作进行分类识别.本方法对于4种不同肢体部位的识别可以达到较高的正确率(85.71%).结果表明,多模式想象动作的诱发脑电特征信息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异性,可以用于脑-机交互思维任务的识别和提取,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模式想象动作 事件相关去同步 Fisher分析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电网故障诊断基本分析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冬梅 张旭 +3 位作者 张东英 刘燕华 魏娟 张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191,共8页
根据电网发生故障时网架结构变化的特点,依据我国继电保护的整定原则和动作逻辑,构建了故障时电网结构变化的基本模式,以实现对于故障的快速感知与诊断。为分析故障时二次系统的动作行为,构建了采用动态故障树表示的电网故障诊断二次系... 根据电网发生故障时网架结构变化的特点,依据我国继电保护的整定原则和动作逻辑,构建了故障时电网结构变化的基本模式,以实现对于故障的快速感知与诊断。为分析故障时二次系统的动作行为,构建了采用动态故障树表示的电网故障诊断二次系统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动作模式进行了研究,将保护装置动作模式分为保护配属对象故障模式、外部设备故障模式、断路器拒动模式、保护拒动模式和异常动作模式。采用模式叠加构建了多重保护配置下的保护动作模式,利用网络拓扑完成了失电区域内多装置动作模式的生成,分析了电网故障过程中继电保护动作的模式不相容现象。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保护动作模式匹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故障诊断 网架变化模式 动态故障树 保护动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机械智能断路器误动作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兴 《电气制造》 2011年第1期70-72,共3页
从智能断路器原理入手,分析了智能断路器的原理结构和选型原则,结合实际使用中的误动作模式,分析其原因与特征,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为智能断路器的实际应用提供经验。
关键词 智能断路器 动作分析 煤炭机械 原理结构 选型原则 动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落地方向及运动疲劳对侧切动作中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博士 杨晓巍 +4 位作者 赵建斌 吴菁 杨辰 郑亮亮 周志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3-662,共10页
目的:对比不同方向(前向、45°斜向、横向)落地侧切动作疲劳前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探讨不同落地方向及疲劳对侧切动作ACL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比较15名男性大学生在疲劳诱导前后执行3种不同落地方向侧切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目的:对比不同方向(前向、45°斜向、横向)落地侧切动作疲劳前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探讨不同落地方向及疲劳对侧切动作ACL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比较15名男性大学生在疲劳诱导前后执行3种不同落地方向侧切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变化,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触地时刻髋、膝关节屈曲角45°斜向侧切和横向侧切显著小于前向侧切(p<0.05),且前向、45°斜向、横向侧切依次呈减小趋势;触地时刻踝关节跖屈角、缓冲阶段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时刻膝伸展和外翻力矩45°斜向侧切和横向侧切显著大于前向侧切(p<0.05),且前向、45°斜向、横向侧切依次呈增大趋势;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横向侧切显著大于前向侧切(p<0.05);疲劳后3个方向侧切动作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较疲劳前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不同落地方向可对侧切动作下肢动作模式造成影响,侧切变向角度的增大可能导致更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运动疲劳可能增加男子侧切变向动作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并且在大角度侧切变向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变向 神经肌肉疲劳 下肢运动损伤 生物力学 动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情境上下文的智能虚拟装配动作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兆元 刘惠义 +1 位作者 杨战军 郑源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66-1370,共5页
针对现有虚拟装配系统普遍缺乏对复杂情境的分析能力,难以根据上下文有效预测用户动作意图的问题,给出了虚拟装配中情境上下文的形式化定义,建立了智能虚拟装配动作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装配动作模式的挖掘,进行基于实例的动作意图预... 针对现有虚拟装配系统普遍缺乏对复杂情境的分析能力,难以根据上下文有效预测用户动作意图的问题,给出了虚拟装配中情境上下文的形式化定义,建立了智能虚拟装配动作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装配动作模式的挖掘,进行基于实例的动作意图预测,实现系统的智能虚拟装配。结合水轮发电机组的转轮体装配实例,给出了模型的实现框架。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能够根据情境上下文准确预测用户的动作意图,实时调整零部件的动作以自动完成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装配 情境上下文 动作模式 意图预测 模型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图书重印的基本运作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海刚 《大学出版》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经常性工作。可以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重印牵涉面广,参与部门多,如重印一经做出,即进入生产环节,相应地就产生管理、印制、储运成本,一... 图书重印是出版社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出版社经常性工作。可以说,把好图书重印关等于看好了出版社的家。在出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重印牵涉面广,参与部门多,如重印一经做出,即进入生产环节,相应地就产生管理、印制、储运成本,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出版社造成损失,或者由于库存大量积压甚至报废造成资金周转困难,或者由于市场短缺引发盗版和换版损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只有从全社的情况出发,把图书重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全局的、整体的视角构建图书的重印体系.才有可能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脉搏,最大可能地维护图书供求的平衡,才有可能合理控制成本。图书重印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密切协调、合作互动,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运作模式来规范各部门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重印 动作模式 控制成本 经常性工作 出版社 生产经营 出版企业 生产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贷资金风沙治理项目运作模式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仲平 孙得祥 聂福彪 《甘肃林业》 2010年第2期30-31,共2页
一、项目概况 甘肃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通过采用植树造林、工程治沙、天然植被封护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治理沙漠化土地72803.6公顷,增加项目区林草植被,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延,改善... 一、项目概况 甘肃重点风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利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贷款,通过采用植树造林、工程治沙、天然植被封护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治理沙漠化土地72803.6公顷,增加项目区林草植被,有效遏制沙漠化扩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项目 风沙区 动作模式 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可持续发展 沙漠化土地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运会”女垒决赛投手投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20
作者 岑少华 袁晋纯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98-103,共6页
1987年9月,第六届全运会女子垒球在广州决赛期间,我们拍摄了部分投手的投球动作,计有14名投手的48个动作,选其中11名投手,每名投手选一个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所选运动员均为国内的一流好手,所选动作投出的球均为好球。收集、研究这些资... 1987年9月,第六届全运会女子垒球在广州决赛期间,我们拍摄了部分投手的投球动作,计有14名投手的48个动作,选其中11名投手,每名投手选一个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所选运动员均为国内的一流好手,所选动作投出的球均为好球。收集、研究这些资料,以寻找合理的动作模式,为以后的动作模拟、仿真提供客观资料,有助于改进提高投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学分析 动作过程 优秀运动员 投手 出手速度 女子垒球 投球技术 动作阶段 全运会 动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