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5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被引量:
41
1
作者
张积家
陈新葵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41,共8页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实验2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不一致或无关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实验3探讨汉字义符的作用是否随词频而变化。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高频词和低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高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低频词快。实验4探讨汉字义符与动作器官是否一致对具体性不同的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和具体性低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具体性低的词快。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词的结构特点影响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或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动作动词
义符
语义
词频
具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被引量:
15
2
作者
范晓
朱晓亚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基干句模
动核结构
言语行为
使令
动词
语义结构
动元
三价
语义成分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
被引量:
36
3
作者
张国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14,共3页
单音节动作动词和双音节动作动词不仅在句法功能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语用功能上也各有其特点。本文拟将考察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不同语体·句类的感受度,描写其语用功能差异,并兼及与使用者的关系。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单双音节
语用功能
单音节
书面语体
口语语体
陈述句
祈使句
句类
疑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
4
作者
何薇
朱景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6,200,共9页
瞬间动作动词表示基本动作,是研究动作动词的切入点。能否与表示动量的"下1"进行组合可以帮助确定瞬间动作动词。瞬间动作动词表示的动作不能持续但常常重复,动作短暂但可以计次。瞬间动作动词有一次即可达到目的、造成特定...
瞬间动作动词表示基本动作,是研究动作动词的切入点。能否与表示动量的"下1"进行组合可以帮助确定瞬间动作动词。瞬间动作动词表示的动作不能持续但常常重复,动作短暂但可以计次。瞬间动作动词有一次即可达到目的、造成特定状态的,也有需多次重复才能产生效用的。瞬间动作多半直接通过肢体(主要是手部)、头部或全身施行,也可以同时采用手部驾驭的工具。一次性瞬间动作不表现过程。"在/正/正在+V"表示的是瞬间动作重复施行的持续状态。"V着"可以表示瞬间动作重复施行的状态,也可以表示一次性瞬间动作延续的姿态:这种差别取决于瞬间动作动词的再分类。瞬间动作动词是构成其他动作动词的基础,瞬间动作的不稳定特点容易影响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动词
瞬间
动作
动量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作动词补足语的确定
5
作者
方绪军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4期16-20,共5页
本文把动词的向看成一个句法—语义概念,其作用在于关联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动词的向在句法上表现为动词要求的补足语,补足语在语义上可以解释为动词指派的动元。确定动词的向首先得确定补足语,然后才能确定动元。本文按[±位...
本文把动词的向看成一个句法—语义概念,其作用在于关联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动词的向在句法上表现为动词要求的补足语,补足语在语义上可以解释为动词指派的动元。确定动词的向首先得确定补足语,然后才能确定动元。本文按[±位移]和[±附着]两组语义特征把动作动词分成三类,分别讨论了这三类动词的补足语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动词
的向
补足语
替换
语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6
作者
王斌
李智睿
+1 位作者
伍丽梅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1-1305,共15页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模拟对运动通道中箭头方向判断的影响,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运动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汉字的具身方向与箭头方向一致促进被试对箭头...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模拟对运动通道中箭头方向判断的影响,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运动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汉字的具身方向与箭头方向一致促进被试对箭头方向的判断。实验2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经验对视觉通道中字母位置判断的影响,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视觉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汉字的具身方位与字母方位一致促进对字母方位的识别。实验3采用义符启动范式考察义符与整字的具身模拟,发现理解汉语肢体动作动词不仅在整字层次上存在着具身模拟,在部件层次上也存在着具身模拟。义符在汉字加工中期被激活了,并且持续到加工晚期。整个研究表明,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是一个跨通道的具身模拟过程,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的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肢体
动作动词
义符
整字
具身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搭配功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张国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搭配功能差异,考察与之搭配的词在次范畴以及音节等方面的选择限制。指出在次范畴的选择上双音节动作动词较为自由,单音节动作动词受到较多限制;在音节的选择上单音节动作动词自由,而双音节动作动词...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搭配功能差异,考察与之搭配的词在次范畴以及音节等方面的选择限制。指出在次范畴的选择上双音节动作动词较为自由,单音节动作动词受到较多限制;在音节的选择上单音节动作动词自由,而双音节动作动词则受到限制。并力求解释产生这一互补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动词
选择限制
双音节
动词
单双音节
偏正关系
单音节
动词
动词
搭配
主谓关系
名词组合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分类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合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57-158,共2页
在语义场理论的指导下,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进行尝试性分类,将其下分为5个子群:零客体子群、获取客体子群、移动客体子群、改变客体形态子群、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
关键词
俄语徒手
动作动词
词群分类
语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音节动作动词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被引量:
1
9
作者
韩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42-147,共6页
文章考察双音节动作行为动词语义中所蕴含的方式特征。不同结构类型的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于行为方式特征的凸显情形不同,有的显性凸显,有的隐含在某一语素义内部,有的在聚合维度对比或特定句法组合中呈现方式语义,还有少数基本不凸显。在...
文章考察双音节动作行为动词语义中所蕴含的方式特征。不同结构类型的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于行为方式特征的凸显情形不同,有的显性凸显,有的隐含在某一语素义内部,有的在聚合维度对比或特定句法组合中呈现方式语义,还有少数基本不凸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描绘汉语动动复合各结构小类所反映的不同意象图式及其系联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汉语复合词的强势结构类型是同形类叠加"的原因,即同形类成分因其所属概念语义域一致或近似,从而更易形成高整合度的概念意象图式,亦能构成更具信息价值的语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节
动作动词
方式范畴
语义特征
认知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作行为动词作主语刍议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俊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4-87,共4页
动作行为动词充当主语,是伴随着单音节向多音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单音节词基本不作主语。多音节词能否作主语,主要是由其动作性的强弱决定的,即动作性越弱,就越易于充当主语;反之,动作性越强,则越不易充当主语。此外。
关键词
动作
行为
动词
主语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
被引量:
27
11
作者
王灿龙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5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被动句
无标记
语义特征
及物
动词
动作动词
非活体
双音节
短篇小说
现代汉语
动作
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想”类动词的句法多义性
被引量:
11
12
作者
王希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13,共7页
一 “想”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很多。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中分为五个小类: 1.表示喜爱等愉快义的: 热爱 喜欢 佩服 同情 满意 心疼 同意 怀念 信任 爱好 相信 尊重 羡慕 想念 ...
一 “想”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很多。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中分为五个小类: 1.表示喜爱等愉快义的: 热爱 喜欢 佩服 同情 满意 心疼 同意 怀念 信任 爱好 相信 尊重 羡慕 想念 2.表示怨恨等不愉快义的: 恨 怪 愁 嫌 害怕 欺骗 后悔 怀疑 担心 忌妒 3.表示感觉的: 感觉 觉得 感到 4.表示认知的: 认识 认得 懂 明白 了解 以为 知道 晓得 理解 5.表示遗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多义性
句法模式
补语
指向宾语
“吃”
指向主语
施事者
句式
心理活动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的单动词使动句
被引量:
6
13
作者
刘街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95,共8页
本文通过与及物动作动词句对比,考察"这些措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类单动词使动句。认为立足于不及物用法来看,单动词使动句的动词可概括为(1)可解析为外部使因的、(2)只能带弱施动性S的动作动词或含移位或移位方式的动...
本文通过与及物动作动词句对比,考察"这些措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类单动词使动句。认为立足于不及物用法来看,单动词使动句的动词可概括为(1)可解析为外部使因的、(2)只能带弱施动性S的动作动词或含移位或移位方式的动作动词,以及具有表示过程变化能力的非动作动词。在与及物动作动词句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一限制的原因是单动词使动句着重表达结果状态事件。单动词使动句是汉语中第二句法格局或作格范式的基本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动句
及物
动作动词
句
作格范式
及物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
被引量:
1
14
作者
方一新
张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0,95,共9页
本文以东汉17部译经中的10个动词为例,考察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并与先秦同类动词的动宾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个动作动词的动宾关系与先秦文献相比,变化不大;译经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兴成分,体现了其口语性的特点,如"打"...
本文以东汉17部译经中的10个动词为例,考察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并与先秦同类动词的动宾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个动作动词的动宾关系与先秦文献相比,变化不大;译经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兴成分,体现了其口语性的特点,如"打"的出现比同期中土文献要早,还出现了"食饭"的组合等。译经中恐惧义心理动词与先秦文献相比,语义与语法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与同期中土文献相比,语言发展更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译经
动作动词
心理
动词
动宾关系
口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VV”“V一下”“V一会儿”格式与动词的选用
被引量:
9
15
作者
李允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5-90,共6页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文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动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文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动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
动作动词
心理
动词
持续
动词
汉语
语法
动态
动词
"VV"
"V一下"
"V一会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
被引量:
39
16
作者
刘瑞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62-70,共9页
人们对自己语言中最习惯的用语,有时竟然是很不理解的,汉语动词“打”就是典型一例。从晋至宋,“打”字口语中使用已极为普遍,而且词义似乎灵活多变,既看不出与本义打击的关系,也看不出各种用法间的联系,更难以如同其他大多数词一样归...
人们对自己语言中最习惯的用语,有时竟然是很不理解的,汉语动词“打”就是典型一例。从晋至宋,“打”字口语中使用已极为普遍,而且词义似乎灵活多变,既看不出与本义打击的关系,也看不出各种用法间的联系,更难以如同其他大多数词一样归纳为简明的几个意义。欧阳修《归田录》:“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唯打字耳。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锤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粘纸曰打糊,以尺丈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日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谓之打。”几乎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用打称说,这一概括本是有见地的。然而他却不懂得千百万人的这种语言实践自有其规律性,反而认为是言语之讹中皆同其谬者。一念之差使他对泛义动词这一重要语言现象的认识南辕北辙而失之交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义
动词
打字
使用特点
“打”
模糊词义
具体
动词
山歌
聊斋俚曲集
动作动词
喻世明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此较
被引量:
16
17
作者
刘月华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1-8,共8页
0.“下”是动量词。但与其他动量词相比,意义和用法都要复杂得多。“下”常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这样用时与动词重叠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比较作补语的“下”与动词重叠在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的异同。 1.“下”的基本意义和表达功能 “...
0.“下”是动量词。但与其他动量词相比,意义和用法都要复杂得多。“下”常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这样用时与动词重叠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比较作补语的“下”与动词重叠在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的异同。 1.“下”的基本意义和表达功能 “下”的表达功能与动作进行的时间有密切关系。这一点与动词重叠是相同的。 1.1 表示已然动作的“下” 如果动作已经发生,“下”用于表示非持续性动作动词后时,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重叠
动量词
曹禹
表达功能
动作动词
作时
邓友梅
补语
汉语课本
非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认知语法框架下动作的指称策略考察
被引量:
5
18
作者
高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0,共9页
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普遍观点是,它们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不能名物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汉语如何实现动作的指称,因为典型的动作动词都是单音节。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考察发现,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语义...
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普遍观点是,它们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不能名物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汉语如何实现动作的指称,因为典型的动作动词都是单音节。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考察发现,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语义功能在于对动作进行指称。另一种指称策略是使用动量词,包括专用动量词中的'下'和借用动量词中的器官量词、工具量词。由于动量词的广泛使用,名物化的指称策略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词
名物化
动作动词
指称
认知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
被引量:
6
19
作者
金明子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91-93,共3页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韩]金明子本文首先归纳一下动词重叠的格式,然后分析动词重叠的意义和功能,最后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一)动词重叠的格式1.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格式(1)AA式:看看(2)A了A式:看了看(3)A一A式...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韩]金明子本文首先归纳一下动词重叠的格式,然后分析动词重叠的意义和功能,最后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一)动词重叠的格式1.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格式(1)AA式:看看(2)A了A式:看了看(3)A一A式:看一看(4)A了一A式:看了一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重叠式
现代汉语
动词
的重叠
重叠式
动词
动作动词
致使句
单音节
动词
语言心理
双音节合成
动词
语法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
被引量:
18
20
作者
杨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36,共4页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杨华一些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专著和教材在论及动词的分类时,往往列出"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一类。然而,什么叫"心理活动",各家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哪些动词可以看作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各家的意见...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杨华一些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专著和教材在论及动词的分类时,往往列出"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一类。然而,什么叫"心理活动",各家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哪些动词可以看作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各家的意见也不一致。我们仅以解放以后出版的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状态
动词
宾语
语法特点
程度副词
动作
行为
动词
形容词
心理活动
语法特征
意义类型
《现代汉语词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被引量:
41
1
作者
张积家
陈新葵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44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YY007)。
文摘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实验2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不一致或无关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实验3探讨汉字义符的作用是否随词频而变化。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高频词和低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高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低频词快。实验4探讨汉字义符与动作器官是否一致对具体性不同的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和具体性低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具体性低的词快。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词的结构特点影响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或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关键词
汉语
动作动词
义符
语义
词频
具体性
Keywords
Chinese verbs, Yifu, meaning, frequency,concreteness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被引量:
15
2
作者
范晓
朱晓亚
机构
上海市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6期1-6,共6页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基干句模
动核结构
言语行为
使令
动词
语义结构
动元
三价
语义成分
句法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
被引量:
36
3
作者
张国宪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2-14,共3页
文摘
单音节动作动词和双音节动作动词不仅在句法功能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语用功能上也各有其特点。本文拟将考察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不同语体·句类的感受度,描写其语用功能差异,并兼及与使用者的关系。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单双音节
语用功能
单音节
书面语体
口语语体
陈述句
祈使句
句类
疑问句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
4
作者
何薇
朱景松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6,200,共9页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动作动词及其动作性研究"(项目编号:15YYC004)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瞬间动作动词表示基本动作,是研究动作动词的切入点。能否与表示动量的"下1"进行组合可以帮助确定瞬间动作动词。瞬间动作动词表示的动作不能持续但常常重复,动作短暂但可以计次。瞬间动作动词有一次即可达到目的、造成特定状态的,也有需多次重复才能产生效用的。瞬间动作多半直接通过肢体(主要是手部)、头部或全身施行,也可以同时采用手部驾驭的工具。一次性瞬间动作不表现过程。"在/正/正在+V"表示的是瞬间动作重复施行的持续状态。"V着"可以表示瞬间动作重复施行的状态,也可以表示一次性瞬间动作延续的姿态:这种差别取决于瞬间动作动词的再分类。瞬间动作动词是构成其他动作动词的基础,瞬间动作的不稳定特点容易影响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
关键词
动作动词
瞬间
动作
动量
动态
Keywords
action verb
instantaneous action
verb-measure
dynamic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作动词补足语的确定
5
作者
方绪军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4期16-20,共5页
文摘
本文把动词的向看成一个句法—语义概念,其作用在于关联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动词的向在句法上表现为动词要求的补足语,补足语在语义上可以解释为动词指派的动元。确定动词的向首先得确定补足语,然后才能确定动元。本文按[±位移]和[±附着]两组语义特征把动作动词分成三类,分别讨论了这三类动词的补足语的确定方法。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动词
的向
补足语
替换
语义特征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
10
6
作者
王斌
李智睿
伍丽梅
张积家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研究基地
淮阴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91-1305,共15页
基金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重点项目“少数民族学生双语学习认知规律研究”(项目编号:2017-GMA-004)资助
文摘
通过3个实验,考察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实验1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模拟对运动通道中箭头方向判断的影响,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运动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汉字的具身方向与箭头方向一致促进被试对箭头方向的判断。实验2考察在整字启动下具身经验对视觉通道中字母位置判断的影响,发现理解肢体动作动词在视觉通道中存在着动作–汉字相容效应,汉字的具身方位与字母方位一致促进对字母方位的识别。实验3采用义符启动范式考察义符与整字的具身模拟,发现理解汉语肢体动作动词不仅在整字层次上存在着具身模拟,在部件层次上也存在着具身模拟。义符在汉字加工中期被激活了,并且持续到加工晚期。整个研究表明,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是一个跨通道的具身模拟过程,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的理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肢体
动作动词
义符
整字
具身模拟
Keywords
Chinese body action verbs
semantic radical
the whole character
embodied simulation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搭配功能差异研究
被引量:
22
7
作者
张国宪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141-145,共5页
文摘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搭配功能差异,考察与之搭配的词在次范畴以及音节等方面的选择限制。指出在次范畴的选择上双音节动作动词较为自由,单音节动作动词受到较多限制;在音节的选择上单音节动作动词自由,而双音节动作动词则受到限制。并力求解释产生这一互补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
动作动词
选择限制
双音节
动词
单双音节
偏正关系
单音节
动词
动词
搭配
主谓关系
名词组合
现代汉语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分类
被引量:
1
8
作者
刘合平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57-158,共2页
文摘
在语义场理论的指导下,对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进行尝试性分类,将其下分为5个子群:零客体子群、获取客体子群、移动客体子群、改变客体形态子群、不改变客体形态子群。
关键词
俄语徒手
动作动词
词群分类
语义场
分类号
H35 [语言文字—俄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音节动作动词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被引量:
1
9
作者
韩超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6期142-147,共6页
基金
教育部201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方式范畴认知功能研究"(16YJC740022)
北京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启动计划支持
文摘
文章考察双音节动作行为动词语义中所蕴含的方式特征。不同结构类型的双音节动作动词对于行为方式特征的凸显情形不同,有的显性凸显,有的隐含在某一语素义内部,有的在聚合维度对比或特定句法组合中呈现方式语义,还有少数基本不凸显。在此基础上,文章描绘汉语动动复合各结构小类所反映的不同意象图式及其系联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汉语复合词的强势结构类型是同形类叠加"的原因,即同形类成分因其所属概念语义域一致或近似,从而更易形成高整合度的概念意象图式,亦能构成更具信息价值的语义模式。
关键词
双音节
动作动词
方式范畴
语义特征
认知图式
Keywords
Chinese Double Syllable Action Verbs
Manner Category
Semantic Features
Cognitive Schema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作行为动词作主语刍议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俊毅
出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4-87,共4页
文摘
动作行为动词充当主语,是伴随着单音节向多音节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单音节词基本不作主语。多音节词能否作主语,主要是由其动作性的强弱决定的,即动作性越弱,就越易于充当主语;反之,动作性越强,则越不易充当主语。此外。
关键词
动作
行为
动词
主语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统计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
被引量:
27
11
作者
王灿龙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5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被动句
无标记
语义特征
及物
动词
动作动词
非活体
双音节
短篇小说
现代汉语
动作
者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想”类动词的句法多义性
被引量:
11
12
作者
王希杰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13,共7页
文摘
一 “想”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很多。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动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中分为五个小类: 1.表示喜爱等愉快义的: 热爱 喜欢 佩服 同情 满意 心疼 同意 怀念 信任 爱好 相信 尊重 羡慕 想念 2.表示怨恨等不愉快义的: 恨 怪 愁 嫌 害怕 欺骗 后悔 怀疑 担心 忌妒 3.表示感觉的: 感觉 觉得 感到 4.表示认知的: 认识 认得 懂 明白 了解 以为 知道 晓得 理解 5.表示遗忘的:
关键词
动作动词
多义性
句法模式
补语
指向宾语
“吃”
指向主语
施事者
句式
心理活动
动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的单动词使动句
被引量:
6
13
作者
刘街生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95,共8页
文摘
本文通过与及物动作动词句对比,考察"这些措施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这类单动词使动句。认为立足于不及物用法来看,单动词使动句的动词可概括为(1)可解析为外部使因的、(2)只能带弱施动性S的动作动词或含移位或移位方式的动作动词,以及具有表示过程变化能力的非动作动词。在与及物动作动词句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一限制的原因是单动词使动句着重表达结果状态事件。单动词使动句是汉语中第二句法格局或作格范式的基本句式。
关键词
使动句
及物
动作动词
句
作格范式
及物范式
Keywords
causative sentence
sentences with transitive activity verb
transitive paradigm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
被引量:
1
14
作者
方一新
张静
机构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汉语史研究中心
济宁学院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0,9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汉佛经译者语言特点比较研究"(编号:11AYY004)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编号:14ZDB093)中期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以东汉17部译经中的10个动词为例,考察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并与先秦同类动词的动宾关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6个动作动词的动宾关系与先秦文献相比,变化不大;译经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兴成分,体现了其口语性的特点,如"打"的出现比同期中土文献要早,还出现了"食饭"的组合等。译经中恐惧义心理动词与先秦文献相比,语义与语法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与同期中土文献相比,语言发展更迅速。
关键词
东汉译经
动作动词
心理
动词
动宾关系
口语性
Keywords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of Eastern Han dynasty
action verbs
psychological verbs
verb-object relationship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ken language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VV”“V一下”“V一会儿”格式与动词的选用
被引量:
9
15
作者
李允玉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5-90,共6页
文摘
“VV”、“V一下”、“V一会儿”是动词的广义形态变化,文章主要讨论它们与动词的选用关系:(1)除少数心理动词外,只有动作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2)在动作动词中,只有持续动词能出现在三种格式中;(3)在持续动词中,一般持续动词和短持续动词可以出现在三种格式中,长持续动词具有积极意义的才能进入三种格式中。
关键词
格式
动作动词
心理
动词
持续
动词
汉语
语法
动态
动词
"VV"
"V一下"
"V一会作"
Keywords
three patterns, verbs, selection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
被引量:
39
16
作者
刘瑞明
机构
甘肃庆阳师专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62-70,共9页
文摘
人们对自己语言中最习惯的用语,有时竟然是很不理解的,汉语动词“打”就是典型一例。从晋至宋,“打”字口语中使用已极为普遍,而且词义似乎灵活多变,既看不出与本义打击的关系,也看不出各种用法间的联系,更难以如同其他大多数词一样归纳为简明的几个意义。欧阳修《归田录》:“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唯打字耳。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锤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粘纸曰打糊,以尺丈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日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谓之打。”几乎无论什么动作都可以用打称说,这一概括本是有见地的。然而他却不懂得千百万人的这种语言实践自有其规律性,反而认为是言语之讹中皆同其谬者。一念之差使他对泛义动词这一重要语言现象的认识南辕北辙而失之交臂了。
关键词
泛义
动词
打字
使用特点
“打”
模糊词义
具体
动词
山歌
聊斋俚曲集
动作动词
喻世明言
分类号
H042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此较
被引量:
16
17
作者
刘月华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1期1-8,共8页
文摘
0.“下”是动量词。但与其他动量词相比,意义和用法都要复杂得多。“下”常常在动词后作补语。这样用时与动词重叠有相似之处。本文主要比较作补语的“下”与动词重叠在意义和语法功能方面的异同。 1.“下”的基本意义和表达功能 “下”的表达功能与动作进行的时间有密切关系。这一点与动词重叠是相同的。 1.1 表示已然动作的“下” 如果动作已经发生,“下”用于表示非持续性动作动词后时,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例如:
关键词
动词
重叠
动量词
曹禹
表达功能
动作动词
作时
邓友梅
补语
汉语课本
非持续性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认知语法框架下动作的指称策略考察
被引量:
5
18
作者
高航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0,共9页
文摘
语法学界关于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普遍观点是,它们是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不能名物化。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汉语如何实现动作的指称,因为典型的动作动词都是单音节。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基于真实语料考察发现,动作动词可以发生名物化,其语义功能在于对动作进行指称。另一种指称策略是使用动量词,包括专用动量词中的'下'和借用动量词中的器官量词、工具量词。由于动量词的广泛使用,名物化的指称策略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关键词
动量词
名物化
动作动词
指称
认知语法
Keywords
verb classifier
nominalization
action verb
reference
cognitive grammar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
被引量:
6
19
作者
金明子
机构
韩国釜山外国语高等学校中国语科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5期91-93,共3页
文摘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韩]金明子本文首先归纳一下动词重叠的格式,然后分析动词重叠的意义和功能,最后讨论一些相关的问题。(一)动词重叠的格式1.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格式(1)AA式:看看(2)A了A式:看了看(3)A一A式:看一看(4)A了一A式:看了一看...
关键词
动词
重叠式
现代汉语
动词
的重叠
重叠式
动词
动作动词
致使句
单音节
动词
语言心理
双音节合成
动词
语法意义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
被引量:
18
20
作者
杨华
机构
黑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36,共4页
文摘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杨华一些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专著和教材在论及动词的分类时,往往列出"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一类。然而,什么叫"心理活动",各家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哪些动词可以看作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各家的意见也不一致。我们仅以解放以后出版的部...
关键词
心理状态
动词
宾语
语法特点
程度副词
动作
行为
动词
形容词
心理活动
语法特征
意义类型
《现代汉语词典》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
张积家
陈新葵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
范晓
朱晓亚
《汉语学习》
CSSCI
199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语用功能差异探索
张国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瞬间动作动词的确定和语义语法特征
何薇
朱景松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动作动词补足语的确定
方绪军
《汉语学习》
CSSCI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具身模拟在汉语肢体动作动词理解中的作用
王斌
李智睿
伍丽梅
张积家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搭配功能差异研究
张国宪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俄语徒手动作动词词群分类
刘合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双音节动作动词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韩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动作行为动词作主语刍议
王俊毅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无标记被动句和动词的类
王灿龙
《汉语学习》
CSSCI
1998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想”类动词的句法多义性
王希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现代汉语的单动词使动句
刘街生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
方一新
张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VV”“V一下”“V一会儿”格式与动词的选用
李允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
刘瑞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3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动量词“下”与动词重叠此较
刘月华
《汉语学习》
1984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认知语法框架下动作的指称策略考察
高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说略
金明子
《求是学刊》
CSSCI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试论心理状态动词及其宾语的类型
杨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