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崩岗侵蚀与国外劣地侵蚀机制类比
被引量:8
- 1
-
-
作者
姜超
陈志彪
陈志强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6期116-122,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红壤侵蚀区芒萁散布及其时空模拟"(411712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芒萁的蔓延格局与稀土迁聚响应"(4137151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南方红壤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及示范"(2013BAC08B03)
-
文摘
作为我国特有的侵蚀地貌,崩岗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东南沿海诸河流域集中分布,劣地主要集中发育于环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区、内盖夫沙漠及亚平宁半岛。二者都是世界上侵蚀严重的退化类型,并成为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及人类发展的阻碍因素。通过分析文献,归纳阐述30a崩岗侵蚀与劣地侵蚀机制的研究进展。通过二者的类比,其相似性表现在:1)侵蚀过程由水力-重力混合驱动,岩层结构遭到破坏,稳定性降低;2)地表形态差异较大,沟坡分离,冲积—崩积物堆置于下坡处;3)有机质含量极低,矿质养分稀缺,植被稀少。差异性主要体现在:1)气候类型,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差异明显,植被状况及人为影响程度不同;2)崩壁及其红土层是区分崩岗和劣地垂直剖面的典型特征;3)物化性质、交换性离子活性、分散特性和力学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未来崩岗侵蚀机制研究可关注元素组成、空间分布及交换离子活性等微观领域。
-
关键词
崩岗侵蚀
机制
劣地侵蚀
交换离子活性
类比
-
Keywords
collapsing erosion
mechanism
badland erosion
exchangeable ion activity
comparison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