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务头”浅说 被引量:3
1
作者 车文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6-81,共6页
务头是元明戏曲创作与演唱中一个常用术语,,明中叶后,此法渐绝,到清初就变得“千古难明”(李渔)了。近人也有论及务头者,但均不得要领。本文认为务头就是一句或一调中字少腔多之处,主要针对字多而调促的北曲而言,至于字少而调... 务头是元明戏曲创作与演唱中一个常用术语,,明中叶后,此法渐绝,到清初就变得“千古难明”(李渔)了。近人也有论及务头者,但均不得要领。本文认为务头就是一句或一调中字少腔多之处,主要针对字多而调促的北曲而言,至于字少而调缓的南曲,就无所谓务头了,所以“绝无人语及之者”(王骥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理论 北曲 南曲 务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务头”新释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超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3,共3页
务头始见于周德清《中原音韵》,因其广而多义,带有一定的含混性,明初朱权曾"搜猎群语,辑为四卷"《务头集韵》但此书已佚。王骥德、李渔对周氏务头处施俊语的观点都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但终为"千古难明"了之。吴梅对... 务头始见于周德清《中原音韵》,因其广而多义,带有一定的含混性,明初朱权曾"搜猎群语,辑为四卷"《务头集韵》但此书已佚。王骥德、李渔对周氏务头处施俊语的观点都作出了自己的阐释,但终为"千古难明"了之。吴梅对务头的解说另辟溪径,作出了可操作性的微观之学,但仍未理清务头二字。本文认为务头是江湖艺人从旧时行政机构的收税关卡"务"发展而成的"春点",即"行话"或"黑话"。务头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务头:关卡、要点、关键、收税、敛钱;曲牌音乐的高潮点、观众喝彩之处、戏曲的卖点、音乐的高难技巧展示之处、向观众敛钱之时。狭义的务头:音韵学术语、词曲结合的关键点、难点、精妙之处。江湖艺人多用广义的务头,而戏曲文人多用狭义的务头。因务头最初主要指向观众敛钱,又因务头是江湖艺人的"春点"之一,旧时有"宁给一斗金,不给一口春"之说,故而形成务头江湖艺人圈内人皆知,无须解之;圈外人不知,无从解之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头 江湖艺人 春点 音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李渔的“别解务头”
3
作者 王珂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126-129,共4页
本文通过对元以来数位曲学大家关于"务头"一词的阐释之梳理,尝试探讨清代李渔"别解务头"之说在"务头"阐释史上之价值与地位,揭示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别解务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务头”考辨
4
作者 路菊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90-92,共3页
“务头”是古代一综合性术语,在古代戏曲中比较常用。据目前资料发现,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最早出现,但并未对其深论,明中叶以后,此用法又绝,以致使后人迷惑不解,只能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对其阐释。本文主要集各家对“务头”词义的重要言... “务头”是古代一综合性术语,在古代戏曲中比较常用。据目前资料发现,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最早出现,但并未对其深论,明中叶以后,此用法又绝,以致使后人迷惑不解,只能从各自的理解出发对其阐释。本文主要集各家对“务头”词义的重要言论,对这个“千古难明”之题进行综合考证,以求进一步明辨其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头 古代戏曲 术语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骥德的戏曲音乐观
5
作者 庄永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9-175,147,共8页
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戏曲.声腔不断“变更”的论点,是符合戏曲及其音乐发展规律的。王氏对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其“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著名论断,确切地反映了方言与剧种声腔曲调的密切关系... 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戏曲.声腔不断“变更”的论点,是符合戏曲及其音乐发展规律的。王氏对我国戏曲音乐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其“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的著名论断,确切地反映了方言与剧种声腔曲调的密切关系及影响力;总结了作曲与演唱的一、二度创作的特殊关系,这是现代“润腔”一词及“润腔学”提出的理论基础。王氏在我国戏曲音乐史上,对板眼节拍形式下了较为确切的定义。他的“大间架”“大头脑”的整体剧戏结构,以及对元代周德清提出的“务头”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可为当今戏曲全剧音乐与成套唱腔音乐布局设计所借鉴。《曲律》中“曲调”、“作曲”的名词,可能是我国音乐史上的最早组词者。王氏记载有关当时弃其“捍拨”的现象,也成为我国琵琶史上演奏姿势及手法变迁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戏曲艺术 声腔变更 方言 曲牌体 板腔体 板眼 润腔 务头 曲调 作曲 捍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曲学大师吴梅的修辞论
6
作者 宗廷虎 《安顺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51-56,共6页
吴梅(1884—1939)字瞿安,一字灵鹤,号霜涯,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著有《顾曲尘谈》、《中国戏曲概论》、《曲学通论》(又名《词全讲义》)、《词学... 吴梅(1884—1939)字瞿安,一字灵鹤,号霜涯,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著有《顾曲尘谈》、《中国戏曲概论》、《曲学通论》(又名《词全讲义》)、《词学通论》等。是我国近现代之交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作家,被公认为与王国维齐名的曲学大师。他的曲学论著中有不少谈修辞的内容,尤其是在1916年问世的《顾曲尘谈》和1935年出版的《曲学通论》(两书的文字有不少雷同,均为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戏剧出版社将吴梅的戏曲论著收入《吴梅戏曲论文集》中于1983年出版。 一、论戏曲结构 我国诗文均有重视结构的优良传统。在戏曲领域,明王骥德的《曲律》和清初李渔的《闲情偶寄》均对结构予以格外的注意,李渔并专列“结构第一”一节予以论述。遗憾的是,有清一代的曲论家,在李渔之后,竟鲜有谈及戏曲结构者。吴梅就说:“尝谈近人传奇,惜上惨淡经营,用心良苦,而终不能被管弦、副优孟者,非审音协律之难,由结构全部规律之未尽善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曲学 李渔 宾白 《中原音韵》 戏曲结构 戏曲语言 修辞 《闲情偶寄》 务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酌吸收 辨析阐微——吴梅论南北曲字格的使用规则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玮 《北方音乐》 2022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南北曲字格特指戏曲语言的字、声、音、调等问题,字格的正确使用是曲调合律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代曲学大师吴梅参酌吸收前人观点,对南北曲的曲音、衬字、务头等诸多难题一一裁断辨析。吴梅对南北曲字格使用规则的阐释具有简明扼要、清晰... 南北曲字格特指戏曲语言的字、声、音、调等问题,字格的正确使用是曲调合律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代曲学大师吴梅参酌吸收前人观点,对南北曲的曲音、衬字、务头等诸多难题一一裁断辨析。吴梅对南北曲字格使用规则的阐释具有简明扼要、清晰直观的特点,符合“曲”体具备的音乐与文学的双重属性,对当下的昆曲实践活动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照。同时,在文化自信与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如何对待传统的戏曲音乐理论,如何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的戏曲音乐理论的关系,也是值得当代戏曲音乐工作者关注与思考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 曲音 衬字 务头 南北曲 使用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