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扬子区加里东期构造古地理问题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浩若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一般将江绍断裂作为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下扬子区的分界,但江绍断裂是晋宁期缝合带,二者在加里东期的关系需要解决。赣东北和皖南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复背斜核部,两翼的寒武—奥陶系由里向外由盆地—斜坡相转为台地相,相界线标志出扬子台... 一般将江绍断裂作为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下扬子区的分界,但江绍断裂是晋宁期缝合带,二者在加里东期的关系需要解决。赣东北和皖南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复背斜核部,两翼的寒武—奥陶系由里向外由盆地—斜坡相转为台地相,相界线标志出扬子台缘位置在皖南石台—泾县一线,华夏台缘位置在浙西江山—开化—临安一线,中央的变质岩区应为当时江南海盆的一部分。奥陶纪末沉积格局有重大变化,显示这里的江南海盆转化为陆屑来源的楔形“江南隆起”。复背斜两翼寒武—奥陶系的构造变形则由外向里增强,直至同斜倒转的褶皱形态,表明江南隆起属加里东褶皱带。隆起两侧及东北方有很厚的志留系碎屑岩,沉积序列自下而上由浅海相转为滨海相和三角洲相以至陆相沉积。空间上往东北方江苏境内海相沉积更为发育,志留纪晚期仍有海相记录,与泥盆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到印支期才发生构造变形。在下扬子区,扬子和华夏地块之间,加里东褶皱带和印支褶皱带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区 加里东 构造古地理 寒武-奥陶系 华夏地块 江南隆起 构造变形 不整合接触 褶皱带 扬子地块 变质岩区 沉积格局 褶皱形态 陆相沉积 三角洲相 沉积序列 海相沉积 缝合带 晋宁 元古界 赣东北 台地相 斜坡相 奥陶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姜常义 吴文奎 +2 位作者 杨复 莫少龙 李良辰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41-46,共6页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 在南天山中段,上志留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经历了两期变质变形作用。下泥益统彩华沟组的变质变形特点及变质期与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的蜕变质作用时期完全一致。这两套地层的走向有30°~40°的交角,其间有出露长达14Km的底砾岩和古风化壳,构成了代表加里东晚期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变形 构造运动 加里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钦‐杭结合带南段变质基底及其中生代改造地质作用
3
作者 周永章 曾长育 +3 位作者 郑义 林振文 虞鹏鹏 牛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86-,共1页
钦-杭结合带是位于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的构造结合带。本研究分析了结合带南段云开地块的变质基底及中生代改造作用。在具有代表性的庞西垌穹状复式岩体中,由内而外依次为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云开群以及沉积岩。研究... 钦-杭结合带是位于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的构造结合带。本研究分析了结合带南段云开地块的变质基底及中生代改造作用。在具有代表性的庞西垌穹状复式岩体中,由内而外依次为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花岗片麻岩、云开群以及沉积岩。研究区内可见两类侵入接触关系,分别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与云开群呈侵入接触关系,花岗岩与花岗岩片麻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利用锆石LA-ICP-MS U-Pb方法和白云母40Ar-39Ar方法测年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带 变质基底 云开群 古板块 片麻状 侵入接触 测年 花岗片麻岩 加里东 侵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孜县幅、亚东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文灿 万晓樵 +4 位作者 梁定益 李国彪 周志广 高德臻 张祥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4-450,共7页
对分布在高喜马拉雅带中的结晶岩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其下部新建立“亚东岩群”。在北喜马拉雅的康马隆起带基底变质岩系之上首次发现奥陶系。在江孜盆地新发现一套古近纪海相地层———“甲查拉组”。在雅鲁藏布江带南缘新发现下中三... 对分布在高喜马拉雅带中的结晶岩系进行了重新划分,在其下部新建立“亚东岩群”。在北喜马拉雅的康马隆起带基底变质岩系之上首次发现奥陶系。在江孜盆地新发现一套古近纪海相地层———“甲查拉组”。在雅鲁藏布江带南缘新发现下中三叠统“穷果群”。在高喜马拉雅带变质岩系中解体出加里东期变质变形花岗岩类侵入体(锆石年龄502Ma±9Ma~513Ma±10Ma),与哈金桑惹-康马隆起带中变质变形侵入体的侵位年龄相近(461~500Ma)。查明了本区的构造格架、构造组合、构造样式,以及藏南拆离构造的分布、剪切方向,新发现存在南北向褶皱变形。对区内第四系进行了详细划分,查明了第四系成因类型、空间结构和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岩群” “甲查拉组” “穷果群” 加里东期变质变形侵入体 藏南拆离系 第四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