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役三元锂电池梯次利用衰减加速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锐锋 王放放 +1 位作者 胡玉霞 赵光金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0-892,共3页
通过测试分析电池充放电的电压、电流及容量的变化曲线,提出了一种梯次利用三元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衰减加速评价方法,实现对三元锂电池性能状态的快速无损评价判断,对健康状态给出半定量评价,尤其对三元锂电池的加速衰减现象给出准确... 通过测试分析电池充放电的电压、电流及容量的变化曲线,提出了一种梯次利用三元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电池衰减加速评价方法,实现对三元锂电池性能状态的快速无损评价判断,对健康状态给出半定量评价,尤其对三元锂电池的加速衰减现象给出准确判断。具体采用的是一种电压容量变化比的偏差计算方法,当电压容量变化比的偏差连续两次大于1.08时,则判定该三元锂电池进入了容量加速衰减阶段,无法再继续用作梯次利用电池。通过开展具体电池性能实验,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测试参数少、测试设备简单、判断结果精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 三元锂电池 梯次利用 衰减加速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研究
2
作者 刘立 章鹏 +1 位作者 吴俊 刘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0-153,共4页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工作寿命是影响光纤光栅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特性出发,以界面阻隔能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光纤光栅的反射峰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行为。并通过对比试验对3支不同的光... 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工作寿命是影响光纤光栅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特性出发,以界面阻隔能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光纤光栅的反射峰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致衰减行为。并通过对比试验对3支不同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进行了600℃热加速衰减实验,初步证明即使进行了退火处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性能仍然存在热致衰减蜕化。从实验数据中得到了光纤布拉格光栅的热振动频率,建立了热致衰减曲线。预测了30℃、50℃、100℃条件下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反射率衰减到90%的时间分别为23年、11年和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布拉格光栅 热致衰减 界面阻隔能 加速衰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放电倍率下锂离子电池健康预测 被引量:3
3
作者 姚磊 余斌 张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286,共4页
对加速放电倍率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预测技术进行研究。电池以2. 0 C充电至4. 2 V,转恒压充电至0. 075 A后,以0. 5 C、3. 5 C和6. 5 C等3种倍率放电,循环寿命分别为752、1 835和3 534次循环。基于Wiener随机过程,建立容量加速衰减模型,... 对加速放电倍率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预测技术进行研究。电池以2. 0 C充电至4. 2 V,转恒压充电至0. 075 A后,以0. 5 C、3. 5 C和6. 5 C等3种倍率放电,循环寿命分别为752、1 835和3 534次循环。基于Wiener随机过程,建立容量加速衰减模型,实现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可靠性评估。利用贝叶斯算法实现剩余寿命(RL)预测,实时修正衰减模型参数,提高预测精度。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改善电池早期RL预测效果,整体预测精度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可靠性 剩余寿命 加速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加速模型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欢欢 邵素霞 +1 位作者 朱振东 彭文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6-369,共4页
在不同温度、倍率及放电深度(DOD)下,对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加速模型进行研究。电池在55℃、45℃及25℃下以1.00 C在2.00~3.65 V循环时,循环寿命分别为379 h、2094 h及4379 h;在25℃下以2.00 C率循环时,循环寿命为1506 h... 在不同温度、倍率及放电深度(DOD)下,对磷酸铁锂正极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加速模型进行研究。电池在55℃、45℃及25℃下以1.00 C在2.00~3.65 V循环时,循环寿命分别为379 h、2094 h及4379 h;在25℃下以2.00 C率循环时,循环寿命为1506 h。基于阿伦尼乌斯公式,分别构建电池的倍率及温度加速模型。该模型在一定加速应力范围内,可准确推算出电池在目标条件下循环时的寿命衰减规律,快速预测电池循环寿命,缩短测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LiFePO_(4)) 加速衰减 温度 电流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海平 侯明 +2 位作者 高燕燕 齐满满 邵志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3-697,735,共6页
气体扩散层(GDL)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其稳定性对PEMFC的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以商业化的软碳纸(S-GDL)和硬碳纸(H-GDL)制备的气体扩散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电位氧化和酸液浸泡加速衰减实验。对衰... 气体扩散层(GDL)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重要组成材料之一,其稳定性对PEMFC的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以商业化的软碳纸(S-GDL)和硬碳纸(H-GDL)制备的气体扩散层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电位氧化和酸液浸泡加速衰减实验。对衰减前后GDL的透气系数、接触角、厚度、电阻及全电池极化曲线进行表征,揭示了离线加速衰减过程中不同GDL的衰减行为,并研究了GDL参数变化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燃料电池耐久性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气体扩散层 加速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实测及传播规律分析 被引量:65
6
作者 楼梦麟 贾旭鹏 俞洁勤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282-288,共7页
对地铁线路某区间段的地面振动进行实测,采集不同测线和不同测点处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加速度,并转化为傅里叶幅值谱对其进行衰减规律分析。利用公式将加速度记录换算为振级和分频振级,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分析不同距离处的振级和频率... 对地铁线路某区间段的地面振动进行实测,采集不同测线和不同测点处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加速度,并转化为傅里叶幅值谱对其进行衰减规律分析。利用公式将加速度记录换算为振级和分频振级,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分析不同距离处的振级和频率成分。对比同一加速度记录中的两对开方向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进一步分析振动衰减的规律。所得到的结果可供地面建筑的隔振减振及城市轨道的规划和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加速衰减 加速度回升区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导入pEFhDAF基因实验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魏庆信 樊俊华 +5 位作者 郑新民 熊忠良 华文君 李文化 陈乃清 陈付学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9-11,8,共4页
将pEFhDAF(Humandecayacceleratingfactor,人类补体衰减加速因子)基因,显微注入517枚猪的受精卵,移植到26头受体母猪的输卵管内。21头怀孕,怀孕率809%,19头维持到分娩,产仔... 将pEFhDAF(Humandecayacceleratingfactor,人类补体衰减加速因子)基因,显微注入517枚猪的受精卵,移植到26头受体母猪的输卵管内。21头怀孕,怀孕率809%,19头维持到分娩,产仔93头,产仔率179%。产仔后,取仔猪的耳或尾组织,提总DNA。以5′TGGCGAGAAGGACTCAGTGATCT3′和5′TGAACTGTTGGTGGGACCTTGGA3′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有18头显示阳性。转基因的总效率为35%(18/5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加速因子 基因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断层不对称分布引起的几何效应--上下盘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栋 谢礼立 胡进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8,共8页
首先介绍了具有加权平均意义的均方根距离Drms.与断层距Drup和发震断层距Dseis相比,均方根距离可以真实地反映观测点与倾斜断层的整体靠近程度.然后利用断层距、发震断层距和均方根距离,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对1999年集集地震加速度峰值的... 首先介绍了具有加权平均意义的均方根距离Drms.与断层距Drup和发震断层距Dseis相比,均方根距离可以真实地反映观测点与倾斜断层的整体靠近程度.然后利用断层距、发震断层距和均方根距离,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对1999年集集地震加速度峰值的上下盘效应进行研究.残差分析表明上盘的加速度峰值明显大于相同断层距或发震断层距处下盘的加速度峰值,而相同均方根距离处的上下盘观测点的加速度峰值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上下盘效应是一种由于倾斜断层的不对称分布引起的几何效应,因此进行地震动衰减分析时,如果采用均方根距离作为观测点与断层之间的距离标准,上下盘效应对近断层地震动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方根距离 断层距 上下盘效应 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 近断层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填充沟隔振效果的2.5D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丹阳 高盟 +1 位作者 宋永山 张致松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高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空沟填充沟是高速铁路有效的屏障隔振方式之一。文中以饱和土2.5D有限元理论为基础,考虑轨道和路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建立轨道-路基-填充沟数值计算模型,编制FORTRAN计算程序,分析列车在低速... 高铁运行产生的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空沟填充沟是高速铁路有效的屏障隔振方式之一。文中以饱和土2.5D有限元理论为基础,考虑轨道和路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建立轨道-路基-填充沟数值计算模型,编制FORTRAN计算程序,分析列车在低速和高速运行条件下填充沟的隔振性能及设计参数对隔振效果的影响。计算表明:填充沟对沟后区域隔振效果较好,且高速列车的隔振效果优于低速列车;隔振后振动频段范围变化不大,但原频段振动竖向加速度幅值有较明显衰减;隔振后加速度振级下降约20 dB,加速度衰减系数衰减至隔振前的0.1倍;填充沟的弹性模量、埋深以及埋置位置对隔振效果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有限元 填充沟 振动隔振 加速度振级 加速衰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波前斜率信息进行波前重建
10
作者 王开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93-100,共8页
本文在Southwell等人文章的基础上,提出两种新的探测子孔径等边三角形排列的区域法重建模型,计算了其噪声系数,并对重建方程的矩阵解和迭代解做了比较。
关键词 波前重建 区域法 模式法 逐次加速衰减 自适应光学系统 波前斜率信息 噪声系数 重建方程 重建模型 子孔径 等边三角形排列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路基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恩品 刘晶磊 +2 位作者 张瑞恒 王一峰 冯桂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为了研究铁路路基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通过模型试验方式,在模型试验箱中设置混凝土排桩作为土中障碍物,考虑桩截面尺寸、桩深度及桩间距因素,以加速度衰减率及振幅降低比来评价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和影响其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混凝... 为了研究铁路路基混凝土排桩的隔振效果,通过模型试验方式,在模型试验箱中设置混凝土排桩作为土中障碍物,考虑桩截面尺寸、桩深度及桩间距因素,以加速度衰减率及振幅降低比来评价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和影响其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土排桩隔振效果显著,设置混凝土排桩可使桩后土体加速度衰减率达到47.8%~70.4%;单桩截面尺寸对隔振效果影响不明显,不同尺寸条件下加速度衰减率在1.5%~9.8%;桩深度增加对距振源一定距离处隔振效果影响比较显著,桩深度变化引起的加速度衰减率在18.3%~56.3%;随着桩间距增大,单排桩隔振效果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排桩隔振 混凝土排桩 模型试验 加速衰减 振幅降低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雅丹地区场地特征及铁路路基施工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豫津 吴志坚 +1 位作者 王平 严武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9-314,322,共7页
基于对青海省地方铁路鱼卡(红柳)至一里坪铁路通过的雅丹地貌分布区的现场调查,将该区域雅丹按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分类。利用高密度面波勘探,得到了铁路通过该雅丹密集分布区典型工程场地的浅层(0~30m)地下结构分布,综合考虑剪切... 基于对青海省地方铁路鱼卡(红柳)至一里坪铁路通过的雅丹地貌分布区的现场调查,将该区域雅丹按形态及沉积特征进行了分类。利用高密度面波勘探,得到了铁路通过该雅丹密集分布区典型工程场地的浅层(0~30m)地下结构分布,综合考虑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布测试结果,该区域场地的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场地。进而通过对该场地的主要铁路路基施工方式的现场强震动测试,得到了路基碾压施工的振(震)动加速度衰减规律以及路基碾压施工对雅丹影响的安全避让距离为距离震源3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雅丹地貌 场地特征 路基施工 加速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