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CT对骨皮质切开术中区域性加速现象的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畅 栾俐阳 +6 位作者 江久汇 李翠英 王海丞 陈雅文 许舒宇 杨月 彭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1-644,648,共5页
目的:Micro-CT观测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速率和牙槽骨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75只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组1:牙槽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CO+TM),组2:传统正畸(TM),组3:单纯牙槽骨皮质切开(CO),按照时... 目的:Micro-CT观测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速率和牙槽骨结构的改变。方法:选用75只4~6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组1:牙槽骨皮质切开辅助正畸(CO+TM),组2:传统正畸(TM),组3:单纯牙槽骨皮质切开(CO),按照时间点(加力4、7、14、21、28d后)处死实验动物并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牙移动距离;三维重建后测量牙颈部、根中部、根尖部3个平面张力侧及压力侧共6个区域的牙槽骨骨密度及骨体积。结果:1)牙移动距离:初期TM组高于CO+TM组,在第14、21、28天时,CO+TM组明显高于TM组(P〈0.05)。速率:4~7d时TM组大于CO+TM组,之后小于CO+TM组,组间比较P〈0.05。2)骨密度:4、7、21、28d时远中骨密度CO+TM组与CO、TM组比较持续下降,TM组则先下降后上升,CO组稳定于0左右(P〈0.05)。3)骨体积:CO+TM组近中骨体积始终呈下降趋势,TM组近中骨体积自加力4d后持续缓慢升高。结论:牙槽骨骨皮质改良切开术辅助正畸可以在术后14~28d内增加正畸牙移动距离;牙槽骨远中侧骨密度降低明显,压力侧骨体积下降,张力侧骨体积上升,骨改建活跃,区域性加速现象在21d时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骨皮质切开 MICRO-CT 骨密度 骨体积 区域性加速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强震前地震活动矩释放加速现象(AMR)的普遍性问题 被引量:28
2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史勇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地震前的矩释放加速现象 (AMR)作为一种预测中强震发生的方法 ,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 ,所以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的普遍性进行讨论。我们考虑 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MS5 7以上地震的情况 ,用贝尼奥夫应变作为地震矩释放的量度。采用规则的空间... 地震前的矩释放加速现象 (AMR)作为一种预测中强震发生的方法 ,近年来得到普遍关注 ,所以有必要对这一现象的普遍性进行讨论。我们考虑 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MS5 7以上地震的情况 ,用贝尼奥夫应变作为地震矩释放的量度。采用规则的空间区域和统一的时间尺度 ,通过直接判断和对曲线进行非线性拟合 ,最终确定矩释放的加速或减速特征。所考虑的1978年以来MS5 7以上主震事件共 10 9例 ,其中具有加速特征的 5 5例 ,具有减速特征的 2 3例 ,因数据不足而无法判断加减速特征的 9例 ,加减速特征不稳定的 2 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释放加速现象 贝尼奥夫应变 地震的临界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强震前的应变加速释放现象(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 ,研究了 1 990~ 2 0 0 3年中国MS7 0以上地震 .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 ,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结果表明 ,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 针对中强地震前是否会出现地震活动性增强现象的问题 ,研究了 1 990~ 2 0 0 3年中国MS7 0以上地震 .对于同一个地震事件 ,考虑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结果表明 ,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性远比用简单的应变加速释放模型来描述复杂得多 .因此 ,将应变加速释放模型应用于地震危险性估计 ,仍需做更多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尼奥夫应变 矩释放加速现象 地震的临界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对一个有争议的地震前兆的回溯性震例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1-702,共12页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 M_s 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 AMR ...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 M_s 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 AMR 现象.用"破裂时间分析"方程中的幂指数 m 作为描述震前加速矩释放"程度"的参量,在时间-空间-地震序列截止震级组成的三维参数空间(T,R,M_c)内考察 AMR 现象存存的客观性.考虑了多种因素对 m(T,R,M_c)分布图像可能的影响,其中,余震是否删除和 M_c 对计算影响不大,但 M_L 6.0以上"干扰"事件的影响则较大.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前的确存在 AMR 现象,但得到的 m(T,R,M_c)分布图像较为复杂,可观测到两个明显的 AMR 集中分布区.此外,在以实际震中为圆心的多个圆形区域内,使用固定时间窗向实际发震时刻滑动逼近,可观测到 m 值逐渐减小,即加速特征逐渐明显的过程.对震前矩释放程度 m 值的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出现 AMR 现象的空间区域与震中位置似有较好的对应,但其时-空演化图像与滑动时-空窗的选取有关.这表明,本次 M_s 7.3地震前的确存在 AMR 现象,并与其孕震过程在物理上相关.但本文仅是一个震例的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此外,用 AMR 来约束地震发生的时间看来是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于田Ms7.3地震 加速矩释放(AMR)现象 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 地震矩释放程度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熊奕宸 陈珺 李文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05-2015,共11页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是正畸治疗的辅助手段,其基础原理为“局部加速现象”,即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达到加速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上,其手术方法近年来逐步优化,...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是正畸治疗的辅助手段,其基础原理为“局部加速现象”,即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达到加速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上,其手术方法近年来逐步优化,包括压电骨皮质切开术、牙槽骨微穿孔术等新术式的应用。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渐改良,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等新型移植材料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等新型屏障膜。正是由于这些临床创新的涌现,PAOO正朝着低痛苦、低损伤、高疗效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关于PAOO的临床研究尚少,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不同术式、不同植骨材料等对PAOO临床疗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局部加速现象 骨皮质切开 正畸牙齿移动 牙槽骨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避加速陷阱: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如何应对“新异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于正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8,共10页
“加速”是现代性的核心特征。无论从规模扩张、质量提升还是变革频度来看,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都出现了加速现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加速特征更为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压缩性、主动超速性和政府主导性。伴... “加速”是现代性的核心特征。无论从规模扩张、质量提升还是变革频度来看,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都出现了加速现象。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加速特征更为明显,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压缩性、主动超速性和政府主导性。伴随现代化进程持续深入,加速为高等教育现代化带来“新异化”的风险。在人才培养方面,加速逻辑对教育时间的高效规划和理性规约,导致高等教育人文属性淡化;在学术研究方面,加速逻辑对科研指标增长的要求,驱动了高校学术实践的异化;在高校治理方面,加速逻辑对超大规模高等教育治理能力和效率的要求,反而造成了高等教育科层治理渐趋繁杂化、琐碎化和低效化。发挥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形成和谐共鸣的理想信念、制度体系和关系模式,对于解决高等教育“新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加速现象 高等教育“新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伤手术对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付腾飞 宋林 +1 位作者 张瑞 曹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微创伤手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微创伤手术加速牙齿移动的实验。按照相关性、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将数据输入Rev Man 5.3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微创伤手术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微创伤手术加速牙齿移动的实验。按照相关性、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等对文献进行筛选,将数据输入Rev Man 5.3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包括85名患者),其中4篇文献报告微创伤手术可以加速正畸牙齿移动,1篇文献报告微创伤手术辅助与常规正畸排齐下前牙拥挤的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个月内尖牙移动增加0.70 mm(WMD=0.70;95%CI(0.57,0.82);P<0.001);2个月移动增加1.31 mm(WMD=1.31;95%CI(0.69,1.92);P<0.001)。全部文献在牙周状况、疼痛、满意度、牙根吸收、支抗控制等方面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根据目前的研究,微创伤手术可以加速单颗牙齿的移动,但能否缩短整个正畸治疗时间,证据尚不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牙齿移动 局部加速现象 微骨穿孔 超声骨刀切开术 微创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第五活跃期中强震前的矩释放空间扫描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宇彤 蒋长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95,共16页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中强震前是否存在与地震孕育过程物理相关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该地区第五活跃期内的5例中强震进行了时-空扫描研究.通过考察删除余震的影响,提取了MS5.0以上地震与地震矩加速... 为考察中国东北地区中强震前是否存在与地震孕育过程物理相关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利用"地震矩释放程度"m值对该地区第五活跃期内的5例中强震进行了时-空扫描研究.通过考察删除余震的影响,提取了MS5.0以上地震与地震矩加速释放相关的特征时、空尺度,并作为时-空扫描的模型参数.采用震前5个月逐月扫描的方式,得到了震前m值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结果显示,其中4例在未来的震中附近出现稳定和集中分布的地震矩释放加速区.这表明东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矩释放加速扫描方法对判断未来可能的中强震破裂成核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相同的计算参数设置,还考察了震前破裂成核点的Benioff应变释放情况.结果显示,有3例在破裂成核点的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明显.这表明,对于东北地区的中强地震,利用矩释放程度时-空扫描寻找未来中强震的破裂成核点,尚需其它方法作为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加速释放现象 矩释放程度扫描 东北第五活跃期 Benioff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北苏门答腊以西近海M_W9.0地震与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 被引量:7
9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5,共7页
使用哈佛CMT资料,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北苏门答腊以西近海MW9.0地震前的长期地震活动.这次地震前,在1/4世纪的时间尺度、1500km的空间尺度上,存在加速矩释放(AMR)现象.在这一空间尺度范围内,MW9.0地震仍落在分段的幂律分布上.因此... 使用哈佛CMT资料,研究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北苏门答腊以西近海MW9.0地震前的长期地震活动.这次地震前,在1/4世纪的时间尺度、1500km的空间尺度上,存在加速矩释放(AMR)现象.在这一空间尺度范围内,MW9.0地震仍落在分段的幂律分布上.因此,从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的角度考虑,对这次特大地震的发生和地震的大小既无预测、亦无预报的情况,并非由物理上的“不可预测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北苏门答腊以西近海Mw9.0地震 加速矩释放(AMR)现象 幂律分布地震的类临界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诱发遗忘的动态效应:提取与重学交叉混合练习的联合影响
10
作者 王卓 刘旭 +1 位作者 蔡佳 陈芷柔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5-591,共7页
提取诱发遗忘(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RIF)的提取特定性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情境,忽视了提取与重学交叉混合练习对RIF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提取练习范式变式,实验1通过单一与混合两种方式操作练习情境,旨在验证RIF的动态效应;实验2... 提取诱发遗忘(retrieval-induced forgetting,RIF)的提取特定性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情境,忽视了提取与重学交叉混合练习对RIF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提取练习范式变式,实验1通过单一与混合两种方式操作练习情境,旨在验证RIF的动态效应;实验2通过联合混合练习与再学两种操作,旨在借助RIF加速再学现象探讨混合情境中RIF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1)仅提取练习在单一情境中可以产生RIF,RIF存在提取特定性;(2)重学练习在混合情境中可以产生RIF,重学练习表现出RIF动态效应;(3)再学可消除RIF,混合情境中产生了RIF加速再学现象。结果表明,重学练习在由单一情境转变为混合情境时会产生稳定的RIF动态效应,且这种RIF是由抑制机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诱发遗忘 抑制理论 切换代价 动态效应 RIF 加速再学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