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琴一号卫星加速度模式无拖曳控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苟兴宇 王丽娇 +2 位作者 李明群 蒋庆华 王绍凯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3-610,共8页
结合卫星加速度模式无拖曳控制系统一般组成、各环节典型模型、常见控制器及天琴一号空间惯性基准建立试验卫星的采样周期与控制周期,着眼于工程实际问题的挖掘与解决,重点阐述了该卫星CIC滤波器组频响特性等效、加速度模式无拖曳控制... 结合卫星加速度模式无拖曳控制系统一般组成、各环节典型模型、常见控制器及天琴一号空间惯性基准建立试验卫星的采样周期与控制周期,着眼于工程实际问题的挖掘与解决,重点阐述了该卫星CIC滤波器组频响特性等效、加速度模式无拖曳控制系统稳定裕度及残余加速度指标分析与综合等技术内容。研究表明,多周期离散系统真实稳定裕度难于准确预测;积分系数是决定PSD指标的关键参数;抗混淆滤波器是提升时域残余加速度指标的关键环节,且有利于抑制高频数据在PSD低中频段的高频折叠;在未引入抗混淆滤波器的情形下,频域指标统计应以进入控制器的残余加速度数据为准。在轨飞行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琴一号卫星 加速度模式 无拖曳控制 CIC滤波器组 系统分析与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桥耦合动力分析中地震动输入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杜宪亭 夏禾 余竹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0,共7页
依据地震作用下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的特点,建立地震-车-桥简化耦合模型和多自由度耦合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研究采用地震动位移输入、加速度输入模式进行考虑地震作用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的特点和适用性。以8辆车编组的高速列车通过3跨钢桁... 依据地震作用下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的特点,建立地震-车-桥简化耦合模型和多自由度耦合模型,进行理论推导,研究采用地震动位移输入、加速度输入模式进行考虑地震作用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的特点和适用性。以8辆车编组的高速列车通过3跨钢桁拱桥为研究对象,考虑行波效应,进行地震动位移输入和加速度输入2种模式下的车桥耦合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位移输入模式对于所有轮轨关系均能适用;而加速度输入模式仅适用于轮轨关系为线性的情况,并且需要考虑拟静力分量对车桥耦合系统的影响;对轮轨关系为非线性的情况,采用地震动加速度输入模式,在车速超过80m.s-1时会导致耦合系统动力响应被严重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系统 动力分析 地震动输入模式 位移输入模式 加速度输入模式 轮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抗震分析中的激励输入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宪亭 夏禾 余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6-90,共5页
本文研究桥梁抗震分析中激励的输入模式。针对加速度、位移两种输入模式的特点、实现方法以及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若积分方法和步长相同,在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加速度输入模式较位移输入模式容易获得更好的精度;而在模态分... 本文研究桥梁抗震分析中激励的输入模式。针对加速度、位移两种输入模式的特点、实现方法以及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若积分方法和步长相同,在有限元分析模型中加速度输入模式较位移输入模式容易获得更好的精度;而在模态分析模型中则得到相反的结论。为减小误差,模态模型中位移输入模式的模态力宜由等效分布荷载形式计算。实测地震加速度时程需要修正才能得到一致化的位移时程,在总结各类时域修正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频率内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位移输入模式 加速度输入模式 模态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er bound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s considering embedment depth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杰 黄达 +1 位作者 杨超 孙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4083-4089,共7页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a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wall had no embedment depth. The effect of earth berm was usually neglected. The present work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 Stability analysis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was currently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wall had no embedment depth. The effect of earth berm was usually neglected. The present work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embedment depth when assessing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s with the pattern of pure rot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upper bound theorem of limit analysis, pseudo-static method was applied into two groups of parallel rigid soil slices methods in order to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embedment depth on evaluating the critical acceleration of wall-soil system. The present analytical solution is identical to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using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and the two methods are based on different theory backgrounds. Paramet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critical acceleration increases slowly when the ratio of the embedment depth to the total height of the wall is from 0 to 0.15 and increases drastically when the ratio exceeds 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ity retaining wall embedment depth seismic rotational stability upper bound analysis parallel rigid soil sl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