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数字化速度记录实时仿真位移与加速度时程 被引量:42
1
作者 金星 马强 李山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14,38,共7页
根据地震仪的原理和作者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的递归公式,本文系统研究了利用数字化宽频带速度型记录仿真地面位移和地面加速度等问题,从时域上提出了一套实时计算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 根据地震仪的原理和作者提出的单自由度系统地震反应的递归公式,本文系统研究了利用数字化宽频带速度型记录仿真地面位移和地面加速度等问题,从时域上提出了一套实时计算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速度快、精度高,可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和地震动参数的实时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速度记录 仿真 位移时程 加速度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振动台模型实验动位移的加速度时程积分探讨 被引量:26
2
作者 蒋良潍 姚令侃 吴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受数据采集条件限制,振动台模型实验的速度和动位移时程一般由实测加速度时程信号进行积分得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实测数据计算,认为动位移的频域积分法误差来源是低频截止频率的选取,特别当低频频率接近零时,传统二阶频域积分可产生... 受数据采集条件限制,振动台模型实验的速度和动位移时程一般由实测加速度时程信号进行积分得到。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实测数据计算,认为动位移的频域积分法误差来源是低频截止频率的选取,特别当低频频率接近零时,传统二阶频域积分可产生较大的动位移低频振荡和峰值误差。提出利用时域与频域混合的方法,即频域-时域混合积分法,来克服积分过程带来的误差,其在对加速度两次积分中,分别进行一次频域积分和一次时域积分。地震模拟振动实验的台面实测加速度数据积分与台面动位移计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较之传统的二阶频域积分,采用频域-时域混合积分时误差可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模型实验 动位移 加速度时程积分 低频截止频率 频域-时域混合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集集地震近断层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的随机特性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国权 周锡元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10-19,共10页
将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看作随机过程,选取台湾集集地震的30组近断层加速度时程为样本,研究其相关特性。3方向集系上的自相关矩阵和互相关矩阵表明3方向的加速度时程均为非平稳随机过程,并且相关系数的分布是随机的,这种随机相关性是... 将强震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看作随机过程,选取台湾集集地震的30组近断层加速度时程为样本,研究其相关特性。3方向集系上的自相关矩阵和互相关矩阵表明3方向的加速度时程均为非平稳随机过程,并且相关系数的分布是随机的,这种随机相关性是无法用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的。为此,又研究了样本函数的相关特性,即随机过程样本函数的相关函数,结果发现在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中包含有明显的随机函数分量,即相关函数仍为一随机过程,我们称这样的随机过程为超随机过程,本文建立了超随机过程相关函数的数学模型。本文的研究表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为一复杂的随机过程,对其相关特性的研究应当包括相关系数(性)的大小和相关系数(性)的随机分布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时程 相关函数 超随机过程 台湾省 集集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渐进谱的统计规律生成地震加速度时程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翠然 陈厚群 李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9-418,共10页
基于美国西部80条基岩上的近场强震记录,采用Nakayama方法生成记录的渐进谱,并参照Kameda方式,用统计方法建立了根据震级、距离等地震参数预测渐进谱的统计模型.提出一种以渐进谱为目标谱的生成幅值和频率非平稳地震加速度时程的迭代方... 基于美国西部80条基岩上的近场强震记录,采用Nakayama方法生成记录的渐进谱,并参照Kameda方式,用统计方法建立了根据震级、距离等地震参数预测渐进谱的统计模型.提出一种以渐进谱为目标谱的生成幅值和频率非平稳地震加速度时程的迭代方法.由于考虑了渐进谱幅值和相位的相互影响,所生成的时程的相位也是时频非平稳的,并在相位调整中识别了相位谱增量符号以加速迭代收敛进程.最后根据统计回归的目标渐进谱模型和本文提出的拟合目标渐进谱的方法,可生成不同震级、距离条件下的幅值和频率均非平稳的地震加速度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谱 幅值和频率非平稳 模拟地震加速度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地区性差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靳超宇 李伟 陈方颖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0-246,共7页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衰减规律有明显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规律是否同样存在差异。美国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都很高,属强地...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衰减规律有明显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地震活动强度地区的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规律是否同样存在差异。美国西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都很高,属强地震活动区。而欧洲相对于美国西部,地震活动稍弱,属中、强地震活动区。根据加速度时程的完整程度,从NGA强震数据库中筛选出1429条美国西部强震记录和131条欧洲强震记录。在考虑场地条件时,将地表30m内等效剪切波速引入衰减模型来表征场地条件。应用最小二乘法,分别确定了美国西部和欧洲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包络函数衰减关系,并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地震活动强度的地区,其包络函数确实存在差异。最后,分析了除地区性差异外,影响结果的其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加速度时程 包络函数 衰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合目标反应谱的高精度人工加速度时程生成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付海 高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3-509,共7页
加速度时程是核电厂结构和部件开展抗震分析和试验的重要输入。本文基于改进的窄带时程构造形式,综合应用频域法和时域法,提出一种拟合目标反应谱的高精度人工加速度时程生成算法,通过RG1.60标准反应谱和两个复杂度不同的楼层反应谱拟... 加速度时程是核电厂结构和部件开展抗震分析和试验的重要输入。本文基于改进的窄带时程构造形式,综合应用频域法和时域法,提出一种拟合目标反应谱的高精度人工加速度时程生成算法,通过RG1.60标准反应谱和两个复杂度不同的楼层反应谱拟合测试以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结果表明:对目标反应谱的拟合相对偏差最大不超过10%;迭代次数少,拟合收敛性好。本文提出的算法可生成高精度的符合法规要求的人工加速度时程,对于核电工程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加速度时程 算法 反应谱 抗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数值模拟地震动加速度时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玲萍 江玉欢 +3 位作者 陈刚 严蕊 丁志敏 周子恒 《陕西电力》 2015年第11期28-30,36,共4页
为研究地震波在各种场地下的动力特性,以MATLAB软件为研究平台,通过采用三角级数叠加法,数值模型了典型地震烈度下各场地地震加速度时程。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地震烈度条件下.随着场地类型等级的增大,地震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增加;在相同... 为研究地震波在各种场地下的动力特性,以MATLAB软件为研究平台,通过采用三角级数叠加法,数值模型了典型地震烈度下各场地地震加速度时程。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地震烈度条件下.随着场地类型等级的增大,地震加速度峰值持续时间增加;在相同的场地类型条件下,地震烈度大的地震加速度峰值要偏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三角级数叠加法 地震烈度 地震动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程竖向加速度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红军 迟世春 +1 位作者 钟红 林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85-2390,共6页
利用改进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计算屈服角加速度,运用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土工结构地震永久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屈服角加速度计算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得到的滑动位移位于竖向加速度假定恒定... 利用改进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计算屈服角加速度,运用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和地震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土工结构地震永久变形。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屈服角加速度计算采用时程竖向加速度得到的滑动位移位于竖向加速度假定恒定向上或向下之间。适当改变筑坝土石料的动力刚度,研究了滑动体位移关于动力刚度的敏感性,为土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竖向加速度 时程屈服角加速度 蚁群算法 复合形法 地震滑移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与竖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叠加效应下边坡永久位移计算的极限上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志斌 汤祖平 +1 位作者 赵炼恒 程肖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43,共9页
实际边坡动力稳定性受地震竖向与水平方向效应共同作用,传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较少考虑竖向地震波影响,采用实际地震的竖向与水平方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共同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提出一... 实际边坡动力稳定性受地震竖向与水平方向效应共同作用,传统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方法较少考虑竖向地震波影响,采用实际地震的竖向与水平方向加速度时程曲线共同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刚塑性滑块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实际水平向与竖向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边坡永久位移计算改进方法,以3个工程边坡为例,探讨了两组具有代表性实测典型水平和竖向地震地面运动记录对边坡地震永久位移计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竖向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时,本文方法可蜕化为与前人方法兼容;不同地震波的竖向与水平地震动时程曲线的叠加效应不同,竖向地震对边坡永久位移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地震永久位移 加速度-时程曲线 NEWMARK法 极限分析上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基线校正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郑水明 周宝峰 +1 位作者 温瑞智 王岚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50,共4页
针对汶川Ms8.0地震中3个典型的加速度基线漂移特性,分别采用基线初始化法、Iwan法及低频滤波法进行了基线校正。通过校正,基本消除了加速度记录中的低频噪音干扰,使基线大致回到了零线。通过实例分析了3种校正方法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强震动加速度 低频 加速度时程 基线漂移 基线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滩拱坝强震台阵记录的四川普格加速度记录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明珠 杨毕康 +1 位作者 邢国良 苏克忠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7,共6页
介绍二滩拱坝强震台阵第 1次记录的地震要素和记录情况 ;介绍了台阵记录的强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处理过程 ,包括零线校正 ,傅氏带通滤波。
关键词 拱坝 零线校正 傅氏带通滤波 加速度时程曲线 抗震设计 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尾矿坝地震动力加速度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宗伟 周庆瑜 陈锋彪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8,113,共5页
采用DGZ-1型多功能共振柱试验机进行了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采用SDZ-1型双向电磁振动三轴仪进行了动强度试验,获得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用等效线性粘—弹性模型对某尾矿坝进行地震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坝体对地震加速度的... 采用DGZ-1型多功能共振柱试验机进行了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采用SDZ-1型双向电磁振动三轴仪进行了动强度试验,获得了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用等效线性粘—弹性模型对某尾矿坝进行地震动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坝体对地震加速度的反应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加速度反应发生在坝顶位置;坝体对地震的反应在相同高程不同位置差别不大,坝体外边坡和坝体内部的区别不大;坝体对地震水平向加速度反应比竖直向加速度反应大,坝体的动力破坏主要取决于地震的水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线性模型 加速度时程 地震动力反应 尾矿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加速度积分位移方法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体强 王永志 +3 位作者 袁晓铭 汤兆光 王海 段雪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65-573,共9页
土体应变变形是土工测试技术的重要难题之一,加速度积分位移是目前动荷载下原位监测和模型试验中认识土体剪应变响应的一种普遍方法,但缺乏验证与可靠性研究。设计砂质边坡-摇臂-质量块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测两地震荷载下多组工况的质量... 土体应变变形是土工测试技术的重要难题之一,加速度积分位移是目前动荷载下原位监测和模型试验中认识土体剪应变响应的一种普遍方法,但缺乏验证与可靠性研究。设计砂质边坡-摇臂-质量块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测两地震荷载下多组工况的质量块加速度与位移响应时程,探讨了4种代表性方法求解动态、永久位移的可靠性及偏转影响。结果表明,动态位移求解采用高通滤波是一种可靠途径且受积分方式影响较小,各方法在动态位移工况中积分位移与实测相比,峰值平均误差小于等于25%;双拟法积分位移发生严重偏离,与函数形式和处理过程相关。永久位移求解采用高通滤波导致加速度低频成分缺失而无法得到永久位移;双拟法积分位移与实测相比吻合较好,两地震荷载中误差分别为7%和5%;偏转对动态位移求解可靠性影响较小,但对永久位移影响严重,双拟法呈现发散而失真。试验方法与结论,对认识加速度积分位移求取土体剪应变的可靠性和合理选取数据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测试 加速度时程 积分位移 数据分析方法 振动台试验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分析的耐震时程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梦甫 龙思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共11页
本文以一典型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对其进行抗震分析计算与评估,并将计算与评估的结果与一般动力时程分析(THA)方法、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IDA)方法、模型振动台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 本文以一典型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耐震时程法(ET法)对其进行抗震分析计算与评估,并将计算与评估的结果与一般动力时程分析(THA)方法、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IDA)方法、模型振动台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进一步探讨了ET法计算中输入加速度时程曲线生成的不确定性及其对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ET法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结果较THA方法更为可靠,采用结构各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或结构的最大顶点位移作为指标可以得到与IDA方法相当的地震损伤评估结果,并且计算效率大幅度提高。此外,初始波的选取对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生成的影响不能忽略,建议采用4条以上输入人工波进行耐震时程计算并取其极值或均值作为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震时程方法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输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 增量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一般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强度模式和时程应力分析的Newmark滑块位移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红军 迟世春 林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063-1068,共6页
考虑土的抗剪强度在地震过程中的波动效应,在动强度的基础上将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与地震动力反应相结合,进行土工建筑物地震永久变形分析。首先,基于土工动力有限元分析确定潜在滑动体的平均角加速度时程和各土条底部的应力时程;进而,基... 考虑土的抗剪强度在地震过程中的波动效应,在动强度的基础上将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与地震动力反应相结合,进行土工建筑物地震永久变形分析。首先,基于土工动力有限元分析确定潜在滑动体的平均角加速度时程和各土条底部的应力时程;进而,基于 Seed 或水科院动强度模式下的拟静力极限平衡分析,确定滑动体的时程抗滑力矩和时程屈服角加速度;最后,采用 Newmark 刚体滑块模型估算滑动体的累计滑动位移。算例计算表明,考虑材料的动强度得到的坝坡滑移量约为仅考虑静强度的坝坡滑移量的1~2倍,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时程屈服角加速度 动强度 抗滑力矩 地震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增量时程贡献趋向和误差排序的多阻尼目标反应谱拟合
16
作者 张伟明 孙晓丹 +2 位作者 李东航 王豪 万珂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4,I0004,共12页
在目前的多阻尼反应谱拟合的时程调整法中,由于各阻尼、各控制周期点之间的交叉影响,拟合误差容易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进而降低拟合精度和收敛速度。基于现有单阻尼反应谱拟合的时域调整方法,探讨了增量加速度时程引起的最... 在目前的多阻尼反应谱拟合的时程调整法中,由于各阻尼、各控制周期点之间的交叉影响,拟合误差容易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进而降低拟合精度和收敛速度。基于现有单阻尼反应谱拟合的时域调整方法,探讨了增量加速度时程引起的最大地震动反应的正负向及阻尼-周期调整顺序对拟合精度和收敛速度的影响,并提出了考虑增量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反应贡献趋向和按误差排序的改进思路。将改进后的时域调整法应用于核电厂多阻尼目标反应谱拟合上,选取不同时-频特征的天然地震动时程作为"种子"进行拟合,探讨"种子"时程的选取对拟合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针对不同工程结构进行目标反应谱拟合时,应根据结构物的动力特性选取初始的"种子"时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加速度时程 多阻尼目标反应谱 误差排序 种子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立式混凝土落地声屏障振动放大效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必灯 宋瑞祥 +2 位作者 邬玉斌 吴琼 吴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4,412,413,共10页
以普速铁路路侧落地安装直立式混凝土声屏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列车运行下屏障板水平及竖向加速度时程和频谱特征,结合悬臂板理论模态分析了屏障板相对其基础的振动放大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钢轨-轨枕-道床-声屏障基础... 以普速铁路路侧落地安装直立式混凝土声屏障为研究对象,利用原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列车运行下屏障板水平及竖向加速度时程和频谱特征,结合悬臂板理论模态分析了屏障板相对其基础的振动放大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钢轨-轨枕-道床-声屏障基础振动递减,屏障板较其基础加速度平均放大2倍,振级平均增大6 dB,道床和基础竖向振动卓越频率为63.5 Hz,水平向放大显著频段为6~8 Hz和40~50 Hz,竖向放大显著频率为63.5 Hz和160 Hz。理论模态分析显示,屏障板水平向前2阶自振频率为7 Hz和46 Hz,竖向1阶自振频率为170 Hz,说明水平放大效应与其前2阶自振频率相关,竖向放大效应与其1阶自振频率和基础激励频率相关。将屏障板振动响应估算简化为地基土-声屏障动力相互作用耦合振动模型,以考虑其受地基激励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双重影响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地声屏障 振动放大效应 地基土-声屏障动力相互作用 加速度时程和频谱特征 原位试验 普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振动下基础隔振效应的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楼梦麟 贾宝印 +1 位作者 陆秀丽 俞洁勤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22-1628,共7页
对地铁附近的装有隔振支座的建筑物进行振动实测,获得了在地铁振动下基础和地下室地面的振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先在时域内,分析隔振后加速时程的变化,得到隔振的大致效果,然后计算出相应的傅立叶谱和1/3倍频程谱,可以得到隔振后振动在各... 对地铁附近的装有隔振支座的建筑物进行振动实测,获得了在地铁振动下基础和地下室地面的振动加速度时程记录.先在时域内,分析隔振后加速时程的变化,得到隔振的大致效果,然后计算出相应的傅立叶谱和1/3倍频程谱,可以得到隔振后振动在各个频段上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隔振装置对地铁的振动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运行引起的主要振动分量在45~75Hz,隔振装置对地铁振动水平分量的隔振效果显著,而对垂直分量有放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振动 现场实测 振动加速度时程 傅里立谱 振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地表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兰景岩 刘红帅 +1 位作者 吕悦军 彭艳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0-776,共7页
土层剪切波速对地表反应谱有重要的影响。选取构建了不同场地类别的235个场地地震反应模型,人工合成了12条强弱及频谱特性不同的加速度时程,运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 土层剪切波速对地表反应谱有重要的影响。选取构建了不同场地类别的235个场地地震反应模型,人工合成了12条强弱及频谱特性不同的加速度时程,运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研究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表层土剪切波速的不确定性对设计谱平台值的影响,统计给出了表层土剪切波速的变异率与地表设计反应谱平台值间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地表设计反应谱平台值与表层土剪切波速的变异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随表层土剪切波速变异率的增大而减小;不同地震波输入条件下各类场地类别地表设计谱平台高度与表层土剪切波速变异率的数学模型为一阶指数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类别 剪切波速 设计谱平台值 加速度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河谷及邛海地区土层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平 薄景山 +1 位作者 李孝波 肖瑞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2-369,共8页
场地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汶川地震中安宁河及邛海周边地区6个台站记录到的主震的加速度时程,采用传统谱比法研究了5个土层台站所在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场地对地震动的... 场地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一直是地震工程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汶川地震中安宁河及邛海周边地区6个台站记录到的主震的加速度时程,采用传统谱比法研究了5个土层台站所在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与工程地质分区有着很好的相关性,不同的工程地质分区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不同,按放大作用大小排序,邛海湖滨平原亚区(Ⅲ3)>邛海洪泛平原亚区(Ⅲ_2)>安宁河平原区(Ⅱ)>山麓坡洪积亚区(Ⅰ_2)>中山基岩亚区(Ⅰ_1)。2工程地质分区为山麓坡洪积亚区(Ⅰ_2)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分量没有放大作用,但是对地震动高频成分放大作用显著。3工程地质分区为安宁河平原区(Ⅱ)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和高频都有放大效应,并且高频放大作用大于低频,并且3个分量放大作用在低频和高频表现不同,低频时地震动放大效应UD>NS>EW,高频时地震动放大效应EW>NS>UD。4工程地质分区为邛海洪泛平原亚区(Ⅲ_2)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和高频放大作用都非常显著,并且放大系数最大值所在的频带都在1 Hz左右,且放大最大值相差不大。5对于工程地质分区为邛海湖滨平原亚区(Ⅲ_3)的场地对地震动低频和高频放大作用都有放大效应,放大系数较大,且放大效应显著频段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作用 场地条件 地震动 谱比法 加速度时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