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射孔完井水平井加速度压降与混合压降模型
1
作者
李华
彭小东
+2 位作者
李浩
吕新东
陈玉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0,共3页
射孔完井是水平井完井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流体在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在水平井筒内必然存在因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基于气液两相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射孔完井水平井加速度压降和混合...
射孔完井是水平井完井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流体在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在水平井筒内必然存在因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基于气液两相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射孔完井水平井加速度压降和混合压降的计算方法。分析认为,摩擦压降虽然在水平井筒总压降中起主要作用,但加速度压降和混合压降的影响同样需要考虑。该研究为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动压降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压降
混合
压
降
变质量流动
分层流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流向上小流道加热管内超临界CO_(2)的压降特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磊
曹雄金
+2 位作者
罗凯
王艳
费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0-843,共14页
针对不同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流体在小流道加热管径为0.75mm内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水平流动、垂直向上流动以及垂直向下流动)方向上,实验总压降、摩擦压降以及加速度压降均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小,...
针对不同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流体在小流道加热管径为0.75mm内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水平流动、垂直向上流动以及垂直向下流动)方向上,实验总压降、摩擦压降以及加速度压降均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而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而,在垂直流动方向上重力压降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以及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随着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系统压力、质量流量、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保持恒定时,不同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流体的摩擦压降均在实验总压降中所占有的比例最大,而重力压降在实验总压降中所占有的比例最小。通过两种测试管径的压降数据比较可知,超临界CO_(2)流体在不同流动方向上实验总压降的变化趋势始终保持一致,并且小管径的实验总压降远大于大管径的实验总压降,从而说明测试管径的尺寸大小对实验总压降的变化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不同流动方向
总
压
降
摩擦
压
降
加速度压降
重力
压
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层气井两层合采气水同产井底流压计算方法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鹏
曾星航
+3 位作者
郑力会
张吉辉
王相春
彭小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508,共12页
井底流压是确定煤层气井合理工作制度,进而实现长期稳产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定质量模型不考虑储集层段加速度压降和不同井段质量变化导致不符合两层合采特性,以及采用下部储集层井底流压作为2个储集层井底流压来调节生产制度导致不符...
井底流压是确定煤层气井合理工作制度,进而实现长期稳产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定质量模型不考虑储集层段加速度压降和不同井段质量变化导致不符合两层合采特性,以及采用下部储集层井底流压作为2个储集层井底流压来调节生产制度导致不符合上部储集层调节需求的问题,对加速度压降表达式进行了分解和推导,建立了其与单位长度径向流量的关系式,推导了含径向流入的储集层段压降公式;将储集层分成多个微元段,建立了每个微元段的压降计算方法;根据各井段气水流量,推导了相应的气相和水相速度计算方程;将上述方程结合,建立了变质量模型。将生产数据分别代入变质量模型和定质量模型,气水同产时,变质量模型的误差为2.96%~6.67%,定质量模型的误差为7.33%~15.10%,变质量模型更加准确。2个储集层的井底流压相差较大,最大相差47.3%,因此需要根据各自的井底流压调节生产制度。变质量模型能够准确给出合采各层的井底流压,更符合现场实际,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相同井底流压导致无法精准调节2个储集层生产制度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最优化排采制度、实现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两层合采
井底流
压
定质量模型
变质量模型
加速度压降
变流量
速度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射孔完井水平井加速度压降与混合压降模型
1
作者
李华
彭小东
李浩
吕新东
陈玉玺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8-260,共3页
基金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项目"涠西南凹陷复杂油田开发技术研究"(CNOOC-KJ125ZDXM06LTD03ZJ12)
文摘
射孔完井是水平井完井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流体在水平井筒中的流动为变质量流动,在水平井筒内必然存在因流体的流动而引起的压力损失。基于气液两相的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得到了射孔完井水平井加速度压降和混合压降的计算方法。分析认为,摩擦压降虽然在水平井筒总压降中起主要作用,但加速度压降和混合压降的影响同样需要考虑。该研究为水平井筒变质量流动压降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模型。
关键词
加速度压降
混合
压
降
变质量流动
分层流
水平井
Keywords
acceleration pressure drop
mixing pressure drop
variable mass flow
stratified flow
horizontal well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流向上小流道加热管内超临界CO_(2)的压降特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磊
曹雄金
罗凯
王艳
费华
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0-843,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366015,51966004)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2200817,GJJ210813)
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205200100620)。
文摘
针对不同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流体在小流道加热管径为0.75mm内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水平流动、垂直向上流动以及垂直向下流动)方向上,实验总压降、摩擦压降以及加速度压降均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而逐渐减小,而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然而,在垂直流动方向上重力压降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以及质量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随着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当系统压力、质量流量、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保持恒定时,不同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流体的摩擦压降均在实验总压降中所占有的比例最大,而重力压降在实验总压降中所占有的比例最小。通过两种测试管径的压降数据比较可知,超临界CO_(2)流体在不同流动方向上实验总压降的变化趋势始终保持一致,并且小管径的实验总压降远大于大管径的实验总压降,从而说明测试管径的尺寸大小对实验总压降的变化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不同流动方向
总
压
降
摩擦
压
降
加速度压降
重力
压
降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O_(2)
different flow direction
total pressure drop
frictional pressure drop
accelerational pressure drop
gravitational pressure drop
分类号
O359 [理学—流体力学]
TQ02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层气井两层合采气水同产井底流压计算方法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鹏
曾星航
郑力会
张吉辉
王相春
彭小军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7-508,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6-002-001)。
文摘
井底流压是确定煤层气井合理工作制度,进而实现长期稳产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定质量模型不考虑储集层段加速度压降和不同井段质量变化导致不符合两层合采特性,以及采用下部储集层井底流压作为2个储集层井底流压来调节生产制度导致不符合上部储集层调节需求的问题,对加速度压降表达式进行了分解和推导,建立了其与单位长度径向流量的关系式,推导了含径向流入的储集层段压降公式;将储集层分成多个微元段,建立了每个微元段的压降计算方法;根据各井段气水流量,推导了相应的气相和水相速度计算方程;将上述方程结合,建立了变质量模型。将生产数据分别代入变质量模型和定质量模型,气水同产时,变质量模型的误差为2.96%~6.67%,定质量模型的误差为7.33%~15.10%,变质量模型更加准确。2个储集层的井底流压相差较大,最大相差47.3%,因此需要根据各自的井底流压调节生产制度。变质量模型能够准确给出合采各层的井底流压,更符合现场实际,同时也避免了采用相同井底流压导致无法精准调节2个储集层生产制度的问题,从而为制定最优化排采制度、实现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煤层气井
两层合采
井底流
压
定质量模型
变质量模型
加速度压降
变流量
速度
公式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well
double-layer commingled production
BHFP
constant mass model
variable mass model
acceleration pressure drop
variable flow rate formula
分类号
TE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射孔完井水平井加速度压降与混合压降模型
李华
彭小东
李浩
吕新东
陈玉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流向上小流道加热管内超临界CO_(2)的压降特性
王磊
曹雄金
罗凯
王艳
费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煤层气井两层合采气水同产井底流压计算方法
张鹏
曾星航
郑力会
张吉辉
王相春
彭小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