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加载模式软硬煤岩侧向变形特征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伍永平 高喜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4-48,共5页
选取现场典型软硬煤岩试样,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煤岩压缩过程侧向应变与破裂机制的关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软硬煤岩内部结构和孔隙、裂隙... 选取现场典型软硬煤岩试样,利用MTS815电液伺服岩石力学测试系统进行单轴、三轴压缩实验,研究分析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煤岩强度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煤岩压缩过程侧向应变与破裂机制的关系。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软硬煤岩内部结构和孔隙、裂隙发育程度决定了它们强度、屈服后轴、侧向变形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致密坚硬煤样加载过程表现为明显的弹脆性特征,剪切破断角比较大;压缩变形曲线4个阶段侧向应变非线性特征明显,屈服后呈陡增至极大值,因其内部出现稳定剪切滑移而发生破坏;软煤样侧向应变一直处于非线性小幅度增加过程,内部裂隙发育扩展达到一定程度易发生局部张拉破坏。用侧向塑性变形损伤量表征煤岩体内部损伤演化特征可以取得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软硬煤岩 塑性变形 侧向应变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模式下不对称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刚 刘永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0-355,共6页
选取6种具有代表性的加载模式,采用ETABS软件,对5种不对称钢框架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分析了加载模式、结构不对称性、层数和振型等因素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刚度有突变的不对称结构,不同加载模... 选取6种具有代表性的加载模式,采用ETABS软件,对5种不对称钢框架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pushover分析,分析了加载模式、结构不对称性、层数和振型等因素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刚度有突变的不对称结构,不同加载模式的结果差别明显,并且这种差别随着结构刚度突变的增强、周期的增大、层数的增高而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不对称结构 静力弹塑性分析 PUSHOVER分析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塔两跨悬索桥2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和中塔疲劳验算加载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万田保 杨进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0,27,共4页
简要介绍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三塔两跨悬索桥2个重要技术指标,即主缆与中主鞍座间抗滑移摩擦系数、主梁挠跨比,以及中塔疲劳验算加载模式。
关键词 悬索桥 抗滑移摩擦系数 主梁挠跨比 疲劳验算加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加载模式的改进模态推覆分析方法
4
作者 蒋欢军 雷杰 吕尚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7-67,共11页
在模态推覆分析(MP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态推覆分析(IMPA)方法;IMPA方法克服了MPA方法采用固定加载模式的不足,考虑对结构屈服前后采用分段的加载机制进行推覆分析;并通过两个算例对IMPA方法、MP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 在模态推覆分析(MP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模态推覆分析(IMPA)方法;IMPA方法克服了MPA方法采用固定加载模式的不足,考虑对结构屈服前后采用分段的加载机制进行推覆分析;并通过两个算例对IMPA方法、MPA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角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MPA方法在评估结构地震反应时较MPA方法在精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弹塑性分析 模态推覆分析 侧向荷模式 两阶段加载模式 结构地震响应 结构顶点位移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赵少飞 栾茂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33-339,共7页
为了研究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破坏机构的影响,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分析中,引入速度型刚性板单元及3结点三角形单元,分别模拟地基基础破坏时条形基础与地基的运动。根据地基-基础接触面承受法向拉... 为了研究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相应破坏机构的影响,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分析中,引入速度型刚性板单元及3结点三角形单元,分别模拟地基基础破坏时条形基础与地基的运动。根据地基-基础接触面承受法向拉应力特性,将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分成两类:能够承受一定的法向拉应力的接触条件I和不能承受任何拉应力的接触条件II,建立两类接触条件下地基与基础运动的约束列式及极限承载力数学规划计算模型,由此分析地基-基础接触条件对复合加载模式下地基承载力特性的影响,并在三维荷载空间(H,V,M)中得到相应的地基破坏包络面。计算结果表明,当竖向荷载分量值较小时两类接触条件下相应的力矩承载力及相应的地基破坏机构差异明显,而当超过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时,两类地基-基础接触条件下的承载力特性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加载模式 地基极限承 地基-基础接触条件 上限分析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Pushover分析的加载模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袁钰 吴京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1,共5页
Pushover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和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振型的变化2个方面。对此,文中提出了振型组合方式为完全平方组合的多段加载模式,并通过OpenSees对一个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分析,说明了采... Pushover分析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和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振型的变化2个方面。对此,文中提出了振型组合方式为完全平方组合的多段加载模式,并通过OpenSees对一个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分析,说明了采用多段加载模式计算精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约束支撑 PUSHOVER分析 OPENSEES 侧向加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加载模式下含裂纹超弹性体的能量释放率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作启 刘彬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能量释放率是表征断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典的断裂力学中,只给出在恒力或恒位移加载情形下通过柔度标定来确定材料能量释放率的公式,而且仅限于线弹性材料.但是近年来生物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等超弹性材料的断裂韧性和增韧机... 能量释放率是表征断裂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经典的断裂力学中,只给出在恒力或恒位移加载情形下通过柔度标定来确定材料能量释放率的公式,而且仅限于线弹性材料.但是近年来生物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如橡胶)等超弹性材料的断裂韧性和增韧机理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该文旨在导出一个更加通用的柔度标定公式,从而可以确定非线性弹性材料在任意加载模式下的能量释放率,并能判断裂纹扩展的稳定性.在推导的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容易被错误理解的概念做了进一步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模式 非线性弹性 能量释放率 柔度标定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高桩梁板式码头pushover加载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洪亚东 陶桂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6-171,共6页
通过对某梁板式高桩码头实例进行建模分析,采用p-y曲线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研究不同加载模式对高桩码头pushover分析的影响。分析对比5种加载模式的受力、位移变化等特性,并与时程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桩基屈服顺序主要受到桩... 通过对某梁板式高桩码头实例进行建模分析,采用p-y曲线法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研究不同加载模式对高桩码头pushover分析的影响。分析对比5种加载模式的受力、位移变化等特性,并与时程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桩基屈服顺序主要受到桩的斜度和倾斜方向的影响,均匀分布加载模式反映了结构弹塑性阶段的上限。对时程法计算结果综合分析表明,集中力加载模式和SRSS模式与时程分析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PUSHOVER分析 加载模式 桩土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载模式对针阀疲劳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陈小虎 徐永东 +5 位作者 宋运坤 韩俊刚 吴红艳 曹召勋 邵志文 陈鲜花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柴油机喷油器针阀体座面的磨损严重影响燃油喷雾的形态和喷油特性。针对针阀偶件在高频、高应力撞击循环作用下所引起的损伤问题,用接触疲劳试验、带图像分析系统金相显微镜(OM)和热场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应力和加载模式下针阀座面... 柴油机喷油器针阀体座面的磨损严重影响燃油喷雾的形态和喷油特性。针对针阀偶件在高频、高应力撞击循环作用下所引起的损伤问题,用接触疲劳试验、带图像分析系统金相显微镜(OM)和热场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应力和加载模式下针阀座面镀膜层的磨损失效及针阀体座面的变形行为,对针阀偶件进行了相关的疲劳损伤分析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模式下针阀偶件的主要疲劳损伤模式是针阀底座端部涂层发生的接触疲劳损伤。其中,顶端加载时针阀体表面接触应力分布均匀,疲劳极限较高,为228 MPa。而台阶面加载易出现因加载受力不均匀,导致疲劳损伤先集中在某半圈区域,疲劳损伤破坏不均匀,疲劳极限偏小,仅为顶端加载下的7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阀体 接触疲劳 加载模式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加载模式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大为 《交通标准化》 2010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在探讨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的加载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双点加载模式的合理性,提出在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可采取双点加载模式,以提高试验可靠度的建议。通过试验验证表明,双点加载试验变异性小、操作简单,可以推... 在探讨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的加载模式的基础上,分析双点加载模式的合理性,提出在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可采取双点加载模式,以提高试验可靠度的建议。通过试验验证表明,双点加载试验变异性小、操作简单,可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试验 加载模式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框筒结构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Pushover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召猛 刘文锋 +1 位作者 张怀超 张华 《工程建设》 2018年第7期18-22,41,共6页
前期已对该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的平均结果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标准之一。本文中,进一步研究了该结构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和是否考虑P-Δ效应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采用... 前期已对该框架核心筒结构进行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的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的平均结果作为本文分析研究的标准之一。本文中,进一步研究了该结构在不同加载模式下和是否考虑P-Δ效应对Pushover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采用实时加载分布模式对该高层框筒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筒结构 PUSHOVER分析 不同加载模式 P-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载加载模式对双柱式桥墩横桥向PUSHOVER分析的影响
12
作者 唐祖宁 《中国市政工程》 2013年第1期20-21,25,共3页
PUSHOVER分析方法因其计算简单、力学概念清晰等特点,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已被广泛采用。在PUSHOVER分析中,横向荷载加载模式对结果的影响较大。通过一个双柱式桥墩横桥向PUSHOVER分析,并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到该类... PUSHOVER分析方法因其计算简单、力学概念清晰等特点,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已被广泛采用。在PUSHOVER分析中,横向荷载加载模式对结果的影响较大。通过一个双柱式桥墩横桥向PUSHOVER分析,并将结果与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到该类型桥墩较为合适的荷载加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抗震 PUSHOVER分析 双柱式桥墩 加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sh-over分析中侧向加载模式的研究
13
作者 吴健 邢东亮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2期80-82,共3页
介绍了拟采用的四种侧向加载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ETABS8.4.8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两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在四种不同的侧向加载模式下进行了Push-over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PUSH-OVER分析 侧向加载模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雷梁支架体系在现浇梁施工中的加载安全检算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裕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第1期170-171,共2页
依托具体工程案例,介绍了贝雷梁在现浇梁施工中具体施工过程,并对贝雷梁支架体系选取进行合理加载模式,经验算贝雷梁支架体系安全可靠,可达到确保施工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支架体系 加载模式 安全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铮涛 秦悠 +1 位作者 吴琪 陈国兴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48-2656,共9页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人们对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石英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已进行大量的不排水循环试验研究,但循环加载频率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尚未引起重视。为探究f对饱和珊瑚砂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中密、均等固结的饱和珊瑚砂试样,开展了f=0.01~1.00 Hz、循环主应力路径90°跳转的系列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试验表明:孔压比ru和广义剪应变γg的增长速率随f增大而降低,到达初始液化所需的液化次数NL随f增大而增大;不同循环加载方式引起的广义剪应变幅值γga与峰值孔压比rumax存在事实上的唯一性关系,且γga可表示为以rumax为自变量的正切函数;f的增大会减弱试样的剪胀性。引入单元体循环应力比USR作为施加于试样的循环应力水平指标,USR-NL关系曲线随f的增大而移向右上侧,不同f的USR-NL关系曲线均服从相同形式的负幂函数。这意味着饱和珊瑚砂的抗液化强度随f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珊瑚砂 液化特性 频率 循环加载模式 抗液化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箱梁桥支承处横梁恒载加载方法探讨
16
作者 陶皎蛟 《北方交通》 2008年第10期44-46,共3页
依靠桥梁博士计算软件采用梁格分析方法对某单箱多室箱梁桥进行分析,此模式可以考虑腹板的刚度、支座间距、横隔板刚度等因素对恒载分配的影响。
关键词 箱梁 横隔梁 加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S320C6455 DSP基于外部FLASH自动加载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康康 何萌 《电子科技》 2014年第3期89-90,共2页
为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加载,介绍了TMS320C6455的各种加载模式,尤其是对外部ROM的引导方式,以及一种无需数据转换即可通过数据加载将用户程序写入Flash的方法。以TMS320C6455为例,同时结合LED灯闪烁实例验证自动加载的可行性。
关键词 DSP 加载模式 二次 FL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循环荷载下土的动力学特性与本构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琼林 青于蓝 +2 位作者 崔凯 张东杰 李庞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91,共15页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长期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动力性能与相应的本构模型体系愈发受到关注,其能为该类荷载下地基或者岩土构筑物的动力稳定性和服役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最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室内试...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长期循环荷载下土体的动力性能与相应的本构模型体系愈发受到关注,其能为该类荷载下地基或者岩土构筑物的动力稳定性和服役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最近20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室内试验探索长期循环荷载下土的动力特性与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描述土体的长期循环变形特征,并努力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目前,对长期循环荷载下土体动力学性能与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明确,但在如何减少本构模型参数,增强本构模型在变幅值、变频率等复杂实际工况时的适用性等研究尚需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对该方向研究发展的总结,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局限的可能解决思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循环荷 加载模式 累积应变 动态模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GA自动加载系统设计实现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嘉 程鹏 +1 位作者 杨坤 吴斌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针对FPGA可以在每次上电时自动获取配置文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由USB芯片和FLASH芯片、CPLD组成的可对FPGA上电后自动加载的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USB芯片和CPLD将PC中的FPGA配置文件写入FLASH芯片,并且在CPLD的控制下将配置文件以PS模式... 针对FPGA可以在每次上电时自动获取配置文件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由USB芯片和FLASH芯片、CPLD组成的可对FPGA上电后自动加载的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USB芯片和CPLD将PC中的FPGA配置文件写入FLASH芯片,并且在CPLD的控制下将配置文件以PS模式配置给FPGA。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在上电时自动对FPGA进行加载,弥补了FPGA掉电后数据消失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模式 FPGA FLASH芯片 自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荷载作用的动三轴试验模拟 被引量:80
20
作者 黄博 丁浩 陈云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5-202,共8页
动三轴试验是目前最常见的获取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强度特性的室内试验手段。为探讨模拟高速列车荷载时加荷模式、排水条件、加荷次数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GDS动三轴仪,对高速铁路沿线典型黏性土进行高振次循环动三轴试... 动三轴试验是目前最常见的获取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土体变形、强度特性的室内试验手段。为探讨模拟高速列车荷载时加荷模式、排水条件、加荷次数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GDS动三轴仪,对高速铁路沿线典型黏性土进行高振次循环动三轴试验,研究不同试验条件下试样变形、孔压发展规律和临界循环应力比的变化。研究建议可采用半正弦波在排水条件下进行动力试验模拟高速列车荷载,获得地基土体的最大可能变形和临界动应力比,从而简化试验过程,大大缩短试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荷 动三轴试验 加载模式 排水条件 临界动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