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流体加载效应的板结构声辐射损耗因子和辐射效率的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黎胜 《中国舰船研究》 2010年第2期9-12,17,共5页
采用有限元法和Rayleigh积分耦合方法对考虑流体加载效应的板的结构声辐射损耗因子和声辐射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其中结构振动模态的声辐射损耗因子和声辐射效率分别基于模型降阶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和考虑流体附加质量的实模态进行... 采用有限元法和Rayleigh积分耦合方法对考虑流体加载效应的板的结构声辐射损耗因子和声辐射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其中结构振动模态的声辐射损耗因子和声辐射效率分别基于模型降阶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和考虑流体附加质量的实模态进行计算。对板在空气和水中的声辐射损耗因子和辐射效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板的奇奇振动模态的声辐射损耗因子远大于其他类型模态;板奇奇振动模态在空气中的声辐射损耗因子远小于水中的声辐射损耗因子,约差一个数量级;板在水中的声辐射损耗因子远大于板的结构损耗因子,空气的声辐射损耗因子与结构损耗因子相当;空气中的声辐射效率比水中的声辐射效率约高两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加载效应 声辐射 损耗因子 辐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加载速率影响花岗岩破坏试验及前兆研究
2
作者 殷志强 韩宁 +5 位作者 齐潮 张驰 张永坤 刘浩 章新生 曹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4,共11页
为研究受加载速率效应影响深部硬岩巷道围岩失稳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破裂响应机制,对花岗岩开展了五种不同加载速率的试验并配以声发射监测系统,分析了变加载速率下花岗岩试件各应力阶段的破裂演化特征、力学参数、声发射参数的变化规律,... 为研究受加载速率效应影响深部硬岩巷道围岩失稳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破裂响应机制,对花岗岩开展了五种不同加载速率的试验并配以声发射监测系统,分析了变加载速率下花岗岩试件各应力阶段的破裂演化特征、力学参数、声发射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基于声发射振幅集中度曲线Γ的变化规律,获得花岗岩失稳破坏前兆的预警信息。结果表明:加载速率越大,试件破坏所需时间越短且破坏越烈;试件峰值强度,弹性模量与加载速率呈现出良好的正相关性,当加载速率超过0.1kN/s时二者增幅均减缓,峰值强度增幅由26.00%下降至6.50%,弹性模量增幅由35.60%下降至12.00%,峰值应变与加载速率呈现出良好的负相关性;声发射活动度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增长,AE振铃计数呈现出指数增长,AE能量信号逐渐由“孤震型”向“群震型”转化;声发射b值随加载时间总体呈现出“W”型变化,试件破坏时声发射b值随加载速率的升高而降低,由0.47(0.02kN/s)降至0.30(0.50kN/s),该现象表明加载速率越大,试件的破裂尺度越大,试件破坏的越彻底;RA-AF散点数据在各应力阶段分布特征表明,加载速率越大,试件内部剪切裂纹随发育越好;振幅集中度曲线Γ在震荡上升阶段和骤然上升阶段之间的斜率突变点定义为变加载速率下花岗岩试件的临界损伤因子,该点可作为岩石失稳破坏前的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速率效应 破裂演化特征 声发射 破坏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单轴压缩破坏次声波特征的加载速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博 王博 +3 位作者 梁鹏 姚旭龙 于光远 陶志刚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21-831,共11页
低频次声波信号有能量衰减小、穿透性强等特点,在岩石破裂的非接触监测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探究岩石破坏过程次声波信号特征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开展了4种加载速率下大理岩单轴压缩次声波监测试验。对采集的次声波信号进行去噪,通过快速傅... 低频次声波信号有能量衰减小、穿透性强等特点,在岩石破裂的非接触监测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探究岩石破坏过程次声波信号特征与加载速率的关系,开展了4种加载速率下大理岩单轴压缩次声波监测试验。对采集的次声波信号进行去噪,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包变换提取了次声波主频和能量参数,研究了大理岩破裂过程次声波主频和能量特征,着重分析了加载速率对大理岩次声波主频和能量的影响,并基于次声波最大能量提出大理岩失稳破坏前兆预警判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载速率下大理岩次声波主频均呈条带状演化,主要分布在1、2、3、4、5、6Hz共6条频带上。随加载速率的增大,主频条带由密集变稀疏,6Hz主频条带会逐渐消失。2Hz和4Hz主频受加载速率效应的影响最显著,随加载速率的增大,2Hz主频占比减小,而4Hz主频占比增加,占主导地位的优势次声波主频由2Hz转变为4Hz。不同加载速率下大理岩次声波在塑性阶段均出现明显的激增现象,出现最大能量,随加载速率的增大,次声波信号最大能量和累计能量越来越小。次声波最大能量出现后进入平静期可作为大理岩失稳破坏的前兆特征,加载速率越大,次声波最大能量的位置越接近峰值应力,平静期持续时间越短。提出了基于次声波能量比的大理岩失稳破坏前兆判据,随加载速率的增大,前兆判据的临界值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波 速率效应 主频 能量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首区重点断裂围限区蓄水的加卸载效应 被引量:8
4
作者 陈蜀俊 姚运生 蔡永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库首区构造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发现,相对于蓄水前,蓄水至135 m水位时,官渡口断裂-马鹿池断裂-牛口断裂围限区、秭归地理中心和九湾溪断裂带,出现了4个主应力下降区和共轭的主应力增长区,形成了差应力场;175 m水位与135 m水位相比,局部差应力场呈现逆向变化,即形成了加载效应与卸载效应的交替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水库诱发地震的诱震(或触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首区 断裂围限区 加载效应 效应 二次诱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区强震序列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6
5
作者 陈连旺 张培震 +4 位作者 陆远忠 陈化然 马宏生 李丽 李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11-1421,共11页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 通过建立较精细的川滇地区三维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了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的强震活动对于其他活动断裂潜在强震孕育进程的库仑破裂应力加卸载效应.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带的几何学展布形态和运动学性质的构造背景之上,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相互影响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断裂面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大多处于增大状态.其中,金沙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楚雄—建水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强震所产生的加载作用比较强,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和腾冲—澜沧断裂带则较弱.1981~2000年川滇地区M≥6.5地震序列的模拟结果显示,后续地震全部位于已发生地震所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大区之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川滇地区,一个强震发生之后,发震断层本身强烈卸载的同时,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效应在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带潜在强震孕育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强震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是应力加载,已发生的强震加速了下一个强震的孕育进程,进而导致一系列地震的发生,直至整个区域所积累的应变能处于较低水平之后,区域地震活动进入一个新的平静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三维有限元模拟 强震活动 库仑破裂应力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雁行裂纹砂岩静态加载速率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笑然 王恩元 +3 位作者 刘晓斐 汪皓 李学龙 李德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82-2591,共10页
为研究裂隙岩体的静态加载速率效应,以含预制雁行裂纹砂岩为实验对象,测试了不同加载速率下试样的力学性质、破裂模式、能量耗散及声发射响应特征,综合声发射定位和裂纹扩展演化录像,分析了裂纹扩展演化过程及加载速率效应机制。结果表... 为研究裂隙岩体的静态加载速率效应,以含预制雁行裂纹砂岩为实验对象,测试了不同加载速率下试样的力学性质、破裂模式、能量耗散及声发射响应特征,综合声发射定位和裂纹扩展演化录像,分析了裂纹扩展演化过程及加载速率效应机制。结果表明:(1)裂隙砂岩受载过程存在着明显的静态加载速率效应。随着加载速率的升高,试样峰值强度、峰值应变、起裂应力、峰值处积累的弹性能和声发射计数峰值均逐渐增大但增幅放缓,弹性模量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累计声发射总计数则逐渐减小。(2)试样新裂纹的起裂萌生均对应着应力的局部下降、耗散能的突升及声发射的高值响应。(3)加载速率较小时,试样沿一条预制裂纹扩展、滑移而形成剪切型破坏;当加载速率较大时,试样最终破坏模式为裂纹岩桥贯通,并由裂纹外端沿与加载方向平行扩展而成的拉破坏。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煤岩动力灾害的力学响应机制及揭示其演化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行裂纹 速率效应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能量耗散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作用力变化引起的华北地区应力场分区加卸载效应 被引量:7
7
作者 陈连旺 陆远忠 +2 位作者 郭若眉 张杰 李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6,共8页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华北地区应力场演化的历史进程,利用华北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3D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华北地区动力边界作用力发生改变时,其内部构造应力场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定量研究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用力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场...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结合华北地区应力场演化的历史进程,利用华北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3D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华北地区动力边界作用力发生改变时,其内部构造应力场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定量研究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作用力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场和能量场的分区加卸载效应。结果如下:太平洋板块作用力方向逆时针偏转时,导致华北北部地区相当规模的加载效应和华北东南部大面积的卸载效应;太平洋板块作用力方向顺时针偏转时,导致华北北部地区卸载效应以及东南部大面积的加载效应;印度板块作用力方向顺时针偏转时,造成山西中部和唐山-渤海地区的加载效应;印度板块作用力方向逆时针偏转时,导致华北地区东部和南部的加载效应以及中西部的卸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构造应力场 有限元模型 边界作用力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水量粘土的加载速率效应与蠕变变形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建中 徐力生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3,共3页
通过对低含水量藤森粘土(Fujinomori clay)试样的单向固结试验,研究了低含水量粘土的加载速率效应与蠕变变形。所采用的藤森粘土土样有湿润(含水量小于15%)、风干(含水量小于4.5%)与烘干(含水量小于1%)3种。试验中,应变率逐步改变,同时... 通过对低含水量藤森粘土(Fujinomori clay)试样的单向固结试验,研究了低含水量粘土的加载速率效应与蠕变变形。所采用的藤森粘土土样有湿润(含水量小于15%)、风干(含水量小于4.5%)与烘干(含水量小于1%)3种。试验中,应变率逐步改变,同时进行了蠕变及加、卸载试验以及小幅度的循环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湿润土样、风干土样与烘干土样都有明显的加载速率效应与蠕变变形;在大范围的卸载-重复加载过程中,蠕变变形会由卸载初期的正变形逐步发展为后期的负变形,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中性点(即蠕变为零,或者无蠕变的点);藤森粘土的加载速率效应随含水量的降低有所降低,即湿润藤森土样的加载速率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率效应 蠕变变形 含水量 土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崔峰 贾冲 +3 位作者 来兴平 陈建强 张随林 何仕凤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5-761,共17页
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探讨合理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岩石力学试验和现场微震监测等方法,通过研究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影响下工作面前方煤体经历的... 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探讨合理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岩石力学试验和现场微震监测等方法,通过研究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影响下工作面前方煤体经历的采动应力路径,分析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力学行为特征。完成了采动应力路径下煤样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规律研究与急倾斜巨厚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合理确定,开展了现场工程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加使得采动应力峰值增大,同时其采动应力路径的循环加卸载幅度增加,循环次数减小,主要影响区域范围增加,而作用时间减小。不同推进速度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强度呈非线性递增趋势,且其递增幅度逐渐增加,煤样破坏程度、声发射累计计数及能量均随应力路径所处推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类比冲击矿压评价指标得到6.4 m/d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可视为冲击煤样,同时引入加卸载响应比,提出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推进速度合理确定方法,形成了不同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影响的加卸载响应比评价指标,确定了满足+425 m水平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推进速度。现场微震实测结果验证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确定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速度 急倾斜巨厚煤层 冲击地压 效应 响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多向荷载下桩-土相互作用初探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栋 李相崧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3-608,共6页
利用香港科技大学离心机双向振动台,进行了群桩基础模型的水平单向和双向振动试验;振动过程中的桩身弯矩响应表明,群桩基础在单向振动中表现出的对称性在双向振动下不复存在;并进行了桩-土相互作用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初步探寻了试验观测... 利用香港科技大学离心机双向振动台,进行了群桩基础模型的水平单向和双向振动试验;振动过程中的桩身弯矩响应表明,群桩基础在单向振动中表现出的对称性在双向振动下不复存在;并进行了桩-土相互作用的颗粒流数值模拟,初步探寻了试验观测到的"垂向加载效应"的产生机制;同时通过简单的推导,指出了当前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试验、数值和理论分析方面对水平多向荷载下的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荷 桩-土相互作用 垂向加载效应 振动台 离心机 颗粒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三轴静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松林 王鹏飞 +2 位作者 单俊芳 张鸣 周李姜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9-67,共9页
研制了一种真三轴静载作用下混凝土、岩石动态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可对试件施加三向独立的100 MPa静载、采用霍普金森杆(SHPB)冲击加载可对试件施加1 GPa以下的冲击动载;同时,立方体试件六个面的动态信号可由六根杆上... 研制了一种真三轴静载作用下混凝土、岩石动态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可对试件施加三向独立的100 MPa静载、采用霍普金森杆(SHPB)冲击加载可对试件施加1 GPa以下的冲击动载;同时,立方体试件六个面的动态信号可由六根杆上的应变片记录。由此,研究了C30混凝土材料在不同的真三轴静载条件下的动态压缩性能,得到了三向独立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动态体积应变、动态Drucker-Prager强度参数等。尼龙和花岗岩试件作为对比材料,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动力学 真三轴静 Hopkinson压杆(SHPB) 混凝土 路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防动载断裂选材的定量判据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瑞堂 尹建成 +1 位作者 邹广平 张晓欣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分析了目前钢结构防断选材中应用的脆性转变温度方法的局限性,扼要介绍了材料断裂韧度的温度效应和加载速率效应.在钢材断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应变型断裂临界温度的概念,构建了断裂特征分析图,从而为钢结构防动载断裂选材提出... 分析了目前钢结构防断选材中应用的脆性转变温度方法的局限性,扼要介绍了材料断裂韧度的温度效应和加载速率效应.在钢材断裂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平面应变型断裂临界温度的概念,构建了断裂特征分析图,从而为钢结构防动载断裂选材提出了一个新的定量的判据,并以船只设计选材为例,阐明了该判据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温度效应 速率效应 断裂控制 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县新磨特大滑坡-碎屑流的发育特征与运移机理 被引量:21
13
作者 曾庆利 魏荣强 +2 位作者 薛鑫宇 周元泽 尹前锋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2017年6月24日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体积近800×10~4m^3的灾难性特大型滑坡-碎屑流灾害。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资料分析,本文对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崩滑危岩体及运移堆积特征,降雨及地震对崩滑的触发作用等进行了研究,探讨... 2017年6月24日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体积近800×10~4m^3的灾难性特大型滑坡-碎屑流灾害。通过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资料分析,本文对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崩滑危岩体及运移堆积特征,降雨及地震对崩滑的触发作用等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碎屑流运动性的主要效应及其致灾机理,并评价了类似灾害的监测预警新方法。研究认为:(1)新磨村位于1933年叠溪MS7.5地震前已经存在的大型老滑坡堆积体上,多次历史强震和历年降雨循环使滑源区砂板岩坡体表层卸荷带失稳剥离,内部岩体完整性和强度进一步损伤劣化,滑源区在2003年之前已经发育了多条宽大裂缝,并存在显著滑前变形前兆,新磨滑坡本质上是一次后地震机制的灾难性高速岩质滑坡-碎屑流。(2)新磨基岩顺层滑坡体积约150×10~4m^3,但有约600×10~4m^3沟道老崩坡积体被刮铲、裹携。滑坡体高位撞击使老堆积体内"土拱效应"快速丧失并获得加速,"刮铲-裹携效应"促进了滑坡-碎屑流的流动性和扩散性,但大规模的裹携也限制了碎屑流运移得更远。这种冲击加载-刮铲裹携的破坏机制与1986年新滩滑坡、2000年易贡滑坡和2004年贵州纳雍左营滑坡等类似。(3)滑坡-碎屑流产生的地震信号分析可再现整个滑坡、冲击、运移、停积等全过程,震前InSAR形变资料分析则揭示了显著的变形前兆,两者结合应是未来这类超视距崩滑-碎屑流灾害早期识别、评价和预警的新方法。(4)鉴于滑后新磨流域仍然存在大量新老裂缝及其切割而成的危险块体,建议立即开展详细的灾害调查、风险评价和监测预警工作,避免类似灾害重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碎屑流 冲击加载效应 裹携效应 InSAR变形监测 崩滑地震信号 同震及震后滑坡 1933年叠溪MS7.5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水平相互作用的颗粒流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苏栋 李霞 李相菘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7,共6页
对水平载荷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进行颗粒流数值模拟和研究.应用PFC2D程序,模拟了直线单调、直线循环、十字和半圆形加载路径下桩-土相互作用过程.并通过对加载过程中土的细观物理量的考察,研究土的细观力学特征和桩-土相互作用宏... 对水平载荷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进行颗粒流数值模拟和研究.应用PFC2D程序,模拟了直线单调、直线循环、十字和半圆形加载路径下桩-土相互作用过程.并通过对加载过程中土的细观物理量的考察,研究土的细观力学特征和桩-土相互作用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的预加载会引起土阻力的退化,产生“垂向加载效应”;而在非直线加载路径下,随着位移的增加,载荷的增量方向会逐渐偏离位移的增量方向,出现不共轴的现象.数值试验观测到的现象和机理可为物理模型试验的进行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数值模拟 桩-土相互作用 垂向加载效应 不共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体声振耦合方程低频解耦误差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渭平 陈花玲 胡选利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0年第4期6-10,共5页
揭示了腔体声振耦合方程解耦误差与流体加载效应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了低频情况下 ( 3 0~10 0 Hz)解耦误差的影响因素 ,研究了低频解耦误差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流体加载效应 低频解耦误差 声振耦合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表面波传感器的液体运动粘度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奎修 王晓丹 +2 位作者 王磊 丁毅 曹亮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1-694,共4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液体运动粘度在线测量的声表面波传感器。利用液体对水平剪切模式声表面波(SH-SAW)传播性质的影响,推导得出液体的密度和动力粘度与SH-SAW的传播速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从而实现液体运动粘度的检测,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设备... 设计了一种用于液体运动粘度在线测量的声表面波传感器。利用液体对水平剪切模式声表面波(SH-SAW)传播性质的影响,推导得出液体的密度和动力粘度与SH-SAW的传播速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从而实现液体运动粘度的检测,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设备。通过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比较证实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模式声表面波 运动粘度 压电基片 扰动理论 质量加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形变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二威 王平平 +2 位作者 张怡 贾锐 孟萃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02-3109,共8页
为了解决混响室环境下屏蔽效能测试存在的系统结构复杂和测试结果误差大等问题,使用边界形变代替机械搅拌、互耦混响室代替嵌套混响室、柔性屏蔽布代替金属壳体等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形变技术的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简化了... 为了解决混响室环境下屏蔽效能测试存在的系统结构复杂和测试结果误差大等问题,使用边界形变代替机械搅拌、互耦混响室代替嵌套混响室、柔性屏蔽布代替金属壳体等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形变技术的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方法,简化了测试装置,增加了使用频率带宽。通过对混响室内部功率密度归一化处理,提出了混响室条件下屏蔽效能定义新方法,修正了测试装置、受试材料加载等对混响室内电场分布的影响,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试验研究了研制的边界形变互耦混响室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有效性,并探索了接收天线位置及指向对复合材料屏蔽效能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研制的屏蔽效能测试系统动态范围为60~90 dB,内部电场标准偏差均小于3 dB,可以用于屏蔽效能测试;受试复合材料在1~10 GHz频率范围内屏蔽效能均值在28~34 dB之间波动,5组测试数据的最大标准偏差为1.96 dB,变异系数小于8.05%,测试结果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响室 边界形变 屏蔽效能定义 重复性 动态范围 复合材料 加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阻尼板的复模态与声辐射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鑫 黎胜 王博涵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2期36-41,共6页
针对非均匀分布的附加阻尼对板结构声-振特性的影响展开研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不同阻尼型式及不同阻尼面积比例下矩形平板振动的复模态特性和声辐射特性,此外还探讨流体加载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高阻尼敷设面积下,非均匀... 针对非均匀分布的附加阻尼对板结构声-振特性的影响展开研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不同阻尼型式及不同阻尼面积比例下矩形平板振动的复模态特性和声辐射特性,此外还探讨流体加载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高阻尼敷设面积下,非均匀阻尼板不同构型间阻尼效果的差别较大,集中分布的附加阻尼效果优于分散分布的附加阻尼;高阻尼敷设区域越接近振型的波腹处则该阶结构模态的阻尼比越大,对声辐射功率的"削峰"作用也越明显;非均匀阻尼在水中的影响比在空气中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结构声学 非均匀阻尼 复模态 声辐射 流体加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粘土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特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建中 彭芳乐 龙冈文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3-347,共5页
采用单轴固结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对饱和、湿润、风干以及烘干的藤森粘土进行了应力-应变特性研究。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不同轴向应力水平下的恒应变率加载试验、蠕变试验以及卸载与重复加载试验。局部变形测量传感器(LDT)被用于三轴剪... 采用单轴固结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对饱和、湿润、风干以及烘干的藤森粘土进行了应力-应变特性研究。在试验过程中,进行了不同轴向应力水平下的恒应变率加载试验、蠕变试验以及卸载与重复加载试验。局部变形测量传感器(LDT)被用于三轴剪切试验中的轴向变形测量以提高小应变测量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与饱和度的藤森粘土在单轴固结试验与三轴剪切试验条件下都表现出明显的粘塑性。它们的加载速率效应、蠕变效应都相似;而且在蠕变结束后的一小段邻域内藤森粘土的强度有明显的提高。笔者提出用参数β来描述藤森粘土的粘性。对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表明,在单轴和三轴试验条件下不同含水率与饱和度的藤森粘土的β值介于0.034到0.064之间;而且,含水率高的藤森粘土的β值大于含水率低的藤森粘土的β值,单轴试验条件下的β值大于三轴试验条件下的β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塑性 速率效应 蠕变效应 应变率 含水率 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测试的超细晶Si_2N_2O-Si_3N_4陶瓷室温蠕变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尚可 赵志勇 侯红亮 《精密成形工程》 201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陶瓷材料由于其固有硬脆性,难以利用传统单轴拉伸与压缩实验测试其蠕变性能,而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试样形状尺寸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利用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研究Si2N2O-Si3N4超细晶陶瓷的室温蠕变性能。方法针对1600,1650,1700℃条件下... 目的陶瓷材料由于其固有硬脆性,难以利用传统单轴拉伸与压缩实验测试其蠕变性能,而纳米压痕测试技术对试样形状尺寸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利用纳米压痕测试技术研究Si2N2O-Si3N4超细晶陶瓷的室温蠕变性能。方法针对1600,1650,1700℃条件下烧结制备的Si2N2O-Si3N4超细晶陶瓷,采用纳米压痕技术测试材料在最大载荷分别为5000,6000和7000μN条件下的载荷-位移曲线,并通过拟合计算获得了3种材料室温蠕变应力指数。结果 3种材料均呈现明显的加载效应。结论研究表明,在相同载荷下,压入深度和蠕变位移都随着材料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相同材料的蠕变应力指数,随着保压载荷的增大而减小。对比分析发现,在1600℃条件下烧结制备的Si2N2O-Si3N4超细晶陶瓷,晶粒细小均匀,晶界数多,室温下表现出较强的蠕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2N2O-Si3N4 纳米压痕 加载效应 蠕变应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