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加卸载条件下煤岩吸附性能及比表面积变化规律
1
作者 孙维吉 张军林 +2 位作者 房胜杰 史国涛 陈昕涛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2-350,共9页
为研究煤岩在应力加卸载过程中吸附性能及比表面积变化规律,基于煤岩吸附解吸理论,利用自主研制的应力加卸载煤岩吸附试验系统,采用CO_(2)气体作为吸附质,开展了应力加卸载过程中煤岩吸附性能变化试验。另外,在不同应力点进行了等温吸... 为研究煤岩在应力加卸载过程中吸附性能及比表面积变化规律,基于煤岩吸附解吸理论,利用自主研制的应力加卸载煤岩吸附试验系统,采用CO_(2)气体作为吸附质,开展了应力加卸载过程中煤岩吸附性能变化试验。另外,在不同应力点进行了等温吸附试验,并应用Langmuir法和BET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应力点的比表面积,分析了吸附量与比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岩吸附气体速率与该煤岩在加载或卸载过程中的累积吸附次数有关,与应力的大小无关。累积吸附次数越多,煤岩吸附速率越快。应力载荷明显影响煤岩的吸附能力,加载会抑制煤岩的吸附能力,整个加载过程中,吸附量最大下降了16.2%。一定范围内的应力对煤岩吸附CO_(2)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卸载会提高煤岩的吸附能力,应力卸载过程中吸附量共上升了8.3%,初步卸载(5.09~4.08 MPa)对吸附量变化贡献了63.8%,初步卸载对煤岩吸附能力的增强起决定作用,初步卸载后吸附量随着应力的减小逐步增加,且卸载过程吸附量变化曲线始终高于加载过程吸附量变化曲线。加载减小了比表面积,卸载增大了比表面积。加载条件下,Langmuir法和BET法计算的比表面积分别减小了22.2%和21.3%,卸载过程比表面积分别增大了21.2%和20.5%。卸载条件下的比表面积总是大于加载条件下相同应力水平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煤岩吸附 Langmuir法/BET法 吸附等温线 煤岩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瓦斯煤三轴应力加载实验设计与实践
2
作者 郭海军 吴海楠 +4 位作者 于英杰 王凯 徐超 周爱桃 佟瑞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37,共7页
利用自主研发的煤体“吸附-力学-渗流”耦合特性测试系统,实验研究了瓦斯对煤体强度和吸附膨胀变形特征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三轴加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瓦斯显著削弱了煤体的强度,其中游离瓦斯的影响大于吸附瓦斯... 利用自主研发的煤体“吸附-力学-渗流”耦合特性测试系统,实验研究了瓦斯对煤体强度和吸附膨胀变形特征的影响,设计了不同围压和瓦斯压力条件下的三轴加载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瓦斯显著削弱了煤体的强度,其中游离瓦斯的影响大于吸附瓦斯。煤体强度的削弱程度与瓦斯压力呈正相关关系,而围压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另外,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实验室实验法测得的含瓦斯煤体体积应变比理论计算法更为准确。实验室实验法能够为确定煤基质的吸附膨胀最大应变和吸附变形朗格缪尔压力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应力 含瓦斯煤 力学特征 吸附变形特性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环环向应力与加载载荷的公式推导与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练章华 梁建坤 +2 位作者 王裕海 张强 牟易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基于任意C型环试样结构尺寸及其力学关系,建立了C型环内任意截面的力学模型,根据材料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了其外壁和内壁任意一点环向应力与C型环试样加载位移、加载载荷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了验证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建立了... 基于任意C型环试样结构尺寸及其力学关系,建立了C型环内任意截面的力学模型,根据材料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了其外壁和内壁任意一点环向应力与C型环试样加载位移、加载载荷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为了验证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建立了C型环试样的有限元计算的力学模型,当某试验要求C型环试样最大环向拉应力为650 MPa,对油管外径88.9 mm的C型环试样,通过有限元法和本文推导的理论公式对该结构工况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得出有限元法和理论公式计算出需要施加的载荷和位移的误差分别为-1.82%和1.25%,证明推导文中推导的理论公式的正确性,为C型环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和应力腐蚀开裂(SCC)实验加载参数的确定提供了简便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环试样 理论公式推导 应力计算 有限元 应力腐蚀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杆稳定性动力分析与应力波加载杆的动力屈曲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善元 程国强 韩志军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4,122,共5页
对轴压直杆的稳定性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表明,屈曲运动方程的解依动力学参数取值范围不同有3种情况,分别相应于稳定平衡、中性平衡和不稳定平衡。进而,对于两端简单支承的直杆直截了当地得到动力学参数对轴向载荷的依赖关系;若引入... 对轴压直杆的稳定性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表明,屈曲运动方程的解依动力学参数取值范围不同有3种情况,分别相应于稳定平衡、中性平衡和不稳定平衡。进而,对于两端简单支承的直杆直截了当地得到动力学参数对轴向载荷的依赖关系;若引入初始缺陷,与放大函数法相结合,便可找到最优发展模态。接着讨论了应力波加载引发的动力屈曲,为这一复杂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直杆 动力屈曲 定性分析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加载对体外培养C2C12细胞自身抗原及TLR3的影响
5
作者 冯利强 陈荣 +3 位作者 刘幸卉 黄维一 曾慧君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应力加载是否干扰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自身抗原及TLR3的转录表达。方法对生长于BioFlex柔性基底膜表面的C2C12细胞施加不同频率的拉伸加载,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RT-PCR检测并比较分析应力加载前、后骨... 目的探讨机械应力加载是否干扰体外培养C2C12成肌细胞自身抗原及TLR3的转录表达。方法对生长于BioFlex柔性基底膜表面的C2C12细胞施加不同频率的拉伸加载,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RT-PCR检测并比较分析应力加载前、后骨骼肌自身抗原(HRS、Mi-2、U1-70、DNA-PKcs)、TLR3的mRNAs表达差异。结果 0.25 Hz、10%幅度、2 h/d的拉伸条件能加速C2C12细胞进入细胞周期。2 d和4 d拉伸组DPI较对照组提高(P<0.05),尤以2d拉伸组细胞增殖最为显著。拉伸2 d时,C2C12细胞内HRS、Mi-2、U1-70、DNA-PKcs以及TLR3的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一培养时间的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应力刺激信号可能参与下调与骨骼肌组织炎症相关的免疫调节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C2C12 自身抗原 TL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种应力加载方式的井水温度响应机理探讨
6
作者 陈大庆 万永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2-328,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不同周期的应力加载方式以及井-含水层的水位、水温响应特征,对井水温度的应力加载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总结了对于3种不同周期应力加载的水温响应机理。分别是对地震波应力加载的气体脱逸模式...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几种不同周期的应力加载方式以及井-含水层的水位、水温响应特征,对井水温度的应力加载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总结了对于3种不同周期应力加载的水温响应机理。分别是对地震波应力加载的气体脱逸模式、裂隙渗流模式、热弥散效应模式及冷水下渗模式,对固体潮应力加载的水动力学模式以及对地震孕育阶段长周期缓慢应力加载的应力-耗散热模式等,文章中针对每一种不同方式应力加载给出了典型的观测实例并对其可能的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水温度 应力 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载应力下6061-T6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疲劳断口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颖 张大童 +1 位作者 邱诚 张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6-59,共4页
对6061-T6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了轴向拉伸疲劳试验,在加载应力121~198MPa下测定其S-N(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并对高应力(198MPa)和低应力(130MPa)下铝合金疲劳断口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061-T6铝合金挤压型材疲劳寿命随加载应力增... 对6061-T6铝合金挤压型材进行了轴向拉伸疲劳试验,在加载应力121~198MPa下测定其S-N(应力-循环次数)曲线,并对高应力(198MPa)和低应力(130MPa)下铝合金疲劳断口形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061-T6铝合金挤压型材疲劳寿命随加载应力增大而减小,其条件疲劳极限为127MPa。随着加载应力增大,疲劳裂纹萌生呈现多源性,疲劳裂纹扩展区面积减小,裂纹扩展第一阶段的裂纹偏转更加剧烈,疲劳条带宽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T6铝合金 S-N(应力-循环次数)曲线 应力 疲劳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表土综放采场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机理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翔 朱斯陶 +8 位作者 姜福兴 张修峰 李士栋 王超 刘金海 陈洋 周涛 李佳洁 朱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92-2105,共14页
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是深厚表土综放采场特有的冲击地压类型,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晰,导致煤矿面临此类型冲击地压时无法有效防治甚至发生严重事故。以山东巨野煤田赵楼煤矿3304(超前100 m)长时间(持续38 d)冲击预警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 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是深厚表土综放采场特有的冲击地压类型,其发生机理尚不清晰,导致煤矿面临此类型冲击地压时无法有效防治甚至发生严重事故。以山东巨野煤田赵楼煤矿3304(超前100 m)长时间(持续38 d)冲击预警为工程背景,采用相似材料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深厚表土综放采场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得出了以下结论:由模拟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深厚表土综放采场的覆岩空间运动特征,基于承载基岩初次破断时厚表土的成拱性和延时加载性,推导了厚表土垮落拱和压力拱的轮廓表达式,建立了深厚表土综放采场走向覆岩传递应力估算模型。揭示了深厚表土综放采场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机理:当承载基岩达到悬露极限发生断裂回转时,厚表土层运动下沉形成土压力拱结构,其上覆巨厚表土层自重通过拱脚传递至煤层中,导致煤壁前方大范围煤层应力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持续升高,容易诱发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深厚表土综放采场承载基岩断裂后,厚表土呈现由下至上渐进式破碎、垮落的运动特征,采场以岩、土接触面为界形成2个压力拱,表土压力拱传递的表土自重导致煤壁前方大范围煤层应力高度集中。现场实测表明应力加载效应发生后采场动载释放水平较低且呈现固定位置的微震集中带,土压力拱的形成将限制表土层快速下沉,工作面位于土压力拱的支点区域进行回采工作,当工作面推过该支点加载区域后,土压力拱破坏导致采场地表整体大幅度下沉。设计并实施了深厚表土综放采场应力加载型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案,包括井下地面联合监测预警、围岩高强度钻孔弱化、显现区域支护体系补强、“监测−卸压”临界推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深厚表土 应力 覆岩结构 垮落拱 压力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加载疲劳应力对R-相镍钛锉表面形态及疲劳折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殷杰 侯本祥 侯晓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比较K3XF和K3经过预加载疲劳应力后的表面形态和疲劳折断性能。方法:25 mm长、25#/0.06锥度的K3XF和K3各48支,随机分为4组(n=12),组1不做预加载。组2~组4分别使用60°弯曲角度、3.5mm弯曲半径的模拟金属根管预加载疲劳应力5s、... 目的:比较K3XF和K3经过预加载疲劳应力后的表面形态和疲劳折断性能。方法:25 mm长、25#/0.06锥度的K3XF和K3各48支,随机分为4组(n=12),组1不做预加载。组2~组4分别使用60°弯曲角度、3.5mm弯曲半径的模拟金属根管预加载疲劳应力5s、10s、20s。每组随机选取2支锉在SEM下观察表面形态,其余10支锉使用上述模拟根管进行疲劳折断实验。记录疲劳折断时间,计算疲劳折断圈数;测量折断段长度,并对折断断口进行SEM观察。SAS 9.3软件进行双因素的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0.05。结果:SEM见两种根管锉弯曲最大处的切割刃明显磨损、出现大量裂纹、边缘不整齐。K3XF表面缺陷明显少于K3。K3XF预加载疲劳应力20s后的疲劳折断圈数从新锉的(210±59)降低为(156±37),差异有显著性(P<0.05)。K3预加载疲劳应力5s、10s、20s后的疲劳折断圈数从新锉的(145±38)分别降低为(110±27)、(101±31)和(62±31),5s和10s组无显著差异,其余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3XF对预加载疲劳应力的抵抗性优于K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疲劳折断 镍钛根管锉 扫描电镜 R-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概念、测试方法及数学模型
10
作者 胡秋嘉 贾慧敏 +5 位作者 樊彬 毛崇昊 张庆 张先敏 刘春春 覃蒙扶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4-213,共10页
为优化煤层气井排采降压速度,提出了有效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概念,设计并开展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实有效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的存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评价指标,并分析了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和应力敏感性对渗... 为优化煤层气井排采降压速度,提出了有效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概念,设计并开展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证实有效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的存在,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评价指标,并分析了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和应力敏感性对渗透率损害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能够有效地评价有效应力加载速度对煤层渗透率的损害程度;有效应力增幅相同时,有效应力加载速度越快,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渗透率损害率越大,应力加载速度为2 MPa/d时的渗透率损害率比0.5 MPa/d时增加43%以上,证实应力加载速度对煤样渗透率存在损害且非常明显;现场试验和室内实验均进一步揭示煤储层具有明显的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同一煤样应力敏感性系数随有效应力加载速度增加而增加,且2者呈幂函数关系,据此建立了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的数学模型,实现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的定量表征;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的强弱通过应力加载速度渗透率损害系数评价,其在数值上等于煤样应力加载速度与对应的渗透率损害率数据线性回归得到的直线斜率n,其值越大,煤岩应力加载速度敏感性越强;有效应力加载过程对煤样渗透率的损害率由单纯有效应力增加造成的渗透率损害率和单纯应力加载速度增加而导致的渗透率损害率组成。结果表明,应力加载速度造成的渗透率损害率占比随着应力加载速度增加而持续增加,其占比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揭示了在煤层气井排采降压过程中,尽可能降低排采降压速度能够最大限度降低由于应力加载速度造成的渗透率损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应力速度敏感性 应力敏感性 数学模型 应力速度渗透率损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理论、视应力及b值的区域发震概率计算——以郯庐断裂带安丘-莒县段为例
11
作者 孙强 李国一 +3 位作者 王鹏 张正帅 李翠芹 李冬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91,共12页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 通过将区域地壳应力的强弱与其发震概率进行联系,提出以视应力为基础数据来计算区域发震概率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多重分形理论计算奇异值α,揭示研究区隐含的应力富集区、贫乏区和背景区。2)推导奇异值α与b值拟合的新方法,得到奇异值背景下的b值,使地壳应力强弱与b值得到统一。3)运用产生随机数的方法计算参考区剪应力加载速率值,并运用指定公式计算其他剪应力加载速率值。4)运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地震发生概率时,使用定积分进行模型参数处理,结果发现,剪应力加载速率值的计算误差是影响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5)与正态分布模型和BPT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与正态分布模型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而与BPT模型差别较大,这可能是各模型算法不同导致的。6)研究区5级以上地震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在沂源-临朐-安丘-诸城-沂水围成的区域、沂水-五莲-莒县-沂南围成的区域和研究区北部临朐-昌乐一带。1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034,累积概率可达0.861;3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097,累积概率可达0.87;50 a发震的条件概率最高可达0.15,累积概率可达0.8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分形理论 应力 B值 应力速率 发震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加载速率下深埋泥岩力学特性与扩容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可 余伟健 +4 位作者 廖泽 郭涵潇 潘豹 KHAMPHOUVANH Viengvilay 杨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60-3371,共12页
岩石工程的损伤破坏过程和其扩容现象密不可分,扩容是岩石在偏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表现出的体积增大的现象。为了进一步研究深埋泥岩扩容现象,对矿山现场钻取的埋深近1 300 m的岩石试样做了系列试验,包括XRD衍射试验、SEM电镜扫描试验和... 岩石工程的损伤破坏过程和其扩容现象密不可分,扩容是岩石在偏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后表现出的体积增大的现象。为了进一步研究深埋泥岩扩容现象,对矿山现场钻取的埋深近1 300 m的岩石试样做了系列试验,包括XRD衍射试验、SEM电镜扫描试验和不同加载速率下(0.1、0.5、2.0和5.0 kN/s)的单轴压缩变形试验等。结果表明:泥岩成分以长石为主,岩石内部各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长石呈条带状分布,其间填充其他矿物,填充物以绿泥石为主。在不同的加载速率下,各试样轴向应力-应变曲线属典型的塑-弹-塑性曲线,有明显的压密过程,加载速率越小,压密过程越明显,即曲线越平缓。进入弹性阶段后,加载速率越大,曲线斜率越大,即平均弹性模量越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数据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试验加载速率(Vload)和泥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_(c))、平均弹性模量(E)、最大轴向应变(ε_(a,max))、最大径向应变(ε_(d,max))、扩容起始应力(f^(*))、扩容起始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f^(*)/σ_(c))有关联关系,和试样最大体积应变(ε_(V,max))、扩容起始体积应变与最大体积应变比值(ε_(V,d)/ε_(V,max))无关联关系。加载速率越大,测试得到的泥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弹性模量越大,加载速率由0.1 kN/s增大50倍至5.0 kN/s时,测得单轴抗压强度均值由26.8 MPa增大至36.5 MPa,平均弹性模量均值由3.5 GPa增大至5.9 GPa。加载速率越大,最大轴向应变和最大径向应变均越小,轴向和径向应变率均越大,即加载速率越大,泥岩岩石在未充分变形的情况下发生破坏的可能性越大。加载速率越大,试样扩容起始应力、试样扩容起始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越小,即试样加载荷载速率越大,越容易进入体积扩容阶段。认为泥岩强度参数、变形与扩容参数有显著的应力加载速率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速率 深埋泥岩 力学强度 扩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期应力下花岗岩Kaiser效应识别及声发射行为研究
13
作者 姜天乐 李夕兵 陈江湛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845,共17页
在深部地下工程中,了解岩石的历史应力记忆能力,对确定岩体原位应力状况至关重要。为研究花岗岩在经历多期应力后所呈现的记忆能力,设置4组先期加载方案,并在先期加载结束后对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观察其声发射现象。结果表明:先期加... 在深部地下工程中,了解岩石的历史应力记忆能力,对确定岩体原位应力状况至关重要。为研究花岗岩在经历多期应力后所呈现的记忆能力,设置4组先期加载方案,并在先期加载结束后对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观察其声发射现象。结果表明:先期加载结束后立即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花岗岩Kaiser效应明显,在加载应力达到先期最大应力值时有剧烈声发射信号产生;花岗岩对多期应力具有一定记忆能力,当先期加载应力高于裂纹闭合应力(σ_(cc))时,即使其不为先期最大应力,在后续单轴压缩试验中,存在相对孤立且信号较强的声发射事件,花岗岩在该处呈现出低频高幅的声发射信号,反之若先期加载应力低于σ_(cc),花岗岩则难以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ISER效应 多期应力 声发射信号 裂纹闭合应力 应力记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加卸载作用下软硬原煤瓦斯渗透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坤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0-794,共5页
使用自行改装的"瓦斯渗透模拟实验系统",在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对同一矿井的软硬原煤试件的瓦斯渗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加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2种煤样试件的渗透率均呈减小趋势,且加载初期渗透率的降幅最大,当加... 使用自行改装的"瓦斯渗透模拟实验系统",在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对同一矿井的软硬原煤试件的瓦斯渗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加载阶段,随着应力的增加2种煤样试件的渗透率均呈减小趋势,且加载初期渗透率的降幅最大,当加载围压从0升到4 MPa时,硬煤与软煤的渗透率平均下降69.7%,73.3%;应力卸载阶段煤样渗透率随着应力的减小而增加,围压完全卸载后2种煤体的渗透率分别恢复到其初始值的22.6%,47.8%;同样的应力条件下,有效应力的增加对硬煤的影响作用大于煤基质收缩,渗透率随着其内部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对软煤则相反。实验结果可为煤体"卸压增透"效果最佳化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低渗透率煤层的瓦斯抽采理论及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软煤 瓦斯渗透特性 原煤样试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玛多M_(W)7.4地震强震加载及其对周围地区应力扰动的影响
15
作者 王帅鹏 徐克科 王小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5-891,共17页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发生M_(W)7.4地震,为了探究玛多地震的不同滑动模型对周围地区及断层应力的加卸载作用,本文首先以GNSS数据为约束,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公布的玛多地震同震滑动模型(模型A)断层面几何结构反演获得同震滑动模... 2021年5月22日在青海玛多发生M_(W)7.4地震,为了探究玛多地震的不同滑动模型对周围地区及断层应力的加卸载作用,本文首先以GNSS数据为约束,结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公布的玛多地震同震滑动模型(模型A)断层面几何结构反演获得同震滑动模型(模型C),再分别利用模型A、模型B(USGS)、模型C计算玛多地震对周围地区及断层的应力加卸载作用.结果显示:(1)模型C矩震级为M_(W)7.46,最大滑动量为3.39m,主体破裂位于0—10km深度范围,整体破裂东侧大于西侧,滑动分布相对于模型A也更加均匀平滑,反演效果较好;(2)不同模型计算的应力分布基本相同,沿破裂段同震库仑应力加载区域面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发震断裂带西端、东端分别各有两处明显的库仑应力加载区域,在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东、西段、甘孜—玉树断裂、东昆仑断裂东段、玛多—甘德断裂、清水河断裂中、西段、达日断裂西段均产生了明显的应力加载,但模型B计算结果有所差异,昆仑山口—江错断裂中段处于应力卸载状态,震后10年断层应力状态变化不大,但清水河断裂东段在震后应力调整中卸载作用较为明显,地震危险性降低;(3)为了探究强震对玛多地震的影响,本文分别计算了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巴颜喀拉地块M≥7.0强震同震及震后效应对玛多地震的应力加卸载,结果表明所有强震均对玛多地震有应力加载作用,但累积库仑应力并未超过触发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M_(W)7.4地震 位错反演 应力扰动 强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T在热和撞击加载作用下的点火性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玮 李亮亮 +3 位作者 苏健军 王世英 董树南 屈可朋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1,共4页
采用大落锤加载装置研究了压装TNT在热和撞击复合加载下的点火性能,探讨了底隙体积和温度对TNT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应力峰值与落锤上升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底隙体积和温度均影响TNT的点火性能。20℃、底隙体积从28.6mm3增加到... 采用大落锤加载装置研究了压装TNT在热和撞击复合加载下的点火性能,探讨了底隙体积和温度对TNT点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应力峰值与落锤上升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底隙体积和温度均影响TNT的点火性能。20℃、底隙体积从28.6mm3增加到50.2mm3时,TNT点火时的加载应力峰值下降了18.3%;当底隙体积为50.2mm3、温度从40℃上升到50℃时,加载应力峰值下降了57.5%,加载应力峰值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点火应力峰值与底隙体积成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点火性能 TNT 大落锤 应力 底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凝大庆原油不同加载时间下的屈服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建伟 韩善鹏 +1 位作者 张劲军 侯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13,117,共6页
为得到胶凝大庆原油的屈服过程与加载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Haake RS-150控制应力流变仪通过恒剪切应力、剪切应力匀速增加和阶跃式增加3种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其屈服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胶凝大庆原油的屈服过程与加载时间存在密切关系... 为得到胶凝大庆原油的屈服过程与加载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Haake RS-150控制应力流变仪通过恒剪切应力、剪切应力匀速增加和阶跃式增加3种不同的加载方式对其屈服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胶凝大庆原油的屈服过程与加载时间存在密切关系,屈服是变形随时间积累的结果;加载过程中各水平的应力作用时间延长,所得到的胶凝原油屈服应力下降,但屈服所需的时间延长,即应力值与作用时间相互弥补,在一定范围内小应力长加载时间和大应力短加载时间都能造成胶凝原油屈服;对剪切应力阶跃式加载而言,屈服应力随每阶段持续作用时间(单阶作用时间)的增加呈指数规律下降,屈服时间随单阶作用时间增加在双对数坐标中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原油 屈服 应力时间 剪切应力 屈服应力 屈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应力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数值
18
作者 李彦欣 董培育 赵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而得到研究区域主要断裂带总应力演化结果。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的构造应力积累速率较高,达到1.0~1.5 kPa/a。2022年泸定MS6.8地震破裂区在一个地震复发周期内的构造应力积累量约为0.177 MPa,而历史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量为0.07 MPa,二者共同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此外,安宁河断裂带地震空区在前次地震离逝时间(约487 a)内的总应力积累量约为0.3 MPa,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历史地震离逝时间均为千年左右,总应力积累量>1.0 MPa,可能有较大的地震活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 库仑应力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张开度裂隙类岩体循环加卸载下滞回环特征与损伤变形分析
19
作者 杨少峰 蒲成志 +1 位作者 曾佳君 李益龙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3期392-400,共9页
为探究张开度和不同应力等级循环加卸载复合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特性和裂纹演化规律,利用水泥砂浆制备不同张开度单裂隙类岩石材料,基于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类岩石材料开展了3种等级的应力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裂隙类岩石材料的应... 为探究张开度和不同应力等级循环加卸载复合影响下裂隙岩体的损伤特性和裂纹演化规律,利用水泥砂浆制备不同张开度单裂隙类岩石材料,基于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对类岩石材料开展了3种等级的应力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裂隙类岩石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滞回环面积变化规律、动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类岩石材料的强度随应力循环等级的增大而出现弱化现象,同时循环过程中加卸载曲线形成的滞回环由刚开始的“密集型”转为“稀疏型”;类岩石材料滞回环的面积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滞回环面积随张开度的增大呈递增趋势;当循环应力和循环次数相同时,类岩石材料的动弹性模量随着张开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随着应力循环等级的增大,类岩石材料的损伤变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为递减—缓慢增长—急剧增长趋势,且不同应力等级下裂纹的演化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张开度 分级应力循环 滞回环 动弹性模量 绝对损伤参数 裂纹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尼泊尔M_S8.1强震对中国大陆静态应力触发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52
20
作者 盛书中 万永革 +1 位作者 蒋长胜 卜玉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4-1842,共9页
本研究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重复原则和构造外推原则,以及一段时期内活动断裂上发生地震机制是相似或相近的假设,利用中国已发生的震级为MS5.0以上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将其中的一个节面视为实际地质断层参数和静态应力触发计算中的接... 本研究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重复原则和构造外推原则,以及一段时期内活动断裂上发生地震机制是相似或相近的假设,利用中国已发生的震级为MS5.0以上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将其中的一个节面视为实际地质断层参数和静态应力触发计算中的接收断层面,计算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地震对中国大陆地区的静态应力触发情况.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S8.1地震,触发了其后续的2次强余震的发生;本次地震对中国大陆产生的应力变化量值很小,其产生的应力加载主要集中在其邻近的西藏和新疆地区的部分断层上,而其余地区的断层则主要受到了应力卸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触发 震源破裂模型 震源机制解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