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加热面毛竹材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凤珠 陈飞 +1 位作者 马灵飞 马乃训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0,共5页
Burning behaviour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aged 6 years with different heated surface were tested by cone calorimeter with the heat irradiance 50 kW·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gnition time of bamboo wood ... Burning behaviour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aged 6 years with different heated surface were tested by cone calorimeter with the heat irradiance 50 kW·m-2.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gnition time of bamboo wood was in order of outer culm>inner culm>middle culm when the tangential section was used as a heated surface.Meanwhile,with the radial section or cross section was used as a heated surface,the ignition time of bamboo wood was in order of outer culm>middle culm>inner culm.When the tangential section,the radial section and cross section of middle culm were used as heated surface,the longest ignition time was produced by the cross section.The total heat release of 600 s of bamboo wood was in order of outer culm>inner culm>middle culm.The pkHRR of outer culm and inner culm was at first peak,the time of the 2nd pkHRR of bamboo wood was delayed from inner culm to outer culm.When the cross section used as the heat surface,the width of the 2nd pkHRR increased.The carbonization time became shorter.There were two stronger process of smoke,one was before the igniting and another was after the charring finished.The weakest smoke appears in the charring and flameless combustion stage.The mass loss and the heat release indicated the same changing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材 竹壁层 加热面 燃烧性能 锥形量热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沉加热面上气泡微细化沸腾实验研究
2
作者 杨凯 唐继国 +3 位作者 孙立成 谢果 鲍静静 莫政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6-1261,共6页
为分析加热面相对位置对气泡微细化沸腾(MEB)的影响,对下沉加热面上的过冷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齐平加热面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25~50K过冷度范围内,在下沉3mm加热面上观察到了MEB现象。在50 K过冷度下,MEB时的热流密度可达5.55 MW/m... 为分析加热面相对位置对气泡微细化沸腾(MEB)的影响,对下沉加热面上的过冷沸腾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齐平加热面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25~50K过冷度范围内,在下沉3mm加热面上观察到了MEB现象。在50 K过冷度下,MEB时的热流密度可达5.55 MW/m2。可视化结果表明:在MEB区域,下沉加热面上形成的蒸汽气膜会频繁地膨胀收缩;随过冷度的升高,膨胀收缩的周期增加,而幅值变化较小。此外,相比于齐平加热面条件,下沉加热面周围的壁面可显著限制蒸汽气膜的横向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微细化沸腾 下沉加热面 临界热流密度 气泡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流体对倾斜朝下加热面沸腾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晨 匡波 +3 位作者 孙伟 范云良 张志 唐超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68-272,共5页
本文通过在工质中加热不同纳米颗粒进行倾斜朝下表面的池沸腾实验来研究纳米材料改善沸腾传热的特性。常压下,倾斜角为0°、15°、30°时,在去离子水,体积浓度为0.01%、0.02%、0.05%的Al2O3纳米流体,体积浓度为0.001%、0.0... 本文通过在工质中加热不同纳米颗粒进行倾斜朝下表面的池沸腾实验来研究纳米材料改善沸腾传热的特性。常压下,倾斜角为0°、15°、30°时,在去离子水,体积浓度为0.01%、0.02%、0.05%的Al2O3纳米流体,体积浓度为0.001%、0.005%、0.01%的Cu-20纳米流体,体积浓度为0.01%的Cu-100纳米流体的工况下进行池沸腾试验。同时利用高速摄像设备对气泡的运动进行图像采集,结合试验结果对纳米流体影响沸腾传热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相较于去离子水,Al2O3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增加了23.1%,而Cu-20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增加了42.5%,Cu-100纳米流体的换热系数增加了92.9%;对于Cu-20纳米流体,体积浓度变大,换热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R-ERVC 倾斜朝下加热面 纳米流体 沸腾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面尺寸对饱和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欢 王雪丽 +2 位作者 杜研 姬长发 刘浪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7-424,共8页
为揭示加热面尺寸对饱和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对8种不同尺寸光滑硅片表面在FC-72中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高速相机观察了不同热流密度下各尺寸硅片表面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分析了加热面尺寸对汽泡成核、脱离特性和换热系... 为揭示加热面尺寸对饱和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对8种不同尺寸光滑硅片表面在FC-72中的池沸腾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高速相机观察了不同热流密度下各尺寸硅片表面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分析了加热面尺寸对汽泡成核、脱离特性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对流区内,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加热面尺寸越大,硅片对液体的热对流扰动越小,壁温越高且换热系数越小;随热流密度增大,换热面周边最先产生汽泡,大尺寸换热面与绝热胶的接触周长更大,产生的缺陷和凹坑能捕捉更多气体,因此率先进入核态沸腾。核态沸腾区内,小尺寸加热面汽泡脱离直径小、脱离频率高,换热性能好。高热流密度范围内,大尺寸表面的汽泡脱离直径和脱离频率随热流密度增大而迅速增大,表面换热增强。临界沸腾点时,换热系数随加热面尺寸的增加呈先增大再减小最后缓慢增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面尺寸 池沸腾 换热系数 汽化核心密度 汽泡脱离直径 汽泡脱离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束圆形射流冲击在小尺寸加热面上的局部换热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华 马重芳 +1 位作者 田永权 Bergles A E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0-26,共7页
实验研究了液体射流垂直冲击在加热竖直小壁面上的局部换热特性,在Re_d=4.04×10~3~1.37×10~4范围内,驻点换热可以用方程 Nu_d=1.29P_r^m·Re_d^(0.5)表示,对于湍流,势流核心长度L/d与速度无关,L/d=5,建议势流核心外驻点N... 实验研究了液体射流垂直冲击在加热竖直小壁面上的局部换热特性,在Re_d=4.04×10~3~1.37×10~4范围内,驻点换热可以用方程 Nu_d=1.29P_r^m·Re_d^(0.5)表示,对于湍流,势流核心长度L/d与速度无关,L/d=5,建议势流核心外驻点Nu与Z/d的关系用 Nu_d/Nu_(max)=[(L/d)/(Z/d)]^(0.5)表示,势流核心区内换热系数的径向分布用以下方程表示: 驻点区:Nu_d/Nu_(max)=(r/d)^(-0.5)tanh^(0.5)(0.88r/d) 壁面射流区:Nu_d/Nu_(max)=0.348Re_(d,u_0)^(n-0.5)·(r/d)^(-1.25)实验比较了自由射流与浸没射流的换热效果,发现驻点及径向分布结果相同,喷距的影响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射流冲击 加热面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面边界条件对MEB形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唐继国 阎昌琪 +1 位作者 孙立成 朱光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3-656,735,共5页
为研究加热面周围边界条件对气泡微细化沸腾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加热面低于水箱底面0.5 mm以及与之齐平两种条件下加热面上气泡行为和气泡周围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0 K过冷度下,加热面齐平时,会发生旺盛的MEB现象,... 为研究加热面周围边界条件对气泡微细化沸腾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加热面低于水箱底面0.5 mm以及与之齐平两种条件下加热面上气泡行为和气泡周围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0 K过冷度下,加热面齐平时,会发生旺盛的MEB现象,而对于加热面下沉时,微细化沸腾现象不发生。数值分析表明,加热面下沉时,气泡周围Marangoni对流被减弱,且气泡顶部的冷凝被大幅削减。这使得气泡稳定地在加热面上形成并逐渐长大,无法形成微细化沸腾现象。因此,气膜周围的Marangoni对流和气液界面上的冷凝过程可能是导致微细化沸腾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微细化沸腾 下沉加热面 气泡行为 Marangoni对流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面边界条件对 MEB 形成过程影响的分析
7
作者 唐继国 阎昌琪 +1 位作者 孙立成 朱光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共5页
为研究加热面周围边界条件对气泡微细化沸腾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加热面低于水箱底面 0.5 mm 以及与之齐平两种条件下,加热面上气泡行为和气泡周围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0K 过冷度下,加热面齐平时,会发生旺盛的 ... 为研究加热面周围边界条件对气泡微细化沸腾的影响,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对加热面低于水箱底面 0.5 mm 以及与之齐平两种条件下,加热面上气泡行为和气泡周围流场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50K 过冷度下,加热面齐平时,会发生旺盛的 MEB 现象,而对于加热面下沉时,微细化沸腾现象不发生。数值分析表明,加热面下沉时,气泡周围 Marangoni 对流被减弱,且气泡顶部的冷凝被大幅削减。这使得气泡稳定地在加热面上形成并逐渐长大,无法形成微细化沸腾现象。因此,气膜周围的 Marangoni 对流和气液界面上的冷凝过程可能是导致微细化沸腾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微细化沸腾 下沉加热面 气泡行为 MARANGONI 对流 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度-荷载耦合应力的加热融雪道面临界加热温度研究
8
作者 张驰 张思萌 +4 位作者 石浩 谭忆秋 徐慧宁 李书明 刘竞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8,共12页
加热除冰雪技术具有高效、彻底、环保等优点,在公路路面、机场道面等除冰雪领域广受关注。目前加热融雪道面的研究主要注重融雪性能,关于道面在内部高温和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特征研究不充分,导致运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文章基... 加热除冰雪技术具有高效、彻底、环保等优点,在公路路面、机场道面等除冰雪领域广受关注。目前加热融雪道面的研究主要注重融雪性能,关于道面在内部高温和外部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应力特征研究不充分,导致运营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文章基于足尺加热融雪道面试验平台实测数据建立了三维瞬态温度-荷载耦合数值模型并进行了验证,研究加热融雪道面的温度应力及荷载应力分布。揭示加热过程中道面最大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探究外界气温、管道埋深、加热温度、飞机荷载等对道面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道面最大应力与混凝土材料强度,确定了不同设计参数和环境条件下的临界加热温度。结果表明,管道加热初期道面出现较大的温度应力,在管道附近出现压应力,在管道间和道面表面位置出现拉应力,管壁位置为最大压应力,管间位置为最大拉应力。荷载应力在道面底部出现最大拉应力,道面表面出现最大压应力;在轮载正下方出现压应力,轮载边缘出现拉应力。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耦合作用时,加热融雪道面应力更大,且温度应力占主导地位。为了保障加热融雪道面的运行安全,不同气温和管道布置工况下临界加热温度应控制在1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加热融雪道 数值模型 温度应力 荷载应力 临界加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感应加热方法对T91管座焊缝焊后热处理温度分布的影响
9
作者 郭未昀 丁光柱 +4 位作者 孙松涛 胡传华 梁浩 李报 王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3-147,共5页
采用贴面式感应加热和缠绕式感应加热方法分别进行T91管座焊缝的焊后热处理,测定了不同感应加热方法的焊后热处理温度曲线,分析了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贴面式感应加热时电磁抵消严重,致使要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电流急剧增大,... 采用贴面式感应加热和缠绕式感应加热方法分别进行T91管座焊缝的焊后热处理,测定了不同感应加热方法的焊后热处理温度曲线,分析了温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由于贴面式感应加热时电磁抵消严重,致使要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要的电流急剧增大,超过设备额定电流,不适用于管座焊缝热处理;采用缠绕式感应加热时,小管上缠绕圈数越少,则上下管温差越小,当小管不缠绕电缆时,经过760℃保温20 min后,温度在750~760℃,可以获得良好的退火效果。不同升温速度对温度分布影响不大,因此可在满足设备使用的前提下,加快升温速度,缩短加热时间。为了应对电流突变现象,当加热温度达到700℃时,设定升温速度为200℃/h,加热至760℃,各点温差在10℃以内,加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钢管座 焊后热处理 感应加热 缠绕式感应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云龙 陈旭 +1 位作者 郭新田 张文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62-1267,共6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截面为3mm×43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流型转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可视化数据,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等4种主要流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流型发生时通道内气泡转化...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截面为3mm×43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流型转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记录可视化数据,观察到泡状流、弹状流、搅拌流和气膜塞状流等4种主要流型,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流型发生时通道内气泡转化的过程。记录不同流型转化时的临界点,绘制出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流型图,分析流型图中流型转化边界曲线的趋势及形成机理。将本实验流型图与现有相似通道尺寸流型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面加热条件下的流型转化过程与绝热条件下的空气-水流型转化过程差异很大,某些流型转化曲线存在趋势上的不同;由于窄边加热部分的影响,与单面加热通道的流型转化过程也存在明显差异。气膜塞状流在绝热条件和单面加热条件下均未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加热 窄矩形通道 流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云龙 郭新田 +1 位作者 张文超 陈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72-4978,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FDB)起始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FDB)起始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饱和沸腾起始点热通量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其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5.17%。将新关系式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源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实验数据与新关系式符合程度较好,表明新关系式可适用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 窄矩形通道 饱和沸腾起始点 两相流 传热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面加热一侧全开圆柱形腔体对环境风的耦合热损失特性数值模拟
12
作者 肖兰 吴双应 陈思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24-3331,共8页
在考虑物性变化的基础上,对环境风(不同风速V和风向角α)下一侧全开圆柱形腔体仅底面受到均匀热流加热时的耦合热损失(对流、辐射和导热)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腔体内部和腔体开口面的温度和速度分布以及对流热损失平均努塞尔数Nu... 在考虑物性变化的基础上,对环境风(不同风速V和风向角α)下一侧全开圆柱形腔体仅底面受到均匀热流加热时的耦合热损失(对流、辐射和导热)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腔体内部和腔体开口面的温度和速度分布以及对流热损失平均努塞尔数Nuc、辐射热损失平均努塞尔数Nur随风速V和风向角α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当风向角α=90°时,腔体内部和开口面附近的温度分布和速度分布与无风时十分类似,但风向角为其他值时,其分布规律与无风时差异很大;垂直风(α=90°)时,随着V的增大,Nuc缓慢减小而Nur缓慢增加,其他风向时,随着V的增大,Nuc逐渐增大而Nur逐渐减小;风速不变时,存在临界的风向角α使得Nuc最大,同时Nur达到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形腔体 加热 风速 风向角 热损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截面含气率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周云龙 郭新田 +1 位作者 陈旭 张文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0-297,共8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充分发展的弹状流进行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对弹状流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观察到弹状流的4种演变行为:弹状流充分发展、夹心型弹状流的形成、小汽弹合并成...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充分发展的弹状流进行实验研究。借助高速摄影仪对弹状流进行可视化实验观察,观察到弹状流的4种演变行为:弹状流充分发展、夹心型弹状流的形成、小汽弹合并成大汽弹、大汽弹合并成加长型弹状流。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弹状流截面含气率的影响,通过引入雷诺数,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的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截面含气率的计算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弹状流的截面含气率,其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 窄矩形通道 弹状流 含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状沸腾时的壁面热物性效应
14
作者 施明恒 刘和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2年第5期43-49,共7页
本文运用液体泡状沸腾换热的微层导热汽化机理,对加热壁面的热物性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不同物性、不同厚度的涂层,测定了相应的沸腾换热系数,证明了加热面材料热物性综合数(λρc)对泡状沸腾换热具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 本文运用液体泡状沸腾换热的微层导热汽化机理,对加热壁面的热物性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利用不同物性、不同厚度的涂层,测定了相应的沸腾换热系数,证明了加热面材料热物性综合数(λρc)对泡状沸腾换热具有很大的影响,提出了一个考虑壁面热物性效应的泡状沸腾换热的修正准则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 沸腾 受热 热物理性质/加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H_2O纳米流体球形下封头表面气泡脱离行为模拟
15
作者 王云 武俊梅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9,共7页
压力容器内滞留(IVR)策略可在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后,有效地将堆内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关键技术。纳米流体是将粒径小于100nm的固体颗粒加入到基液中以提高换热特性的稳定悬浮液,其热物性以及换热特性与传统... 压力容器内滞留(IVR)策略可在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后,有效地将堆内熔融物滞留在压力容器内,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关键技术。纳米流体是将粒径小于100nm的固体颗粒加入到基液中以提高换热特性的稳定悬浮液,其热物性以及换热特性与传统固液悬浮液相比有较大区别,适宜的纳米流体种类及配比可强化换热。本文采用引入了无网格对流格式的移动粒子半隐法(MPS方法)研究了体积份额为1.0%的Al_2O_3/H_2O纳米流体和纯水中加热面朝下时气泡在加热面上的成长、脱离以及附着形成气膜的过程,探索了气泡脱离的临界角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加速纳米流体的工业应用、增强IVR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 粒子半隐法 气泡动力学 加热面朝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远红外技术取代道生再沸加热方式的探讨
16
作者 寇连山 《中国油脂》 CAS 1988年第4期45-49,共5页
本文针对生产亚麻油油酸蒸馏工艺由原道生再沸加热方式,改为远红外直接加热蒸馏釜的方法,进行对粗亚麻油油酸加热,使低馏份、高沸物及机械杂质进行分离.经实践证明,改进后每吨成品耗电降低58.69%,效率提高44.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 本文针对生产亚麻油油酸蒸馏工艺由原道生再沸加热方式,改为远红外直接加热蒸馏釜的方法,进行对粗亚麻油油酸加热,使低馏份、高沸物及机械杂质进行分离.经实践证明,改进后每吨成品耗电降低58.69%,效率提高44.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节时、节能、安全省力的效果.同时,做了远红外碳化硅板与电炉丝在常压下对粗亚麻油油酸的加热对比,及分别在电炉、容器的加热面上进行涂远红外Fe_2O_3涂料和不涂远红外涂料的对比试验,并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红外 加热方式 机械杂质 高沸物 加热面 蒸馏釜 馏份 直接加热 应用研究 红外线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射式加热器替代低压回热系统等效焓降分析
17
作者 杨琳 冉景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81,共6页
火电机组低压回热系统中的面式加热器普遍存在较大损。应用等效焓降方法,深入分析采用引射式加热器替代面式低压加热器下机组热经济性的变化,并得到各个变化因素的数学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对N600-165/535/535型机组低压回热系统进行实... 火电机组低压回热系统中的面式加热器普遍存在较大损。应用等效焓降方法,深入分析采用引射式加热器替代面式低压加热器下机组热经济性的变化,并得到各个变化因素的数学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对N600-165/535/535型机组低压回热系统进行实例计算,并与常规热平衡法计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引射式加热器替代面式低压加热器,可以有效减小损,替代全部四级面式低压加热器,可使机组经济性提升最大,达0.263%;文中分析推导得出的计算表达式可用于机组热经济性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射式加热 热经济性 等效焓降 低压回热系统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流体微重力池沸腾气泡脱落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原 孙培杰 +2 位作者 李鹏 王磊 厉彦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9-94,共6页
研究微重力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其脱落特性是揭示微重力下流体沸腾换热机理的基础,而气泡处于空间复合弱力环境下,表现出不同于常规的特殊现象。以微重力下平板加热面上氢沸腾气泡为对象,展开了受力分析,考虑到Marangoni效应的影响,构... 研究微重力下的气泡动力学行为及其脱落特性是揭示微重力下流体沸腾换热机理的基础,而气泡处于空间复合弱力环境下,表现出不同于常规的特殊现象。以微重力下平板加热面上氢沸腾气泡为对象,展开了受力分析,考虑到Marangoni效应的影响,构建了受力平衡模型,进一步计算并分析了不同重力、压力、流体过冷度、壁面过热度下的气泡脱落直径。研究结果表明,当重力降低至某一临界值后,沸腾气泡存在3个不同尺度的脱落直径,且重力水平越低,气泡最大脱落尺寸越大,直径最大可达几十厘米。在常重力下,沸腾气泡仅存在0.01~0.1mm量级的脱落直径,压力对常重力与微重力下气泡脱落直径的影响差异显著,随着压力的升高,常重力气泡脱落直径不断减小,而微重力下最大气泡脱落直径有所增大;在微重力下,流体温度越低则过冷度越大,因此气泡最大脱落直径也越大,液氢过冷度每提高1K,最大气泡脱落直径增大约10%。当重力一定时,存在临界壁面过热度,且只有当壁面过热度超过该临界值时,沸腾气泡才会存在3个脱落直径。当压力越高、流体温度越低时,该临界过热度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重力 平板加热面 沸腾气泡 液氢贮箱 气泡脱落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外及窄环隙流道池沸腾换热对比实验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中宁 阎昌琪 +1 位作者 黄渭堂 谈和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在常压下以水为工质,对管外及窄环隙流道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与观察,研究热负荷和加热面方位对核态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竖直加热面位置对沸腾换热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于管外沸腾主要在低负荷区产生影响,而对于环隙流道则在达到... 在常压下以水为工质,对管外及窄环隙流道池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与观察,研究热负荷和加热面方位对核态沸腾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竖直加热面位置对沸腾换热有显著影响,其中对于管外沸腾主要在低负荷区产生影响,而对于环隙流道则在达到临界热负荷之前一直有明显的影响.倾斜使光管沸腾换热减弱,但对环隙流道没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时会使实验结果产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换热 窄环隙 加热面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大豆卵磷脂生产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反锥型卧式薄膜蒸发器的研制与生产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士谦 刘建国 《中国油脂》 CAS 1987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浓缩大豆卵磷脂连续化生产工艺提供新型效率高的浓缩设备,根据有关刊物的介绍,研制成功一种反锥型卧式薄膜蒸发器。经实际生产应用和鉴定证明:该项设备操作稳定,效果良好,归纳具有下列优点:(1)蒸发能力大。在较低的真空度(残压120~14... 为浓缩大豆卵磷脂连续化生产工艺提供新型效率高的浓缩设备,根据有关刊物的介绍,研制成功一种反锥型卧式薄膜蒸发器。经实际生产应用和鉴定证明:该项设备操作稳定,效果良好,归纳具有下列优点:(1)蒸发能力大。在较低的真空度(残压120~140毫米汞柱)和温度(90~95℃)下每平方米加热面积每小时蒸发水分42.95千克,产品水分为0.65%;(2)适宜处理高粘度物质,对磷脂的粘度特性更为有利;(3)可调节薄膜厚度;(4)可调节物料在机内的机内停留时间和水分含量,如处理水化油脚119千克/小时,机内停留时间较短,制品水分为0.65%;如处理降低至88.83千克/小时,停留时间延长,水分降低至0.28%;(5)容易洗涤;(6)在高真空或低真空下操作均为适宜。本文对立式和卧式不同类型的薄膜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做了探讨分析,并对反锥型卧式蒸发器的加热面积和停留时间做了简易计算,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 锥型 大豆卵磷脂 薄膜蒸发器 水化油脚 浓缩设备 粘度特性 毫米汞柱 加热面 鉴定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