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波加热超声速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台喷管中的化学非平衡流动 被引量:3
1
作者 翟小飞 张扣立 +1 位作者 白菡尘 李国志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3,共6页
为了开展飞行马赫数8和9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研究,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FD-14激波风洞改造成了激波加热超声速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台。设计了两组喷管,喷管出口马赫数为3.5和4.5,分别用于模拟飞行马赫数8和9的超燃冲压发... 为了开展飞行马赫数8和9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直连式试验研究,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FD-14激波风洞改造成了激波加热超声速燃烧室直连式试验台。设计了两组喷管,喷管出口马赫数为3.5和4.5,分别用于模拟飞行马赫数8和9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入口气流条件。采用Park、Gupta、Dunn/Kang三种纯空气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马赫数3.5及马赫数4.5喷管中的化学非平衡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三种纯空气化学反应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喷管收缩段,N2和O2的离解效应显著,而在喷管扩张段,N原子和O原子的复合效应更加显著;马赫数3.5及马赫数4.5喷管出口的NO摩尔分数分别为2.3%~2.57%和4.8%~6.0%,O原子摩尔分数分别为0.04%~0.11%和0.75%~1.25%,N原子摩尔分数几乎为零;在喷管扩张段,流动为典型的"冻结流";三种化学反应模型中,采用Gupta模型时O2和N2的离解程度最大,相应生成的NO及O原子含量更高,但是三个反应模型计算获得的各个组分在喷管内部及喷管出口截面的分布规律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 直连式试验台 喷管 化学非平衡流动 离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日球太阳风的激波加热
2
作者 刘绍亮 胡小龙 刘四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利用HeliosA,B飞船1974年至1980年的太阳风探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速度间隔太阳风质子温度径向变化指数在太阳不同活动期的变化,以及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内日球行星际激波强度分布的变化.结果指出,在0.3-1.0AU区间行星际激波可能是太... 利用HeliosA,B飞船1974年至1980年的太阳风探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速度间隔太阳风质子温度径向变化指数在太阳不同活动期的变化,以及不同太阳活动期间内日球行星际激波强度分布的变化.结果指出,在0.3-1.0AU区间行星际激波可能是太阳风加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在太阳活动高年可能起着主要的作用.激波MHD数值模拟也从量的方面表明激波加热太阳风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日球 太阳风 行星际 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谐振管加热机理数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国柱 张振鹏 +1 位作者 张国舟 程显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92-695,共4页
放置在高速喷流中的半开口气动谐振管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加热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一维非定常非线性Euler 方程组,采用MacCormark 格式,对不同管口条件下谐振管内的振荡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 放置在高速喷流中的半开口气动谐振管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加热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一维非定常非线性Euler 方程组,采用MacCormark 格式,对不同管口条件下谐振管内的振荡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发现,当管口压力变化频率处在谐振管的线性谐振频率附近时,管内形成的激波以及激波的反射增强导致了谐振管端壁区域明显的加热效果.对不同的驱动气体和不同的谐振管型式( 圆柱形和圆锥形) 的数值研究也给出了有价值的结论.研究结果与实验事实或现象是相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腔 加热 数值计算 气动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自点火特性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9
4
作者 唐洪昌 张昌华 +3 位作者 李萍 王利东 叶彬 李象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87-791,共5页
在加热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端压力和CH*发射光作为点火指示信号,测量了气相煤油/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时,点火温度为1100-1500K,压力为2.0×105和4.0×105Pa,化学计量比(Φ)为0.2、1.0和2.0.分析了点火温度、压力和... 在加热激波管中利用反射激波点火,采用壁端压力和CH*发射光作为点火指示信号,测量了气相煤油/空气混合物的点火延时,点火温度为1100-1500K,压力为2.0×105和4.0×105Pa,化学计量比(Φ)为0.2、1.0和2.0.分析了点火温度、压力和化学计量比对点火延时的影响.结果显示,化学计量比为1.0和2.0时活化能几乎是相同的,但与化学计量比为0.2时的活化能差异很大,拟合得到了不同化学计量比条件下点火延时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点火延时与已有的动力学机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与Honnet等人的动力学机理吻合得很好.对不同化学计量比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学计量比为0.2时,对点火延时敏感的关键反应与化学计量比为1.0时的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火延时 煤油 加热激波管 敏感度分析 动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癸烷燃烧反应中OH,CH和C_2自由基的瞬态发射光谱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利东 李萍 +3 位作者 张昌华 唐洪昌 叶彬 李象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66-1169,共4页
采用ICCD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和加热激波管,在点火压力2.0atm,点火温度1 100~1 600K,当量比1.0,燃料摩尔分数1.0%条件下,实时测得了正癸烷/氧气/氩气燃烧过程的瞬态发射光谱,光谱范围200~850nm。结果显示燃烧过程中主要发射光谱带归属于... 采用ICCD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和加热激波管,在点火压力2.0atm,点火温度1 100~1 600K,当量比1.0,燃料摩尔分数1.0%条件下,实时测得了正癸烷/氧气/氩气燃烧过程的瞬态发射光谱,光谱范围200~850nm。结果显示燃烧过程中主要发射光谱带归属于小分子中间产物OH,CH和C2自由基,光谱强度的变化反映了燃烧过程中三种自由基浓度的变化历程;正癸烷燃烧过程中光谱强度峰值之比大于同为链烷烃的正庚烷相应OH/CH峰强度之比,揭示出两种链烃燃烧反应机理有较大差异。实验还获得了正癸烷燃烧过程中能显示谱带转动结构的CH和C2高分辨特征发射光谱。实验结果对了解正癸烷燃烧性质和验证正癸烷燃烧反应机理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自由基 正癸烷燃烧 发射光谱 ICCD 加热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发射光谱法研究正十二烷燃烧反应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岩 李萍 +2 位作者 张传钊 张昌华 李象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7-1090,共4页
采用加热激波管和增强型CCD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在波长范围200~900nm,点火压力4.0atm,点火温度(1200~1300)K,当量比0.5、1.0和2.0的条件下,实时测得了正十二烷/空气和正十二烷/氧气/氩气燃烧过程的瞬态发射光谱.结果表... 采用加热激波管和增强型CCD瞬态光谱测量系统,在波长范围200~900nm,点火压力4.0atm,点火温度(1200~1300)K,当量比0.5、1.0和2.0的条件下,实时测得了正十二烷/空气和正十二烷/氧气/氩气燃烧过程的瞬态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燃烧过程在此波段内的主要发射光谱带归属于反应中间产物OH、CH和C2自由基;在不同当量比条件下,燃烧过程中OH(306.4nm)/cH(431.4nm)/c2(516.4nm)的光谱强度显著不同,贫油情形有利于OH自由基生成,富油情形有利于C2自由基生成;浴气的不同会导致燃料燃烧温度的不同,从而引起燃料燃烧发射光谱的不同.所测燃烧反应自由基的时间分辩光谱直观反映出正十二烷燃烧过程中重要中间产物OH、CH和C2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正十二烷燃烧反应特性和验证其燃烧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 瞬态发射光谱 中间自由基 增强型CCD 加热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油裂解产物/空气与煤油/空气在宽温度范围内点火延迟的对比研究(英文)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易君 张德翔 +2 位作者 万中军 李萍 张昌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91-597,共7页
煤油是一种理想的吸热性碳氢燃料,其热裂解在高速飞行器的热防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工作利用加热激波管测量了煤油裂解产物/空气和煤油/空气的点火延时,点火温度657–1333 K,化学计量比1.0,点火压力1.01×10~5–10.10×10~5Pa... 煤油是一种理想的吸热性碳氢燃料,其热裂解在高速飞行器的热防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工作利用加热激波管测量了煤油裂解产物/空气和煤油/空气的点火延时,点火温度657–1333 K,化学计量比1.0,点火压力1.01×10~5–10.10×10~5Pa。通过对高温点火延时数据的拟合获得了两种混合物关于点火延时间和点火条件(温度和压力)的Arrhenius型关系。测量结果显示,在高温区(> 1000 K)两种混合物的点火延时很接近,并且点火延时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增加而变短。但在低温区(<1000 K),两种混合物的点火延迟特性却非常不同。煤油裂解产物的点火延时在此低温区域仍然随着温度的减小而增长,没有出现着火延迟的负温度效应;煤油的点火延迟在此温度区域却表现出明显的负温度效应。在830–1000 K温度区间,煤油裂解产物的点火延时快于煤油的;当温度低于830K时,煤油的点火延迟时却变得比煤油裂解产物的快很多。本实验结果与机理模拟结果的比较显示,对煤油裂解产物和煤油燃烧反应机理的完善是必要的。本研究结果对了解煤油裂解产物的点火延迟特性和发展高速飞行器再生冷却技术非常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油裂解产物 煤油 火延迟时间 加热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癸烷燃烧机理及航空煤油点火延时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慧汝 金捷 +2 位作者 王静波 谈宁馨 李象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1-345,共5页
以单一正癸烷作为国产航空煤油的单组分替代模型,应用自有的碳氢燃料反应机理生成程序Reax-Gen-Combustion构建了燃烧反应的详细机理.以国产煤油在加热型激波管上的燃烧实验为参考,对比研究了文献报道的3组分替代模型(模型Ⅰ)、2组分替... 以单一正癸烷作为国产航空煤油的单组分替代模型,应用自有的碳氢燃料反应机理生成程序Reax-Gen-Combustion构建了燃烧反应的详细机理.以国产煤油在加热型激波管上的燃烧实验为参考,对比研究了文献报道的3组分替代模型(模型Ⅰ)、2组分替代模型(模型Ⅱ)以及本文的单组分替代燃烧反应机理(模型Ⅲ)在预测我国航空煤油点火延时特性方面的实用性.结果表明,温度在1052~1538 K时,模型Ⅰ预测的点火延时与实验值相差较大;模型Ⅲ在温度高于1176 K时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在1052~1176 K之间时则相差较大;模型Ⅱ与模型Ⅲ预测值符合很好,由于前者考虑了低温反应机理,因而对1052~1176 K区间的预测精度与模型Ⅲ相比有所改善.计算还发现,模型Ⅱ中添加的20%(质量分数)1,2,4-三甲基苯对高温段点火延时未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癸烷 航空煤油 燃烧反应动力学机理 点火延时 加热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动谐振管内压力振荡数值计算 被引量:1
9
作者 安联 梁国柱 童晓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68,共4页
为了研究气动谐振管内的加热现象 ,采用二维轴对称Euler方程组和显式MacCormack格式对谐振管内的非定常振荡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针对不同压力的驱动气体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谐振管底端压力振荡时间历程以及谐振管内其它气动参数的变化规... 为了研究气动谐振管内的加热现象 ,采用二维轴对称Euler方程组和显式MacCormack格式对谐振管内的非定常振荡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针对不同压力的驱动气体进行了计算 ,得到了谐振管底端压力振荡时间历程以及谐振管内其它气动参数的变化规律 ,确认了谐振管内的压力振荡是由于激波和膨胀波交替进出谐振管引起的 ,而且与驱动气体的压力相关 .计算所得的谐振管底端压力振荡曲线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谐振管 压力振荡 数值计算 加热 差分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